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97章 过大年

从窑洞到省府 第97章 过大年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农历腊月二十八,青川县的年味像浸了糖的蒸糕,从街头甜到巷尾。化肥厂家属院门口的老槐树裹着几圈红绸,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喜气;巷口张记杂货店的玻璃窗上,周慧前几天帮忙贴的倒福字沾着薄雪,透着暖融融的烟火气;更远处的小吃摊前,炸糖糕的油锅滋滋作响,金黄的糖糕裹着芝麻,刚捞出来就被路人抢着买,甜香飘得满街都是。

李泽岚处理完薯条厂的最后一批年后订单,拎着两箱印着“青石乡薯条”的礼盒,骑着那辆骑了五年的电动车往家赶。车筐里还放着给父母买的棉鞋——父亲李建国的脚有老寒腿,母亲周慧的鞋底磨薄了,他特意在县城百货店挑了两双加绒的,想着让他们过年能暖和点。

二十分钟的路程,李泽岚骑得很慢。路过青石乡与县城交界的种薯地时,他还停下车看了看——地里盖着一层薄雪,像给土壤盖了层白棉被,雪下的种薯种正养着劲儿,等开春就能冒出绿芽。他想起去年冬天,就是在这片地里,老周和老乡们蹲在雪地里给种薯窖盖塑料布,冻得手通红还笑着说“明年准是好收成”,心里就觉得踏实。

刚到化肥厂家属院门口,就看见周慧拎着菜篮子往回走。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棉袄,蓝布围裙还系在腰间,鬓角沾了点碎雪,手里的菜篮子装得满满当当,连提手都被勒出了红印。看见李泽岚,她眼睛一下子亮了,赶紧加快脚步迎上来:“可算回来了!你爸下午跟厂里请假提前退岗,在家炖着排骨呢,就等你开饭。”

李泽岚赶紧跳下车,接过母亲手里的菜篮子,入手沉甸甸的——里面有带着泥的韭菜、土黄色的笨鸡蛋,还有一大块用麻绳捆着的酱牛肉,是他从小爱吃的牌子。“妈,跟你说过不用买这么多,家里就咱仨,吃不完该坏了。”

“过年哪能将就!”周慧拍了拍他的胳膊,指尖带着常年洗衣做饭磨出的薄茧,“你这一年在青石乡忙,上次国庆回来都瘦了圈,脸都小了一圈,得好好补补。对了,你爸昨天跟化肥厂的老伙计老王聊天,还拿着县报显摆呢——报上登了你直播卖薯条的照片,他跟人家说‘这是我儿子,帮老乡卖薯条呢’,骄傲得不行。”

李泽岚听着,心里暖烘烘的。他推着电动车跟在母亲身后往家属院走,看着周慧的背影——她的背比去年又驼了点,走路也慢了些,却还是习惯性地把菜篮子往自己这边挪,怕他拎着重。家属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老楼,墙皮都有些脱落,楼道里的灯泡坏了几个,昏昏暗暗的,可每走几步,就能听见邻居家传来的笑声和电视声,满是过年的热闹。

推开家门,一股浓郁的排骨香扑面而来。客厅里没开灯,只有厨房的灯亮着,暖黄色的光映在墙上,把李建国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正坐在小方桌旁擦酒杯,深蓝色的化肥厂工装外套搭在椅背上,袖口还留着点洗不掉的机油印——那是他在化肥厂当了三十年操作工的印记,去年才退下来,手上的老茧厚得能磨破砂纸。

听见开门声,李建国抬起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回来了?快坐,排骨在高压锅炖着呢,再等十分钟就能吃。我给你留了瓶好酒,是今年厂里发的春节福利,咱父子俩今天喝两杯,好好聊聊。”

李泽岚放下礼盒,走到父亲身边坐下。小方桌上摆着一个掉了漆的搪瓷盘,里面放着两个酒杯,酒杯擦得锃亮,连杯口的花纹都能看清。他看着父亲的手——手背粗糙得像老树皮,指关节肿大,指甲缝里还藏着点洗不掉的黑泥,那是常年摆弄机器留下的痕迹。“爸,您身体还好吗?上次跟您说的钙片,记得吃。”

“好着呢!”李建国摆摆手,拿起酒瓶给儿子倒了小半碗白酒,酒液清澈,倒的时候还冒着细小的泡泡,“我跟你妈都好,你不用操心家里,把青石乡的事干好就行。厂里现在不忙,我每天还能去公园跟老王下棋,你妈也常跟供销社的老姐妹去跳广场舞,日子舒坦着呢。”

周慧把菜篮子拎进厨房,很快就端着菜出来了。小方桌上很快摆满了菜:一大盆炖排骨,排骨炖得软烂,汤里飘着胡萝卜和玉米;一盘酱牛肉,切得厚薄均匀,还撒了点葱花;一盘炒韭菜,绿油油的,看着就有食欲;还有一盘凉拌豆腐,撒了点香油,是李建国爱吃的。周慧还特意拿了个空碗,盛了碗排骨汤放在李泽岚面前:“先喝点汤暖暖身子,路上吹了风,别着凉。”

李建国端起酒杯,跟李泽岚的酒杯轻轻碰了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今年薯条厂的事,我跟你妈都听说了,不容易。去年冬天你跟我说薯条卖不出去,仓库堆得满当当,我跟你妈都睡不着觉,怕你扛不住。现在好了,你能想着青石乡的老乡,帮他们把薯条卖出去,让他们能多挣点钱,比啥都强——咱就是普通人家出身,知道老百姓过日子有多难,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喝了口酒,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却暖到了心里。他夹了块排骨放进嘴里,软烂脱骨,还是小时候的味道。“爸,您放心,今年薯条厂稳住了。现在线上每天能卖两千多单,线下跟周边五个市县的餐馆、超市都签了合同,种薯户人均收入比去年翻了倍。开春我还打算跟乡里申请,在种薯地旁边修条灌溉渠,再建个小车间做土豆泥,让老乡们能多挣点,不用再靠天吃饭。”

周慧一直在给儿子夹菜,听着他说,眼里满是疼惜:“别光说工作,也说说你个人的事。上次你国庆回来,提过一嘴处了个对象叫苏晴,是北京来的姑娘,对吧?啥时候带回来让我们见见?我跟你爸都急着盼呢,你都快三十了,终身大事该定了。”

李泽岚放下筷子,耳尖有点红,却笑着开口:“妈,我正想跟你们说这事——我跟苏晴已经定了,婚期就定在今年5月1日。到时候在青石乡办婚礼,想请院里的老邻居们还有老乡们都去热闹热闹,让大家也沾沾喜气。”

“真的?!”周慧一下子坐直身子,手里的筷子都顿了顿,眼睛瞪得圆圆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5月1日好啊,春暖花开的,正好赶上种薯出苗,多喜庆!苏晴姑娘是个好人家的孩子吧?你们俩处得好,我们就放心了。”

李建国也笑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又给儿子添了点酒:“在青石乡办挺好,让老乡们也沾沾喜气。到时候我跟你妈提前准备,给苏晴做点咱青川的特产——我腌的腊肉,你妈做的豆豉,还有咱县的核桃,让她尝尝家里的味道,别让她觉得受了委屈。”

“爸,妈,你们放心,苏晴人特别好,一点都不娇气。上次她来青石乡,还跟老周的老伴一起在地里拔草,一点都不嫌弃脏。”李泽岚笑着说,“她爸妈也同意了,说5月1日会来青石乡参加婚礼,还说要给老乡们带点北京的特产。”

周慧听着,笑得合不拢嘴,赶紧起身去卧室:“我给苏晴织了条围巾,是照着杂志上学的花样,米白色的,春天戴正好,你看看合不合心意,要是不喜欢,我再给她织一条。”说着,她拿着一条叠得整整齐齐的围巾出来,毛线是上好的羊绒线,摸起来软乎乎的,针脚细密,一看就织了很久。

“妈,您织得真好,苏晴肯定喜欢。”李泽岚拿起围巾,心里满是感动——周慧的眼睛不太好,晚上看东西都模糊,这条围巾得织好几个晚上才能完成。

那一晚,一家三口坐在小方桌旁,边吃边聊,一直聊到深夜。李建国跟儿子聊青石乡的产业,说以后要是需要帮忙,他可以去种薯地给老乡们指导指导——他以前在厂里也学过种植技术;周慧则跟儿子聊婚礼的细节,说要提前准备喜糖,还要给苏晴做两双布鞋,说布鞋穿着舒服。李泽岚听着,偶尔插两句嘴,心里满是家的温暖。

大年初二,家里来了亲戚。父亲的老同事王叔带着老伴和儿子来了,母亲以前在供销社的老姐妹刘姨也来了,还有住在隔壁楼的表哥张磊一家,一下子把小小的客厅挤满了。王叔一进门就拉着李建国的手笑:“老李,你可真有福气!泽岚现在是咱青川县的名人了,我孙子在学校听老师说,青石乡有个李书记,直播卖薯条帮老乡挣钱,还把薯条卖到了邻市,我孙子回来跟我说‘爷爷,我以后也要像李叔叔一样,帮老百姓做事’。”

刘姨也拉着周慧的手,语气里满是羡慕:“周慧,你这儿子太有远见了!当初泽岚刚去青石乡,要搞薯条厂的时候,我还跟你说‘年轻人太冒失,万一赔了可咋整’,没想到才一年多,就把薯条厂搞这么好,还帮老乡们挣了钱,这要是换了别人,早就打退堂鼓了。”

张磊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看着李泽岚:“泽岚,我跟你嫂子在县城开了家小超市,去年冬天就有顾客问‘有没有青石乡的薯条’,我还跟人家说‘我问问我弟’。今年能不能给我进点货?我保证卖得好,价格你说了算,咱自己人,不能让你吃亏。”

李泽岚笑着点头:“当然行!过完年我让厂里给你发一批,都是新鲜的,价格给你按批发价算,比超市进货价还便宜。要是卖得好,咱们再长期合作,我还能帮你多搞点品种,除了原味的,还有番茄味、烧烤味的,肯定受欢迎。”

张磊一听,高兴得直拍大腿:“太好了!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到时候我在超市门口贴个海报,写‘青石乡薯条,李书记推荐’,肯定能卖爆!”

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满屋子都是笑声。周慧给大家递着瓜子和糖果,又泡了热茶,眼里藏不住的骄傲:“其实泽岚也不容易,去年冬天薯条卖不出去,他天天在厂里熬到半夜,有时候回来都快十二点了,眼睛都是红的,饭都顾不上吃。有一次我去青石乡看他,看见他在仓库里搬薯条箱,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还跟我说‘妈,没事,过两天就能卖出去’。现在好了,事业稳了,婚事也定了,我跟他爸总算能放心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建国看着儿子,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泽岚,我跟你妈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得踏实,做事得对得起良心。你现在是青石乡的书记,手里有了点权力,可不能忘了本——咱是普通人家出身,要跟老百姓走得近点,别端架子,别欺负人家。以后在青石乡好好干,给老乡们多办点实事,比如修修路、建个学校,比啥都强。”

“爸,我记着呢。”李泽岚端起茶杯,跟亲戚们碰了碰,“您说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在青石乡干,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让老乡们能过上好日子,让他们不用再外出打工,能在家门口挣钱,能照顾老人和孩子。5月1日婚礼,你们一定要来青石乡,看看种薯地,尝尝咱们自己做的薯条,咱热热闹闹过一天,让老乡们也跟咱们一起高兴高兴。”

亲戚们都笑着答应:“一定去!到时候给你和苏晴包个大红包!”

大年初五,李泽岚要回青石乡了——薯条厂年初八就要开工,工人要返岗,生产计划要制定,还有灌溉渠的选址要跟乡里商量,他得提前回去安排。周慧一大早就起来给儿子收拾东西,把炸好的丸子、腌好的腊肉、包好的饺子都装进保鲜盒,又把给苏晴的围巾和布鞋仔细包好,放进李泽岚的背包里:“围巾要是不够暖,让苏晴跟我说,我再给她织一条厚的。布鞋是我按你说的尺码做的,合不合脚让她试试,要是大了小了,我再改。”

李建国送他到楼下,把一个装着白酒的纸袋子塞到他手里:“这是给苏晴爸妈带的,咱青川的好酒,让他们尝尝。婚礼的事要是忙不过来,就跟家里说,我跟你妈去帮忙,搬东西、做饭都行,别自己扛着。”

李泽岚点了点头,眼眶有点热:“爸,妈,你们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也会好好照顾苏晴。5月1日,咱在青石乡见。”

骑着电动车往薯条厂走,风里还带着年味的甜香。李泽岚掏出手机,给苏晴发了条短信:“我妈给你织了条围巾,还做了布鞋,等我回去给你。家里亲戚都知道咱们5月1日结婚了,都盼着去青石乡热闹呢,张磊哥还说要进咱们的薯条卖。”

没过几分钟,苏晴的短信就回了过来,还带着个笑脸的表情:“太好了!我妈也在准备北京的特产,说要给青石乡的老乡们带点果脯和烤鸭,让大家尝尝北京的味道。明年5月,一定是最热闹的春天,我都开始期待了!”

李泽岚握着手机,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抬头看向远处的青石乡,虽然还隔着几里地,却仿佛能看见种薯地里的绿芽、薯条厂里的机器、老乡们的笑脸。他知道,2011年的5月1日,不仅是他和苏晴的好日子——种薯地里的苗会绿油油铺满地,薯条厂的机器会嗡嗡转个不停,老乡们会围着喜棚笑,而他会牵着苏晴的手,在这片他扎根奋斗的土地上,把“小家”的温暖,融进青石乡“大家”的幸福里,让好日子像开春的种薯苗一样,越长越旺。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