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926章 库尔勒之战 2

华丽的宫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叶儿羌汗紧锁的眉头和几位重臣或凝重或激愤的面容。

空气中弥漫着昂贵的香料气息,却压不住那无形的焦虑。

在巡逻队付出惨重代价

染血的布防图,标记着明军在哈密西部新近设立的哨卡和驻军点。

大明的用意已经非常明显了。

他们不愿止步于哈密。

阿都剌因,这个在叶儿腔汗国拥有极大战功的汗弟,从西线战场上返回了汗城。

并且迫不及待的站到了对大明强硬一派的队列中,给叶儿羌汗施加压力。

“明人!他们像贪婪的沙鼠,正在疯狂地啃食我们的土地!吐鲁番盆地那些世代为我们提供粮食和牧场的绿洲,正在被他们一个接一个地钉上木桩,插上他们的旗帜。他们的堡垒,他们的烽燧,他们的卫所,正在不断地向西推进,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

他猛地指向那张巨大的羊皮地图,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看看!看看他们的哨卡,已经推进到了哪里?距离我们的焉耆(喀喇沙尔)重镇,骑马不过三日的路程!大汗,明人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们是要彻底锁死我们东出的门户,将我们困死在塔里木这方寸之地。”

汗王声音低沉而缓慢:“阿都剌因,我的兄弟,你的勇猛和忠诚,汗国上下皆知。明国…终究是庞然大物。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一场全面战争的代价,汗国…承受得起吗?”

一名主和派的大臣,赶忙出列道:“尊敬的汗王,睿智如您。阿都剌因大人的愤怒,臣感同身受。明人的步步紧逼,确实令人寝食难安。然而,汗国如今面临的压力,并非仅仅来自东方。”

“北方的准噶尔人,如同草原上饥饿的群狼,对我们的牧场和商路虎视眈眈。西面,与异教徒的边境摩擦也时有发生。若我们倾尽全力东向,与明国全面开战,我们的后背,将暴露在群狼的獠牙之下。一旦战事不利,或是陷入僵持…后果不堪设想……”

“臣以为,眼下之计,当以守御为主……”他的提议充满了谨慎和现实的考量。”

“明人正在调兵遣将!我们的斥候回报明军大营,粮草辎重堆积如山,战马嘶鸣昼夜不息,他们的目标,就是我们!难道我们要坐等他的大军踏平焉耆,兵临叶尔羌城下吗?现在集结力量,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部署,用真主赐予我们的勇气和弯刀,彻底击溃他们!夺回我们失去的牧场和荣耀!让大明的西进,在叉力失绿洲,撞得头破血流!”

汗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阿都剌因描绘的前景固然诱人,但其中的风险也大得令人窒息。

他看向其他几位将领,有人眼神中闪烁着和阿都剌因同样的战意,有人则面露忧虑,目光在汗王和阿都剌因之间来回流转。

三方敌人。

谁最强大。

在这个时候,大明朝是最强大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也就是说,战胜了大明朝,蒙古人不足为虑,西方的异教徒更是不值一提。

经过,数月的商谈,拉扯,阿都剌因与圣教组织建立了同盟关系,说服,也可以说是迫使其兄长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也就是在万历十五年年初,叶儿羌汗国开始了政策上的转向,遏制大明朝西进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

四月西域,风沙尚未显出盛夏的酷烈,但哈密城卫总兵府内的气氛却凝重如铁。

麻贵端坐主位,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堂下几位风尘仆仆、面带忧色的千户、把总。

炭笔在地图上划过,留下一个个刺目的红叉——哈密成城以西赤斤卫旧堡、苦峪城旧址……这些星罗棋布、扼守要冲的明军前哨据点,在过去一个月里,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叶尔羌汗国“巡逻队”的袭击。

“军镇,贼骑来去如风,多则数百,少则数十。烧我草料,掠我零星辎重,射杀巡哨军士。虽未攻破大堡,伤亡亦不过十数人,然其行径……其行径绝非寻常游骑劫掠!分明是反复试探,刻意挑衅,如群狼环伺,驱之不散,意在乱我军心,疲我边备!”

麻贵沉默着,手指重重敲在标注着“叶尔羌汗国”的广袤西域区域。

损失确实不重,但这种持续的、目的明确的袭扰,比一次大规模进攻更令人心悸。

它像一根毒刺,扎在帝国西北的神经上,清晰地传递着一个信号:叶尔羌汗国其已不甘于隔沙海相望。

“知道了。”麻贵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压下了堂中的议论,“各部严守关隘,加派游骑斥候,凡遇叶尔羌游骑,不必再行驱赶警告,可相机击之!但有异动,即刻飞报!”

众将凛然领命。

当夜,麻贵伏案疾书,将叶尔羌汗国近月来的频繁挑衅、其背后显露的东进意图,以及西北边防面临的严峻态势,化作一道言辞恳切又隐含锋锐的奏疏。

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需要得到天子的明确授权。

这是这么多年,麻贵一直保留下来的优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驿马带着十万火急的军报,踏着尚未消尽的春寒,向着数千里外的北京城绝尘而去。

而奏疏前往京师之时,麻贵就已经开始筹备了。

六月初,来自京师的八百里加急驿报终于抵达哈名城。

当麻贵亲手拆开那封盖着内阁与司礼监双重印信的文书时,他紧绷的眉宇终于舒展开一丝,随即又化为更深的凝重与决然。圣旨的核心只有寥寥八字,却重若千钧:“相机行事,剿抚兼施。”

这八个字,如同一把尚方宝剑,将整个西北前线的战略决策权、军事指挥权,彻底交到了麻贵手中。

朝廷的态度明确:不预设和战,不限制手段,一切以维护帝国西陲安宁为最终目的,剿灭或招抚,皆由麻贵临机决断。

天子授钺,战鼓将鸣!

从接到圣旨的那一刻起,麻贵再无顾忌,一道道军令如雪片般飞出,宁夏镇精锐边军、固原镇部分援兵、以及归附的蒙古“达兵”,女真骑兵被迅速集结。

精锐骑兵一万五千余人,披坚持锐,战马嘶鸣,步卒两万余人,甲胄鲜明,长矛如林。

并且征召超过八万民夫被征调、组织起来。

他们驱赶着牛车、骡马,背负着粮草、箭矢、火药、营帐……组成蜿蜒数十里的辎重队伍,如同一条支撑巨人的血脉,开始源源不断地向西输送。

为了壮声势、惑敌军,明军对外宣称“大军十三万,定西域,灭贼寇。”

在战事还未开展之前,漫天黄沙之地成为了双方精锐侦察骑兵生死搏杀的修罗场。

小股的明军精骑与叶尔羌的游骑不断遭遇、追逐、厮杀。

每一次接触都伴随着伤亡,每一次带回的情报碎片都给了双方一定的信息。

时间在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流逝,从四月到五月,再到六月,酷暑降临。

当时间踏入万历十五年的八月,来自最前沿哨探的急报终于确认了麻贵的判断:阿都剌因已亲率倾国之兵东进!汗国旗帜之下,汇聚了超过三万五千名剽悍的战士,其中最为核心、最具冲击力的,是超过两万之众的骑兵!滚滚铁流,卷起漫天黄尘,目标直指明军控制的哈密卫及更东的关陇门户!

几乎在同一时刻,哈密城外,号角长鸣,鼓声震天。

麻贵顶盔掼甲,立于帅旗之下。

他的身后,是经过数月周密准备、士气如虹的明军主力:一万五千余铁骑如乌云压城,两万余步卒如磐石壁垒,更有那延绵不绝、支撑着这支大军的庞大民夫队伍。

刀枪映日,旌旗蔽空,“西征”的大纛在热风中猎猎作响。

“开拔!”麻贵的声音穿透了喧嚣。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