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873章 万历两文襄

乾清宫内。

朱翊钧端坐御案之后,神色已恢复帝王的端凝。

申时行、张学颜等几位内阁重臣肃立阶下,屏息凝神。

朱翊钧没有寒暄,直接将那份来自宁波的奏疏递给了冯保,由冯保转呈申时行。

“看看吧。”天子的声音平静无波。

申时行双手接过,迅速展开阅读。

他的眉头先是习惯性地微蹙,随即猛地一紧,拿着奏疏的手指微微颤抖。

张学颜等人虽未看到内容,但见阁老如此反应,心中俱是一沉,殿内气氛骤然凝固,落针可闻。

申时行强自压下心中惊涛骇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艰难地禀报道:“陛下…张…张尚书他…竟…竟病逝于南洋府了……”

此言一出,张学颜等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是。回程行至南洋府海域,染了急症,药石罔效。张丁征扶灵无力,依其父遗愿,已…就地安葬于南洋府,面朝故国。”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炭盆里偶尔爆出轻微的“噼啪”声。

重臣客死异乡,骸骨难归,这是何等的悲怆与遗憾……

在现在的大背景下,大明朝这家世界南玻万的大集团,对高管的人文关怀肯定要比后世还要有人情味。

朱翊钧心中也非常难过。

众人皆垂首,不忍再言。

朱翊钧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众臣,打破了沉默:“张爱卿此行,非比寻常。他持节远赴英格兰,风涛万里,不辱使命。英吉利女王亲受国书,与我大明签下了两国永敦睦谊、百年交好的国书章程。此乃开海以来,与西洋大国定盟之首功……”

“其功勋,足以彪炳史册。”

“今张卿虽薨逝于途,然其功业长存,其志可嘉。朝廷当厚加褒恤,以慰忠魂,以励来者……”

“其一,着礼部会同内阁,速议张卿身后哀荣、恤典规格,务必从优从厚……”

“其二,议定谥号。”

申时行躬身道:“陛下圣明,张尚书为国宣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乃臣工楷模。恤典自当从优。至于谥号…”

“张尚书一生,掌礼部,持邦交,经纬天下,文德昭彰,远使重洋,虽非战阵,然涉险历艰,不避瘴疠,亦有襄助国事、安定邦交之‘襄’劳。”

“臣斗胆,或可谥‘文襄’?”

“文襄…”朱翊钧低声重复了一遍,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殿宇,望向遥远的过去。

“当年高卿,亦谥‘文襄’。”

张学颜接口道:“陛下明鉴。高文襄公以才略匡扶社稷,张尚书以胆识开拓海疆,虽功业不同,然皆以‘文’立身,以‘襄’成已国事,且皆具刚毅奋发之姿……“

“以‘文襄’谥张尚书,既彰其文治邦交之功,亦显其万里跋涉、为国尽瘁之劳,与高文襄公前后辉映,足见陛下不忘勋旧、激励臣节之圣心。”

朱翊钧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了两下,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

他最终缓缓点头:“可。便谥‘文襄’。高拱是文襄,张四维亦是文襄。我大明万历年就有此二‘文襄’,是朕之幸,亦是国运之兆。”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应道。

“其灵柩虽未能归,然其功勋当受国礼。命天津卫、通州运河沿途,设路祭,其子张丁征扶其衣冠灵位抵京之日,在京文武百官,素服郊迎于德胜门外,朕…亦遣重臣代朕亲临致祭,待其灵位入京,再于礼部设坛,朕当亲临致奠……”

“臣等遵旨!”

申时行等人深深拜下。

他们明白,这已是人臣所能获得的极高哀荣。

而且,张四维生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给组织交代清楚。

现在人病死他乡,所有的问题都随风飘散。

一个“文襄”的谥号,一场重臣代祭的国礼,将这位客死万里波涛的礼部尚书,永远铭刻在了大明海疆开拓的丰碑之上……

当然,朱翊钧如此重视,也算是给后来之君打个样。

“浙江巡抚上奏之时,亦是悲壮,曾在奏疏中,言道魂兮归来否………在朕看来,功成身殁,国士无双,英魂当随那百年国书,永镇海疆,永佑大明。”

“诸位爱卿以为,朕说的对吗?”

“陛下圣明……”

…………………………

消息所至之处,北京城朝堂之上如同投入巨石的深潭,激起的涟漪复杂而汹涌。

悲痛是表面最汹涌的浪潮……也是此时京师官员最有用的武器。

礼部衙门内,几位曾与张四维共事或受其提携的官员,闻讯后先是愕然,随即捶胸顿足,涕泗横流,哭嚎着“尚书公!”。

“苍天何妒贤才!”

哭声很快感染了其他同僚,一时间,哀声动地,仿佛整个衙门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其他部院亦是如此,尤以翰林院、鸿胪寺等与礼部关联密切之处为甚。

奏疏如雪片般飞向内阁和司礼监,字里行间皆是追思其“持重老成”、“邦交柱石”、“风骨凛然”的赞誉,以及对其“殒身王事”、“忠骸不归”的无限痛惜与同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朝房内、廊庑下,随处可见三五官员聚在一起,神色戚戚,低声谈论着张尚书的过往点滴,叹息声不绝于耳。

这份悲痛,有真切的同僚之谊,有对远洋风险的同感,但也不乏对皇帝态度和朝廷风向的敏锐迎合。

说白了,除了山西籍的官员们是真的伤心,其他的官员也只是逢场作戏。

天子如此痛惜厚待,谁敢不悲……

这就是此时大明朝的政治情势……

德胜门外是朝廷为张四维衣冠灵位入京所设的最后一道,也是规模最为宏大的路祭之所。

时值寒冬,北风凛冽。

官道两旁,早已由顺天府并五城兵马司肃清了闲杂,扎起了连绵数里的素白帷幔。

一座巨大的、覆盖着明黄帷幔和素白绸缎的祭棚巍然矗立在官道中央,棚内香烟缭绕,烛火通明。

神案上,供奉着象征张四维身份的精工制作的衣冠灵位,上书:“大明故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张公文襄之神位”。

他在京的两个儿子,现在都跪在这个陆祭棚中。

案前陈列着太牢(猪牛羊)祭品,以及皇帝亲赐的玉帛、香茗、御酒……

申时行作为代替天子前来的主祭官,须发在风中微颤,他手持祭文,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哽咽,一字一句地宣读着朝廷对张四维功绩的褒扬。

每念至动情处,阶下百官中便有人以袖掩面,发出低沉的呜咽。

这呜咽迅速蔓延开来,在空旷的郊野上回荡,显得格外悲壮凄凉。

然而,就在这庄严肃穆、百官恸哭的祭棚外围,警戒线之外,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批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京师百姓,被官兵远远拦在道路两侧的高坡之上。

人头攒动,议论纷纷,如同嗡嗡作响的蜂群,与祭棚内的肃穆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嚯!好大的排场!这是哪位王公贵胄薨了?瞧着比前两年张阁老那会儿还气派!”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踮着脚张望,啧啧称奇。

旁边一个裹着棉袄的老汉,吸溜着鼻子,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这你都不知道,出海的!前两年,敲锣打鼓送出去的那个大官儿!礼部尚书!也姓张的!”

“礼部尚书,多大的官儿啊?比咱们顺天府尹还大?”一个年轻后生好奇地问。

“呸!没见识!”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读过几天书的落魄文士不屑地啐了一口:“府尹?府尹给尚书提鞋都不配!那是六部堂官,天子近臣!真正的一品大员!跺跺脚京城都得抖三抖的人物,以后,我也要做礼部尚书……”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