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739章 改谥

旨意下来之后,很多官员们都麻了。

特别是张四维,李成梁等人。

什么叫,朕念张公夙夜在公,积劳成疾,身形日蹙,心忧之甚……特准卿于府中养疴理事,不必日日趋朝……

居家办公,一条腿都要进棺材板了,还能把权力握在手心中。

当然,圣旨上也明显说了次辅申时行暂摄内阁诸事。

自隆庆年间,大明朝就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次辅,一直到如今,才在圣旨上,明确提出了申时行为次辅。

也是公布了皇帝陛下心中新一任内阁首辅。

申时行是现在所有大学士中,最年轻的,比张四维,张学颜等人,要年轻十几岁。

甚至,在整个朝堂上来说,都是年轻力壮的代表。

他要是不犯错。

要是一直得圣宠。

就可跟那个严嵩一般,当大明朝二十年的内阁首辅。

这也代表此时朝堂上,这么多官员想要一步步爬到最高的政治野心,在未来会面对极大的挑战。

而特进张居正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师,赐蟒袍玉带,岁禄两千石……

这让李成梁心里面可不是滋味,自己一个国公,朝廷发放的工资标准,是一千五百石……

当然,更多的官员也都心知肚明。

这是张居正死亡之前的,紧急恩赏……

而被赏赐的人,此时却在家中,不能亲自前来领旨。

朱翊钧环视一周官员,将目光放在了最前面一排的申时行,张学颜,张四维,海瑞等人身上……顿了片刻后道:“朕近日翻阅国朝谥典,见李东阳'文正'之谥,心中颇有些疑虑……”

“昔年武宗皇帝,正德朝刘瑾擅权,东阳公身为内阁首辅,虽有调和周旋之功,却也未能尽除奸佞,以致朝堂乱象丛生,不知卿等如何看待此事?”

朱翊钧这句话一说出口。

所有的文武百官,更加震惊了。

李东阳。

是大明朝至今为止,第一个得文正谥号的官员。

而谢迁是在嘉靖十年,被世宗皇帝追奉的文正谥号……

皇帝陛下此时提起东阳公,绝对不会是在夸奖一番他的功绩,肯定一下他的成就。

这是冲着文正公的谥号来的啊。

当然,东阳公也不清楚,不到百年的时间,他的谥号就被后来之君惦记上了。

文武百官,皆不言语,静静的等待着皇帝陛下的下文。

而朱翊钧又是看了一番官员们的神色,继续说道:“朕从国朝谥典看了许多,也问了许多人,嘉靖年间,关于此谥便有诸多议论,有人赞其文学卓绝,有人议其处事失断……”

“朕觉得谥号乃朝廷大典,关乎千秋定论,朕唯恐稍有疏漏,损了国朝典仪……”

“依卿等之见,'文正'二字,于东阳公而言,是否确当无误?”

皇帝陛下这次开始发问了。

说的意思更明显了。

确当无误,那就是肯定有误会。

当然,这么多的官员也清楚,说白了,夺了人家东阳公的谥号,是想着给张居正的。

这……这有点不讲道理,不给武宗皇帝面子吧……你瞧瞧,还是要有儿子传承啊,世宗皇帝追封谢迁文正谥号,朱翊钧都不提复议这一套。

张四维率先整了整官袍,踏出朝班时神态恭谨:“陛下圣明。臣斗胆直言……”

“东阳公身处正德年间,彼时刘瑾擅权,朝中暗流涌动。虽有传闻称东阳公曾从中斡旋,保下数位大臣,但于拨乱反正、力挽狂澜之事,终究未能尽善……臣以为,谥号乃盖棺定论之重典,或许再斟酌一二,更显我朝谥法严谨……”

张四维虽然清楚自己肯定是当不上内阁首辅了。

但,他身上还有很多事情,他上不去,却也想要一个体面下场,更何况,他的儿子张丁征还在给皇帝陛下打着黑工呢。

所以,表现这方面,不能落了下乘。

“陛下,张大人所言,臣亦有所感,东阳公文采斐然,于文坛功绩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正德年间,朝廷纲纪稍有松弛,内阁首辅之责重大,却终究未能彻底扭转局面。谥号关乎千秋,臣以为陛下思虑深远,确有再议之必要……”

“东阳公历仕数朝,劳苦功高,这是满朝皆知的。正德朝往事,刘瑾乱政之时,朝中正直之士屡遭打压,李东阳在力保朝纲稳定一事上,似仍存缺憾。陛下圣心忧国,此番重新审视,实乃为朝廷典仪着想。”

“臣附议……”

“臣附议……”

………………

就在形势一面倒之时,海瑞整了整官服,稳步出列。

他目光诚恳看着皇帝:“陛下,诸位同僚所言,皆有其理。然谥号一事,自武宗朝定下,嘉靖朝复议亦未更改,此乃两朝定论……”

“东阳公虽在正德年间面临诸多困境,但他主持编修大明会典,传承国朝典章,执掌文柄,选拔诸多贤才,于朝廷文脉、人才培养之功不可磨灭……”

“若今日贸然更改,后世或有仿效,谥号之典恐失庄重。还望陛下三思,莫让后人觉得我朝谥法轻易动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翊钧听后,微微颔首,神色平静:“海卿所言,朕亦明白。谥号关乎朝廷体面、先贤声誉,本就该慎重。但朕今日提出商议,并非随意而为。至于后世是否再改,那便留待后世之人依理度势。今日,诸位但说无妨,畅所欲言便是。”

海瑞的意见给的很委婉。

你现在改了,那你后世之君,也会更改的,即便你现在给了张居正一个文正谥号,后面的君主想要夺去,有你今日前车之鉴,不也能轻松做到。

对于海瑞的言外之意,朱翊钧听懂了,但不理会,若是在大明朝后期出现一个功绩超过张居正的,当世之君,跟自己存了一个想法,那还是好事呢。

而且,夺了东阳公的谥号,不仅仅是改了谥号,也是他的一次非常明确的政治主张。

告诉天下百姓,文武百官。

不要想着张居正死了,就可以玩一套清算反攻的戏码来。

当然,说白了。

朱翊钧提及李东阳的文正谥号,是因为他有理由提及。

师出有名。

谢迁跟李东阳是同一时期的官员,但两人在面对正德朝刘瑾专权的形势下,两人表现完全不同……

李东阳是妥协派,曾参与一系列刘瑾主导的活动,这被一些人视为他的道德瑕疵,不符合“文正”所要求的刚正不阿的品德标准……这也是为何在嘉靖朝又再次议论的原因,这次重议,也算是有理有据……

而谢迁刘瑾专权时,他坚决与之斗争,毅然请辞以表明立场,特别是在嘉靖六年,八十岁的他奉诏再次入京为官,替世宗皇帝稳定了朝局。

“朕倒觉得,'文端'二字,取'端方持重,守正不移'之意,似也能彰显东阳公一生功绩。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与众卿细细商议。”说罢,他靠回龙椅,意味深长地看着阶下神色各异的群臣……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