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91章 手段

从窑洞到省府 第91章 手段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西坡村牛棚事件后的第二天,李泽岚坐在办公室里,指尖反复摩挲着那份被圈改得密密麻麻的《民生与产业协同方案》,眉头始终没松开。桌上的搪瓷杯里,茶水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张卫国昨天在饭桌上的话,还有老林那僵住的笑容,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李书记,党委会的通知已经发下去了,下午三点在小会议室开,张乡长和其他党委委员都回复说能到。”乡办公室主任敲门进来,递过一份签到表,“您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李泽岚抬头,眼神比昨天沉了些:“把去年薯条厂带动农户增收的数据、今年种薯户的帮扶名单,还有各村低保户的就业意愿调查,都打印出来,每个委员发一份。”

办公室主任刚走,苏晴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昨天跟你说的‘过渡补贴’,我问了我爸,县里有‘产业转型民生衔接’的政策,可以申请专项补贴,给想种薯的低保户设半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低保和种薯收益都能享,你可以在党委会上提提。”

李泽岚握着手机,心里却没多少波澜:“我知道了,但张乡长那边……恐怕不会同意。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民生归民生,产业归产业’,连老林想种薯都要卡‘低保审核’,这个过渡补贴,他大概率会以‘不符合常规’为由反对。”

“那你打算怎么办?”苏晴的声音里带着担忧,“总不能一直跟他耗着,辛普劳的专家下周就来了,种薯基地的考察路线还得乡里配合定,要是你们俩还没达成一致,会影响进度的。”

李泽岚沉默了几秒,目光落在墙上的“青石乡产业发展规划图”上——图上用红笔标着未来三年要扩建的种薯基地、要建的薯条深加工车间,还有要对接的电商渠道,这些都是他的“未来规划”,容不得半点掣肘。

“下午开党委会,我想把这事摆到台面上。”李泽岚的声音比平时冷了些,“要是他还是坚持‘拆分开’,那以后民生和产业的工作,就按党委会的决议来分工——我牵头产业和种薯户帮扶,他负责纯农户的基础民生,各管一摊,互不干涉。这样至少能保证我的规划不受影响,也免得天天因为‘规矩’吵,影响班子团结。”

苏晴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这不是“分工”,是“孤立”。她连忙劝:“你别太急,党委会上先提过渡补贴的方案,看看其他委员的态度,说不定张乡长会松口。要是直接搞‘各管一摊’,反而会让他觉得你在针对他,以后矛盾只会更僵。”

“我已经想好了。”李泽岚打断她,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不是要针对他,是不想再内耗。青石乡的时间不等人,种薯户开春就要备种,辛普劳的合作也不能拖,我没时间跟他慢慢磨。”

挂了电话,李泽岚把《民生与产业协同方案》里“协同”的部分划掉,重新改成“分工推进”,又在旁边标注“党委会审议事项”。他知道这么做有点“强硬”,甚至可能被人说“搞小圈子”,但他更清楚——要是不尽快把张卫国的“掣肘”挡在产业之外,他的规划只会一次次被打断,最后耽误的是整个青石乡的发展。

下午三点,党委会准时开始。张卫国坐在李泽岚对面,手里拿着民生走访笔记,脸上没什么表情。李泽岚先讲了薯条厂的近期情况,又提了辛普劳专家考察的安排,最后才把话题引到“低保户种薯帮扶”上:“现在有不少低保户想种薯,但怕丢了低保,我提议申请县里的‘产业转型民生衔接’补贴,设半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低保照发,种薯收益归农户,这样能让更多老乡敢种薯、能挣钱。”

话音刚落,组织委员先开口:“我觉得可行,去年南湾村有几户低保户种薯后,年收入翻了倍,主动退出了低保,既减轻了乡里的民生压力,又带动了其他农户,是好事。”

宣传委员也附和:“对,还能借这个事宣传咱们乡的‘产业扶贫’,比单纯送补贴有意义多了。”

张卫国放下笔,抬头看向李泽岚,语气带着质疑:“按县里的政策,低保户的收入审核是按月来的,设半年过渡期,相当于‘违规发低保’,要是被县里查到,谁来担责任?还有,要是农户过了过渡期,又以‘种薯没挣钱’为由不退出低保,咱们怎么办?”

“政策里写了‘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审核’,种薯是季节性产业,半年过渡期符合‘特殊情况’。”李泽岚拿出县里的政策文件,翻到相关条款,“至于退出问题,咱们可以跟农户签协议,提前讲清楚过渡期后的要求,再安排技术员跟踪指导,保证他们能种好薯、能挣钱,自然不会赖着低保。”

“协议能约束所有人?”张卫国追问,“要是有农户签了协议又反悔,你还能把他的低保取消?到时候闹到县里,还不是乡里的责任?我看这事太冒险,不如按常规来——想种薯就退出低保,想领低保就别种薯,清清楚楚,没人能挑出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人又开始争执,其他委员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再说话。李泽岚看着张卫国寸步不让的样子,心里最后一点“磨合”的念头也淡了——他知道,再争下去也没用,张卫国眼里只有“规矩”,没有“实际”。

他敲了敲桌子,语气沉了下来:“既然意见不一致,那咱们按分工来。以后:第一,产业发展、种薯户帮扶、辛普劳合作,由我牵头,相关资金和人员调配,报党委会备案即可;第二,纯农户的基础民生、低保审核、常规走访,由张乡长牵头,同样报党委会备案;第三,涉及两者交叉的工作,先开党委会表决,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定。这样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也能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保证工作效率。”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静了下来。张卫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李泽岚这是要把“产业”和“民生”彻底拆开,让他管“没油水”的基础民生,把核心的产业抓在自己手里,说白了,就是要把他“孤立”在产业之外。

“李书记这是要搞‘分治’?”张卫国的声音冷了下来,“按党章规定,乡党委书记要统筹全乡工作,你这么分工,是不是有点‘独断’了?”

“我是为了避免内耗,保证班子团结。”李泽岚直视着他,“要是每次讨论工作都要吵半天,最后什么都定不下来,耽误的是青石乡的发展,咱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这个分工方案,我建议举手表决。”

最后,除了张卫国弃权,其他委员都举了手——大家都知道,李泽岚的产业规划能给乡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不想再跟着“耗”下去。张卫国看着表决结果,脸色铁青,却没再说话,只是拿起笔记,用力地在上面划着,像是在发泄心里的不满。

散会后,李泽岚留在会议室,看着墙上的规划图,心里没有“赢了”的轻松,反而有点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么做会让张卫国更不服气,以后班子里的氛围可能会更僵,但他没得选——他的规划不能停,青石乡的老乡也等不起。

手机响了,是苏晴打来的。李泽岚接起,声音里带着点疲惫:“方案通过了,以后各管一摊,至少不会再有人掣肘了。”

“你别太累了。”苏晴的声音很轻,“要是张乡长那边有情绪,你别跟他硬刚,慢慢来。”

“我知道。”李泽岚挂了电话,看向窗外——夕阳落在薯条厂的屋顶上,金灿灿的,像极了他心里的规划。他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的顾虑压下去:只要能把规划落实,只要能让老乡们过上好日子,这点“不团结”的压力,他能扛。

只是他没意识到,这种“孤立”的做法,虽然暂时挡住了张卫国的掣肘,却也在班子里埋下了新的隐患——张卫国心里的“不服”,已经从“较劲”变成了“抵触”,以后再遇到需要配合的工作,只会更难推进。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