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成风华之绝响 > 第一部 殿州惊涛 2、戒石是个什么东西?

因为昨日傍晚进城,又旅途疲惫,一家人简单吃了饭,梳洗后就歇下了。陶敏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这殿州府衙。今日既然不能交接官印,那就巡视一番好了。

一胖一瘦的两个师爷自然是亦步亦趋地陪着他,不时说说小话,凑趣着、奉承着。他们从夏州跟到殿州,自然知道府台大人的喜怒爱好。

胖的是刑名师爷蹇利,瘦的是钱粮师爷纪泽。胖师爷穿浅灰袍,显得更胖;瘦师爷着深黑袍,显得更瘦。莫名喜感啊!

殿州处于海滨,土地盐碱贫瘠,风灾严重,粮食出产几乎年年欠收,在大成王朝所有的州府中属于中等偏下。大成王朝官制,一般知府都是正四品,而殿州知府却是一个从四品。其他官员类推,比如通判、推官等,都是从品的官。

既然没有其他州府富庶,府衙自然也比不得其他府衙豪华。但毕竟是一州之府,是官吏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也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朝廷的规制也是有定数的,一点不能马虎。至于府衙新旧、建筑材料的好坏、宽敞还是逼仄,那只能是量体裁衣了。尤其是府邸,因是公产,历任官员没那个胆子去修缮、增减,这样一任一任下来,显得更加破败。这就是所谓的“客不修栈,官不修衙”的道理。

按照规制,殿州府衙也是一个典型的前衙门后府宅、前堂后室、前朝后寝的衙、宅合一的建筑。前衙是官署,后府是知府家人的住宅。

先说前衙。以府衙正门为中心,以府衙正门、仪门、大堂为中轴线,沿着跪月湖,纵横井然排开,横向有府门、东西牌楼、明伦堂、土地祠、财神庙、名宦祠、乡贤祠、驿站等建筑,还有通判宅、推官宅等。从正门进去,纵向有仪门、正厅,往里依次是大堂、二堂、三堂。两边设有仪仗库、军厅、察院、理刑厅、书斋、寝室、司狱司等,是官员办公、居住的地方。

衙署建筑依“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布局,大堂东西分别是六部房,东有吏、户、礼三房,西有兵、刑、工三房。而监狱占据了衙署的西南角,俗称“南监”。

仪门即礼仪之门,也是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事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

仪门既为礼仪之门,平常是不开的,人们出入府衙,走的是东西侧便门。凡遇皇帝和皇后寿诞、元旦、冬至等节,府台都要提前率领僚属吏员,身着朝服、朝冠,在府衙大堂大兴礼仪,仪门之内张灯结彩。但凡府治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或举行重大祭祀典礼活动,或新官到任接任时,都要大开仪门。可见仪门是典礼、庆贺、祭拜的重要场所。

仪门东西便门两侧与府衙六房,即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有廊道相通,廊道两边放置有戒石,并与府衙大堂相接,混然一体。

三堂后面就是府宅,是北方常见的几重几进的院落式样。

府宅前后有三进。前进也是前院,有一个正厅,也就是男宾客厅和宴会场所。还有花厅、东西厢房、书房、厨房、柴房和茅厕。而厢房、书房后面还有下人房。公子们住在前院,正厅做了陶敏的会客厅,东西厢房挤了三个儿子。唯一一间书房只能父子合用,这里还有陶敏的寝室。

中进也有一个正厅,是女宾客厅和宴会场所。有花厅、东西厢房、书房、库房、下房、厨房、柴房和茅厕。花厅和书房打通做了夫人的房间,东西厢房正好住了两个姨娘。知府大人若想再纳一个姨娘的话,那就没有住的地方了。

唯有后进里,嫡女陶玉住得宽裕一些,但是她的要求高,东西多,丫鬟婆子也多,也不甚满意。

每进之间都是很小的跨院,几棵树,一口井,竟然没有花园,只有猪圈、鸡舍、菜畦,臭气熏天。府宅也没有后花园,出了后门就是竹笠山。

虽然也是按照朝廷规制修建的三进院落,可是比起其他地方,不仅狭小,而且破旧。比如,花厅走不了五步就要碰壁。正厅摆上一张饭桌,几把椅子,仆人就转不开了身。

另外,房屋到处油漆脱落,砖瓦破损,处处显得凋敝萧索。

总之,府宅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就是小了些,逼仄些,老旧了些,破败了些。

陶敏带着师爷,从后宅出来,来到前衙。到了两侧便门与府衙六房之间的廊道,看见廊道上放置了很多石头。陶敏指着那些石头,有些轻慢地道:“那是什么东西,是戒石么?”

的确是戒石。这些都是历届府台安置的,是官员的自我鼓励和诫勉的铭文石碑,也是官员的座右铭。每块戒石上还勒有名讳。

陶敏上前仔细观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清”、“正”、“廉”、“明”四块石碑。旁边还有一块巨大的戒石,横额为“公生明”,额联为“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有石上勒字道:“事事告青天,凡外而法堂,内而暗室,总期质诸鬼神,指河际以盟心,不敢为污吏、为贪吏、为昏庸吏;林林皆赤子,非养以衣食,教以诗书,恶在为民父母,抚莘邦而复冀,但愿无穷民、无冤民、无奸宄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成风华之绝响请大家收藏:()大成风华之绝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也有:“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也有:“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也有:“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还有:“要一分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己,远报儿孙。”

还有:“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

还有:“上有青天,一片冰心盟上帝;民皆赤子,满腔热血注民瘼。”

尤其一块硕大的戒石,上书“爱民若子;执法如山”铭文。青石如玉,字若惊鸿,甚是打眼。

陶敏仔细打量,见上面的名讳,竟然就是前任知府李世。

前任知府李世在殿州任职十年。其妻桂氏乃京城名门世家嫡女,长子李达去年中了进士,还娶了工部尚书董方大人的嫡幼女董氏为妻;次子李锦已经考中秀才,正在国子监读书,明年准备考举人。这桂氏、董氏于前年就离开了殿州,到京城上下活动,终于,给李世谋得户部郎中一职。虽然也是从四品,但好歹是个京官,比这穷乡僻壤的殿州知府不知道强多少倍!李世迫不及待地要回京,把姨娘、庶子、庶女和家人都提前送回京城,自己则带着几个长随、老家人过活。如今更是带着推官、外甥林谦跑到城外天云寺去躲清闲。

陶敏面上不显,心内却是不以为然,满腹讥讽。暗道,只怕是,爱民若子,是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是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不然,夫人、儿媳为他跑官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又是从何而来?只怕也是个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三人继续往前走。只见廊道的转角处,有个小小的稍稍独立的戒石园区,廊柱上还挂了一块牌子,上书“五言碑”。

陶敏打眼一看,这里果然有五块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石碑,上面分别铭刻着:“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官者有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字体比较单一,是楷书和草书的结合。看得出来,是一人手笔。再仔细一看,落款是前前任殿州知府翁浒的手笔。

陶敏心里不由嘲讽,前人箴言,他也敢剽用?

忽然心念一动,陶敏对两个师爷道:“好好好,这戒石正是对我辈的诫勉和鼓励!”

他对两个师爷郑重地说道:“明日也着人寻来两块上好石头,咱们也立上两块戒石,魏碑、草书各一块,都用上好朱砂勾勒,刻上日期以兹纪念。就写——”

他沉吟片刻道:“就写,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他摸摸胡须道:“再来一块,吃百姓的饭,穿百姓的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休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陶敏继续道:“晚上我就将字写好,你们去找最好的青石,还有石工雕刻。不要怕花钱。”

两个师爷轰然叫好:“哎呀,我们又可以欣赏到府尊大人的手笔!天助我,幸也!”

两人一顿吹捧,一时间把陶敏比作了圣人。

陶敏一边得意地笑,一边腹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千里当官只为钱!一边想象着,待明日自己的戒石立上来,自己不也就是个清官、圣人了么?

他不禁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我崇拜起来。

偏偏煞风景的来了。一声声惊天动地、惨绝人寰的哭嚎声竟然从后院冲入到了前衙!两个师爷听了,禁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陶敏不禁皱眉道:“我这夫人万事皆好,就是喜欢听奴婢们的哭嚎。这可不是好习惯。怎么得了!”

两个师爷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得尴尬地笑着。

陶敏叹口气道:“也难怪我夫人生气。你们也看到了,从夏州到这殿州,千里之途,那秦慧秀竟然逃跑了三次!”

他愤愤地道:“不过一个绣娘,虽然两眼盲瞎,已经拿不得针线,可我们不曾少她一口饭吃,少她一件衣穿!她竟然如此忘恩负义,丝毫不给我们夫妻作脸!几次逃跑,也不怕捉住了让官府治她一个逃奴之罪!更不怕被人挟制,流落到那烟花之地!也不扪心问问自己,一个瞎子,能逃了多远?亏得我夫人仁慈,没有把她如何!”

“是,是,夫人果然仁慈,最是佛祖菩萨性子!”两个师爷吹捧着。

陶敏面有不忍之色,道:“我们还是出去逛逛,这般惨嚎,我不忍听啊!”

说罢,陶敏叹口气,转身出了府衙,两个师爷亦步亦趋,紧紧跟随。

浅灰袍刑名胖师爷蹇利道:“府尊大人,可要传轿子?”

“随便看看,轿子就免了吧!”陶敏微微一笑。

深黑袍钱粮瘦师爷纪泽问道:“府尊大人有想视察之处?”

陶敏道:“去积福巷走走。京城永昌侯府的大管家苏长起和肖嬷嬷夫妻,在那里开了个永昌货栈。我们瞧瞧去。”

喜欢大成风华之绝响请大家收藏:()大成风华之绝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