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1042章 内附表

金正三的话如同一声惊雷,在原本就惶惶不安的宗室,以及这些官员心中炸开。

“请示圣裁?由大明皇帝陛下决断嗣君人选?”

殿内顿时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宗室、大臣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正三仔。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愕、困惑,甚至是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

按照百余年来藩属关系的惯例,朝鲜王位继承,虽需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方可名正言顺,但这通常只是一个“走过场”的程序。

流程向来是朝鲜朝廷内部根据宗法制度商议定下人选,然后上奏北京,请求“天朝”予以承认和册封。

大明一般不会,也鲜少直接干预其内部推选过程,只要人选大体符合礼法且对大明恭顺,北京都会痛快地下发册封诏书。

这是一种默契,也是大明对“事大至诚”的藩邦的一种尊重和优待。

可现在,金正三竟然提出,要将“推选”这一步也交给大明皇帝……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宗正颤声开口,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金……金大人此言……是否过于……依照祖制惯例,嗣君当由我朝议定,再报请天朝册封即可。如今直接请圣天子裁决,这……这于礼制不合啊,天朝陛下日理万机,岂会轻易介入我藩国内部嗣立之事?”

他的话音未落,另一位相对年轻的宗室也怯生生地附和,语气中带着不解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抵抗:“是啊,金大人。莫非……莫非是抗倭之后,天朝对我朝鲜有了新的……期许?”

他不敢说得太明白,但意思很明显:是不是大明打赢了倭寇,觉得功劳太大,觉得朝鲜王室实在无用,想要加强对朝鲜的控制了……

金正三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脸上却依旧是那副沉痛而为国担忧的表情。

他重重叹了口气,声音洪亮地反问道:“祖制?惯例?诸位!如今还是拘泥于祖制惯例的时候吗?”

他环视四周,目光锐利:“先王新丧不过两月,新君登基十日便遭天谴!这是普通的王位更迭吗?”

“这是百年未有之惊天巨变!市井流言汹汹,皆言李氏德衰,天不佑朝鲜!军心民心浮动,八道震荡!”

“此时若我等自行议立新君,且不论能否服众,万一所选非人,或再有不测,抑或引来天朝疑虑,谁人能担此干系,谁人能负起这可能导致社稷倾覆的责任……”

他一句紧似一句,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至于天朝是否会有新的期许……金某不才,曾有幸面圣,蒙首辅申阁老垂询。以我所见所闻,天朝陛下与阁老们,最关心的乃是我朝鲜能否稳如磐石,永为大明东藩,不再生乱,不再为倭寇所乘!”

“如今我朝鲜自身接连巨变,已显不稳之象,若不能彻底打消天朝疑虑,取得陛下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诸位以为,我朝鲜还能安然度过此劫吗?”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却更具压迫感:“由大明皇帝陛下圣心独断,亲自指定嗣君,乃至……做出更有利于朝鲜江山永固、黎民安泰的安排,这才是最大的忠孝,这才是对列祖列宗、对朝鲜万民负责,唯有如此,才能借天朝之威,瞬间平息所有流言与躁动,才能让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不敢妄动。这才是真正的‘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金正三的话,巧妙地将“天意”、“民心”与“大明意志”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可抗拒的洪流。

他暗示甚至明示,不这么做,朝鲜就可能内乱甚至亡国;这么做了,就能得到大明全力庇护,稳住局面。

许多官员,宗室人员低下了头,不敢再言语。

他们中的聪明人早已从市井流言的迅猛传播和各地官府、军衙异常“迟钝”的反应中,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这背后若是没有人组织、纵容甚至推动,绝无可能。

再联想到金正三从去过北京,以及他与帅爷方面过从甚密的关系……

那场“天火”,恐怕并非单纯的天灾。

而金正三此刻的提议,或许正是“天意”之后的“人事”!

宗室们更是面如死灰。

他们力量本就分散弱小,面对手握汉城兵权、且似乎得到了帅爷默许甚至支持的金振山,他们根本无力反抗。

那位老宗正嘴唇哆嗦了几下,最终也只是化作一声无力的长叹,颓然垂首。

支持李倧的一派也彻底哑火。

他们明白,一旦交由大明朝决定,李倧的机会微乎其微。

殿内沉默了许久,一种绝望而无奈的气氛弥漫开来。

“金大人……深谋远虑,所思所虑,皆为国家社稷……我等……并无异议。一切……就依金大人之意办理吧。尽快遣使,星夜兼程,前往北京……报丧,并……恳请皇帝陛下圣裁!”

“附议……” “附议……”

“听从议政大人安排……”

零星的附和声响起,带着无尽的疲惫和认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朝鲜王朝的命运,在这一刻,似乎已经不再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议论结束后,金正三并没有回议政府处理公务,而是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他的脸上早已不见了朝堂上的沉痛与忧国忧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不住的亢奋与冷厉。

书房内,早已有二十余名官员等候在此。

这些人并非全是高官,却个个手握实权,或是掌管关键部门,或是控制着汉城的部分军务,或是与大明辽东方面有密切的商贸、情报往来,都是在金正三精心编织的网络中的重要人物。

而且这些人都是李党的中流砥柱。

他们同样面色凝重,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一种冒险家的光芒。

“都议得怎么样了?”金正三开门见山,径直走到书案后坐下。

一名心腹官员立刻上前,将一份写满字迹的绢帛双手呈上:“大人,请您过目。这是我等根据您的意思,草拟的《请内附表》初稿。”

金正三接过,仔细看了起来。

绢帛上的文字慷慨激昂,却又“有理有据”:

“……朝鲜僻处海东,自箕子肇基,李朝立国,虽称藩于天朝,然世有兴替,国运无常。迩来国祚多艰,昏主迭出,政令昏聩,民不聊生。尤以近日,天降灾异,两月之间,二主崩殂,此非唯**,实乃天命弃李之明证也!臣等伏思,李氏享国已久,德衰运竭,已不堪主祀社稷……”

“……追思倭乱,社稷危如累卵,黎民几为鱼肉。幸赖天朝皇帝陛下,念父子之国,兴仁义之师,跨海来援,方拯朝鲜于覆灭,活百姓于水火。再造之恩,天高地厚,虽肝脑涂地,难报万一……”

“……今李氏既衰,天意已决,朝鲜无主,人心惶惶。若另立他姓,恐非但不足以服众安邦,反启内外觊觎之争端,再陷生灵于涂炭。臣等夜不能寐,思之再三,唯有一策,可保朝鲜万全,可报天朝厚恩……”

“……伏乞皇帝陛下,悯念朝鲜百姓之困苦,体察臣等之至诚,允准朝鲜内附,削去国号,革除藩制,置郡县,行教化,一如内地。使三千里江山,永为大明之东土,数百万生灵,俱作陛下之赤子。如此,则上合天心,下顺民意,朝鲜永绝祸乱之根,百姓得享太平之福。臣等虽粉身碎骨,亦无憾矣……”

“……此乃朝鲜臣民共同之夙愿,万望陛下圣鉴!”

文章写得可谓字字泣血,句句“恳切”,将李氏王朝的“失德”与“天弃”坐实,将大明的恩德捧到极致,最后图穷匕见,直接请求“内附”,取消王国建制,设立大明郡县……

金正三一边看,一边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这篇文章,正是他想要递给北京的投名状,也是彻底断绝李氏复起可能性的致命一击……

实际上,现在朝鲜国王死了十几日了,可朝鲜报丧的队伍,被金正三一拖再拖,就是为了,他的大事做准备呢。

“好!写得很好!”

金正三放下绢帛,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诸位,皆愿在此表上署名否?”

“愿追随大人!”众人齐声低吼,神情激动。

他们深知,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他们就是从龙功臣,未来在大明的郡县体系内,依然能保有权力甚至获得更大利益,赌输了,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但金正三描绘的蓝图以及背后若隐若现的北京支持,让他们选择了冒险……

“好!”金振山提起笔,饱蘸墨汁,在绢帛末尾郑重写下“金正三三个字,然后盖上了自己的私印和官印。

其余官员依次上前,纷纷签名用印。

很快,绢帛后面上便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和鲜红的印鉴。

这份联名上表,凝聚着一股试图改变朝鲜国运的强大力量。

“使者团明日一早便出发。这份《请内附表》,会作为密奏,由我们最可靠的人,随正式报丧的国书一同,直达内阁,呈送御前!”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