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28章 备考公务员

从窑洞到省府 第28章 备考公务员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06年的秋阳透过党政办的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我正核对红果村苹果冷库的申报材料,周主任推门进来,手里捏着份刚从县上取回的文件,纸张边缘还带着赶路的褶皱。“小李,看看这个,对你来说是好事。”他把文件往我桌上一放,标题赫然写着《中办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我的目光顺着文字游走,在“服务基层满2年报考公务员可享笔试加分”那行字上顿住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面,两年前在李家坳村委会签下聘用协议的场景突然浮现——当时握着笔的手还在发颤,心里只装着“别让乡亲们失望”这一个念头。

“市一级的公务员招考,明年3月报名。”周主任呷了口茶,眼神落在我桌角那摞磨出毛边的工作笔记上,“市政府办有个写材料的岗位,专业对口,你这两年在乡里写的调研报告、工作总结,都是现成的底子。”

我翻开文件附件里的职位表,“市政府办公室综合一科科员”几个字被阳光照得有些刺眼。这两年写过的材料在脑海里翻涌:为李家坳修路写的可行性报告,给红果村争取冷库项目的申请函,还有每月雷打不动的工作简报……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能装满两个档案盒。只是那些文字都带着泥土味,能适应市政府办的笔锋吗?

“晚上去我那儿坐坐。”赵书记下班时路过我工位,军绿色夹克衫上沾着草屑,像是刚从田间回来。他没提文件的事,只塞给我个热乎乎的烤红薯,“你张婶家的红薯熟了,甜得很。”

晚饭后的家属院很安静,赵书记的屋里亮着台灯,桌上摆着他在部队时的笔记本。“我托人问了,你这情况报考市政府办最划算。”他翻开笔记本,里面贴着张剪报,正是市政府办的招考简章,“综合科负责给领导写讲话稿、整理调研材料,跟你现在干的活儿本质上一样,只是平台更大。”

我剥开红薯皮,甜香在空气里弥漫。“怕写不好那些官样文章。”我实话实说,在乡里写材料讲究实在,村民能看懂、政策能落地就行,可市里的文字,怕是要讲究更多章法。

“文字的魂是一样的。”赵书记指着我写的红果村修路总结,“你这篇里‘压路机碾过沥青路面的纹路,像给土地系上了黑腰带’,这种带着生活气的句子,比那些空话套话有力量。”他顿了顿,往炉子里添了块煤,“再说你有基层经验,写的东西能落地,这是城里坐办公室的人比不了的。”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时,我心里的天平渐渐倾斜。这两年处理过的群众来信堆在墙角,最上面那封是柳溪村王大娘写的,歪歪扭扭的字迹问“能不能让县城的供销社多收些咱的草编筐”。如果能到市政府办,是不是就能把这些声音传得更远些?

备考的日子是从每天清晨的收发室开始的。乡邮递员七点准时送信,我帮着分拣完报纸,就躲在角落里看《公文写作大全》。油墨味混着清晨的露水气息,倒比咖啡更提神。有次正琢磨“请示”和“报告”的区别,张乡长拿着份报销单进来,瞥见我手里的书,笔尖在单据上顿了顿。

“要考去市里?”他签字的手没停,语气听不出情绪。我点点头,把书往抽屉里塞,脸颊有些发烫。

“市政府办那地方,进去容易出头难。”他把签好的单子推给我,突然压低声音,“不过你这两年写的材料我看过,比县府办那些秘书有灵气。”他从公文包抽出个笔记本,“这是我当年在县委办借的,里面有几个老秘书的写作心得,你拿去看。”

笔记本的纸页泛黄,字迹是不同人的手笔,显然是多年积攒的宝贝。有页上写着“领导讲话稿要像穿布鞋——底子实、不硌脚”,旁边还画着双布鞋的简笔画,看得我忍不住笑出声。

办公室的同事们很快都知道了我要报考的事。老王每天早上多煮个鸡蛋,说“补脑子”;民政办的刘姐把她女儿的行测题册送来,上面还留着密密麻麻的解题思路;连打字员小陈都主动说“小李哥,你写的材料我来录入,你专心看书”。

那天整理赵书记的调研笔记,发现最后几页夹着张便签,是他亲笔写的报考建议:“1. 答题时多结合基层案例;2. 写材料要站在全市角度,但别丢了泥土气;3. 面试时眼神要稳,像你在村民大会上讲话那样。”字迹刚硬,带着军人的利落。

12月的寒潮来得突然,我在办公室赶写年度总结,钢笔水都冻得流不畅。赵书记推门进来,手里抱着床军大衣:“披着写,别冻感冒了。”他看着我电脑屏幕上的文字,突然说,“这段写‘农产品流通瓶颈’,可以加一句你帮红果村联系县城批发商的事,比光说理论强。”

张乡长路过时探头进来,看到我在改材料,扔过来个暖手宝:“市政府办就缺你这种懂基层的。”他挠挠头,“上次跟市办的王主任吃饭,他还说现在写材料的都没见过真的麦田,写出来的东西飘得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备考的节奏和工作的节奏渐渐拧成一股绳。白天处理公务时遇到的民生难题,晚上就变成行测里的“社会治理”案例;给村里写申请函练出的简洁文风,刚好能应对申论的字数要求。有次帮赵书记起草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的发言,写完后他笑着说:“这稿子拿去当申论范文都够格。”

元旦过后,报名系统开通。我坐在乡文化站的电脑前,手指悬在“报考职位”那栏迟迟没点下去。周主任在旁边看着:“犹豫啥?你这两年写的材料,摞起来比电脑还高,底气早该足了。”

最终按下确认键时,窗外的雪刚好落下来。我望着屏幕上“市政府办公室综合一科”那行字,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李家坳写通知,村民们围过来看,王德山老汉说“这字写得清楚,像咱村的路”。或许不管到哪,把字写清楚、把事说明白,就是最好的本事。

离考试还有三个月,我照旧每天七点到办公室,先处理完当天的紧急事务,再挤出时间看书。张乡长把需要上报的材料都集中到下午,说“上午脑子清楚,适合看书”;赵书记则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让我对着全市地图讲每个县的特色产业,“这是市办干部的基本功”。

那天去县上送材料,路过市政府大楼,忍不住抬头望了望。砖红色的楼体在阳光下透着厚重,像座沉默的山。我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里面记着村民的诉求、工作的感悟,还有赵书记和张乡长的叮嘱。突然觉得,就算将来真的走进那栋楼,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字迹,也永远会是我最珍贵的底稿。

回到乡里时,夕阳正染红西边的山。红果村的果农们在分拣苹果,准备通过新修的路运往县城。我站在路边看了会儿,他们的笑声混着苹果的甜香飘过来。心里突然踏实了——不管考试结果如何,这两年在基层写下的每一个字、做的每一件事,都已经长成了最坚实的根基。而那条从李家坳延伸到市政府的路,其实早就在笔下、在脚下,慢慢铺就了。

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办公室在贴春联。老王踩着梯子往门框上糊胶带,嘴里念叨着“小李要是考上了,咱乡也出个市办干部”。赵书记和张乡长站在院子里看,难得地凑在一起说了句话,虽然听不清内容,但两人脸上都带着笑。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呜呜的声响,像在为远方的路伴奏。我知道,不管前路是平坦还是崎岖,这段在青石乡的岁月,都会是永远的指南针。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