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43章 大塘镇

从窑洞到省府 第143章 大塘镇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处理完七拱镇阳山鸡销路的紧急事宜,已是次日上午十点。李泽岚刚在县农业农村局敲定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和电商培训的细节,回到办公室没歇片刻,便拿起桌上的乡镇资料,翻到了大塘镇那一页。

“周主任,下午去大塘镇。”李泽岚指着资料上的“优质稻种植”关键词,“大塘镇离县城近,十多公里路,来回方便。昨天看了养殖业的问题,今天去看看种植业,正好把‘农’字头的痛点都摸一摸。”

周明刚整理完七拱镇的调研记录,闻言立刻应道:“好,我现在联系大塘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跟昨天一样,让他们在镇政府等着,不用准备示范点,找个熟悉农田情况的村干部带路就行。”

“不用提前说具体去哪个村,就说我下午两点到,重点看优质稻种植和农田水利。”李泽岚补充道,“另外,让司机把车停在镇政府门口就行,咱们步行去田间,别开车进去,免得惊动农户,听不到真话。”

半小时后,周明挂了电话,向李泽岚汇报:“李县长,大塘镇党委书记刘伟、镇长张海已经在镇政府等着了,他们找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主任老郑,老郑是土生土长的大塘人,种了二十多年稻子,对各村的农田情况门清。”

午后一点半,银色商务车准时驶出县政府大院,沿着柏油公路往大塘镇方向开去。不同于七拱镇的山路蜿蜒,大塘镇地处县城近郊,地势平坦,车窗外成片的稻田像铺展开的绿绸,风吹过泛起层层稻浪,正是优质稻抽穗的关键时节。

“李县长,大塘镇是咱们县的‘粮仓’,全镇4.2万亩耕地,有3.8万亩种的都是优质稻,像‘美香占2号’‘象牙香粘’这些优质品种,占了八成以上。”周明借着赶路的时间,快速介绍情况,“全镇18个行政村,几乎村村种稻,其中新塘村、古楼村、六联村是种植大村,光合作社就有12家,年总产量能到2.1万吨,按理说收益不错,但最近半年,不少农户反映‘种稻不赚钱’。”

“不赚钱?”李泽岚眉头微蹙,“优质稻市场价比普通稻高近三成,怎么会不赚钱?是收购价压得低,还是成本太高?”

“都有。”周明叹了口气,“一方面,收购商大多是外地的,统一压价,农户自己零散卖,根本没议价权,去年‘美香占2号’市场价每斤1.8元,收购商只给1.4元,一亩地算下来,除去种子、化肥、农药钱,纯利润不到500块;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像新塘村的灌溉渠,还是二十年前修的,多处漏水,一到旱季,下游的稻田就缺水,去年就因为灌溉不及时,有两百多亩稻子减产三成。”

李泽岚看向窗外,只见稻田旁的灌溉渠果然有些破旧,渠壁上长满杂草,部分地段还能看到裂缝。他拿出笔记本,把“收购压价”“水利老化”两个问题记下来,又问:“镇里没想想办法?比如组织农户抱团议价,或者争取资金修水渠?”

“想过,但没做成。”周明摇摇头,“去年镇里想让农户成立‘稻米种植联盟’,统一跟收购商谈价,结果农户们各有各的心思,有的怕‘联盟’吞钱,有的急着卖粮换现,最后不了了之。水利设施的事,镇里向上报过好几次,申请维修资金,但县里财政紧张,一直没批下来,只能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说话间,车子已经驶入大塘镇街区,很快停在了镇政府门口。李泽岚刚下车,就看到三个身影迎了上来——为首的是党委书记刘伟,穿着蓝色衬衫,手里拿着草帽;旁边的镇长张海,裤脚还沾着泥土,显然刚从田里回来;最后面的是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老郑,背着一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卷尺和笔记本。

“李县长,您可来了!”刘伟快步上前握手,语气带着几分紧张,“没想到您这么快就来大塘镇,我们都没来得及……”

“不用准备,咱们直接去田里。”李泽岚打断他,目光落在老郑身上,“这位就是老郑主任吧?麻烦你带我们去看看,就去问题最多的村,别挑好的看。”

老郑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点头:“好,李县长,那咱们去新塘村,那里的灌溉渠最破,农户对收购价意见也最大。”

四人没开车,沿着镇里的小路往新塘村走。路上,刘伟忍不住解释:“李县长,新塘村的灌溉渠,我们去年确实修过一次,但只是补了裂缝,没彻底翻新,主要是资金跟不上……”

“资金的事后面再说,先看实际情况。”李泽岚摆摆手,目光却没离开路边的稻田——有的稻田里稻穗饱满,长势喜人;有的却稀稀拉拉,稻叶还带着泛黄的痕迹。

“老郑,那片泛黄的稻田怎么回事?”李泽岚指着远处的田块问道。

老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叹了口气:“那是张老汉家的田,他家在灌溉渠下游,今年旱了半个月,渠里没水,稻子缺水就黄了,估计今年亩产得少收一百多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话间,几人已经走到新塘村的田埂上。一条宽约两米的灌溉渠沿着田边延伸,渠壁上的水泥多处剥落,露出里面的泥土,渠底积着厚厚的淤泥,水流细得像线,勉强能没过脚踝。几个农户正拿着水桶,从渠里舀水往田里浇,脸上满是无奈。

“李县长,您看这渠,一到天旱就没用,我们只能靠水桶浇,一亩地得浇一整天,累得要命,还浇不透。”看到李泽岚一行人,正在舀水的农户张老汉放下水桶,忍不住抱怨,“去年就因为缺水,我家三亩稻子只收了两千斤,今年要是再旱下去,怕是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李泽岚蹲下身,伸手摸了摸渠壁的裂缝,又舀起一捧渠底的淤泥,眉头皱得更紧:“这渠里的淤泥这么厚,水流能通才怪。老郑,全镇像这样的灌溉渠有多少?”

“大概有35公里,主要集中在新塘、古楼、六联这三个种植大村。”老郑拿出笔记本,翻到记录页,“要是彻底翻新,每公里大概要8万块,35公里就是280万,镇里财政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280万……”李泽岚心里盘算着,这个数字对县财政来说不算小数,但不修的话,每年农户减产的损失,恐怕比修渠的钱还多。他站起身,看向刘伟:“刘书记,你们有没有测算过,因为灌溉不足,全镇每年优质稻减产多少?损失多少钱?”

刘伟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具体测算过,但保守估计,每年至少减产100万斤,按市场价算,损失近200万。”

“这就等于,每年扔了200万,却舍不得花280万修渠,划算吗?”李泽岚语气严肃,“资金的事,县里会想办法,但镇里不能等靠要,要先做准备——把需要修的渠段、预算、工期都列出来,形成详细方案,下周报给我,我找县财政局和农业农村局协调。”

刘伟连忙点头:“好,我们今天就安排人丈量渠段,三天内把方案做出来!”

离开灌溉渠,几人又走到新塘村的“集中晒谷场”。场地上,几个农户正围着一个收购商讨价还价,气氛有些紧张。看到李泽岚一行人,收购商下意识地想走,却被农户们拦住:“王老板,你今天必须给个公道价,1.4元一斤太低了,至少得1.6元!”

“1.4元就不错了,今年外地优质稻多,我收回去还要运费、仓储费,根本赚不了多少!”收购商王老板皱着眉,语气强硬,“你们不卖给我,也没人来收,最后稻子放坏了,更不值钱!”

李泽岚走上前,笑着打断两人:“老乡,王老板,我是县里来的李泽岚,来听听大家卖粮的事。”

农户们愣了一下,没想到会遇到“县长”,纷纷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倒苦水:“李县长,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这优质稻我们费心费力种了大半年,收购商就给这么点钱,根本不赚钱!”

“是啊,去年我家五亩稻子,卖了不到五千块,除去成本,只赚了两千块,还不如出去打一个月工!”

王老板见状,语气也软了下来:“李县长,不是我故意压价,我也是按市场价来的。现在外地收购商多,竞争激烈,我要是给高了,自己就亏了。”

“那为什么不自己找销路,非要靠收购商?”李泽岚问农户们。

“我们也想啊,但不知道去哪找。”一个年轻农户叹了口气,“我们试过在网上卖,可不知道怎么包装、怎么运输,寄出去几袋,都碎了,客户还退货了。”

李泽岚转向老郑:“老郑,镇里有没有搞过稻米深加工?比如把大米做成米糕、米酒,提高附加值?”

“搞过,前年有个合作社试过做米酒,但技术不行,味道不好,卖不出去,最后就停了。”老郑有些无奈,“我们也想请专家来指导,但请不起,县里的农业技术人员也忙,顾不过来。”

李泽岚沉默片刻,心里有了主意。他对着农户和王老板说:“老乡们,王老板,今天先这样,收购价的事,咱们想办法解决,不会让大家白忙活。”

随后,他带着刘伟、张海和老郑,回到镇政府食堂,简单吃了顿工作餐。饭桌上,李泽岚直接布置了任务:“刘书记、张镇长,大塘镇的问题很明确,一是灌溉渠老化,二是稻米销路窄、附加值低。你们分两步走:第一步,三天内把灌溉渠维修方案做出来,我来协调资金;第二步,借鉴七拱镇的做法,一周内组建‘大塘镇优质稻种植联盟’,把农户组织起来,统一跟收购商谈价,有条件的话,跟七拱镇的电商平台联动,把大米也挂上去卖。”

他顿了顿,看向老郑:“老郑,你熟悉种植技术,牵头找几个种植大户,咱们去邻县看看人家的稻米深加工,学学怎么搞米糕、米酒,县里会给你们申请‘农业技术推广补贴’,请专家来指导。”

刘伟、张海和老郑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原本以为李泽岚会因为“问题没解决”批评他们,没想到不仅给了具体办法,还帮着协调资金和技术,心里的石头瞬间落了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县长,您放心,我们一定按您说的做!”刘伟激动地说,“种植联盟的事,我下午就召集各村村干部开会,争取一周内把农户都组织起来!”

下午四点,李泽岚结束了大塘镇的调研,准备返回县城。临走前,他又去了新塘村的灌溉渠,看到镇里的工作人员已经拿着卷尺在丈量渠段,农户们也围在一旁,七嘴八舌地提建议,脸上满是期待。

“李县长,您看,大家都盼着修渠呢!”老郑笑着说。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很清楚,解决灌溉渠和销路问题,只是大塘镇优质稻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深加工、品牌推广等很多事要做。但只要能让农户看到希望,让他们觉得“种稻能赚钱”,一切就都有奔头。

商务车驶回县城,周明看着李泽岚笔记本上的记录,感慨道:“李县长,您这两天跑了两个镇,解决了两个‘农’字头的大问题,效率太高了。接下来,咱们去哪?”

李泽岚翻了翻乡镇资料,指着“青莲镇”说:“明天去青莲镇,看看渔业。听说那里的渔民,跟大塘镇的农户、七拱镇的养殖户一样,也在愁销路。咱们趁热打铁,把这些民生痛点一个个解决掉。”

周明笑着点头:“好,我明天一早就联系青莲镇!”

车子驶过连江大桥,夕阳把江面染成金色。李泽岚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充满了干劲。他知道,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个镇一个镇地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满意。而这,正是他从“代县长”变成老百姓认可的“县长”,最扎实的底气。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