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的春末总带着股韧劲,老城区巷子里的槐花开得正盛时,城北草原才刚从枯黄里挣出些嫩色,风卷着草叶的清香掠过青石板路,给忙碌的街巷添了几分清爽。陈明蹲在景观带的花池边,看着工人用铁锹把掺了腐叶土的新土填进去,指尖捏着棵刚运来的月季苗——嫩绿色的枝条上顶着个小小的花苞,像个攥着拳头的小娃娃。
“陈县长,这花苗得埋深点,不然风一吹就倒。”王启年蹲在他旁边,手里的锄头往土里戳了戳,“你看这土,刚松过,透气性好,过不了多久就能扎根。”
陈明点点头,刚想上手帮忙,裤兜里的手机就响了,是县委办公室的小张:“陈县长,李书记让您现在去他办公室,说有急事找您。”
他拍了拍手上的土,跟王启年交代了句“盯着点花池的排水,别淹了根”,就往县委赶。路过东街时,正好看见李明带着小郑在给张记杂货铺的招牌做最后的清漆收尾,张老爷子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手里攥着块软布,时不时起身帮工人擦去招牌上的浮尘。
“李主任,张大爷,忙着呢?”陈明停下脚步打招呼。
张老爷子抬头见是他,眼睛笑成了一条缝:“陈县长来啦!你看这招牌,修完跟新的一样,还没丢了老底子,我爹要是在,肯定高兴。”
李明直起腰,擦了擦额角的汗:“陈县长,东街的招牌今天就能全修完,西街和南巷的也快了,月底前保证全部完工。”
“好,辛苦你们了。”陈明笑着应了声,又叮嘱了句“注意安全”,才继续往县委走。
到了李泽岚办公室,门没关,他敲了敲门,就听见里面传来李泽岚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只见李泽岚正站在窗前,手里捏着一份文件,眉头微微蹙着。窗外的老槐树影斜斜地落在他身上,把他的身影拉得有些长。
“李书记,您找我?”陈明走过去。
李泽岚转过身,把文件递给他:“你看看这个,邻县去年办的草原露营节,光门票收入就有两百多万,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住宿、餐饮,人均增收快三千了。”
陈明接过文件,快速翻看着。邻县的情况和张北有些像,都是有草原资源,又有老城区,但人家把资源串了起来,靠一场活动就打响了名气。他心里一动,抬头看向李泽岚:“您的意思是,咱们也搞个类似的活动?”
“不止是类似。”李泽岚走到地图前,指着城北那片标着“草原”的区域,“咱们张北有两千多亩草原,比邻县的规模还大,地势更平,视野更开阔。现在老城区改造也快收尾了,青砖黛瓦的老街,再配上城北的草原,要是能搞个活动,把这两块资源串起来,既能打响张北的名气,又能让老百姓多赚点钱,还能给工业园吸引人气,一举三得。”
陈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李书记,我跟您想到一块儿去了!前几天我去城北草原踩过点,那边的草刚绿,天气不冷不热,正好适合办活动。我琢磨着,不如搞个草原音乐节,现在年轻人就吃‘自然 文化’这一套,白天让游客逛老城区,看非遗、吃特色小吃,晚上去草原听音乐、看星空,肯定受欢迎。”
“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李泽岚的眉头舒展开,脸上露出了笑意,“三天前在食堂吃饭,你跟我提了句‘草原闲着可惜’,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事。你这个想法比单纯的露营节更有特色,既能体现咱们的文化底蕴,又能吸引年轻人。”
陈明心里一暖,没想到自己随口提的一句话,李书记竟然记在了心里。他连忙说:“那我这就去做方案,把场地规划、商户组织、宣传推广都细化一下。”
“别急。”李泽岚摆摆手,又坐回椅子上,“方案要做,但先别急着推进。这次老城区改造,你没发现问题吗?”
陈明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老城区改造这几个月,确实遇到了不少阻力,不是来自老百姓,而是来自一些干部。有的部门干部推诿扯皮,催三遍才动一下;有的干部敷衍了事,把工作当任务,不主动思考;还有的干部怕担责,遇到问题就往上推,不敢拍板。
“您是说干部作风的问题?”陈明试探着问。
“对。”李泽岚的语气沉了下来,“老城区改造里,周伟跟着你跑规划,为了避开几棵老槐树,反复修改了三次方案,经常加班到半夜;李明挨家挨户走访住户,解决了二十多户的矛盾,连自家孩子生病都没顾上陪;可有些部门的干部呢?以‘人手不够’为由,迟迟不派工程师来检测墙体;还有的干部,老百姓找上门反映问题,他却以‘不归我管’为由,把人打发走。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是责任心的问题。”
陈明想起前几天协调东街赵师傅家承重墙的事,当时他让住建局派工程师来检测,结果住建局的一个干部说“工程师都在忙别的项目,没时间”,最后还是他亲自去住建局找了局长,才把人派过来。他叹了口气:“您说得对,确实有不少干部干事没劲头,总想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缺乏主动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