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 第一千六十六章 人小鬼大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一千六十六章 人小鬼大

作者:洗澡的兔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4-02-29 01:45:00 来源:就是看

这一招绝对是相当的凶险,但是,足智多谋的徐羡之还是这样做了,他当然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这个朝廷将来会在谁的手里攥着?

换句话说,这个朝廷以后是谁说了算?

是琅琊王!

是王谧!

对这一点,应该是确信无疑的。

今天看到了桓冲和王谧的相处模式,徐羡之就对自己的判断更有信心了。

不管是作为荆州的代表还是只代表他自己,将来,他就要跟着王谧一条路走到黑了!

所以,面对这个并不熟悉的主人,徐羡之必须拿出自己的诚意来,要向他表示,虽然你对我还并不了解,但是我的对你的忠心,绝对是真实无二。

虽然过于谄媚,虽然多少有点无耻,但是,身为小人物的徐羡之,若想以更快的速度往上爬,除了依靠自己的能力之外,适当的经营也是必须的。

这其中,当然有急琅琊王所急,想琅琊王所想这一份业务了。

至于琅琊王的想法,似乎也可以轻松拿捏。

王谧当然是来拉拢徐羡之的,要不然又何必注意他在酒宴上的脸色,还特意来劝说?

难道,琅琊王是真心把他当成朋友了,打算真心换真心?

他是闲的没事干?还是路口无所事事的丐儿?到处打探消息?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探知到了王谧的心态,徐羡之才把桓氏一族扔到一边,着力表决心。

以后,这个朝廷就要是王谧说了算了,谯郡桓氏也不过是比较有实力的一支而已。

况且,随着王谧的势力越来越巩固,桓氏这边的势力肯定是越来越削弱的。

这就是此消彼长的道理。

正如王谧所说,桓玄是个舞刀弄枪的,而他徐羡之和他不是一类人,让他扛枪上战场,那是不行的。

他可没有那个本事。

从小就不是那块料。

你看,徐羡之出身的荆州,那可是一块风水宝地,在大晋这块重文抑武的神奇土地上,荆州算是难得的,血气比较旺盛的地方。

这里武风尤烈,青年男子几乎没有不跨马涉猎的,这一点和建康城完全不同。

在这样一片沃土之上,徐羡之也依然是不习弓马,更不会操持任何的兵器,就可以看出,他是自己完全没有兴趣。

同样的,他也是深切的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局限。

真的。

他就适合做个纯文臣,打仗那种事情,他既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本事。

一见血,他就两条腿打颤,所以……

想当一个纯文臣,在如今的建康城,摆在徐羡之眼前的路只有一条,虽然只有一条,但是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那就是跟紧琅琊王的步伐,一心跟着他做事。

自从荆州投奔来的那一天起,徐羡之就想开了,以后,他就是王谧的人了,至于桓氏一族,当然也会尊敬,但也仅止于此了。

效忠是不可能的。

毕竟,纯文臣只能跟着朝廷混,朝廷在哪里,他们的心,他们的人就在哪里。

和桓氏一族混,混到最后,也不过是当一个王府的幕僚而已,根本就没有大前途。

所以,抛弃桓氏是必须要跨出去的一步。

而桓玄正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现在看王谧的反应,对徐羡之的投诚也是认可的,这就足够了。

对于桓玄,事实上,徐羡之也并不想害他,只是想要尽其所能的远离他。

一方面,他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桓玄这个人,他太了解了,就是一个惹祸精。

走到哪里,祸事就会跟到哪里,徐羡之就是荆州人,对于桓玄在荆州的那些事迹,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他还准备,等到清闲下来之后,一定要和王谧好好的说一说。

他不想想了解桓玄的为人吗?

没有什么比这些事例更直接的了。

桓冲的到来,难以避免的在北府众人以及建康朝廷的那些老朋友的心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他们心思各异,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

那就是,不管是老朋友还是好兄弟,他们都不欢迎桓冲的这些人。

一些人是因为旧怨的顾虑,这些人大多都是建康朝廷的旧臣,他们对桓氏一族的人,总是多有忌惮。

就算是桓冲,也只是他个人可以得到大臣们的认同而已,但是,桓氏一族的其他人,他们还是很戒备的。

会不会又来惹事啊,这些人……

尤其是听说,桓冲这一次不是自己来的,他还带了大队人马一起进城,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猜忌心理。

谁知道这些桓家的人,合起伙来又要捣什么鬼?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顾虑就是非常现实的了。

比如北府的那些好兄弟。

他们来了,那我们呢?我们怎么安排?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琅琊王府才只是草创阶段,各个方面还都很不完备。

规模也并不算庞大,现在等着为王谧效力的人,都已经踏破了门槛了,再来一帮荆州的人,那今后,他们北府的这些将领还能有优势吗?

前途堪忧!

虽然争斗还没有正式开启,但是,暗流却已经涌现。

对于即将开始的北伐来说,这样的情势也不知道是喜是忧。

等到真的走到战场上,他们还能团结吗?

这真的是个大问题,而且,非常难解决。

跟着桓冲一道从荆州赶过来的,除了荆州的那些人才,还有数万荆州兵。

这些还只是已经抵达京口的,还有更多的荆州部队在路上,正源源不断的赶往都城。

这一回,桓老爷子可是下了血本,几乎是把荆州的家底全都鼓捣出来了。

这也把他的决心全都表现了出来,还有什么比既出钱,又出人来得更加直接。

你看,谁说我桓氏一族和朝廷离心离德?

我现在不是把家底都拿出来了吗?

除去那些想为了自己考虑的私心,桓冲也还是有一些公义的,平定中原,这是大晋多少年来的夙愿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不间断的奋斗,可惜,时间越往后走,他们的成功却越来越少。

甚至把那些曾经属于自己控制的领土也一点一点的丢掉了。

身为武将,桓冲还是有一点情怀在的。他也曾经想要跨马扬鞭,挥师北进。

可是,现实又不停的束缚着他,朝廷也并不信任他,作为一个想要报效国家的将军,桓冲很清楚,没有信任,他根本就走不远。

不用去看别人,只看他自己的亲哥哥就知道了,桓温能够走到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桓冲能够达到的最远的地方了。

不能更远,也不能拥有更好的机会。

当时的桓冲和今天的王谧,面对的情况完全不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即便是老将军有那份抱负,也绝对不会出手。

当时的大晋朝廷,不只不会给他提供任何的帮助,还只会拖后腿,这一点,桓冲看得非常清楚。

于是,等到王谧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他便拉出了全部人马,积极的支持他。

为的也就是实现年轻时候的理想罢了。

他已经很老了,毛发日益白,志气日益衰,他很清楚,依靠他自己,是完成不了统一中原的大任的。

只有依靠王谧这样的年轻人,如果,这一战顺利的话,说不定他还可以看到中土重现辉煌的那一天。

若是能看到那一天的话,对于他们这一代的晋人来说,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他可以告慰自己的大哥,他没有办到的事情,他桓冲做到了!

将来,反叛者的这个帽子,再也扣不到桓氏一族的头上,他们也是重新开创一个新时代的参与者了!

再也没有拖后腿,那些无妄的歧视也不会再出现了!

桓氏一族的腰杆子,终于挺直了!

前辈顾虑重重,城中的人也是诸多怀疑,但是,这一切的阴云都无法撼动那个少年人火热的内心。

他是桓温的遗腹子,他今年才只有十五岁,他还太年轻,年轻到,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年月。

也对朝廷上的那些人别有深意的眼神毫无知觉,他拥有的,只是荆州土著豪族的自信。

那种自信,是与生俱来的,根本无法被抹去,也无法被动摇。

他就是桓玄,小名灵宝!

对于那位带给桓氏一族荣耀和阴影的亲爹,他从未谋面,但是,他的头脑中却早就已经塞满了关于他的各种故事。

在他的眼中,桓温是个大英雄,而他,则是英雄之子,继承了英雄的血脉!

理所当然的也要成为新一代的英雄!

什么文官,什么朝廷,他根本就看不上眼,那徐羡之小子也未免太小看他了。

还担忧呢!

看他那副样子,好像他灵宝来到这建康城就是威胁他来的,简直可笑。

只有战场才是他向往的地方,也是他该呆的地方!

他已经十五岁了!

他武艺高强,他尤善弓马。

他完全可以踏上北伐的征程,成就事业!

谁想像他徐羡之一样囿于朝堂那个方寸之地当中,还自得其乐?就是交给他这样的差事,他都不屑于去做。

把桓玄交给了王谧,桓冲是放心的不得了,也没交代什么,就径直带着随从离开了。

他们这一行人,除了桓玄以外,另一个重要人物就属桓伊了!

要说起来呢,桓伊和王谧是老朋友了,这一次好不容易跟着到了建康,总该是由他陪同桓冲一起进城的。

几位老朋友也可以坐在一起,好好的叙一叙旧。

不是桓冲不想带他过来,而是桓伊自己不想来。现在这个时候,他正留在城外看管那些一道过来的荆州兵。

人数不少,也确实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才能管得住。

等到明日一早,这些人就会被分别安置到京畿附近的各个队伍当中,当然了,只是暂时安置,并不会打散他们原有的建制。

而且,带领他们的也仍然是荆州的将领。

桓伊是个稳重的人,他当然知道,王谧是很想见到他的,他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思。

但是,现在这种敏感的时刻,还是尽量低调一点更好。

如今,两人相隔的距离已经是缩短到了极限,不过是一墙之隔,只要是想见面,总是有机会的。

而且,时间上也不会相隔太远。

桓冲呢,他倒是无所畏惧的,直接就入住自家宅院,反正桓氏一族别的没有,就是钱多,还从不吝啬,于是,在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几乎都有自己的产业。

建康这样的都城,自然也不例外。

现在就是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就在危险人物桓玄的身边,竟然一个长辈都没有。

没有!

没有姓桓的人,也没有可以管束他的人!

也不知道桓冲是不是故意的,还是他当真以为,自家的这位少年,真的是千里驹,人中龙凤,不会闹出任何的乱子?

呵呵!

想的太简单了!

管事的大人走了以后,眼瞧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天也黑透了,王府也渐渐安静了下来,桓玄那个搞事的小心思就渐渐的上升当中。

搞事情!

我要搞事情!

清风习习,也没有人发现他的行迹,这个王府的守备,实在是有些不到位啊!

桓玄晃荡到了前院,悠哉悠哉的溜达。

东瞧瞧,西看看,他知道,这位琅琊王起家就是从统领北府开始,那北府是什么地方?

那是大晋目前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而在王谧身边守护的这些士兵,都是出自北府,这些都是之前在路上,阿叔就提供给他的消息。

桓冲哪里能洞悉自家娃儿的真实心理?

他只当桓玄是少年志气,血气方刚,对任何事情都有好奇罢了。

便把那北府的情况,还有往日与王谧的诸多交往全都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侄儿。

更何况,他的这个脾气,更是三杯酒下肚那个嘴巴就没有把门的。这样一来,可算是省了桓玄的事。

你看,都不需要他费心的套词,亲爱的阿叔就全都交代了,甚至很多细节根本他就想不到,都是桓冲主动提供的。

各种故事可谓丰富多彩,完全可以帮助桓玄更加了解王谧这个人,摸清他的底细。

人都说,人小鬼大。

你看看桓冲就知道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呐。

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他的心里已经对未来的形势走向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并且,对于如何借着北府的力量壮大自身,有了一个认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