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247章 卫生部5

从窑洞到省府 第247章 卫生部5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实施细则(2016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精神,破解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利益分配难题,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医保联动机制,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2016年起全国范围内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保部门联合认定的县域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涵盖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其他基层医疗机构)。

第三条 医保支付遵循“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分担、考核挂钩”原则,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兼顾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与医保基金可持续性,推动医共体从“分散运营”向“协同发展”转变。

第四条 各级医保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本细则落实:医保部门牵头制定基金核算、支付、考核规则;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医共体建设指导、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医共体牵头单位负责内部医保基金分配、转诊协调、服务协同等工作。

第二章 医保基金核算与预付

第五条 医保基金实行“年度总额预付”管理,核算基数以医共体服务区域内参保人数、近3年医保基金实际支出水平、疾病谱变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为依据,由市级医保部门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定。

第六条 核算公式:年度医保基金预付总额=基础基金 调整系数。基础基金=参保人数×人均医保筹资标准×基金统筹比例×医疗服务利用率;调整系数根据医共体服务人口老龄化率、偏远地区服务覆盖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目标等因素确定,中西部地区调整系数不低于1.1,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不低于1.3。

第七条 预付方式分季度拨付:首季度预付年度总额的30%,第二、三季度按季度考核结果拨付25%,第四季度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结清剩余资金。

第八条 医共体内新增参保人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等特殊情况,可按程序申请追加基金额度,由市级医保部门审核后报省级医保部门备案。

第三章 基金结余与超支处理

第九条 年度医保基金实际支出低于预付总额的,结余部分按“3:4:3”比例分配:医共体牵头三甲医院30%、县级公立医院40%、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30%。结余资金可用于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绩效激励、设备更新、人才培训等,不得用于发放津补贴以外的非医疗支出。

第十条 年度医保基金实际支出超出预付总额的,超支部分按同等比例分担。因重大疫情、罕见病集中救治等不可抗力导致的超支,由医保基金全额承担;因医疗服务过度提供、不合理用药、违规收费等导致的超支,由医共体自行承担。

第十一条 医共体应建立内部基金核算机制,每月公示基金收支情况,确保结余分配、超支分担公开透明,接受医共体内各机构及医保部门监督。

第四章 医保支付政策倾斜

第十二条 优化报销比例结构: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报销比例较非医共体机构提高5-10个百分点,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5个百分点;三甲医院对医共体内转诊患者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对非转诊患者适当降低报销比例(不超过5个百分点)。

第十三条 简化转诊流程:医共体内实行“一站式转诊”,参保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后需转诊的,由基层医生通过医共体转诊平台预约上级医院号源,无需二次备案,转诊过程中产生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

第十四条 支持基层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费用(健康体检、慢性病随访、上门服务等)全额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项目,医保支付标准按县级医院同项目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 专家下沉激励:医保基金划出年度预付总额的5%作为专家下沉专项补贴,补贴标准为:专家基层坐诊每次200-500元(按职称分级),带教基层医生完成诊疗案例每次1000-2000元,带教基层医生独立开展新技术每项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5000元。补贴资金直接发放至专家个人,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

第五章 考核与监管

第十六条 建立医共体医保支付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包括:基层首诊率(目标≥60%)、县域内就诊率(目标≥70%)、转诊合规率(目标≥90%)、患者满意度(目标≥85%)、次均费用控制率、合理用药率、专家下沉时长(三甲医院医生年均下沉不少于40天)、基层人才培养数量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十七条 考核实行“季度监测、年度总评”,由市级医保部门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0分)、合格(60-89分)、不合格(<60分)三个等级。

第十八条 考核结果与基金分配挂钩:优秀等级医共体结余分配比例调整为“三甲医院35%、县级医院35%、基层30%”,并给予年度预付总额5%的额外奖励;合格等级按原比例分配;不合格等级结余分配比例下调5%,且下一年度预付总额核减10%,约谈医共体牵头单位负责人。

第十九条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严禁医共体内虚构医疗服务、挂床住院、过度检查、违规收费等行为,一经查实,追回违规基金,取消医共体医保定点资格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定点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省级医保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细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报国家卫生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由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国家卫生部

2016年6月1日

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指南(2016版)

第一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2016年医改攻坚任务,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构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再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为目标,打破医疗机构行政壁垒,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 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各级政府统筹协调卫生健康、医保、财政、人社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针对平原、山区、牧区等不同地域特点,制定差异化建设方案。

3.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三甲医院或县级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整合医共体内医疗、公共卫生、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4. 以民为本、注重实效: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形式主义。

三、建设目标

2016年底前,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组建县域医共体;2017年底前,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到2016年底,医共体内基层首诊率达到6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70%以上,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着提升,群众满意度达到85%以上。

第二章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架构

1. 医共体组成:每个医共体由1家牵头单位(省级或市级三甲医院、县级公立医院)、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鼓励将公共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纳入医共体范围。

2. 管理机制:建立医共体理事会,由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理事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理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理事会负责制定医共体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方案、利益分配规则等重大事项。

3. 办事机构:医共体设立办公室(设在牵头单位),负责日常协调、数据统计、考核评价等工作,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

二、职责分工

1. 牵头单位(三甲医院):承担疑难重症救治、医学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职责;制定专家下沉计划,选派骨干医生驻点基层或定期坐诊、带教;牵头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采购、设备共享;建立远程会诊平台,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

2. 县级公立医院:承担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症诊疗,承接三甲医院转诊的康复期患者;协助牵头单位开展基层人才培训、技术推广;负责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

3. 乡镇卫生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责;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与上级医院的转诊通道,引导患者有序转诊。

4. 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政策宣传等职责;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随访,引导群众首诊在基层。

第三章 重点建设任务

一、资源整合共享

1. 人才整合:实行医共体内“县管乡用、乡管村用”人才管理模式,基层医务人员由医共体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待遇;三甲医院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须在基层累计服务不少于6个月。

2. 设备共享:医共体内大型医疗设备(CT、MR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实行统一管理、共享使用,基层医疗机构可通过医共体平台预约检查,牵头单位提供检查服务并共享结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3. 药品耗材统一采购:医共体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省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享受集中采购价格优惠,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耗材供应。

4. 信息平台建设:2016年底前,所有医共体建成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保结算等数据互联互通,方便患者跨机构就诊和医保即时结算。

二、基层能力提升

1. 对口帮扶:每个三甲医院至少对口帮扶2-3家乡镇卫生院,签订3年帮扶协议,制定“一对一”带教计划,每年为基层培养不少于50名骨干医生。

2. 设备更新:中央财政安排3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更新,中西部地区基层机构设备购置补贴比例不低于50%,偏远地区不低于70%,优先配置超声、生化分析仪、无创呼吸机等常用设备。

3. 人才培训:建立医共体内部培训机制,三甲医院定期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每年安排基层医生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进修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学费、住宿费由专项基金承担。

4.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基础包 增值包”签约服务模式,基础包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免费服务,增值包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签约率2016年底前农村重点人群达到80%以上。

三、协同服务机制建设

1. 分级转诊机制:明确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转诊流程,制定常见疾病转诊标准,确保转诊有序、安全。

2. 远程医疗服务:牵头单位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技术指导、病例讨论等服务,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

3. 公共卫生协同:医共体内整合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开展健康体检、慢性病筛查、疫苗接种等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无缝衔接。

4. 利益共享机制:除医保基金结余分配外,医共体可从牵头单位年度医疗收入中提取3-5%作为基层发展基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医务人员激励。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财政保障

各级财政加大对医共体建设的投入,设立医共体建设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训、设备更新、信息平台建设等;对医共体牵头单位给予适当的运营补贴,保障其开展基层帮扶、远程医疗等工作。

二、医保支持

落实《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实施细则(2016版)》相关政策,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报销比例倾斜、专家下沉补贴等措施,激励医共体内各机构协同发展。

三、人事激励

医共体内基层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乡镇卫生院医生晋升高级职称时,可适当降低论文、科研要求,重点考核临床服务能力和基层工作成效;对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医务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监督考核

建立医共体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指标包括组织架构建设、资源整合、基层能力提升、转诊协调、群众满意度等,考核结果与专项基金分配、评优评先挂钩;对推进不力、敷衍了事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约谈相关负责人。

第五章 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6年6-7月)

各省(区、市)制定本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完成首批医共体认定,印发相关配套政策。

二、推进阶段(2016年8-11月)

医共体完成组织架构搭建、资源整合、信息平台建设等基础工作;启动专家下沉、人才培训、设备更新等重点任务;医保支付政策全面落地。

三、评估阶段(2016年12月)

各省(区、市)组织开展医共体建设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优化完善政策措施;国家卫生部局组织抽查评估,通报评估结果。

第六章 附则

第一条 本指南由国家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二条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可根据本指南,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条 本指南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家卫生部

2016年6月1日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