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 第1133章 早干什么去了?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1133章 早干什么去了?

作者:洗澡的兔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4-02-29 01:45:00 来源:就是看

第1133章早干什么去了?

王谧沉默了片刻,旋即挥手:“快带我去看看!”

管他是真是假,这个时候从徐州赶来的人,那是一定要见的!

而南阳城门外,斛斯将军骑在马上,不时的向里面张望,虽然也知道屁也看不到,但还是这样焦急的等待着。

“之前机会那么好,大将军偏不来,现在却要上赶着,这样能行吗?”

“你少多嘴!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

“你让我闭嘴,我就闭嘴吗?”

斛斯的身后,几个穿着铠甲的小兵,有一搭无一搭的在打趣,斛斯回过头,一脚上去,那多嘴的小兵就硬生生的坐了个屁股蹲。

“将军饶命!”

“将军饶命!”

那小兵爬起来,一个劲的赔罪,因为他挨了踹,身后的议论声终于消失了。

斛斯环顾一周,大声道:“谁再敢多嘴,就把他的舌头割了!”

小兵们摸了摸下巴,还好,舌头还在。

可不敢多嘴了!

小兵们都乖乖听话,然而,斛斯脸上的怒容却并没有减退,等到晋军出来,可就真的要丢脸了。

这是免不了的。此刻,他的心情和小兵们其实是一样的,但是,这又能怨的了谁?

只能怨自己了。

当然了,严格说来,这件事也不能怪他们,要怪,就怪那在徐州城里盘踞的符飞,符大将军。

大家现在落到这步田地,可都是拜他所赐。

符将军,居功至伟!

…………

过了一阵,远见南阳城那巨大的城门,从内向外,逐渐开启,斛斯立刻将人马重新整齐了一遍,做好了准备。

然而,那骑着战马,飞奔而来的人,还是让他的准备全都泡了汤。

“琅琊王?”

“他竟然亲自来了?”

斛斯的疑惑当中,王谧带着曾靖还有十几个秦兵,已然来到了他的身前。

虽然时辰已经不早,但是,通过城门上的火炬,仍然可以看到,从将军到士兵,他们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特别的好。

不禁令人感叹,北府果然是治军严格,和当初在徐州城看到的,竟然没有一丝变化。

要知道,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

军队建设这件事,在古代一直是个难题,困扰了很多想要有所作为的大将军。

古代军队人员复杂,组织也不严谨,队伍时聚时散,人员流动性极高,也谈不上能够把这些临时组织到一起的人管理的非常有规矩。

既然模式就是这么一个模式,那么,古时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就变动的非常快。

有的时候,他们势如破竹,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城镇,兵不血刃,那个时候,他们犹如天兵天将下凡。

而过不了多久你再看到他们,或许就不同了,完全变成另外一支部队。

常胜容易生出自满的情绪,这人呐,就懈怠了,怏怏没有精神,那些什么耍钱,什么逛烟花柳巷,全都来了,一个都没有落下。

这样的军队,士气自然是不会好的,风气也会差到极点,很多时候,并不是领兵的将军贤能就一定可以牛转过来的。

而一旦军队出现这样的风气,自己可能还感受不到,但是,外人一看便知,那是掩盖不住的。

但是看看眼前的北府兵,一个个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要吞食天地。

可见,士气昂然,一点问题也没有。

幸亏投诚投的早,斛斯这样想到。

“斛斯将军,好久不见了。”首先开口的,反倒是王谧。

他跳下马背,利落的和斛斯握手。

虽然不握手也无所谓,但是呢,王谧认为这是一个试探敌人深浅的好机会,同时,他也注意到,在斛斯的身后,大把的兵马已经渐渐的靠拢了过来。

“我听说,斛斯将军带了兵马过来支援?”

“可是,之前我没有收到符将军的回信,难道是将军改变主意了?”

某些人,就是具备这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能力。

果然,一提起这件事,斛斯的脸就绿了。

是啊!

当初为什么就没有回信呢?

早干什么去了?

那是大约半个月前,身在徐州的符飞收到了建康来的书信,正是现在已经晋升为琅琊王的王谧所写。

目的就是为了邀请符飞一道出兵北伐,对于王谧来说,这只是一个批量发送的事,在晋军现在占领的诸多城池中,有不少以往都是属于氐秦的。

这些城池,除了邺城、南阳这样的重镇,是北府兵一刀一刀杀下来的以外,还有很多中小规模的城池,并没有受到战乱的侵扰。

他们望风披靡,都是投降的。

于是,在围绕着中原的大混战当中,这些城池的实力并没有太多的衰减,算是保留了下来。

这次为了北伐,王谧给这些城池的守将也都发出了邀请,愿意出人的呢,就出人头,愿意捐献粮草的,也不拦着。

人嘛,还是墙头草居多,看哪边势力大,就跟着哪边跑,尤其是那些氐人,更是相当的积极。

纷纷拿出自己的家底,尤其是骑兵和战马,源源不断的送到京口等地和北府兵汇合。

照理来说,王谧并不想接收那么多的氐人,原因无他,毕竟都是异族,而且,现在的情况又是,进一步北伐,肯定要涉及到以往氐秦的地盘。

那么,他们会不会和旧主勾搭到一起?

从而出卖晋军?

毕竟,以往这样的事情也发生过不少,同宗同族的观念是很难被拔除的,到了战场上,遇到旧部队,难保他们不会又和以往的队伍混到一起。

你看,你们晋军里不是也有朱序这样的人才吗?

人家苻坚大天王对他如何?可谓不薄,结果他呢,还是时时刻刻都惦记着晋军。

你能这样,别人就不能这样了吗?

这也没什么好说的,王谧既然敢这样做,那就说明,他有足够的信心,这些投诚而来的氐人,是不会再和旧队伍混到一起的。

北府兵就是这么强!

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焦土,但凡还有头脑的人,也该知道,在这样势如破竹的队伍当中哪里有机会背叛?

就是他们有这个心思,也要问一问红衣大炮给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别人如何操作不是重点,对于斛斯等一众人来说,符飞怎么操作才是重点。

然而,一向精明能算计的符大将军,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刻,居然就犯了抓不住重点的毛病。

出兵?

这怎么可能!

琅琊王的文笔绝对可以信赖,死人都能给说活了,更不要说是符飞了。

但是,他依然没有很快的下定决心。

即便是身边的很多同仁都已经派出了兵马支援北府兵,但是,他依然举棋不定。

虽然属下们纷纷建言,认为徐州部队也该早早抓住机会,派出兵马,但是,符飞想的和这些小兵当然是不同的。

徐州城和那些小城,小镇一样吗?

这么大的家业,怎能随便动摇?

怎知王谧的这封书信不是一个试探?

在这些城池当中,只有徐州的地位最为重要,只有徐州的兵马最为强壮,只有徐州不是投降,也不是被打败,而是作为折中方案,双方讲和的。

可以说,现在的徐州城,就是趴在京口、建康这两个晋朝的大部队之上的一个大老虎。

要是徐州有任何的异动,那建康城的安危可就难保了。

这一点,符飞心里清楚,王谧的心里也清楚的很,北伐开始,符飞早就知道,王谧的胃口很大,小小的一个徐州城,满足不了他。

想当初,王谧来到徐州城下的时候,见到他的第一眼,符飞就有这样的预感了。

对于这位野心家来说,北伐是绕不过去的一关,果然,没过多久,北伐就开始了。

现在的符飞很矛盾,要是换做一般人,早就派出大批的兵马,积极配合了。

对吧!

谁的人多,出的力量就要更多,这是一个常理。

可是,符飞不是这样认为的。

正是因为他的实力强,又不是被王谧征服的,他过于积极,就会给人一种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感觉。

当初让你投降,你那么为难,几次三番的讲条件,最后还落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放眼九州之内,哪有他符飞这样幸运的人?

当初给了那么好的条件,符飞都犹豫再三,现在只不过是一封书信,他就交出了大批兵马,这可能吗?

短短的时间内,是谁让他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改变?

难道是他的脑子被驴给踢了?

还是突然从天而降一个大雷,把他给劈醒了?

莫不如按兵不动,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把出兵的日期给混过去就可以了。

这就是符大将军的锦囊妙计。

但是,没过几天,他却又反悔了,好像之前站在徐州城府衙宽阔大殿上的,那个大声喊着决不能出兵的人不是他似的。

此时的符飞,心中想的不再是徐州城的重要位置,而是,别人都出兵了,你不出,你想做什么?

是不是包藏祸心?

是不是想要伺机而动?

知不知道随大流的重要性?

别人早就已经开始下河游泳了,你还在旱地上站着,等到别人都过河了,过到了王谧这边,他这个氐秦的旧将,打算就一直这样站着吗?

还惦记着前朝吗?

就不打算出一份力?

符飞就好像是个左右横跳的小跳蚤一样,一会这样,一会又想那样,举棋不定的下场就是,你看,如果用粗俗的话来讲,那就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用来形容符飞的状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符飞不想出兵相助,这是王谧明知的,因为别人比符飞距离建康更远的将军都已经回信了,甚至大军都已经开始启程了。

区区徐州,仿佛就在眼前,可是他符飞的回信就是没看到,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就是说明,符飞并不想合作吗?

对于这件事,王谧也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现在所有的心神都放在了北伐大事上。

对于符飞,以及其他的一些零散的氐秦守将,写这封信,征召部分骑兵的用意也就是试探一下他们最近的心思。

看看他们还安定否。

这里面还有一个隐含的用意:那就是等到王谧来做大统领的时候,对于他们这些异族的骑兵以及守将,是一定要有一个说法的。

如果都是同族,那就好办些,本着能救一波是一波的原则,只要他们自己不搞事,王谧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毕竟,晋末的这一波人实在是太可怜了,他们饱受战火蹂躏,时间太过漫长了。

只要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避免战争,避免杀戮,他还是愿意去试一试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经历了晋末的乱世,整个中原盘踞的部落民族,大约要有百万人以上。

这样大规模的异族入侵,仅仅依靠新的朝廷建立就想把他们统统都赶回草原,亦或者是让他们全部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安安生生的像农耕民族一样,种地养家,这是不现实的,是一个幻想。

作为一个穿越者,王谧当然不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新的朝廷,和这些不久之前还在中原肆虐的部族是很难做到和平相处的。

那怎么办?

你可以相信他们吗?

他们又相信你吗?

信任是互相的,而对于王谧和诸多部落的雄主来说,信任恰恰又是最缺少的东西。

其实,在很多堪称雄壮的朝代,这些问题也依然只是被搁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辉煌的大唐采用羁縻州的方式来管理那些远离中原的臣服区域,那些草原部落只要是表示臣服于我大唐,愿意和好通商,不要闹事,就可以算是我大唐的疆域。

然后呢,我大唐心眼宽,也没那么多计较,就还是用你们自己的部落首领来管理原来的区域。

我大唐就不派遣高级官员去掺和你们的事情了。

李唐发家就是在北境,那里在隋时已经是各种部落民族交错杂居的状态了。

对于这些民族,李氏一族清楚的很。

他们内部的纷争很多,为了抢地盘,那是可以说干就干的,和汉民族的那种宽仁为主,能忍则忍,为了大局的想法完全不同。

而且,他们的地盘距离中央朝廷又过于遥远,以古代的交通水平来讲,实在是鞭长莫及。

既然也无法实现郡县制的有效管理,那么,就让他们原汤化原食,自己人管理自己人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