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462章 坚守公正

朱翊钧听了张居正的话,陷入沉思。

张居正所言在理,朝堂之上,公正乃是立国之本,若此时退缩,日后难免被人诟病。

而且,这个时候的张居正,所抱着的想法,与海瑞也是一样的。

只有公事公办,皇帝陛下跟太后的关系,就不会变得那么紧张。

事实上,对于这个李文贵犯了什么事情,张居正也不清楚,可他终究是玩弄权术的老手,知道如何去办,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太后恨海瑞,总好过恨皇帝。

片刻之后,朱翊钧准许海瑞在堂前奏陈。

海瑞见状,高声奏道:“陛下,李文贵恶行累累,强抢民女,致人死亡,鱼肉乡里,百姓苦不堪言……苦主在,物证在,若不惩处,国法何在?民心何在?”

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沓卷宗,高举过顶……

朱翊钧眉头紧皱,而后看了一眼身旁的冯保。

这个时候的冯保心里面已经笑起来了。

这里面可就没了自己的事情了。

在注意到陛下的眼神示意后,他赶忙动身接过卷宗

但他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心里面笑,脸上可却充斥着,忧虑,凝重……

在注意到陛下的眼神示意后,他赶忙下了御阶,到了海瑞的身边,接过卷宗,随后呈送给了皇帝。

朱翊钧接过之后,匆匆翻阅几页,神色变得越发的愤怒……

此时,朝堂内窃窃私语的声音,此起彼伏。

高官,做官时间长了,良心丢的差不多了,他们只知道妥协的艺术,害怕李文贵被弹劾,若陛下严惩,太后那边不好交代,继而对此时大好朝局产生影响……所以他们面露难色……

但一些普通的官员,特别是四品以下的年轻官员们,圣人的教诲犹在耳前,对世道的公正有所期盼,所以,他们此时期待……

朱翊钧环视群臣,缓缓开口:“李文贵身为武清侯之子,若真犯下此等罪行,朕绝不姑息。此事重大,需谨慎处置……”

“传朕旨意,即刻命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组成三司会审,海爱卿,你为主审,务必查清事实,依律定罪……要快,要准,要安民心……”

而朱翊钧的话一出口。

海瑞即刻叩首领旨:“陛下圣明,如此方能彰显国法威严,不负百姓所望。”

诸多的官员纷纷跪地,齐呼:“陛下圣明!”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没有跪下去。

申时行,这个最会妥协的官员,上前一步道:“陛下,涉及圣母太后,兹事体大,不如,陛下与太后商议一番,再下旨意。”

朱翊钧还没有说话。

张居正却抢先一步,将申时行给顶了回去。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再朝堂之上,谈的是朝廷之事,回后宫商议,不合常理,也不合国本……”张居正说完之后,便跪下身去,表态领旨。

申时行听完张居正的话后,也只能跪下身去,领取旨意。

随着申时行,张居正两人的下跪,原本还奉承妥协艺术的部分官员,也都跪下身去。

朱翊钧眉头紧蹙,目光扫过跪在下面的群臣,缓缓开口道:“朕刚刚才言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在告诫诸卿,当以百姓福祉为念,心怀苍生,为社稷尽责……可如今,武清侯府之人欺压百姓,做出强抢民女、鱼肉乡里这等恶行,实乃令朕痛心疾首……”

他微微闭上双眼,似在压抑内心的愤懑与愧疚。

片刻后,一声沉重的叹息自他口中发出:“朕忝居皇位,肩负天下苍生之托,却未能及时察觉此类恶行,致使百姓受苦,朕心中有愧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朕既为天下之主,便绝不容许此等不公之事横行。国法乃立国之基,无论何人触犯,皆应严惩不贷,绝无偏私……”

“此次三司会审,务必秉持公正,不可因李文贵身份特殊而有所偏袒。朕定要还百姓一个公道,让天下人知晓,朕治下之朝堂,非权贵肆意妄为之地,大明朝廷,是会为百姓做主的……”

“陛下圣明。”

说完之后,朱翊钧便站起了身子,而后一甩袖子,离开了皇极殿。

朱翊钧离开皇极殿后,心中满是沉甸甸的忧虑,冯保和陈矩等一干随从跟在朱翊钧的身后。

皇帝没有跟往常一样去坤宁宫,而是朝着李太后的宫殿而去。

一路上,朱翊钧步伐匆匆,神色凝重,心中不断思索着该如何与太后谈及此事……

行至半途,朱翊钧终于忍不住停下身来,而身后的冯保,陈矩等一众随从也都赶忙停下脚步。

朱翊钧没有回头,只留给身后人一个坚定的背影。

片刻之后,声音传来。

“大伴,你说母后她……对李文贵之事,可曾知晓?”

这个时候的朱翊钧心里面,已经有了答案。

冯保心中一凛,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隐瞒,赶忙上前一步,恭敬且低声回道:“陛下,太后她……确实知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昨夜,奴婢去见了太后,太后还曾想让奴婢设法将李文贵送出北京城,只是奴婢深知国法为重,此事万难从命,当时也只能暂且答应太后,实则并未着手去办。不曾想,海瑞就上奏弹劾了李文贵。”

朱翊钧听闻,眉头皱得更紧。

他并没有去怪罪冯保对自己的欺瞒。

终究是皇帝的母亲,大明朝的太后。

冯保于情于理都不能告知自己这件事情。

民不告,官不究,历来如此……

听完冯保的话后,朱翊钧只是轻叹一声,面色愈发冷峻,加快了脚步……

而冯保,陈矩等人又赶忙跟上。

李文贵虽然是朱翊钧的舅舅,但至今为止,朱翊钧都不清楚李文贵长什么模样,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李太后的宫殿。

此时,清晨的阳光刚刚升起,金色的光辉轻柔地洒在宫殿的门栏上,给那朱红色的门槛和青灰色的砖石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

宫殿内静谧非常,偶有几声鸟鸣传来,更显宁静悠远……

朱翊钧轻轻踏入宫殿,脚步放得极轻极缓,生怕惊扰了李太后。

他穿过长长的回廊,朝着太后的道房走去。

道房的门半掩着,从门外透进来的光线,在地面上形成了一道明暗交织的光影。

朱翊钧缓缓推开房门,只见李太后正静静地盘坐在蒲团上入定,神态安详,仿佛尘世的喧嚣都与她无关。

朱翊钧心中一阵纠结,犹豫片刻后,在太后身后跪下:“孩儿来给母后请安了。”

李太后听到这话,从入定中醒来,缓缓转过头,当看到儿子跪在身后时,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惊讶,有无奈,更多的则是一丝慌乱。

她心中明白,儿子既然已经跪在这儿,必定是知晓了李文贵的事情。

李太后轻轻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来,转过身,看着跪在地上的朱翊钧,眼中满是心疼与忧虑。

她微微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一时语塞。

朱翊钧抬起头,看着太后,眼中满是无奈与坚定:“母后,李文贵之事,儿臣已然知晓。朝堂之上,海都御史弹劾他强抢民女、鱼肉乡里,甚至致人死亡,恶行累累,证据确凿。儿臣已下令三司会审,势必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李太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忍,轻声说道:“陛下,文贵他……毕竟是我的的亲弟弟,你的亲舅舅,他从小就被宠坏了,犯下这些错事,我……我也有责任……”

“国法如山,若因李文贵是太后娘家之人朕就偏袒他,往大了说,失了民心,动摇国本,往小了说,朕心不安……儿臣身为一国之君,肩负天下苍生之托,不能因私情而废国法……”

李太后沉默了许久,她深知儿子所言句句在理。可李文贵毕竟是她的亲弟弟,血浓于水,让她眼睁睁看着弟弟受罚,心中实在不忍。

过了半晌,李太后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陛下,母亲明白你的难处。只是,文贵他自幼养尊处优,从未吃过苦,父亲又辛劳了一辈子,……我实在心疼。你能不能……看在母亲的面子上,从轻发落?”

“母后,儿臣也不愿让您伤心,可此事关乎国法威严,关乎天下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若不公正处置,儿臣恐难服众。还望母后能体谅儿臣的难处……”

朱翊钧虽然跪在地上,但头却是高高的挺着,说的这句话,也是用着没有任何商量回旋的语气。

他跪下,是因为他是太后的儿子,他现在要杀了母亲的弟弟,这是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可他的头却高高挺着,是因为他是大明的天子,作为天子,他没有错。

此时,李太后看着朱翊钧坚定的眼神,她缓缓闭上眼睛,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罢了,罢了,母亲知道你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只是,文贵他……唉,希望三司会审能给他一个公正的裁决吧。”

她松口了。

她的儿子,不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

十岁的时候,她就已经管不住了。

她的儿子是大明朝的天子,是个合格的天子,是她亲手养起来的真龙,是个没有多少感情的真龙……龙长大了,还会认母亲吗。

刚刚的脆弱,刚刚的请求,是李太后再儿子面前,最后的手段……

说完之后,李太后背过身去,看着三清神像,眼泪已经流了下来,不过,她并不愿意让朱翊钧看到自己流泪。

“陛下,我知道了,你……走吧……”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朱翊钧是有些心疼母亲的。

不过,这个心疼也只存在了片刻。

听完李太后的话后,朱翊钧直接起身:“母后,这件案子尘埃落定之前,朕,就不来打扰母后了……”

说罢,朱翊钧便立即转身,离开了李太后的宫殿。

坚守公正……

在朱翊钧这里最为重要。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