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镇饮水工程施工现场的土路上,刚铺的碎石子还沾着晨露,踩上去咯吱作响,鞋底沾着的泥点随着脚步轻轻晃动。督查组的几人站在蓄水池旁,王副主任弯腰查看钢筋的绑扎情况,手指在水泥模板上敲了敲,沉闷的“咚咚”声在空旷的工地里格外清晰。“这模板的缝隙有点大,浇筑时容易漏浆,水泥标号要是再跟不上,后续很容易开裂,得让施工队今天就整改,明天我要来看整改结果。”
陈卫国立刻上前两步,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双手在身前微微弯曲,姿态放得很低:“王主任您真是火眼金睛!这点小问题都逃不过您的眼睛,我已经让施工队的项目经理在旁边等着了,您吩咐完,他立马就安排人整改,绝不含糊,保证不耽误工期。”他一边说,一边给身后的坦洲镇党委书记使眼色——那眼神里带着催促,让对方赶紧掏出笔记本记录,装出“高度重视”的样子。
李泽岚没接话,只是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蓄水池边的杂草。杂草根部带着湿润的泥土,沾在他的裤腿上,他却浑然不觉,伸手露出底下埋着的黑色管道:“王主任,您看这管道,用的是国标PE管,壁厚1.2厘米,抗压性和抗腐蚀性都符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标准》。之前您担心的冬季防冻问题,我们也提前做了准备,管道埋深超过1.5米,还在接口处加了保温棉,开春后通水绝对没问题。”他说话时语气平稳,手里还拿着卷成筒状的施工图纸,时不时展开指着上面的红色标注,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条理清晰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陈默跟在几人身后,手里的笔记本看似在认真记录施工情况,笔尖却悄悄在页边空白处画着简单的符号——陈卫国给镇党委书记使眼色时,眼角的余光扫过王副主任的动作;王副主任听到“开春通水”时,眉头轻轻皱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这些细微的反应,都被他用“△”“○”的符号快速记了下来。他知道,李泽岚要的不只是表面的督查结果,更要从这些细节里摸清王副主任的真实态度,判断对方是否会站在陈卫国那边。
“台账准备得怎么样了?”王副主任直起身,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擦了擦手上的灰,话题突然转回了最关键的资金问题,“饮水工程前后拨了三批款,总共两百八十万,每一笔的去向、材料采购的发票、人工费用的明细,都要清清楚楚,不能有含糊的地方,尤其是村民自筹的那三十万,必须有签字确认记录。”
陈卫国心里咯噔一下,他最担心的就是台账——赵天成那边迟迟不交,他手里只有一份临时拼凑的“简化版台账”,根本经不起细查。但脸上依旧没露怯,依旧笑着应道:“都准备好了!赵局长从昨天就开始整理,每一笔支出都附了凭证,发票、合同、验收单齐全,村民自筹的资金还有每户的签字表,回县委您就能看,绝对规范,经得起查。”
李泽岚适时补充,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坦诚”:“王主任,有件事我得跟您说实话,之前因为审计局在核查资金流向,有几笔材料款的发票还在跟供应商核对,所以台账里有两页标注了‘待补充’。不过您放心,村民代表的监督记录是全的,每一批材料进场、每一段管道铺设,都有三位以上村民代表在场签字,确保没猫腻,这部分记录我单独整理了一份,一会儿您可以先看。”
这番话既说了“台账有小瑕疵”,又强调了“村民监督到位”,既显得真诚,又堵死了陈卫国“用完整台账蒙混过关”的路。王副主任点点头,没再多问,转身往施工队的临时板房走:“去看看工人的住宿和伙食,民生工程不仅要保质量,也要保工人的基本保障。工人要是住不好、吃不好,哪有心思干活?”
陈默跟着走过去,路过板房角落时,听到两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蹲在地上抽烟,声音压得很低却依旧能听清。“听说昨天又没发生活费?我媳妇早上打电话说,家里的化肥快没了,让我赶紧寄钱回去,这都拖了半个月了,再拖下去春耕都要耽误了。”“可不是嘛!我问项目经理,他说县里没拨款,让我们再等等,可陈书记昨天来工地,还跟记者说‘工程款及时足额拨付,工人待遇有保障’,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陈默的脚步顿了顿,手指悄悄摸向口袋里的手机,按下录音键后,故意放慢脚步,假装系鞋带,把两人的对话完整录了下来。他知道,这是陈卫国“谎称拨款到位”的铁证——一边在督查组面前说“资金规范”,一边拖欠工人工资,这种矛盾的说法,足以让王副主任对陈卫国产生怀疑。
回到县委已是中午,食堂特意准备了工作餐,四菜一汤,都是家常口味。陈卫国却觉得“不够隆重”,拉着王副主任去了食堂二楼的小包厢,说要“单独汇报工作”,还让县委办主任赶紧去外面的饭店加几个硬菜。李泽岚借口“下午两点要开乡镇长会议,得提前准备材料”,没跟着去,只让陈默去包厢外的服务台“帮忙催菜”,顺便留意里面的动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默拿着菜单,在服务台磨蹭了半天,眼睛却盯着包厢的方向。包厢的门没关严,留着一条缝,里面传来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还有陈卫国刻意讨好的声音:“王主任,您看这饮水工程,进度和质量都没问题,坦洲镇和清水村的村民年底就能用上自来水,这可是咱们市里的民生亮点工程。能不能在市里的季度调度会上,多帮我们美言几句?年底的‘乡村振兴先进县’评选,还得靠您多关照。”
王副主任的声音带着几分含糊,像是喝多了:“老陈,评优的事好说,咱们都是老熟人了,我肯定会帮你留意。可我得提醒你,最近市里的风声真的很紧,纪委那边好像在查几个县的‘民生工程**案’,你自己得稳住,别出岔子,不然谁也帮不了你。”
“我明白,我明白!”陈卫国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几分急切,“就是李泽岚那边,总跟我对着干!审计局查饮水工程,就是他在背后推,还到处说我‘挪用资金’,您能不能帮我说说他,让他别瞎折腾?大家都是为了阳山的工作,没必要搞得这么僵。”
王副主任沉默了几秒,才叹了口气:“这事我管不了。你们一个是县委书记,一个是县长,是搭档,得自己沟通协调。我劝你别把心思放在内斗上,先把自己的事捋清楚——台账里的每一笔钱都要能对上,工人的工资别拖欠,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事,真被人捅到市里,谁也保不住你。”
陈默把对话一字不落地记在心里,等服务员端着菜往包厢走时,他趁机退了出来,快步上了三楼的县长办公室。“县长,陈书记跟王副主任说,想让王主任劝您别‘瞎折腾’审计的事,王副主任没答应,还让他‘捋清楚自己的事’,别搞内斗。”他站在办公桌前,语速不快却条理清晰,又拿出手机,播放了早上录的工人对话,“还有这个,工人说半个月没拿到生活费,陈书记却跟督查组说‘工程款足额拨付’,明显是撒谎,这能证明他在资金问题上造假。”
李泽岚接过手机,听完录音后,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声响——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好,这个证据很有用。你把工人的对话整理成文字,重点标注‘拖欠半个月生活费’‘陈卫国谎称拨款到位’这两个点,一会儿发给张劲松,让他转给市纪委。另外,王副主任的态度很关键,他没帮陈卫国,说明他怕被牵连,不想蹚这浑水,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至少督查组不会帮着陈卫国掩盖问题。”
陈默点点头,刚要转身去隔壁的秘书办公室整理文字,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是赵天成。他手里拿着一个深蓝色的文件夹,脸色有些凝重,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李县长,我刚在档案库核对2010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时,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那笔50万的装修款,除了转到诚信装修公司的公账,还有10万被转到了一个叫‘李娟’的个人账户!”
“10万?”李泽岚的眼睛瞬间亮了——这正是市纪委一直要补的“证据缺口”!之前查到的装修合同和付款凭证,只能证明钱转到了陈斌的公司,却没证据证明钱最终进了陈卫国的口袋,而这个“李娟”,很可能就是关键的“白手套”。“你查过这个李娟的身份吗?她跟陈斌是什么关系?”
“查了!”赵天成连忙打开文件夹,拿出一张打印好的身份信息表和银行流水,“这个李娟是陈斌的远房表姐,在邻市开了家服装店,我托银行的朋友查了她的流水,发现她每年都会收到几笔不明款项,来源全是陈斌的诚信装修公司,最多的一笔有20万,时间正好是陈卫国儿子出国留学那年。”他指着流水单上的红色标注,“您看,2019年9月,陈斌公司转了20万给李娟,半个月后,李娟就把钱转到了陈卫国儿子在国外的账户,这中间的时间线完全能对上!”
李泽岚接过文件夹,仔细翻看里面的材料——李娟的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她的服装店注册资本只有5万,却每年有几十万的“转账收入”;银行流水里,每笔从陈斌公司来的钱,最终要么转到陈卫国家人的账户,要么用于购买奢侈品、房产,显然不是正常的经营收入。“太好了!有了这个,陈卫国挪用教育经费、通过陈斌洗钱的证据就完整了!”他把流水单和身份信息表抽出来,递给陈默,“你把这些材料扫描成电子版,跟之前的工人对话记录一起发给张劲松,顺便跟他说‘证据缺口补上了,随时可以收网’。”
陈默接过材料,快步去了秘书办公室。他刚把文件扫描好,准备发给张劲松,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晚上八点,老城区废品站旁的小巷,有陈卫国转移资产的证据,别告诉任何人,自己来,来晚了证据就没了。”
短信内容像一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水面,让陈默瞬间绷紧了神经。他拿着手机快步回到李泽岚的办公室,把短信内容递了过去:“县长,我收到一条陌生短信,说有陈卫国转移资产的证据,让我晚上八点去老城区的小巷,还让我别告诉别人。这会不会是陷阱?陈卫国知道我一直在帮您留意动静,说不定想设套抓我的把柄,或者……想对我动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