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711章 天子南巡 35

大早上的朱翊钧当然不会睡回笼觉。

他只是想给张四维一点点信息,让他有一些准备。

回到京师之后,张居正再度请辞,他是会准的,到时候,他就需要一个新得内阁首辅了。

他已经选择了申时行。

虽然张四维颇有严嵩的风范,可以做一个帝王的白手套,替君主承担骂名……

但,他可以做严嵩。

朱翊钧却不愿做自己皇爷爷那般的,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君主。

他不需要白手套。

骂名也好,污水也罢,想要扛起九州万方,心心念念自己的名声,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申时行是不如张居正的,但却远远胜过张四维。

终究是个能做事的,在张学颜的配合下,自己的支持,是能够有所成就的。

给张四维透露出一点点信号,他能想明白最好……

崔氏的出现让朱翊钧的南巡之路多了一些别样的趣味……

御驾在两日之后,出发南下……

这一次,朱翊钧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脱离御驾队伍,而是跟着大部队,老老实实的到了徐州。

从顺天到应天,专门绕到徐州一趟,实际上是增加了些许的路程。

不过,徐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徐州通,则南北通,南北通,则天下稳……

御驾到了徐州之后。

魏国公,南京留守太监,以及南京六部主官,徐州的官员们,早早在城外迎接帝王御驾,徐州的行宫建的也是极其宏伟。

御驾抵达徐州次日,朱翊钧带着文武百官登上城北观河台。

当然,这也是为何魏国公,南京六部主官,留守太监专门到徐州来接驾的原因,要陪着皇帝陛下观河。

三月底的运河水势正盛,浊浪拍打着堤岸,将两岸田畴映得泛着金粼。

观河台新漆的朱红栏杆尚未干透,隐隐传来松木香,与河风里的土腥味混作一团。

“陛下,这便是泗水与汴河交汇之处,南下可抵扬州,北去直通齐鲁。”徐州兵备道陆光祖弓着身子,手指向河道交汇处,那里有艘漕船正逆流而上,纤夫的号子声破风而来……

朱翊钧扶着栏杆望向远方,见河面上白帆点点,如落满星河的碎银。

他朗声道:“朕来赋首诗,就叫观运河南北!”

百官立刻屏息静听,申时行悄悄向张四维使了个眼色,后者忙从袖中摸出宣纸,准备记录。朱翊钧望着翻滚的河水,张口吟道:

“一河劈开南北天,千帆载得九州连……黄河水患今须治,御让沧海变桑田……”

诗罢,观河台上一片寂静。

张四维的笔尖悬在纸上,不知该如何评判——这诗直白如田间俚语,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倒像极了太祖皇帝当年“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的豪迈。

倒是魏国公率先回过神,大声喝彩:“陛下此诗气势磅礴,直追太祖高皇帝!”

实际上,就是打油诗……

“好诗!好诗!”

“陛下心系苍生,定能让这运河两岸永绝水患!”

其余官员见状,纷纷附和,赞誉声此起彼伏,惊起芦苇丛中的白鹭。

……………………

溧水县城在应天府南六十里,官道两旁水田连缀如镜。

暮春时节,秧苗才插得半齐,水田里漂着紫燕草,三三两两的农妇挎着竹篮,弯腰在田埂上采马兰头。

一个少年骑着白马,带着一众随从,走在小道上,看着田间忙碌的场景,时不时的止步,远眺。

而这个少年,正是再次脱离御驾的朱翊钧。

不过,这个时候他离天子仪仗队的距离,并不远,两三日回去一趟……

田边土墙上贴着去年的灶王像,被雨水洇得模糊,却还端端正正供着半碗冷饭,想来是百姓祈愿五谷丰登……

溧水县城不大,横竖不过三条主街,县衙前的青石板路却修得齐整。

朱翊钧在“悦来栈”落了脚,二楼临街的厢房推开窗便能望见县学宫的飞檐。

掌柜的见他举止端方,错认作应天府来的账房先生,特意送了壶新炒的云尖茶:“客官来得巧,明日便是石臼湖的‘祭螺节’,湖里的银鱼正肥呢。客官明日可以去看看……好热闹……”

朱翊钧点头应是。

所谓“祭螺节”,原是沿湖百姓谢龙王的旧俗。

石臼湖与长江支流青弋江、水阳江、姑溪河,秦淮河连通,属长江流域湖泊。

天未亮,朱翊钧便带着张国之等人跟着人流往湖畔而去,晨雾里飘着艾草香,妇人孩子们头上都别着柳芽编的环。

湖滩上摆着百十个竹匾,盛着新捞的螺蛳、河蚌,渔人赤着脚在浅滩上踩水,身后拖出长长的渔网,银鱼在晨光里蹦跳……

“公子可是要买螺?拿回家养三日,吐净泥沙,然后炒一炒,比那山珍海味还鲜。”

朱翊钧蹲下身,指尖划过粗陶碗沿,青壳螺在碗底轻轻蠕动,螺盖叩着陶壁发出细碎的响。

老妪的手像晒干的荷叶,掌纹里嵌着淡淡的螺青色,指甲缝还沾着湖泥,此时她一边招呼着朱翊钧这个客人,一边用麻线补着渔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公子应该是从南京城来的吧。”

“正是,老人家,这螺怎卖?”

老妇人眯着眼打量他,见他衣着虽朴素,举手投足却自有威严,犹豫着说:“七十文一筐,官人若要得多,给你算六十八文。”

“两筐我都要了……”

听到朱翊钧的话后,张国之掏钱付账,出来的日子久了,张国之身上也弄了很多碎银子,铜钱。

在外住宿,吃食,大多数都是用铜钱买的,人家要价多少,就给多少,很少再会多付了,当然,这不是因为锦衣卫经费紧张,都是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身份……

“这官府收的鱼税高不高啊……”

老妇人闻言顿了顿,往河面上啐了一口,“前日邻村的老汉,挖了三筐螺,被官府的人抢走一筐半抵税,说是‘河工银’。老汉回家气得把筐都砸了,说以后再也不来了。”

朱翊钧神色一凛,却仍语气平静:“官府收税如此狠,五成了……”

老妇人左右张望了一番,压低声音道:“可不是吗,你瞧……”

随着老妇人的眼神示意,朱翊钧看到了几个税差,这是专门过来盯着的呢……

实际上,地方上很多税,朝廷连知道都不知道,这是留给当地官府自己用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甚至是此时的常态……朝廷要是把所有的税都规范的明明白白,地方截留的粮食,税银数量就会提高,朝廷损失就大了……

在皇极殿龙椅上坐着看,天下欣欣向荣,到了下面,转悠一圈,全是问题……而且都是难题……朝廷富了,是真富了,但百姓穷,也是真穷啊……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