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206章 无名1

从窑洞到省府 第206章 无名1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秋意已浸透了每一条街巷。街道两旁的白杨树叶子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卷起满地碎金般的落叶,打着旋儿落在市委大院的青砖门岗前。李泽岚穿着一件藏青色夹克,手里拎着一个磨得有些发亮的黑色行李箱——那是他在阳山工作时买的,跟着他跑了无数个村庄和项目现场,此刻正安静地贴在他身侧。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内袋里那份鲜红的任免文件,文件边缘被反复触碰得有些发软,唯独“**河北省委组织部关于李泽岚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这行字,在阳光下依旧透着沉甸甸的分量,尤其是“任命李泽岚同志为张北县委委员、常委、书记”这一句,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着他的手心,也烫着他心里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没有按惯例直接奔赴张北县报到,而是特意绕路先来张家口市区。这是他在火车上反复琢磨后定的主意:张北是张家口市下辖的农业大县,也是全省“三年大变样”改革的重点县域,自己接下来要推进的产业升级、基础建设,都离不开市里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先登门跟市委主要领导对接思路,既是对上级的尊重,更是为了把张北的改革蓝图嵌进全市的发展大盘子,让后续的工作少走弯路、多获支持。

可刚走到市委大院门口,就被门卫拦了下来。门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姓张,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深蓝色保安服,坐在玻璃值班室里,手里拿着个保温杯,抬眼扫了李泽岚一眼,眉头就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在他的印象里,来市委大院找领导的,不是西装革履的干部,就是拿着公文包的办事人员,眼前这个年轻人穿着夹克、拎着行李箱,看着倒像个来城里找工作的毕业生,语气自然带了几分不耐烦:“小伙子,站住!市委大院不是随便进的,你找谁啊?有预约吗?”

“张师傅您好,我叫李泽岚,是来跟市委赵振邦书记、董建军市长汇报工作的,之前已经通过省委组织部的周明处长跟市里打过招呼了。”李泽岚停下脚步,笑着递过身份证,态度谦和得没有半点架子——在阳山跟农户打交道久了,他早就习惯了用最平实的语气与人沟通。

张师傅接过身份证,眯着眼睛看了半天,又抬起头上下打量李泽岚,眉头皱得更紧了:“你叫李泽岚?要找赵书记和董市长?”他显然不太相信,嘴里嘟囔着,“小伙子,不是我说你,赵书记和董市长是咱们市的大领导,忙着呢,不是谁都能随便见的。你要是来办事,先去旁边的政务大厅登记;要是找人,就让对方出来接你。别在这儿耽误事,后面还有车要进呢。”

“师傅,我真没开玩笑,确实是提前联系好的。”李泽岚耐心解释,没有丝毫不满,只是指了指自己的内袋,“我这里还带着省委的任免文件,您要是不放心,可以跟市委办或者组织部确认下。”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门口,市委组织部部长高伟从车上下来,快步走了过来。他是受赵振邦书记亲自委托,特意来接李泽岚的,刚到门口就看到这一幕,连忙上前解围。

市委组织部部长·高伟

高伟今年四十二三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他穿着一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衬衫领口系着一条藏青色条纹领带,没有一丝褶皱,看得出来是精心打理过的。他个子不算特别高,大概一米七五左右,但身形挺拔,走路时腰杆挺得笔直,带着一种长期在机关工作养成的干练气质。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发胶轻轻固定住,额前没有一缕碎发,显得精神饱满。

他的脸庞是标准的国字脸,肤色偏白,眉毛浓密而整齐,眼睛不算特别大,但眼神锐利,看人时带着一种温和却不失威严的目光。鼻梁高挺,嘴唇薄而端正,说话时语速平稳,吐字清晰,带着恰到好处的亲和力。刚才远远看到门卫拦着李泽岚,他眉头微微一蹙,快步走过来时,脸上已经换上了温和的笑容,声音洪亮却不张扬:“张师傅,别误会,这是李泽岚同志,新任的张北县委书记,赵书记特意让我来接他进去。”

张师傅一听“新任张北县委书记”,手里的保温杯“哐当”一声磕在桌沿上,茶水溅了一点出来。他连忙站起身,双手把身份证递还给李泽岚,脸上的表情从怀疑变成了尴尬,又迅速转为恭敬:“哎呀,李书记!实在对不住,实在对不住!我眼拙,没认出您来,您别跟我这老头子一般见识!”

“张师傅,您别客气。”李泽岚笑着接过身份证,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您按规矩办事,这是职责所在,我感谢还来不及,怎么会怪您呢?”

高伟也跟着笑了,拍了拍李泽岚的肩膀——他的手掌宽厚,拍人时力道适中,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亲切:“泽岚同志,让你受委屈了。张师傅就是太负责,在这儿干了十几年,从没出过差错,就是没见过你这么年轻的县委书记,难免多问几句。走,赵书记和董市长都在办公室等着呢,特意推了下午的会,就想跟你好好聊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人并肩往里走时,高伟感慨道:“你在阳山搞的‘补偿 就业 入股’模式,我们市里上个月还专门组织县委书记、县长们学习过。赵书记看完你的工作汇报,当场就说‘这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办法’。张北是咱们市的农业大县,这些年发展一直没跟上,‘三年大变样’的担子压得重,赵书记常说,就缺你这样接地气、能干事的年轻干部来挑大梁。”

“高部长过奖了。”李泽岚笑了笑,语气诚恳,“阳山的那些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有对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到了张北,情况不一样,我还得向市里领导、张北的老同志多学习,不能照搬老经验。”

高伟赞许地点点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欣赏——他见多了年轻干部提拔后的浮躁,像李泽岚这样不骄不躁、踏实谦逊的,确实难得。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真诚的笑容:“你这态度就好,不骄不躁,能沉下心。赵书记就喜欢这样的干部。”

走进市委办公大楼,楼道里安静得只能听到两人的脚步声。高伟边走边介绍:“赵书记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对农村工作特别熟悉,等会儿你跟他汇报思路,不用讲太多官话,就说实在的,他最听不得虚的。董市长是实干派,抓经济和项目是一把好手,你要是在引进企业、争取资金上有困难,跟他说,他肯定帮你想办法。”

李泽岚一一记在心里,这些细节,都是他接下来开展工作的“底气”。

推开赵振邦书记办公室的门时,他正站在窗前看一份文件。

市委书记·赵振邦

赵振邦今年五十四岁,头发已经有些花白,尤其是两鬓,白得格外明显,但他没有染黑,就那样自然地梳着,反而透着一种沉稳厚重的气质。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夹克,不是什么名牌,面料看起来是普通的纯棉材质,袖口磨得有些发亮,显然已经穿了好几年。他个子很高,大概一米八左右,身形微胖,但站得很直,背没有丝毫佝偻,透着一股久经考验的干部风骨。

他的脸庞是典型的北方人长相,颧骨略高,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那是长期下基层晒出来的。眉毛粗而黑,像两把刷子,眼睛很大,眼神深邃,看人时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温和,仿佛能看穿人的心思。鼻梁高挺,嘴唇厚实,下巴上留着一点短胡茬,没来得及刮,显得有些沧桑,却更添了几分亲和力。

听到开门声,他转过身,看到李泽岚,眼睛一亮,原本略带严肃的脸上瞬间绽开笑容,快步走上前握住李泽岚的手——他的手掌宽大而粗糙,掌心有厚厚的老茧,那是早年在农村劳动、后来下基层调研留下的痕迹,握起来格外有力:“泽岚来了,快坐!”

“赵书记,您好。”李泽岚恭敬地问好,被他握着手,能感受到一种长辈般的温暖。

“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阳山的经验做得扎实,年轻有为啊!”赵振邦笑着松开手,指了指沙发,“坐,快坐!高伟,你也坐。刚才高伟说在门口有点小插曲,没影响你心情吧?”

“赵书记,您太客气了,一点小事,不算什么。”李泽岚在沙发上坐下,接过赵振邦递来的茶杯,杯壁温热,里面泡着几片茶叶,清香扑鼻。

“那就好。”赵振邦在他对面坐下,拿起桌上的烟盒,又放下了——他的手指关节有些粗大,指甲修剪得很短,干干净净的,“我不抽烟,咱们就喝茶聊天。这次找你过来,一是想跟你见个面,认识一下;二是想听听你对张北‘三年大变样’的想法。张北的情况,高伟应该跟你聊过一些,你先说说你的思路。”

“好的,赵书记。”李泽岚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认真起来,“这几天我翻了张北的县志、近五年的经济报告,也托人跟之前在张北工作过的同志聊了聊,发现张北的核心问题就两个:一是产业没做透,二是基础没跟上。所以我初步打算围绕‘强产业、优基础、转作风’三个核心推进改革。”

他顿了顿,条理清晰地阐述道:“首先是强产业。张北的玉米、马铃薯品质好,坝上的羊肉是地理标志产品,可现在大多是卖原料,附加值太低。我想重点引进两家农业龙头企业:一家做玉米深加工,开发淀粉、糖浆、饲料;另一家做马铃薯深加工,搞薯片、粉条,再建个冷链仓储库,错峰上市。同时,整合现有的养羊合作社,成立联合社,统一品种、技术和销路,让农户抱团赚钱。”

赵振邦听得很认真,眉头微微蹙着,时不时点头,眼睛里闪过一丝赞许。等李泽岚说完,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张家口市的区域规划图,铺在茶几上——他的动作很轻柔,怕把地图折坏,看得出来是个细心的人。手指在张北县与市区连接的位置划了划,指甲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你说的这个思路,跟市里的规划不谋而合。我们正在制定‘坝上交通升级计划’,打算明年年初修一条从市区到张北的快速路,双向四车道,半小时就能到。这条路修通了,张北的农产品既能快速运到市区,还能对接京藏高速,销往北京、天津,到时候引进企业就有底气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太好了!”李泽岚眼睛一亮,“张北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运输问题,农产品运不出去、运得慢,企业都不愿意来。有了这条快速路,不仅能解决运输难题,还能带动沿线的乡镇发展,真是一举两得。”

“市里会全力支持你。”赵振邦语气坚定,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信任,“专项资金优先向张北倾斜,明年的农业产业扶持资金,给张北多留三成;招商方面,市里的招商局会帮你筛选合适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合适的就带你去对接;还有‘张北马铃薯’‘坝上羊肉’的品牌推广,市里也会帮你申请专项资金,把名气打出去。”

“谢谢赵书记,有了市里的支持,我们推进改革就更有信心了。”李泽岚诚恳地说。

“不用谢,这是市里应该做的。”赵振邦笑了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显得格外温和,“不过有句话要提醒你,张北的班子里,有几位老同志是本地成长起来的,经验丰富,对张北的情况也熟悉,但思想可能有些保守。你推进改革时,要多跟他们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别搞‘一刀切’。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市里是你坚强的后盾。”

“我记住了,赵书记。”李泽岚郑重地点头。

从赵振邦办公室出来,高伟陪着李泽岚去了市长董建军的办公室。董建军的办公室比赵振邦的更简洁,墙上挂着一幅“实干兴邦”的书法作品,书桌上堆着厚厚的项目资料,最上面放着一张张北县的产业分布图,上面画满了红色的圈和线。

市长·董建军

董建军今年五十岁,比赵振邦小四岁,身形却显得更硬朗。他个子大概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匀称,没有一丝赘肉,一看就是常年坚持锻炼的人。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纯棉衬衫,没有系领带,领口的两颗扣子敞开着,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胳膊,小臂上能看到清晰的肌肉线条,透着一股活力。

他的脸庞是方形脸,肤色黝黑,那是常年在项目工地晒出来的。眉毛浓黑而整齐,像用墨画上去的一样,眼睛不大,却很有神,眼神锐利,透着一股雷厉风行的劲儿。鼻梁挺直,嘴唇紧闭时线条有些刚毅,说话时语速很快,却条理清晰,没有半句废话。他的头发很短,是板寸,显得干净利落,额前的头发有些稀疏,却丝毫不影响他的精神头。

听到开门声,他从资料里抬起头,看到李泽岚,放下手里的笔,站起身,脸上没有太多笑容,却透着一种真诚的热情:“泽岚同志,坐!”

他的声音洪亮,像洪钟一样,带着北方人的豪爽。李泽岚坐下后,他直接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递了过去——他的动作很快,却很稳,看得出来是个做事果断的人:“我不多说客套话,你既然来张北当书记,肯定是想干实事的。张北要搞‘三年大变样’,需要市里帮什么忙,尽管开口,别跟我客气。”

“董市长,谢谢您。”李泽岚坐下后,直接说明来意,“我这次来,主要是想跟您对接下产业扶持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事。”

“正好,我给你准备了这个。”董建军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泽岚,“这是市里针对‘三年大变样’制定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里面写得很清楚:农业深加工企业落户张北,前三年税收减免50%,用地按成本价供应,还有贷款贴息。你拿去看看,张北能用的,尽管用,不用跟市里客气。”

李泽岚翻看着文件,心里暖暖的——这些政策,正是他引进企业最需要的“敲门砖”。他抬起头,感激地说:“董市长,太感谢您了!有这些政策,我们跟企业谈判就有底气了。”

“光有政策还不够,服务得跟上。”董建军说,他说话时眼睛盯着李泽岚,眼神坚定,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已经跟市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的局长们打过招呼了,张北引进企业,市里全程帮办手续,从立项到投产,最多跑一次。另外,你提到的灌溉渠修复工程,我已经让市水利局派了三位专家去张北,下周一就能到,帮你规划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民生保障方面,市里明年会加大对张北的教育和医疗投入,新建两所乡镇卫生院,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改革不能只搞产业,还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他们才会支持你。”

“您说得太对了。”李泽岚深有感触,“在阳山时,我们就是一边搞产业,一边改善民生,老百姓看到了变化,才愿意跟着我们干。到了张北,我也会把民生放在第一位。”

两人聊了近一个小时,从产业扶持到项目推进,再到民生保障,董建军把市里能提供的支持都一一列明,还给他提了不少具体的建议,比如“引进企业时要注重环保,不能牺牲环境换发展”“合作社要坚持农户自愿加入,不能搞行政命令”“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全程公开透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离开董建军办公室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赵振邦特意安排了工作餐,就在市委食堂的小包间里。席间,赵振邦看着李泽岚,语气郑重地说:“泽岚,张北的‘三年大变样’,关系到全市的改革大局,也关系到十几万张北老百姓的生活。你年轻,有想法,有干劲,市里相信你能把这事干好。下午让高伟部长亲自送你去张北报到,跟张北的班子成员见个面,把市里的支持态度传达到位,也帮你撑撑场面。”

“谢谢赵书记,我一定不辜负您和市里的信任。”李泽岚站起身,端起茶杯,“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到了张北,我一定踏踏实实做事,争取让张北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好!”赵振邦笑着举杯,他的眼神里透着欣慰,“我等你的好消息。”

下午两点,高伟陪着李泽岚坐上了去张北的车。车子行驶在通往张北的公路上,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变成了乡村的田野村庄。田野里的玉米已经收割完毕,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整齐地堆在田埂上;远处的坝上草原在阳光下泛着浅黄,像一块辽阔的地毯,延伸到天际线。

“泽岚同志,”高伟忽然开口,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李泽岚,“这是我整理的张北县委班子成员的情况,你拿去看看。副书记王强是本地老领导,在张北工作了二十多年,对各乡镇的情况特别熟悉,你多跟他沟通,能少走很多弯路;常务副县长李刚是经济学硕士,抓经济和项目有一套,引进企业可以多靠他;组织部长张莉年轻有为,抓干部作风很有办法,你开展作风整顿,她能帮上大忙。”

李泽岚接过笔记本,翻了翻——上面不仅有每位班子成员的基本情况,还有他们的工作特点和擅长领域,甚至连他们的性格都做了简要分析。他抬起头,感激地说:“高部长,太谢谢您了!这些信息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不用谢,都是应该的。”高伟笑了笑,他的眼神里透着真诚,“我们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张北的老百姓。以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协调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不用跟我客气。”

车子一路向北,秋风吹得车窗嗡嗡作响,却吹不散李泽岚心中的干劲。他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一遍遍梳理着张北的改革思路——引进企业、扩大合作社、修道路、建水渠、转作风……每一件事都很具体,每一件事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下午四点,车子终于抵达张北县委大院。远远地,李泽岚就看到县委班子的成员们站在门口等候,穿着整齐的正装,脸上带着热情的笑意。车子停稳后,高伟先下车,然后转身帮李泽岚打开车门。

“高部长,您来了!”县委副书记王强率先上前,快步握住高伟的手,脸上带着笑容,“辛苦您了,还麻烦您亲自送李书记过来。”

“王书记客气了。”高伟笑着摆摆手,侧身让出身后的李泽岚,向大家介绍道,“这位就是新任张北县委书记李泽岚同志。赵书记和董市长特意让我送过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市里全力支持张北的‘三年大变样’改革,也全力支持泽岚同志的工作。希望大家以后团结一心,在泽岚同志的带领下,把张北的发展搞上去。”

王强连忙上前,握住李泽岚的手,热情地说:“李书记,欢迎您来张北!我们班子成员早就盼着您来了,张北的发展,以后就靠您多费心了!”

“王书记,您太客气了。”李泽岚笑着回应,目光扫过眼前的班子成员,语气诚恳,“我刚来张北,对情况还不太熟悉,以后还请各位同志多支持、多帮助,咱们一起把张北的事干好,不辜负市里的信任,也不辜负张北的老百姓。”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县委大院的五星红旗上,让那抹红色显得格外鲜艳。李泽岚看着眼前的班子成员,又望向远处辽阔的坝上草原,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借着“三年大变样”的东风,在张北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成绩,让这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