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案要案详情录 > 第42章 郑州“6.18”特大投毒案

一、食堂噩梦:厄运的午餐

1992年6月18日中午,位于河南郑州市农业路23号的河南省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园里怡静秀丽、优雅整洁。随着中午开饭的铃声响过,同学们纷纷拿着碗筷,有说有笑地涌进第二食堂。今天供应的主食是:馒头、糖包、面条;副食是:烧茄子、烩鱼。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同学们围桌而坐,吃得津津有味。

然而,仅仅过了几分钟,原来喧闹的饭堂空气似乎开始有些凝固,取而代之的是阵阵呕吐声。一位、十位、三十位……校学生会主席姚强感到情况不妙,立即放下手中的饭碗,找到了系主任唐祖彬老师报告,可话音未落,他也吐了一地。唐老师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于是抓起电话机向校长李德章报告。

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李校长又急忙找到书记,他们一起疾步赶到食堂。食堂内,呕吐声不绝于耳,这使他俩不寒而栗。不好!食物中毒,必须马上采取措施,他们一面通知校医紧急集合,一面派人取样送卫生防疫部门检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出现食物中毒反应的同学急骤增加,校园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呕吐物,学生的生命危在旦夕。病情十万火急!13时25分,财专领导首先将电话打给邻近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门诊部,请求火速支援。门诊部主任史茂昌放下电话,马上通知病房值班医生张树智做好接收病员准备。

14时,第一批中毒学生被送进门诊部。洗胃、催吐、输液……从14时到16时30分共急救学生300余人。随着毒物被人体的吸收,中毒学生仍在继续增加,信息工程学院门诊部已无法承受。时间就是生命,17时50分,郑州市卫生局局长接到报告赶赴现场,他在听取汇报后,部署向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输送中毒学生。

此时,时针已指向18时20分,五院总值班同志向全院发出立即回岗的命令,已经下班走到半路的医护人员立即返回医院的岗位上。从18时45分开始,到19日晨,五院各病区最多收治中毒学生200余人,已达严重饱和程度。然而继续送来的中毒学生仍有增无减。省市卫生系统领导又很快决定,将中毒学生分流到郑州市一、二、三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河南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二、致命毒药:788人的危机

医护人员在全力以赴抢救中毒学生,防疫部门的医务工作者在紧张地检验致病的"元凶"。18日17时40分,郑州市防疫站负责食品卫生监督、监测的10名医务人员赶到中毒现场。他们对13份可疑食物进行了采样,并对信息工程学院门诊部的学生进行了立案调查。

19时10分,他们回站后即分秒必争地对13份采样进行了化验。终于在22时50分,从第一份样品(捞面条、生面条)定性试验初步检查出三氧化二砷。确定此次中毒属第二种化学性食物中毒。三氧化二砷俗称砒 霜,是白色粉末,没有特殊气味,与面粉、淀粉、小苏打很相似。

砒 霜的毒性很烈,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人体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还可能引起中毒性肝炎;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他们马上打电话向市卫生局报告结果,23时50分向信息工程学院门诊部通知检验结果,要求校方负责通知在二食堂就餐人员进行登记。

19日2时,8份采样均检出三氧化二砷。19日4时许,省卫生防疫站马云祥站长接到报告后,选派主任技师、主管医师、研究生等和市防疫站检验人员共同进行毒品复检工作,要求不仅定性,还要定量。19日9时半,抽检13份样品的三氧化二砷含量全部作出,且含量很高。他们立即向省卫生厅和卫生部有关部门作了报告。

据统计:这次中毒的人数达788人,其中在校生730人,教职工35人,校外人员23人。中毒人数之多,是建国以来罕见的。省市防疫站的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查出肇事"祸首",为及时科学地抢救中毒学生提供了依据,也为公安部门侦破此案创造了条件。

然而,当医生开始治疗时,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解毒的药品,不够用了。砒霜的解药,是一种名叫二巯基丁二酸钠的特效药。可正因为是特效药,平时很少用到,所以医院的储备也不多。相关部门翻遍了整座郑州市,最后只找到30盒。这时候,中毒的学生已经达到了803人,其中,重症患者足足有743人。30盒药,完全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

郑州市没办法,只能通过河南省向全国求助,寻找这种特效药。或许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好消息很快就传来了——上海一家医药公司,刚好储备有大量二巯基丁二酸钠。他们得知情况后,表示可以将药品供给郑州。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无比兴奋。只要有了特效药,中毒的学生就有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但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个年代,国内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从上海到郑州,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飞机。而问题在于,消息传来时,已经到了后半夜。两地之间的航班,早已经停了。上海医药公司,就算想要立即送药,也是有心无力。

可中毒的学生,情况却一直在恶化。许多重症患者,甚至出现了休克、昏迷的现象。情况十万火急,803条生命危在旦夕!如果中毒的学生,不能尽快用到药,很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惨剧。怎么办?相关部门心急如焚,只能再次请求上海想想办法。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海立马作出了紧急调整。在医药公司的申请下,航空公司紧急协调了一架从上海飞往西安的客机。这架飞机将会带着药品,中途暂时在郑州降落。6月19日上午11点,承载着所有人希望的840盒特效药,伴随客机从上海起飞了。2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了郑州机场。郑州市的相关部门,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拿到840盒特效药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到了各医院。

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803名学生的病情,全部得到了控制。即使是重症患者,情况也开始好转。所有人都脱离了危险,没有出现一例人员死亡。这简直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三、校园调查:凶手的踪迹

省公安厅和郑州市公安机关的负责同志带领公安干警迅速赶往出事地——河南省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公安干警一面调查了解情况:一面到现场取证。他们很快发现,18日中午供应的馒头、面条、糖包以及用过白面的烩鱼、烧茄子内均含有砒霜,系人为投毒所致。他们当机立断:查封所有粮食、面食。

那么,是谁投的毒呢?侦查工作在紧张地进行着。一些被怀疑的对象被一个个找去单独谈话。其中一名是炊事员。第二食堂共有16名炊事员,15人都中了毒,而他却安然无恙。据查:他在事发的当天中午没有吃主食,仅仅吃了一些菜。而其中有毒的烧茄子、烩鱼也没有吃。人们奇怪,怎么这么巧?哪个有毒他不吃哪个、哪个没毒他吃哪个。他自己说:当天中午因为不饿,所以就没吃主食。很显然,仅靠自述不能自圆其说。他被作为重点盘查对象突击询问。

90级女学生李云也被公安人员两次找去单独谈话,她是因为受学校处分而被列为审查对象的。当公安人员找她了解有关食物中毒的情况时,她表现的很坦然,对各种提问对答如流,没有发现更多可疑情况。出来后,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小曲。到收发室取信时,还同传达室师傅说笑。

被公安机关特别重视过的人还有……侦查工作仍在继续……。"一定要查出犯罪分子"、"对犯罪分子要严惩不贷"。面对一个个躺在医院病床上正在接受抢救的同学、老师,以及广大义愤填膺的师生。要想尽快破案,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学校领导和公安机关在紧张的时刻,也没有忘记坚持党的侦破工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对全校师生布置,提高警惕性。"有异常情况立即向学校或公安部门报告"。

一张法网在广大师生中拉开了。有的同学报告:被公安机关找过的女学生李云,这两天神态有些反常,在人面前有说有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发呆、愣神。也有的同学反映:案发后,李云曾问过同学:投毒的人会不会被公安局抓去?一旦抓去了会判什么刑?会不会被枪毙?会不会被罚款?。还有的同学发现:李云在宿舍里准备了两瓶硫酸,还说,谁惹她,她就毁 谁的容。有的同学回忆:案发的当天中午,李云没有到二食堂吃饭,而是吃的方便面。种种反常情况越集越多。

6月24日,公安人员依法传讯了重大嫌疑犯李云。在公安人员面前,开始李云仍向第一二次被传讯时的那样,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公安人员的提问满不在乎。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贼心虚。后来李云望着公安干警一双双锐利的眼睛,面对他们咄咄逼人的发问,她畏惧了。她的头一个劲地往下耷拉,说话也开始语无伦次。经过长达8小时的审讯后,她终于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公安人员及时查实了此案所涉及的罪证。

四、扭曲心灵:女大学生的堕落

李云,21岁,正值花季,虽称不上漂亮,倒也面带几分斯文。约1.56的个头,稍稍有点驼背。白皙的肌肤。鼻梁上有时架一副近视眼镜。她是河南省安阳市人。1990年以较好的成绩考取河南省财税高等专业学校,是税务系二年级学生,按计划1993年9月份毕业。

入学伊始,各方面表现还不错。据说本人还有点小才气。爱好写诗,文章写得也不错。此时,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也还可以。但没维持多久,她的毛病就开始暴露了。从1991年开始,她常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有时还出入舞厅,甚至昼夜不归,致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讲究吃穿,追求享乐,每月母亲把全部工资寄来,全家人就靠她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她才不管家里人如何艰苦呢。反正到手的钱月月光。不够了,就到外面去想办法弄点,还有人反映,她从14岁开始就与男人同居……。

学校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也曾多次对她进行批评教育,还将她家长请到学校,来帮助做工作,但均收效甚微。1991年初,安阳开往郑州的火车上。在返校的途中,李云很快与对面坐着的那位陌生男人庄某相识了。在攀谈中得知,他俩不但是同乡,而且还是一个学校的同学,这使他们的关系一下迈进了一大步,那种亲热劲自不必说。

转眼,火车已经到站,下火车后,他俩仍情意绵绵,难舍难分,于是非常默契地来到了一家旅馆投宿。庄某30岁左右,在南阳市某单位工作,后被送到河南省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参加为期一年的干训班。他已结婚,并且做了爸爸。自从在火车上结识后,他俩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5月的一天,李云又悄悄来到了庄某的宿舍幽会,被一名突然进来的同学撞见了,李云异常紧张,生怕这个同学报告老师,把事情张扬出去。因为她清楚,这事如果让校方知道了,按学籍管理规定肯定要给处分的。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在校生谈恋爱,更不允许搞不正当两性关系。她感到事态严重,危及到了自己的前途。

怎么办?经过反复考虑,她觉得只有一招了。于是她找了一位同学,绘声绘色地告诉对方,说庄某如何如何强奸了她,并托这个同学向校领导报告。校方得知李云被强奸,非常重视,立即派人专门调查了解此事。然而调查结果证实不是强奸,而是通奸,并已达二三个月之久。对此,学校做出了让庄某退学的决定。

庄某走了,李云继续告他。学校对李云还是比较宽容的,觉得她是一个姑娘,涉世不深,且又是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不宜张扬,也不宜处理太重,应给她留条自新之路。为了做好她的思想工作,系里领导让她到家中吃住,还安排团支部书记和她坐同桌,找了一个党员发展对象同她住在一个宿舍,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温暖她、感化她、改造她。如果李云表现好,能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学校准备从轻处理,保住学籍,继续上学,想让她领个毕业证书,走向社会。

谁知,事情并没有按照领导设计的轨道走。尽管她编造的很圆滑,但事实就是事实。这件事很快在同学中间传开,同学们因嫌她作风不好疏远了她。时隔不到一年,她又做出了冒领同学汇款的事。

一天,她在传达室看到一张50元的汇款单,收款人名叫李会。她心中顿时一喜,马上回到宿舍在自己学生证的"云"上面加上了"人",这样,"云"变成"会",她带着涂改过的学生证到传达室,领了那张汇款单,并用左手签上了"李会"的名字。当李会的家人来信寻问汇款是否收到时,李会到传达室一查才知是被人冒领走了。随后便将情况反映到学校,学校保卫部门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才把事情弄了个水落石出。

李云不仅不痛改前非,反而又犯了新的错误。为严肃校风,整顿校纪,防止类似事情再度发生。学校决定开除李云的学籍。处分做出后,校领导怕她想不开,怕她轻生,并没有及时公布,又压了一段时间,期间又派人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5月份,校领导将这个处分决定通知了李云,并准备让其立即离校,后来又想这样做太激烈了些,便改为让其放暑假时离校,开学就不要再返校了。这样做,既执行了校纪,又特意给李云留了点面子。

可是所有这些,都未能感化她,相反,她更加仇视学校、仇视老师、仇视看不起她的同学。她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学校和同学对她的态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张张严肃的面孔。同学们一句句讥讽的话语和一个个鄙视的眼神,使她那么不愉快。为什么你们对我这样冷?这样狠?她越想越生气。一种报复的心理也就由此萌发了。

五、死亡计划:精心策划的投毒

怎样才能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呢?她想了许多许多……。她买来了关于爆炸方面的书。曾想用雷管和炸药把同学们炸死,但又觉得不方便,易暴露。她准备了硫酸,准备了匕首等凶器,也想过用这些同所谓的仇人们拼命。但又觉得打击面太小,不过瘾。她也看过关于化学和药品方面的书,想过用毒药。几种方案比较来比较去,觉得还是后一种办法最好,既隐蔽,又不易发觉,也便于见机行事,打击面也可以。左思右想,她的着眼点全部集中在最后一个罪恶目标上。

投毒的药她选择了砒霜。她的黑色计划紧锣密鼓地开始实施了。她先打听了购买这种剧毒药品需要什么手续,接着又伪造公章,搞到了医院购买这种药品的处方和证明信,连续三次跑到药店购买到700多克砒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河南省财税高等专科学校有两个食堂,投毒选择哪个食堂下手呢?李云考虑来考虑去,觉得第二食堂紧靠女生宿舍楼,就餐人多,且大部分是学生,就将打击目标定在这里。她事先察看了作案的地点、路线、出入口。

6月18日,一个平凡而又可怕的日子。财税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像往常一样按时就寝了。深夜,一个黑影从一女生宿舍蹑手蹑脚地窜了出来。她迅速来到女厕所,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将厕所窗户上的钢片锯开,然后跳到了窗户后面的煤堆上。下了煤堆,她疾步走到右边第二食堂主食库房的窗户下。这里有一个窗户上的钢条不知什么时候掉了,正好为她作案提供了方便。她爬上窗户,跳进了食堂,将砒霜掺进了她估计马上食用的三袋面粉中……。

六、法网恢恢:女大学生的终结

1992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条全国人民都关心的消息:特大中毒事件已查清,投毒犯罪分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1992年6月25日傍晚,李云被金水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1994年3月12日下午,一个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日子。世人注目的郑州1992"6.18"投毒案犯,终于得到了严正的判决。审判台下,李云,这位因制造建国以来罕见的投毒案件而名震全国的女大学生,似乎刚从梦幻中惊醒:她始而目瞪口呆,继之,泪水便无声无息地涌了出来……她哭了,——是良心发现而为自己的行为追悔,还是忆起了回首堪叹的往昔岁月……。

最终,法院以投毒罪判处李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