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案要案详情录 > 第253章 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跨国杀人案

一、莫斯科郊外的第一滴血

2015年1月的莫斯科郊外,零下十三度的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车窗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33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巴哈迪尔·马贾库博夫坐在租来的旧车里,手指反复摩挲着口袋里的折叠刀,刀刃的冰凉透过布料传来,却压不住心里翻涌的戾气。他刚和妻子大吵一架,满脑子都是自己臆想中妻子不忠的画面,扭曲的猜忌像藤蔓一样缠绕着神经。

“不能杀她,警察会第一时间怀疑我。”巴哈迪尔咬着牙自语,方向盘被他握得发白。他发动汽车漫无目的地游荡,车灯在雪夜里劈开一道昏黄的光,最终停在了一处公交站台旁。站台下,38岁的房产经纪人安吉波娃正裹紧外套等车,她刚带完最后一组客户,口袋里还揣着今天的佣金单据。

“要搭车吗?天太冷了。”巴哈迪尔摇下车窗,脸上挤出假惺惺的笑容。安吉波娃犹豫了一下,看到对方虽然眼神阴沉,但衣着整洁,便拉开车门坐了进来。车内暖气很足,她摘下围巾,随口说起自己的工作,提到自己有两个孩子,语气里满是温柔。

可这番话却像火星溅到了汽油上。“已婚女人怎么能独自在夜里出门?”巴哈迪尔突然厉声质问,方向盘猛地一转,汽车偏离主路,朝着郊外的森林公园驶去。安吉波娃察觉到不对,刚要拉开车门,就被巴哈迪尔一把按住。

十分钟后,汽车停在积雪的树林里。巴哈迪尔将安吉波娃拽下车,没等她呼救,就挥动折叠刀砍了下去。“就砍了几下,她没再动了。”后来他在审讯时轻描淡写地描述。确认安吉波娃没了呼吸,他用雪掩盖住血迹,把尸体拖到树林深处的洼地,草草用树枝和积雪掩埋。

第二天清晨,巴哈迪尔退了租房,带着仅有的行李直奔机场,登上了飞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航班。飞机起飞时,他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莫斯科,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杀了她,我感觉灵魂都放松了。”他不知道,这只是他跨越三国的杀戮盛宴的开端。

二、乌兹别克斯坦的蛰伏

2015年1月10日,塔什干的阳光透过灰蒙蒙的天空洒下来,巴哈迪尔躲在老城区的廉价旅店里,每天靠着面包和自来水度日。杀了安吉波娃后,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被一种病态的快感裹挟,心里的杀戮**越来越强烈。

1月15日傍晚,巴哈迪尔在撒马尔罕市的集市附近游荡,盯上了独自回家的22岁女大学生。他尾随对方走进狭窄的胡同,趁四周无人,从背后捂住女孩的嘴,将她拖进废弃的院落。这一次,他的手法比第一次更加残忍,用刀刺中女孩后,又对尸体实施了强奸。作案后,他抢走女孩身上的手机和少量现金,连夜逃回塔什干。

警方接到报案后,在现场提取到了血迹和脚印,但由于胡同里没有监控,且受害者刚到当地上学,社交圈简单,调查陷入僵局。集市附近的居民得知消息后,夜晚再也不敢单独出门,家长们更是每天亲自接送孩子,原本热闹的胡同变得死气沉沉。

1月28日,塔什干郊区再次发生命案。35岁的家庭主妇在买菜回家的路上失踪,两天后,她的尸体在一处干涸的河沟里被发现,头颅不翼而飞。法医鉴定显示,受害者生前遭到性侵,颈部伤口整齐,显然是被利器刻意斩首。这起案件让整个塔什干陷入恐慌,警方增派了大量警力在街头巡逻,却始终没能找到凶手的踪迹。

2月12日,巴哈迪尔在乌兹别克斯坦犯下第三起命案,受害者是一名40岁的清洁工。他在作案后抢走了对方的金项链,随后意识到当地警方排查越来越严,便决定暂时蛰伏。他躲在乡下的亲戚家,对外谎称在莫斯科打工亏了钱,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亲戚们虽然觉得他神色异常,但也没多问,这让他成功藏匿了两个月。

在乡下的日子里,巴哈迪尔每天都关注着新闻,看到警方始终没有查到自己头上,胆子又大了起来。2015年3月初,他偷偷离开亲戚家,用抢来的钱买了前往乌克兰基辅的火车票,打算在新的国家继续自己的罪恶。临走前,他烧毁了作案时穿的衣服,却特意留下了那把沾着血迹的折叠刀——那是他“战绩”的见证。

三、基辅街头的十日惊魂

2015年3月12日,基辅的春天刚刚到来,街头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巴哈迪尔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出火车站,眼神在人群中扫过,像猎人在寻找猎物。他找了家靠近公园的小旅馆住下,当天下午就开始在街上物色目标。

3月14日清晨,47岁的娜塔莉亚·澳普琴科像往常一样去公园晨练。她是一名退休教师,每天都会绕着公园的湖边走三圈。巴哈迪尔在公园门口等了很久,看到娜塔莉亚独自走到僻静的长椅旁休息,立刻跟了过去。没等娜塔莉亚反应过来,他就掏出刀刺了下去,连续二十刀,直到对方没了呼吸才停手。随后,他扯掉娜塔莉亚耳朵上的银耳环,拿走她的手机,迅速离开了现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早上七点多,晨练的市民发现了娜塔莉亚的尸体,惊恐的尖叫打破了公园的宁静。警方赶到后,在长椅下找到了一枚模糊的鞋印,还从受害者的伤口里提取到了刀刃的金属残留,但由于公园监控老化,没能拍到凶手的样貌。“凶手下手极狠,明显是惯犯。”负责此案的警官在现场说道,眉头拧成了疙瘩。

3月18日傍晚,巴哈迪尔在基辅市中心的街头盯上了52岁的卖花人。当时卖花人正收拾摊位准备回家,巴哈迪尔突然冲过去,抢走她装钱的铁盒和脖子上的金项链。卖花人吓得尖叫着逃跑,巴哈迪尔本想追上去灭口,但看到远处有路人走来,便迅速钻进了小巷。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杀人的作案,也成了日后警方追查的重要线索。

3月22日,基辅郊区再次发生命案,39岁的护士下班回家时被杀害,尸体在路边的草丛里被发现,身上有多处刀伤,随身携带的皮包不翼而飞。短短十天内,基辅接连发生两起命案、一起抢劫案,警方意识到遇到了危险的连环罪犯,立刻发布了通缉令,描述了凶手的体貌特征——中等身材,深色头发,操着带有中亚口音的俄语。

巴哈迪尔看到通缉令后,知道不能再在基辅待下去。3月25日,他买了前往莫斯科的汽车票,带着抢来的财物再次返回俄罗斯。离开基辅前,他把从娜塔莉亚身上抢来的手机藏在了行李箱底层,这个举动后来成了暴露他行踪的关键。

四、莫斯科的连环杀戮

2015年3月27日,巴哈迪尔回到莫斯科,躲进了郊区的廉价公寓。此时的他已经完全被杀戮的**控制,作案频率越来越高,手法也愈发肆无忌惮。

3月17日,44岁的艾米拉·古申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到袭击。巴哈迪尔在审讯时交代:“杀这个人的时候,我想学会如何用一刀就能杀人。我拔出刀向她砍去,但是没有成功,所以就又重复了一次动作。当她的鲜血从伤口喷涌而出时,我感觉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他没有抢走任何财物,纯粹为了杀戮而动手。

4月4日,34岁的糖果售货员娜塔莉亚·叶尔吉娜成了下一个受害者。当时她刚锁上店门,正准备去车站接女儿。巴哈迪尔从背后偷袭,刀刀致命。“她是一个有着蓝眼睛、金头发的女郎,我甚至都没有和她说话就杀掉了她,当时她流了很多血,我不记得自己捅了她多少刀了。”他事后对警方说。

4月5日,53岁的医疗用品店员工伊琳娜·切卡诺娃在店里遇害。巴哈迪尔走进店里,本想假装买东西伺机抢劫,却觉得伊琳娜“用不友善的目光盯着他”,当即掏出刀砍了七刀。这一次,他什么都没拿,转身就离开了现场,留下满地狼藉。

短短半个多月,莫斯科接连发生三起命案,受害者都是独自出行的女性,作案手法相似,警方很快将案件并案调查。他们调取了案发地周边的监控,虽然没能拍到清晰的面部,但捕捉到了凶手的衣着特征——一件黑色夹克和深色牛仔裤,与基辅警方描述的嫌疑人特征高度吻合。

4月8日,巴哈迪尔的生日。他走进莫斯科一家成人用品店,打算用杀戮“庆祝”自己的生日。28岁的店员尤利娅正低头整理货架,听到脚步声抬头,刚要开口询问,就看到巴哈迪尔掏出了刀。她来不及尖叫,就被刺中了胸口,连续二十刀后,尤利娅倒在血泊中。巴哈迪尔席卷了收银台里的现金,还顺走了一个自慰器,转身走出店门。

他没注意到,店铺屋顶的监控探头正对着收银台,将他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了下来。监控画面清晰地拍到了他的面部特征,这成了警方破案的关键线索。

五、基辅餐馆的最终抓捕

4月9日清晨,莫斯科警方通过监控录像锁定了巴哈迪尔的身份。经查,他是乌兹别克斯坦公民,无业,此前在莫斯科有过盗窃前科。警方立刻发布了全国通缉令,并联系了周边国家的执法部门,提醒他们留意巴哈迪尔的行踪。

此时的巴哈迪尔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他卖掉了抢来的金首饰,买了前往基辅的车票,打算再次逃往乌克兰躲避风头。4月14日,他抵达基辅后,住进了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随后拿着从娜塔莉亚·澳普琴科身上抢来的手机,去街头的充值点缴费。他不知道,这部手机的IMEI码早已被基辅警方录入系统,一旦产生通信活动,就会触发定位警报。

充值点的老板刚输入手机号,警方的警报系统就发出了提示。接线员立刻通知附近的巡逻警力,描述了充值点的位置和嫌疑人特征。十分钟后,两名便衣警察出现在充值点门口,看到巴哈迪尔正拿着手机核对充值金额,当即冲了过去。

“不许动!警察!”便衣警察亮出证件,一把按住巴哈迪尔的肩膀。巴哈迪尔挣扎了一下,看到周围已经围上来更多警察,便放弃了抵抗,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带着一种诡异的平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警方随后在他的旅馆房间里搜出了作案用的折叠刀、抢来的现金和尤利娅店里的自慰器。在审讯室里,巴哈迪尔没有任何隐瞒,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在三个国家犯下的所有罪行。“如果今天你们没抓住我,我还会继续犯罪,本来我今晚就计划要去杀一个人,之后也不会停手。”他坐在审讯椅上,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别人的事。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杀害这么多无辜女性时,巴哈迪尔提到了对妻子的猜忌,还承认自己从小就对女性感到厌恶。但对于法医鉴定中明确的奸尸情节,他却始终拒绝承认。“我只对最后那个女孩有点悔意,杀她那天是我的生日。”他轻描淡写地补充道,眼神里没有丝毫愧疚。

六、三国审判与终身监禁

2016年2月,乌克兰基辅法院率先对巴哈迪尔进行审判。法庭上,检察官出示了监控录像、作案工具、受害者遗物等大量证据,还有卖花人的证词和法医鉴定报告。面对铁证,巴哈迪尔当庭承认了自己在乌克兰犯下的两起谋杀和一起抢劫罪行。

2月18日,基辅法院作出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判处巴哈迪尔无期徒刑。庭审结束后,受害者娜塔莉亚·澳普琴科的女儿在法庭外痛哭:“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我的妈妈再也回不来了。”

2017年5月,根据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引渡协议,巴哈迪尔被引渡到俄罗斯受审。俄罗斯政府为他指派了公益律师,律师曾试图联系他的家人和朋友,希望能找到一些对他有利的证词,却得到了一致的评价:“巴哈迪尔从来就是一个残忍好斗的人。”他的儿子和亲兄弟都表示,从小就害怕他,因为他经常无故殴打家人和邻居。

在俄罗斯的庭审中,巴哈迪尔同样坦然承认了自己在莫斯科和莫斯科郊外犯下的五起谋杀罪行。2017年8月,莫斯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他无期徒刑。法官在宣判时说:“这是一起极其残忍的连环杀人案,受害者多达七人,凶手毫无悔意,必须予以最严厉的惩罚。”

2019年3月,巴哈迪尔被从俄罗斯引渡到乌兹别克斯坦,接受最后的审判。乌兹别克斯坦检方指控他犯有三项故意杀人罪和两项强奸罪,其中包括那起骇人听闻的斩首案件。庭审现场,受害者家属情绪激动,有人举着亲人的照片痛哭,要求判处他死刑。

但根据乌兹别克斯坦当时的法律,死刑仅适用于恐怖主义等特殊犯罪,故意杀人罪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2019年6月,塔什干法院作出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判处巴哈迪尔无期徒刑。至此,这个跨越三国、杀害十人(另有一人被袭击未死亡)的连环杀手,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如今,巴哈迪尔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所高安全级别的监狱中服刑。据狱警透露,他在狱中表现平静,很少与人交流,偶尔会向狱友炫耀自己的“作案经历”。而在俄罗斯、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那些受害者的家庭永远失去了欢笑,三国警方为侦破此案付出的努力,也成了国际司法合作的典型案例。街头的监控探头依旧运转,巡逻的警察脚步不停,只是那些曾经被阴影笼罩的角落,再也没有人愿意轻易提及那个名字——巴哈迪尔·马贾库博夫。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