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232章 布局2

从窑洞到省府 第232章 布局2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李泽岚办公室的灯却亮到了凌晨。桌上堆着厚厚的材料,旁边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水——那是周明下午泡的,李泽岚一口没喝,光顾着看材料了。周明刚把人社局细化后的《技能培训计划表》送过来,上面用钢笔详细列出了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培训人数和对接企业——包装技术培训50人,对接城东包装厂;物流管理培训30人,对接物流分拣站;设备维修培训20人,对接冷链仓储中心,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培训老师(从县职业中专请的专业老师)和考核标准(理论考试占40%,实操考试占60%),甚至标注了培训用的教材版本(《农产品包装技术基础》)和实操设备型号(小型包装机)。

“李书记,省农科院那边也联系好了,他们明天一早就去西河镇复垦现场,带的是省里刚调配的土壤检测仪,不光测有机质含量,还会测重金属和微生物指标,确保补划的是‘安全田’,后天就能出正式验收报告。”周明揉了揉通红的眼睛,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招商局也跟12家配套企业磨了一天,他们都同意在《投产承诺书》里加一条‘逾期违约金’——要是没按约定时间开工,每天按土地出让金的0.5%交违约金,明天一早就把盖好章的承诺书送过来。”

李泽岚拿起培训计划表,指尖在“生活补贴”那栏停了停:“每人每天50块补贴,管午饭,这个标准能让村民愿意来。但得再加一条,培训考核合格的,直接发‘技能证书’,凭证书优先入职,让大家觉得‘学了有用、学了能挣钱’,不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培训是走过场。”他抬头看向周明,“你现在就跟人社局说,明天把证书模板定下来,印上‘张北县产业技能培训认证’的字样,和培训计划一起放进材料里,这样更正规。”

“好,我马上联系人社局的王局长。”周明刚转身,李泽岚又想起一件事,“对了,让统计局再做一份《产业带动效益分析表》,把配套企业投产后能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都算进去——比如包装厂需要的纸箱原材料,可能会吸引周边的造纸厂来考察;物流园起来后,周边村的餐馆、便利店肯定会多起来,这些间接效益也要写清楚,让省厅看到这块地不光能养活配套企业,还能‘辐射’周边,带动更多人增收。”

等周明离开,李泽岚重新坐回桌前,翻开《村民安置满意度调查》。每一页都有村民的亲笔签名和红手印,旁边还附着几句歪歪扭扭的手写意见——“希望厂子快点开,娃不用去外地打工了”“补偿款能按时发就中”“培训要是能在村里办就更方便了”。他拿起笔,在这些意见旁边逐一标注:“协调企业在东旺、南河、西坡三个村各设一个临时培训点,用村里的闲置校舍当教室”“补偿款分两笔发,土地转用手续办完先发50%,剩下的50%在企业开工后发放”,这些细节虽小,却能让材料更“接地气”,让省厅看到他们是真的把村民的需求放在心上。

凌晨两点,李泽岚终于把所有材料梳理完,按“产业需求-耕地补划-村民安置-后期监管”分成四册,每册都用牛皮纸做了封皮,贴上标签,还附上了目录和页码,方便省厅领导查阅。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了片刻,又起身把之前拍的短视频拷贝到U盘里——视频里没有华丽的剪辑,只有真实的场景:张老汉在田埂上笑着说“信李书记”,复垦现场的挖掘机在平整土地,京华食品的工人在调试设备,最后是三个村的村民代表一起举着《同意书》的画面,时长刚好5分钟,不长不短,能抓住重点。

第二天一早,省农科院的专家就到了西河镇复垦现场。李泽岚特意赶过去,陪着专家在地块里走了一圈。专家们穿着白大褂,拿着采样器,在10个不同位置取了土样,装进密封袋,贴上标签。“这片地之前是采石场,你们清理建筑垃圾的时候下了功夫,没留污染物。”一位戴眼镜的专家指着检测仪上的数据,“初步看,有机质含量1.9%,酸碱度7.2,特别适合种莜麦,比城东那片地的土壤还肥沃,比村民现在种玉米的地更是强多了。”

李泽岚松了口气:“那就好,辛苦您尽快出报告,我们等着用这份报告去省厅走流程。”

从西河镇回来,12家配套企业的《投产承诺书》已经送到了县委办。每家企业的公章都盖得鲜红,承诺条款里不光有开工时间(最早的下个月开工,最晚的不超过明年3月)和就业人数,还加了“环保承诺”——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产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李书记,有家冷链企业还说,愿意捐一套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给西坡村,帮着改善村里的排水,也算是为当地做点贡献。”招商局局长刘刚补充道。

“把这事也写进材料里,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补充说明,附在承诺书后面。”李泽岚把承诺书放进文件夹,“统计局的《产业带动效益分析表》做好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做好了,您看。”统计局局长递过表格,上面用黑笔清晰地列着:配套企业投产后,预计带动造纸、印刷、餐饮等上下游产业就业800人,周边村的商铺租金预计上涨30%,村民人均年收入能增加5000元,还标注了测算依据(参考了邻县类似产业的数据)。

下午,省农科院的验收报告也传了过来,是打印好的纸质版,盖着“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检测中心”的公章,里面附了检测数据和地块照片,结论写着“该复垦地块土壤质量优良,符合耕地保护标准,可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补划用地”。李泽岚立刻让高明安排人把报告装订好,和其他材料放在一起,四册材料摞在一起,足足有半尺高。

周明看着桌上的材料,忍不住说:“李书记,这次应该没问题了,该补的都补了,该细的都细了,比上次完善多了。”

“还没完。”李泽岚拿起手机,给周志国打了个电话,“志国兄,材料我们完善得差不多了,明天一早我们送过去,您看方便吗?”

周志国在电话里笑了:“你这效率够高的,我还以为要等周末。明天上午我有空,你们九点过来吧,正好厅长也想听听张北的情况,到时候一起聊聊,省得你再跑一趟。”

挂了电话,李泽岚心里一动——厅长愿意听汇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赶紧让周明把材料再检查一遍,尤其是数据和条款,不能有任何错漏,比如补偿款的金额、就业人数的测算,都要和之前的报告对应上,不能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晚上,他又把汇报思路理了一遍,准备了三个“关键词”:产业实、民生暖、生态优,每个关键词都配了具体案例和数据,比如“产业实”就说京华食品的产能和配套企业的关联,“民生暖”就说张老汉儿子的就业和补偿款的发放,“生态优”就说补划耕地的质量和企业的环保承诺,确保汇报时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第二天一早,李泽岚带着高明和周明,捧着四册材料和U盘,准时赶到省厅。周志国的秘书已经在门口等了,接过材料后,笑着说:“周处长和厅长在里面等你们,厅长特意说,不用太正式,就像聊天一样,别紧张。”

走进办公室,厅长正坐在沙发上看文件,看到李泽岚进来,热情地招手:“泽岚同志,坐,快坐。听说你们为了这块地,准备了不少材料,还拍了短视频?”

“是的,厅长,这是我们的补充材料,里面有耕地补划报告、村民安置方案、企业承诺,还有产业带动效益分析。”李泽岚把材料递过去,“我们拍了个短视频,都是村民和工地的真实场景,您要是有时间,可以看看,比文字更直观。”

厅长接过材料,没急着翻,先让李泽岚把U盘插上,看起了短视频。当看到张老汉攥着烟袋杆说“信李书记”时,厅长忍不住笑了:“老百姓的信任最金贵,你们能把村民的工作做透,不容易。现在有些地方搞产业,只想着拿地,不想着村民,最后闹得鸡飞狗跳,你们这个做法值得学习。”

周志国在旁边补充:“他们这次的材料确实扎实,补划的耕地质量比原来的还好,村民安置也考虑到了社保、就业、培训,甚至连企业的环保承诺和违约金都写进去了,想得很周全,没有漏洞。”

李泽岚趁机汇报:“厅长,张北的莜麦产业是老百姓的‘钱袋子’,现在种了1.8万亩莜麦,去年带动8000多农户增收,但因为没有配套企业,产品只能卖原料或者做简单加工,利润薄。京华食品投产后,能把莜麦做成代餐粉、燕麦片,但没有包装厂,产品只能用编织袋运,损耗率高达15%;没有冷链仓储,冬天只能在本地销售,卖不出好价钱。要是配套企业能落地,整条产业链就全了,产品能卖翻倍的价,村民的收入还能再涨一截。”

他拿起桌上的《产业带动效益分析表》:“而且这12家企业落地后,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比如包装厂需要纸箱,可能会吸引造纸厂来投资;物流园需要货车,周边的运输队也能跟着受益,算下来总共能带动近3000人就业,三个村的集体收入能从每年5万涨到50万,村民年底还能分分红。”

厅长翻了翻材料,指着《耕地补划验收报告》问:“西河镇那300亩复垦地,后续怎么管?别复垦完了没人种,最后荒了,那可就白费功夫了。”

“我们已经跟西河镇党委和村支书签了管护协议,村里选了5个种粮能手当‘耕地管理员’,负责日常耕种和灌溉,县农业农村局每个月派农技人员去指导,确保明年春天能种上莜麦,亩产不低于800斤。”李泽岚回答得很肯定,“而且我们还把补划耕地的耕种情况纳入村干部的考核,要是荒了地,村干部要被问责,保证耕地能真正用起来。”

厅长点点头,和周志国对视了一眼,说:“张北的情况,我了解了。你们的申请,既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又兼顾了民生和生态,没有搞‘面子工程’,省厅原则上同意。下周三的协调会,你们再把这些情况跟其他地市的同志说说,让大家也学学你们的做法——用地不是为了‘圈地’,是为了‘干事’,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走出办公室,高明激动得声音都在抖:“李书记,成了!厅长都同意了!这下配套企业能落地,莜麦产业链就全了!”

李泽岚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成了只是第一步,回去后要抓紧办手续,让企业尽快开工,不能辜负省厅的信任,更不能辜负老百姓的期待。张老汉还等着他儿子去包装厂上班呢,咱们得快点推进。”

坐在返程的车上,周明拿出手机,给县委办发了条消息,很快就收到回复:“东旺村的村民听说材料过了,都在村口放鞭炮呢,张老汉还说要给您送锦旗,被我们劝住了,说等厂子开工了再给您送。”

李泽岚笑着摇头:“锦旗就不用了,让他们等着厂子开工,早点去上班,比什么都强。”

车子驶进张北境内时,夜幕已经降临。远处的村庄里,灯光点点,李泽岚看着窗外,想起了张老汉的笑容,想起了复垦现场的挖掘机,想起了京华食品厂房里的机器声。他知道,城东地块的转用,不是终点,而是张北产业发展的“新起点”——用不了多久,这里会建起整齐的厂房,会有卡车来来往往,会有村民笑着去上班,莜麦的清香,会从田间飘进工厂,再飘向更远的地方。

回到县委,李泽岚第一件事就是给赵振邦打了个电话,汇报协调会的准备情况和厅长的态度。赵振邦的声音里满是赞许:“泽岚,干得好!发展产业就要这样,主动去争、去闯,还要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后续要盯紧项目进度,确保企业尽快投产,让张北的莜麦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别让老百姓等太久。”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