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21章 听闻

从窑洞到省府 第21章 听闻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周三午休时,老王端着茶杯凑到我工位旁,见办公室没人,压低声音说:“小李,你发现没?赵书记和张乡长的处事风格,简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他呷了口茶,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张乡长是咱青石乡土生土长的,从村会计干到乡长,在这儿盘桓了快二十年,说是‘地头蛇’都不为过。”

这话让我心里一惊。老王见我诧异,笑着往窗外努努嘴:“你看楼下那辆黑色轿车,车牌号带‘888’的,是乡建筑公司老总的车,每周准来张乡长办公室两趟。老总是张乡长的远房表舅,前几年乡卫生院门诊楼扩建,工程就给了他,当时不少人背后议论呢。”

我想起上周去乡长办公室送文件,确实撞见个脑满肠肥的中年男人正和张乡长谈笑风生,桌上摆着包装精致的茶叶礼盒。男人临走时拍着张乡长的肩膀:“外甥你放心,红果村修路要是能给我,保证用料扎实。” 张乡长笑着摆手:“舅,这得按程序来,但你的实力我清楚。” 当时只当是普通寒暄,现在想来满是门道。

老王又说:“张乡长这人,熟人多、门路广。村里的纠纷、企业的难处,他一个电话往往比正式文件管用。但也正因如此,他做事难免顾着人情,比如去年给各村分农资补贴,离他家近的几个村,补贴总比别处多些。” 他翻开我的笔记本,指着红果村修路方案,“你以为他反对修路是单纯怕花钱?听说红果村支书是他老对头,俩人十几年前就结过梁子。”

正说着,楼下传来汽车喇叭声。我探头一看,张乡长正送刚才那中年男人上车,两人握手时贴耳说了几句,笑得格外热络。男人临走前从车窗递出个鼓鼓的纸包,张乡长推辞两下就接了,转身往办公楼走时,纸包被他顺手塞进了公文包。

而赵书记的行事风格,则在第二天的上级检查中显露无遗。县农业局来调研春耕工作,按惯例要安排午宴,办公室已经订好了乡招待所的包间。赵书记听完汇报,直接在晨会上说:“没必要搞这些虚的,中午就在食堂加两个菜,吃完接着看地头,别把时间浪费在酒桌上。”

张乡长在旁边低声提醒:“赵书记,农业局王局长是个讲究人,这样怕是不太好……”“有啥不好?” 赵书记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我们是干实事的,不是搞迎来送往的。他们要看的是麦苗长势,不是酒桌排场。” 最终午宴真的取消了,王局长临走时脸色不太好看,张乡长送他们上车时,一路赔着笑脸解释。

这事过后,老王跟我念叨:“赵书记是部队转业的,在部队待了二十年,一身硬骨头。他最看不惯那些蝇营狗苟的事,到乡里一年多,除了必要的工作餐,从没参加过任何应酬。上次县领导来视察,他连欢迎横幅都不让挂,说‘别整这些形式主义’。”

我想起赵书记办公室的样子:墙上挂着 “为人民服务” 的锦旗,书桌上堆满政策文件和调研报告,抽屉里常备着压缩饼干 —— 那是他加班晚了的口粮。而张乡长的办公室,则摆着红木茶台,墙角立着高大的酒柜,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喝茶聊天,烟雾缭绕得能熏黄墙壁。

更明显的对比出现在一次项目评审会上。讨论给哪个村批建冷库时,张乡长力推柳溪村:“柳溪村离国道近,村主任是我老战友,办事靠谱。” 赵书记却翻出数据:“红果村苹果产量最大,建冷库最急需,按实际需求来,别论关系。” 两人争执不下时,张乡长突然说:“红果村支书上次还告过我的状,给他批项目,怕是要养虎为患。”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赵书记当即拍了桌子:“工作归工作,不能掺杂私人恩怨!”

会后老王偷偷告诉我:“柳溪村主任是张乡长的初中同学,俩人一起在乡中学教过书,后来主任下海开了果品收购站,年年给张乡长送苹果。红果村支书是外地迁来的,不懂本地规矩,上次修路时没给张乡长‘上供’,这事就结下了梁子。” 他叹口气,“赵书记刚来不懂这些弯弯绕,张乡长在本地盘根错节,很多事不是按政策就能办的。”

有天傍晚我加班,看到张乡长带着几个人从乡招待所出来,其中有乡派出所所长和供电所主任,几人勾肩搭背往停车场走,张乡长笑着说:“今晚我做东,尝尝老王家的炖羊肉,明天红果村修路的用电问题,还得仰仗各位。” 而此时赵书记的办公室还亮着灯,我路过时瞥见他正对着地图标注各村的缺水点,桌上放着没吃完的泡面。

这种差异在迎来送往的细节上更显眼。张乡长的手机每天响个不停,不是 “王总” 就是 “李局”,周末常有人来家里拜访,后备箱里塞满土特产。赵书记却把手机号设成了工作专线,非工作时间从不接陌生电话,有次他表妹想来乡里找份工作,被他按规定拒绝了:“不能开这个先例,按程序报名考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办公室的打印机坏了请人来修,维修师傅是张乡长的远房侄子,修好后死活不肯收钱:“张乡长打过招呼了,这点小事不用给钱。” 赵书记知道后,让我把维修费送到了乡财政所,特意交代 “公事公办,不能占私人便宜”。张乡长听说后冷笑一声:“赵书记这是在部队待久了,不懂人情世故。”

这些细碎的观察像拼图,渐渐凑出清晰的轮廓:张乡长扎根本地多年,人脉交错盘结,做事讲究 “人情社会” 的潜规则,习惯用关系和利益维系工作;赵书记带着部队的硬朗作风,信奉规则和实干,厌恶迎来送往的虚礼,一心想按政策和实际需求办事。

一个暮春的傍晚,我去收发室取报纸,听见两个老职工聊天:“张乡长在这儿二十年,黑白两道都熟,上次乡建筑公司欠薪,工人闹到乡政府,他出面喝顿酒就摆平了。”“赵书记刚来就敢动张乡长的人,上次查低保违规,清退了好几个张乡长的亲戚,这梁子结大了。”

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晚风带着玉兰花的香气,我却心里发沉。老王的话、眼前的种种细节,都在说明这场矛盾不只是工作思路的分歧,更是两种处事逻辑的碰撞 —— 一边是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和人情社会,一边是刚正不阿的部队作风和规则意识。而我夹在中间,既要应对张乡长那些 “按惯例来” 的暗示,又要执行赵书记 “按规矩办” 的要求,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回到办公室,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赵书记像利剑,想斩开积弊;张乡长如藤蔓,已扎根土壤。” 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了下来,办公楼里只剩下我和赵书记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我知道,随着红果村修路项目的推进,这两种力量的碰撞,只会越来越激烈。而我能做的,就是在看清这一切后,依然守住 “为老百姓做事” 的初心,在复杂的缝隙里,尽量让该成的事能成。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