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202章 未来

从窑洞到省府 第202章 未来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李泽岚坐在宽大的木椅上,指尖捏着一支黑色水笔,目光落在桌角那叠刚签完字的文件上——封面印着“县域工作纪要”的字样,油墨味还未完全散去。他抬手揉了揉眉心,连日的忙碌让太阳穴隐隐发涨,桌上的青瓷杯里,绿茶早已凉透,叶片沉在杯底,像积在心底的思绪。

就在这时,放在桌角内侧的私人手机突然震动起来。那是一部黑色的直板机,没有多余的功能,平日里只用来联系家人,此刻屏幕上跳动的“爸”字,让李泽岚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他下意识地抬头扫了一眼办公室的门——门锁扣得严实,门帘拉得整齐,外面的走廊静悄悄的,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脚步声,轻得像风吹过树叶。

李泽岚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门口站定。窗外的县委大院里,几棵老榕树的枝叶被晒得打蔫,树下的石凳空无一人,只有两只麻雀在地面上啄食着什么。他按下接听键,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刻意的平稳:“爸。”

电话那头,苏晴父亲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没有寻常长辈的热络寒暄,只有一种久居高位沉淀下的冷静,每个字都像经过精准的掂量,不偏不倚地落在关键点上:“泽岚,河北在推‘三年大变样’,张北县缺个县委书记。要求很明确,要能扛事、懂县域治理,还得敢破局。”

李泽岚握着手机的手猛地一紧,指节微微泛白。他太清楚苏晴父亲的脾气了——从不说废话,更不会无的放矢。张北县这个名字,他不是第一次听说。前阵子看中央农村工作简报时,他特意留意过这个冀北坝上的县城:地处农牧交错带,耕地面积比他现在任职的县多三分之一,却常年困在“种玉米、卖土豆”的单一产业里,附加值低,农民增收难,这两年虽想搞产业转型,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路子。

更重要的是,“三年大变样”是河北省委亲自抓的工程,张北县作为重点试点县,县委书记的位置,明眼人都知道是块“硬骨头”,却也是实打实的“晋升跳板”——能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成绩,下一步的仕途只会更顺。苏晴父亲这话,不是询问,是递来的机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为他铺好的一条路。

“爸,张北县的情况我之前在简报上看过,只是我这边……”他刚想多问几句细节,比如河北那边对候选人的具体要求、对接的时间节点,就被苏晴父亲打断。对方的语气依旧平淡,没有一丝波澜,却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笃定:“我跟河北省委组织部的老部下打过招呼,把你这几年在县域治理、产业推进的材料都发过去了——包括之前解决群众诉求的方案、推动产业升级的思路,他们看了之后,有意向跟你面谈。”

顿了顿,苏晴父亲又补充了一句,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带着耳语般的谨慎:“这事没第三个人知道,你妈、苏晴,我都没提。你自己拿主意,想接,我让他们发个内部对接函,走保密流程;不想接,就当没这回事,没人会知道。”

没有劝说,没有铺垫,甚至没说一句“这是个好机会”,却把所有关键信息都点得明明白白:机会有了,路子铺了,保密要求也提了,剩下的,全看他自己的选择。李泽岚能想象到电话那头的场景——苏晴父亲坐在京城老宅的红木书桌后,面前摊着河北发来的县域资料,或许还拿着一支钢笔,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冷静、沉稳,从不会把情绪挂在脸上。

“爸,我明白您的意思。”李泽岚的声音也压得更低,目光警惕地扫过办公室的门帘,确认没有缝隙漏进光线,“我想先把这边的收尾工作做好,比如手头正在推进的重点项目、群众反映的遗留问题,这些事没落地,我走了不踏实。等这边的事稳了,我再跟河北那边对接。”

“嗯。”苏晴父亲的回应只有一个字,简短得像在确认信息。随即,他又补充了一句,语气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提醒:“别拖太久。张北现在是省委重点盯的县,‘三年大变样’要出成效,等不起。有事直接打我这个私人电话,别用办公设备,也别跟任何人提——包括你的同事、下属,越少人知道,越稳妥。”

“我知道了,爸。”

“注意身体,别太累。”电话那头的声音软了半分,却依旧简短,说完就直接挂了,没有多余的叮嘱,却透着一种“此事只许你知我知”的默契。

李泽岚握着手机,站在窗边沉默了很久。手机屏幕渐渐暗下去,映出他脸上复杂的神色——有对“更进一步”的期待,有对当前工作的牵挂,更有对“暗中操作”的谨慎。他太清楚体制内的规矩了,这种跨省份的岗位调整,最怕的就是“消息走漏”。一旦传出去,事情成了,会被人说“靠关系上位”,抹杀所有努力;事情没成,更会被人笑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管哪种结果,都不是他想看到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深吸一口气,把手机调成静音,放进西装内袋里——那里贴着胸口,最安全,也最不容易被人察觉。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李泽岚看着桌上摊开的文件,手指无意识地划过纸张边缘,忽然想起了陈默。

陈默跟着他两年了,从他2011年刚到县里任职时,就成了他的秘书。小伙子是本地人,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了家乡的县城,在乡镇待过三年,懂基层情况,更重要的是,踏实、嘴严,还能“懂他的心思”。

上次推进群众诉求化解工作时,他只在班子会上提了句“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解决根本问题”,没说具体怎么做。散会后,陈默就熬了个通宵,整理出了周边三个市县“分类施策、长效跟踪”的案例,还标注了每个案例的优缺点、可借鉴的经验,第二天一早就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还有一次,他担心重点项目推进中出现“重进度、轻质量”的问题,没来得及安排人跟进,陈默就主动请缨,每天去项目现场盯进度、查质量,把发现的问题一条条记在笔记本上,晚上再跟他汇报,连施工队偷工减料的细节都查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人,得先安排稳当。

一来,是报答他两年的追随。陈默跟着他,没少加班,没少跑基层,甚至有次为了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顶着暴雨去了偏远的乡镇,回来后发了高烧,却只休息了一天就上班了。这份踏实和忠诚,他得记着,也得给人家一个交代。

二来,是给自己留个“延续”。万一他真的去了张北,当前县里的工作、群众的诉求,总需要一个“懂他思路”的人盯着。陈默是最合适的——他知道哪些事是“必须落地的”,哪些群众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甚至知道他在制定政策时,更倾向于“稳扎稳打”还是“适度突破”。有陈默在,他走了之后,工作不会走偏,群众该得的实惠也不会落空。

李泽岚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了陈默办公室的分机。电话接通后,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听不出半点异常:“陈默,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把最近的工作周报带来。”

“好的,县长,我马上过来。”电话那头的陈默声音依旧谨慎,没有多余的话,只有干脆的回应。

没过三分钟,办公室门就被轻轻敲响了。敲门声很轻,节奏均匀,带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既不会让人觉得怠慢,也不会显得冒失。“进。”李泽岚应了一声,重新拿起桌上的文件,装作还在审阅的样子。

门被推开,陈默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干净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手里捧着一个厚厚的蓝色文件夹,里面是按日期整理好的工作周报。他走到办公桌前,轻轻把文件夹放在桌上,身体站得笔直,双手自然垂在两侧,脸上带着一贯的谨慎:“县长,您要的工作周报都在这,从周一到周五的,每天的重点工作、待办事项我都标出来了。”

李泽岚抬起头,目光落在陈默身上。眼前的小伙子才二十五六岁,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却比同龄人沉稳得多。两年下来,陈默瘦了不少,眼窝也深了些,是常年跟着他跑基层、熬通宵熬出来的。但他的眼神依旧明亮,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看向他时,满是尊重和信任。

“坐吧,不用站着。”李泽岚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语气比平时温和了些。

陈默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平时在办公室谈工作,李泽岚要么让他站着汇报,要么自己拿着材料去会议室,很少让他坐下“慢慢聊”。但他没有多问,只是规矩地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腰背挺得笔直,等着李泽岚开口。跟了李泽岚两年,他太了解这位县长的习惯了——一旦说“坐”,必然是有重要的事要谈。

“你跟我两年了,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能跟上我的思路,这两年的成长,我都看在眼里。”李泽岚的目光坦诚却带着审视,语气很平和,像是在聊家常,却字字都带着分量,“县里的情况,还有我做事的原则,比如‘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工作要落地,不能浮在表面’,这些你应该都清楚。”

陈默心里一紧,连忙点头:“县长,我跟着您学到了很多。您常说,做基层工作,既要抬头看路,也要低头拉车,这些我都记在心里,也一直照着做。”

“嗯,你能明白这些,就没白跟着我。”李泽岚点点头,语气里多了几分认可,“现在有个事,想跟你聊聊。如果后续让你牵头负责一些重点工作,比如正在推进的项目、群众诉求的跟踪,不用我盯着,你能不能扛起来?”

陈默心里猛地一跳,像是有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胸口。他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这不是简单的“帮忙打杂”,而是要接过“主导权”,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管。他抬起头,迎上李泽岚的目光,语气里没有半分犹豫,只有坚定:“县长,您放心!我一定尽全力把工作做好,不会出半点差错。您平时强调的‘稳扎稳打、兼顾长远’,我都记在心里,群众的诉求会跟踪到底,项目推进也会盯紧质量,绝不会让您失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说得条理清晰,甚至连李泽岚常挂在嘴边的工作原则都提了出来——这不是刻意讨好,而是真的把这些话刻进了心里。李泽岚看着他,心里暗暗点头——陈默不仅“懂他的思路”,还能“记住他的原则”,这正是他最看重的品质。

“不只是‘做好’,更要‘做透’。”李泽岚打断他,手指轻轻敲了敲桌上的工作周报,语气变得严肃了些,“我要的是,就算没有我,你也能照着现在的路子走下去。群众该解决的问题,一个都不能漏;该推进的工作,一步都不能慢。甚至我之前跟你提过的‘长效工作机制’,就算我不在了,你也要继续完善,不能半途而废。”

这话里的深意,陈默瞬间就懂了。他不是傻子,李泽岚这话,几乎是在“托底”——暗示他可能要离开,而自己,就是他留在县里的“后手”。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冲得他眼眶微微发热,但他强忍着没表现出来,只是用力点头:“县长,我明白您的意思。我生在这,长在这,对这片土地、对这里的群众都有感情。您放心,只要有我在,就不会让您的心血白费,不会让群众的盼头落空。”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的承诺,却比任何漂亮话都让李泽岚安心。他知道,陈默这话,是真的放在了心里,不是随口说说的场面话。

“好,我信你。”李泽岚拿起桌上的工作周报,翻到最后一页,用红笔圈出“待办事项”里的“项目质量抽查”“群众诉求回访”两项,“这两件事,从下周开始,你牵头负责,每周跟我汇报一次进度。记住,直接打我这个私人电话。”

李泽岚说着,从内袋里掏出私人手机,调出自己的号码,亮给陈默看。这是他第一次把私人号码告诉下属——之前陈默联系他,要么用内线电话,要么用他的工作手机。这个举动,无疑是把“信任”摆到了台面上,也是一种明确的“托付”。

陈默连忙掏出自己的手机,手指有些颤抖地记下号码,反复念了两遍,确保没记错:“我记住了,县长,每周五晚上跟您汇报,绝不耽误。”

“不用那么死板,有要紧事随时说。”李泽岚把手机收起来,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你爱人的工作,是不是还在县小学当代课老师?上次你跟我提过一次,说她想考正式编制。”

陈默愣了一下,没想到李泽岚会突然问起家人的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腼腆:“是,她去年考了一次,差了三分没考上,今年还想再试试,就是担心复习时间不够。”

“嗯,我知道了。”李泽岚没再多说,只是摆了摆手,“你先去忙吧,把下周的工作计划整理出来,下午给我。还有,牵头负责的事,暂时不要跟任何人说,按正常流程推进就行。”

“好的,县长,我马上就去办。”陈默站起身,拿起桌上的文件夹,恭敬地鞠了一躬,才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他又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李泽岚一眼,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忍住了,只是轻轻带上门,脚步轻得像一阵风。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安静。李泽岚靠在椅背上,看着紧闭的门,心里踏实了不少。陈默的态度,没让他失望——既没追问“为什么突然安排”,也没四处声张,只专注于“把事做好”,这份沉稳和懂事,正是他需要的。

他拿起桌上的私人手机,调出苏晴父亲的号码,想发一条消息说“后手已安排妥当”,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又删,最终只发了简短的六个字:“这边妥,待收尾。”

没过多久,手机震动了一下,苏晴父亲的回复只有一个字:“可。”

简单的一个字,却让李泽岚彻底松了口气。他把手机放回内袋,拿起桌上的笔,开始整理后续的工作交接清单——每一项工作的重点、需要注意的细节、需要对接的部门和人员,他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连“群众诉求回访的话术”都备注了要点。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像是在为这段即将开启的新征程,写下最初的注脚。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