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 第1140章 莫挨老子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1140章 莫挨老子

作者:洗澡的兔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4-02-29 01:45:00 来源:就是看

第1140章莫挨老子

是了。

那些为晋军平添了许多战斗力的神器,王谧还没有为其他的部队装备,这样做呢,既有私心,也有现实的情况限制。

整个大晋朝,虽然只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林林总总算起来,现在也是有几十万军人的规模。

要想吧所有的军队都武装到牙齿,这个年代的生产力根本就无法满足,老实说,王谧就是想给他们装备,他也无法做到。

根本就供应不上。

为了能够北伐,王谧可是早几个月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就这样也只能是把北府兵这边的装备都搞好,而荆州兵那边,只能交给桓老爷子自己负责了。

这也算是为他分担了一部分的压力。

但是,以他的能力也只能做到这样的地步,更遑论把那些不准备到北伐战线上的士兵也都配备上。

完全做不到。

更何况,王谧也不准备这样做。

怎么可以这样呢?

北伐还都没有取胜呢,这个朝廷日后会有什么样的变故都还说不准,他王谧也还没有彻底把位子坐稳。

这个时候,他当然是不会放开这些武器装备给“外人”的,给他们都装备好了,等着他们来反攻倒算吗?

设想一下,如果司马家掌管的部队现在手里有这些神器的话,他们还会这样按兵不动,老老实实吗?

他们当然不会,他们也会知道,这些神器是好东西,只要运用得到,他们也可以拥有北府兵一样神奇的战斗力。

王谧怎么会这么傻,帮助这些落后的,不听从自己的部队提高战斗力呢?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只是帮助了荆州兵,把制作火药以及火炮的方法传授给了他们。

一个是,荆州算是一个自己的小地盘,在他们的地界上,荆州兵完全可以形成自产自销的链条。

培养出更多的手艺精湛的工匠,桓老爷子做事也大手笔,那些手艺好的工匠,他也没有私藏,反而送给了王谧一批。

这也就足以证明,桓老爷子是个仗义的人。

要是别家,就别指望了,把手艺学到手,师傅就扔一边了。

而谯郡桓氏之所以可以受到王谧如此信赖,当然也是有现实的因素的。

谁让荆州兵和谯郡桓氏一直都不受朝廷待见呢?

长期的压制,轻视,早就已经让桓氏一族对朝廷,对司马家心灰意冷。即便是他们现在对桓氏一族伸出橄榄枝,那也无法改变桓氏一族的态度。

那种印象,实在是过于根深蒂固了。

也正是因为长期和朝廷不对付,互不信任,所以呢,才让王谧逮到了这个空子。

现在的北府兵可以说是和荆州兵高度绑定了,北府兵有的,荆州兵也有,但是即便是给了荆州兵全套的技术也一点都不需要担心。

一个是,桓氏一族长期和朝廷不和,他们根本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也根本就不会把这些好东西交给其他的同僚分享。

谁也没有那么大方。

再者,就算是没有不和,依照现实的利益,他们也不会这样做。

这些神器那么厉害,只要有它们在就足以改变战场的局势,让自己的部队如虎添翼。

既然那么厉害,当然要自己私藏,王谧就不必说了,因为所有的技术都是他提供的,如果哪一天他想通了,想要把技术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那样的话,桓冲倒是不会反对。

技术本来就是人家的,人家想要怎么分配,你还能拦得住?

不过,从荆州兵这里,这些人是绝对拿不走一项技术的,对,一项都不可能!

桓老爷子又护食,又抠门,怎么可能慨他人之康?

于是,你且看那司马家族的两兄弟,还叫嚣的那样厉害,调门比谁都大。

那是因为,他们还根本没有见识过那些神器的厉害。

毕竟,咱北府兵是正义的军队,刀刃从来都是向外的,也不能对着自己人。

他们这些人,既没有挨过打,也没有见过北府兵是怎么打别人的,只是隐约听说过王谧领导的北府兵之所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那都是因为有了那些神奇的兵器。

至于有多神奇,那是真的没有感受过的。

不过,如果可以把神器都据为己有,那也是不错的,一定要热烈欢迎。

他们啊!

最好聪明点。

若是真的要搞事,把王稚远惹恼了,恐怕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以后,老司马家会不会被一锅端了,这都是说不准的事。

而他王阿宁,只是个外戚,又不姓司马,何必跟他们司马家的人绑在一起?

以往呢,是因为妹妹是皇后,他这个国舅爷也期待着可以通过妹妹的关系把持朝政。

于是,才出人又出力的帮助司马曜。

而现在,司马曜也死了,朝廷变成是妹子说了算了,那么,他王恭的屁股也要跟着换换地方。

立场是要跟着改变的。

现在这个形势,帮助司马家的人,那就等于是拉着他们去和王贞英作对。

就算是他们兄妹有矛盾,那也是自家的矛盾,没来由的,王恭要背叛自家人,反而去帮外人。

陷害亲妹妹的事情,他可做不出来。

于是,这些司马家的人还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找他联合,简直就是没脑子的表现。

在司马家族人的想法当中,他们可能还认为,他们和王恭的关系还和以前一样,是相互帮衬的。

而实际上,王恭早就看得很清楚了。

有一个当皇后的妹妹和有一个当太后的妹妹那是绝对不同的,区别就在于,皇后在前朝并没有实权。

但是一般来讲,只要是做了外戚,这一个家族的人总是会依据连带关系获得一些优待的。

于是,可以看出,皇后的亲族想要获得利益,就要和皇族站在一起,反身相对对自己是绝对不利的。

但是太后就不同了。

一般来讲,一个朝廷,能够让太后说了算,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要么就是新君未立,要么就是新皇帝年纪太小还无法主政。

在这个微妙的时间段,太后是可以完全说了算的,她可以来到前台,直接指挥朝廷。

而朝廷上这些大臣呢,别看平日里龙争虎斗各不相让,这个时候也会态度大变,统统服从太后的指挥。

再也不嫌弃她是个女子,女人不得干政等等。

原因就在于,以前的朝代都是这样处理的,有许多先例可循,那么作为后世的朝代,大臣们自然也会接受这一做法。

并且,他们还为这样的做法找到了很理想的说辞,毕竟,我们是以孝治天下的一个地方嘛,那么,作为子辈,孝敬长辈,以母亲为尊,就是符合伦理大道的。

这个时候的太后,虽然是自己说了算,但是名义上,太后只是小皇帝的监护人,是他的代表。

她能够主事那是因为小皇帝还不懂事,需要她这么一个过渡,只要是小皇帝长成,她就要理所当然的将权力还给小皇帝。

要说这朝廷上的大臣也是很能够随机应变了,一般来讲,比如是司马德宗这样怀抱的小皇帝,等到他能够主政,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在他身后看护的太后王贞英,如今也只有不到三十岁。

那么,可以想见,在以后相当漫长的一个时期内,这个朝廷都是要王贞英这个太后说了算的。

也就是说,保守估计,这些朝廷上学富五车傲慢自大的大臣们要跟着王贞英这样一个女人工作十年!

十年啊!

老实说,历史上的很多正牌皇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都没能坚持那么长时间的。

让这些大臣们跟着王贞英兢兢业业的做十年的事,已经是很不容易了,那么,这之后,一旦有朝一日王贞英放权的话,他们这些大臣又可以迅速转向,效忠小皇帝。

至于之前的十年,仿佛就从来也没有存在过一样,轻轻松松的就甩脱了。

他们没有任何的纠结,也不会觉得小皇帝的能力不比以前的太后,就算是心里真的这样想,嘴上也绝对不会说出来。

因为,你知道的,这个朝廷终归还是属于男人的,还是属于皇帝的,这是礼法,这是理所应当的!

朝廷上的大臣那也是相当功利的,你看,当小皇帝干不了事的时候,朝廷总需要一个拿主意的人吧,那个时候,你太后就是不想干,他们也会没完没了的向你念经,催着你做事。

而等到小皇帝一旦长成,他们就会变一副脸孔,催着你放权,让你还政给小皇帝。

管你干的好不好呢?

管你是不是还有留恋呢?

只要是时间差不多了,大臣们就开始集体念经,总归是要让你把权力交还回来的。

于是,作为太后的亲族,王恭若是还想掌控权力,那黄金期就在这十年之间,在这十年里,王恭又为什么要帮助司马家,巩固他们的势力?

到时候,把本就孱弱的司马家给抬上来了,抢救成功,那么,他王恭又要往哪里摆?

不是又要变成洗脚婢了吗?

现在王恭也想明白了,其实呢,他的立场和王谧也还是有些联系的。想想看,如果王恭或者说是太原王氏想要在大晋站得稳,那就必须要保证王贞英的位置不坠。

而王贞英呢,身为太后,她也已经选择了和大晋最强武力的代表,北府兵头领王谧站在一起。

她的选择有什么错吗?

不依靠王谧,难道依靠他司马休之?

这些司马家的人,他们这么努力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

没来由的,你看,小皇帝才那么一点点大,什么都不懂,他们这些做叔叔的,做叔祖的,还要为了他拼命。

他们的立场和王贞英可不同,王贞英是女人,在这个年代,她这个性别就先天的断绝了她当皇帝的可能。

况且,她也不是姓司马的,怎么可能有机会当皇帝。

可是这些顶着司马家族姓氏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就算是血缘关系距离很遥远,那也是有机会的,只要操作得当,或许就搏到了呢?

所以,你看,看似是战友,其实都只是各怀鬼胎的一些短暂联合而已。

那是绝对不可能长久的。

真正掌握权力的王贞英看得比王恭要清楚的多,也早得多。

现在朝廷里谁的力量最为强大?

毫无疑问,正是王稚远!

身为太后,本来就不是法理上真正的统治者,于是,为了巩固地位,并且有可以依靠的力量,王谧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不靠他,难道靠司马家的人吗?

司马家的人可没那么多讲究,这个大家都是有深刻体会的,当他们的力量强大到一定地步,把小皇帝和王贞英一起掀翻,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能够压制司马家力量的,自然是王稚远。

王恭的利益必须和王贞英绑定,而王贞英呢,又选择了王谧,于是,可以说,他们兄妹是全都仰仗着王谧在过活的。

可叹这么简单的道理,王恭现在才弄明白,也是够执拗的了。

好在,对于王谧来说,他还是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至少,在司马家搞事之前,王恭彻底想明白了。

他那混沌的脑袋瓜彻底清空,茅塞顿开也。

没有他的支持,司马家想要搞事,那是不容易的。即便是扼守广陵要地的司马尚之,只要建康城守备坚强,他们就无法动弹分毫。

不过呢,该有的准备也还是要有的。

于是,致仕老臣王阿宁,现在又拿起了秃笔,不一会,眼前的白纸上就被墨汁覆盖完全。

要联络的人太多,要嘱咐的事情也太多,许久没有忙碌的王恭,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

而此时,就在老王奋笔疾书的这个当口,管事的也带着几个小娃娃依次进入了王府后宅。

这一次买的这几个小奴,自然都是为王恭准备的。

之前,王恭虽然是被幽禁,但是呢,因为朝廷上的事情也不会影响到他,他就是想忙,也忙不起来,没有人用得着他。

于是,王府的小奴保持原有的数量也就足够了。

而现在,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王恭有伤在身,自然是需要多几个人伺候,而且,现在虽然是致仕了,看似是个闲散人了,但却比之前要忙碌的多了。

家里的访客成倍数增长,那些一直都等着上门拜见的宾客,一波接着一波的赶过来,管事的就想着,该给王恭多配备一些小厮奴婢使唤着,当然了,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管事的小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