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192章 广济和尚

夕阳西下,原本炽热的日头已是渐渐西沉,炊烟裊裊升起。

杭州城外的运河上,瞧上去慈眉善目,身著僧袍的僧眾们犹如入定一般,已是在原地驻足多时,期间虽然也有胆大的贩夫走卒近前“毛遂自荐“,但还未等近前,便被腰间鼓鼓的壮汉们挡了回来。

“日子没有弄错吧?“

兴许是被耳畔旁的喧囂声所烦扰,兴许是等的有些不耐烦了,穿著打扮最为庄重,一瞧身份便不同寻常的老和尚缓缓睁开了眼睛,声音沙哑的询问道。

“回师父,“话音未落,一旁的小沙弥便是恭恭敬敬的回稟道:“错不了,想来是今日水面上风浪大,多耽搁了些时间。“

“师父不若回庙中稍作休息,由弟子在此等候。“

此话一出,其余的僧眾们也纷纷睁开了眼睛,並异口同声的附和道:“此言甚是,广济师兄不若暂回庙中休息。“神情在关切的同时,却也涌现了一抹愤然。

他们这些人可是来自於西湖南屏山脚下的“净慈寺“,平日里只需在寺庙中吃香念佛,便可备受香客的尊敬,何须像眼下这般“拋头露面“?

若非是不愿意得罪了眼前的广济师兄,他们是万万不会出现在这等鱼龙混杂的混乱之地。

“嘖,“

闻言,广济和尚波澜不惊的老脸上顿时流露出一抹心动之色,在这码头上风吹日晒確实让他有些不適,周围嘈杂的环境如何能够与他清净优雅的禪房相比?

不过一想起即將到手的“好处“,广济和尚本是有些不满的情绪便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深邃的眸子也是变得热切起来,不自觉朝著远处运河尽头望去。

作为净慈寺掌管全寺內外日常事务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的“知客“,他的身份地位虽是无法和寺庙中的主持方丈相提並论,但手中的权利却是大的惊人。

上至衙门中的知府大人,下至街头巷尾的市井百姓,但凡是自愿前来上香,並主动慷慨解囊的“香火钱“均是要经过他的手。

为此,他在寺院中的地位虽是不如主持方丈,以及负责其余差事的“执事“煊赫,但却早已成为了杭州府各位富绅豪商的座上宾。

名为掛靠在他名下,实则用来“孝敬“的房產地亩不知凡几。

而他今日之所以出现在此,也是为了迎接一位来自於扬州府的富商。

在他们此前用以通讯的书信中,那位据说从事“茶叶“生意的豪商,非常明確的表达出了愿意慷慨解囊,向佛祖敬香的意愿。

“算了,再等等吧。“

“香主远道而来,咱们也不能失了礼数。“

迟疑少许之后,年过五旬的广济和尚便果断的摇了摇头,並开始轻轻活动著已是有些酸涩的身体。

以他的人情世故,自然是知晓那位自扬州而来的李姓富商极有可能是从事“贩盐“的行当,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私盐贩子“。

所谓的从事“茶叶“生意,也仅仅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说辞罢了,毕竟若非见不得光,那李姓富商又何必捨近求远,鬼鬼祟祟的跑至杭州府“上香“。“师兄说的是。“

见广济和尚態度坚决,其余的僧眾们虽是心中不解,但也不敢继续坚持,简单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僧袍之后,便在周遭行商走卒和百姓敬畏有加的眼神中,默默捻弄起手中的佛祖,口中诵经声不断。

他们这些人在净慈寺出家多年,或多或少的也曾听闻过眼前广济师兄的手段,近些年凡是覬覦其手中权柄,或者与其发生过口角爭论的,尽皆落了一个被住持扫地出门的下场。

“师父,您快看..“

又是过了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就在运河沿岸已是亮起簇簇灯火,太阳即將完全落山之际,一名小沙弥突然手指远处河面,颇为惊喜的朝著身后的广济和尚呼喝道。

这杭州府虽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每日来往於此的商船不知凡几,但受限於国朝森严的律法,却也不敢过於招摇,唯有那些在当地手眼通天,与官府沆瀣一气的“土地主们“方才有资格“公器私用“,借著朝廷的官船,耍一耍微风。

而此刻出现在远处水面尽头,朝著眾人所在方向而来的船只,便是一艘悬掛著大明旗帜的“官船“。

“嘿,有点意思。“

兴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广济和尚的眼神远没有身旁的小沙弥们清澈,直至码头上的行商百姓们接连发出惊嘆声之后,方才瞧清楚远处运河上的“庞然大物“,眉眼间也涌现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

看来这位李姓富商,要比他想像中还要“豪横“啊,毕竟即便是以他在杭州官场的影响力,也不敢如此大张旗鼓的动用朝廷的官船。

呜呜呜。

盏茶功夫过后,隨著码头船夫们整齐划一的呼喝声,一艘规模形制远超过运河上其余船只的“官船“缓缓靠岸,並自船舱中走出了一名瞧上去约莫六十余岁,身著朴素但却面色红润的老翁。

见状,在码头上等候了多时的广济和尚赶忙迎了上去,满脸笑意的頷首道:“香主远道而来,老僧广济有失远迎,实在是罪过,罪过..“

“焉敢劳烦广济大师亲迎..“兴许是没有料到在杭州府“德高望重“的广济高僧竟会亲自来迎接自己,被诸多家丁婢女簇拥在中间的老翁顿时一愣,隨后便笑容可掬的拱手还礼。

“阿弥陀佛.“

“不敢,不敢..“

在念诵了一声佛號之后,广济和尚便是拱手还礼,但其余光却是不自觉的瞥向富商身后的家丁婢女,心中冷笑不已。

虽说南京城中的洪武皇帝在建国之后便专门下旨,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国朝的商人们做出了诸多限制,其中便包括不准商人使用奴婢。

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隨著时间的流逝,洪武皇帝这条看似森严的规矩,早就被民间的商人们发现了破绽,並予以应对。

其实说起来这应对的法子倒也简单,民间商人们只需將奴僕的“卖身契“改为“认亲契“,让这些实为奴僕的家丁婢女,成为名义上的“乾女儿“或者“乾儿子“,便可正大光明的规避律法。

毕竟朝廷管天管地,却也管不了百姓的“家务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