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35章 破格

从窑洞到省府 第135章 破格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商务车驶下广连高速阳山段出口时,司机老陈特意放慢了车速,朝着副驾驶座的李泽岚笑了笑:“李县长,过了前面那座连江大桥,就算真正进阳山地界了。”

李泽岚闻声抬头,目光透过车窗望向远方。只见一条碧绿的江水如绸带般缠绕在群山之间,江面上横跨着一座石拱桥,桥身两侧刻着“阳山欢迎您”五个朱红大字,字体遒劲有力,透着几分乡土的质朴与热情。车窗外的风带着南方特有的湿润气息,夹杂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与北京干燥的春风截然不同,让久坐飞机的李泽岚精神一振。

“周主任,这连江,就是资料里说的‘连江画廊’吧?”李泽岚转头看向身旁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周明,指着窗外沿江而建的村落问道。周明连忙点头:“是啊李县长,咱们阳山的母亲河就是连江,从北到南穿县而过,两岸的风光被称为‘小漓江’呢。不过现在还没到旅游旺季,等到了春夏之交,江面雾蒙蒙的,那才叫好看。”

说话间,车子驶过连江大桥,沿着江边的公路蜿蜒前行。道路两旁,成片的沙糖桔果园顺着山坡铺展开来,青涩的果实挂满枝头,被阳光照得泛着莹润的光泽;偶尔能看到几户农家小院,白墙黛瓦掩映在竹林间,院门口晾晒着刚收割的稻谷,几位老人坐在竹椅上晒太阳,孩童拿着竹蜻蜓在田埂上追逐打闹,一派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李泽岚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在心里对照着这几天整理的阳山资料。资料里说,阳山森林覆盖率达72.5%,是广东省的“生态后花园”,此刻亲眼所见,才真切感受到这份“生态优势”的分量——可随之而来的,是资料里那些刺眼的数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仅为清远市平均水平的七成;6个乡镇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23个行政村是“欠发达村”;8个偏远村寨至今还是砂石路,老人看病要走两三个小时山路……

“好看是真好看,就是不知道这好山好水,啥时候能变成老百姓的‘钱袋子’。”李泽岚在心里暗自感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里那本西南调研笔记本,封皮上曼歇坝村的名字隐约可见。他想起玉香阿婆塞给他茶叶时的眼神,想起岜沙苗寨孩子们渴望校车的模样,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到了阳山,一定要把这里的好资源盘活,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过上好日子。

车子行驶了约莫二十分钟,前方出现了一片相对规整的建筑群,周明指着前方说道:“李县长,前面就是县政府大院了,咱们快到了。”李泽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栋四层楼高的灰白色办公楼矗立在一片开阔的广场上,楼顶上“阳山县人民政府”的牌子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栽着几棵高大的榕树,枝繁叶茂,树荫下摆放着几张石桌石凳,几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坐在那里讨论着什么。

按照李泽岚过往对基层任职的了解,新任县长报到,通常是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牵头接站,先安排好住宿,再找时间与县委书记等班子成员见面。毕竟,县委书记作为地方党委“一把手”,日常事务繁杂,极少会亲自到办公楼前迎接新任县长——这既是不成文的规矩,也是上下级之间的一种默契。

所以,当商务车缓缓驶入县政府大院,稳稳停在办公楼门前的台阶下时,李泽岚推开车门的瞬间,脚步猛地顿住了,眼神里满是错愕。

办公楼门前的台阶下,站着七八个人,为首的中年男人穿着一件熨帖的藏青色中山装,领口别着一枚亮闪闪的党徽,正带着笑意朝他走来。李泽岚虽然从未见过此人,但从他的气场与站位不难判断——这正是阳山县县委书记,陈卫国。

“这……怎么会是陈书记亲自来接?”李泽岚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低头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又抬手捋了捋有些凌乱的头发,快步迎了上去。他脑子里飞速闪过各种念头:按规矩,自己作为新任县长,理应先到县委办公室报到,再主动登门拜访陈卫国,汇报工作思路,怎么反倒让书记亲自在办公楼前等他?这“破格”的礼遇,显然不合常理。

很快,李泽岚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自己是从农业部下来的干部,虽然只是平级调任,但“京城来的背景”在基层县城里,本身就带着特殊的分量。陈卫国亲自迎接,既是对“上级单位下来的干部”的重视,更藏着对他能带来政策倾斜、资源对接的期许。想通这一点,李泽岚心里既有几分受宠若惊,又多了几分压力:这份“破格”的迎接,既是礼遇,也是考验,往后在阳山的工作,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不辜负这份期待。

“泽岚同志,一路辛苦了!”陈卫国快步走到李泽岚面前,主动伸出手,声音洪亮有力,带着南方口音特有的温和,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李泽岚连忙握住他的手,能清晰地感觉到陈卫国掌心的温度——那是一双常年干活、握笔留下的手,掌心布满薄茧,指关节有些粗大,握手的力道很足,带着一种基层干部特有的实在与坦诚。“陈书记,您太客气了,本该是我先登门拜访您才对,怎么好劳烦您亲自来接?”李泽岚语气谦逊,微微躬身,姿态放得很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卫国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力道不轻不重,带着几分亲切感:“咱们都是为阳山老百姓做事的,讲究那些虚礼干啥?你从京城大老远过来,又是来帮咱们阳山搞发展的,我来接你,是应该的。”说着,他往后退了半步,让李泽岚能更清楚地看到他的模样。

李泽岚顺势抬眼,将陈卫国的样貌细细记在心里:他约莫五十岁上下,身高一米七五左右,不算高大,但身形挺拔,站在那里,自有一股久居上位的气场。他的头发打理得很整齐,用发胶固定住,露出饱满的额头,只是两鬓已经染上了些许霜白,像是被山间的风雨过早地染白了一般,透着几分岁月的沧桑。额前几道浅浅的皱纹,不是久坐办公室留下的“案头纹”,而是常年在户外奔波、风吹日晒形成的,带着基层干部特有的“接地气”的痕迹。

陈卫国的脸是南方人常见的健康黝黑,颧骨略高,鼻梁挺直,鼻尖上有一颗米粒大小的黑痣,不仔细看几乎察觉不到,却为他严肃的面容平添了几分亲和。他的嘴唇不算厚,平时抿着的时候,嘴角微微向下,带着一股韧劲与倔强,像是认准了一件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可当他笑起来时,嘴角会向上扬起,眼角堆起几道深深的笑纹,露出两颗整齐洁白的门牙,瞬间褪去了“县委书记”的威严,多了几分长辈般的温和。

最让李泽岚印象深刻的,是陈卫国的眼睛。他的眼尾有些下垂,眼窝不算深邃,眼珠是纯粹的黑色,初看时,眼神平和温润,像是一潭平静的湖水,让人觉得亲切易近;可若是仔细打量,会发现他眼神深处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锐利,那是常年在基层处理征地矛盾、协调产业纠纷、应对群众上访练出来的“火眼金睛”——既能一眼看穿事情的本质,也能准确读懂人心,辨得清谁是真心干事,谁是敷衍了事。

“泽岚同志,一路过来,觉得咱们阳山怎么样?”陈卫国没再多说客套话,而是转头指了指身后的群山与江水,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地问道。李泽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远处的青山层峦叠嶂,近处的连江碧波荡漾,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确实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山清水秀,生态环境真好,是块宝地。”李泽岚真诚地赞叹道,“就是感觉……还有很多潜力没被挖掘出来。”他没有说太多客套话,而是直接点出了自己的感受——既肯定了阳山的优势,也暗示了存在的问题,算是给接下来的工作交流埋下了伏笔。

陈卫国显然很满意他的回答,笑着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咱们阳山就是‘捧着金饭碗要饭’。有好生态,有好特产,就是缺思路、缺办法,没能把这些‘宝贝’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所以啊,组织派你这么个懂政策、有经验的‘高材生’过来,真是帮了咱们阳山大忙了。”

说着,陈卫国侧身让开位置,指了指身后站着的几个人,给李泽岚介绍道:“来,泽岚同志,我给你介绍一下咱们县委班子的几位同志,以后大家就是一起搭班子干事的战友了。”

站在最左边的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穿着浅蓝色衬衫,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陈卫国介绍道:“这位是县委副书记王建军,主要负责党建和乡村振兴工作,你以后抓产业、搞帮扶,少不了要跟他打交道。”王建军连忙上前一步,握住李泽岚的手,笑容温和:“李县长,欢迎欢迎,早就听说你从农业部下来,是搞农业政策的专家,以后还请多指导。”

紧接着,陈卫国又指向旁边一位穿着深色夹克的男人:“这位是副县长刘志强,分管农业、农村和水利,阳山鸡、淮山这些特色产业,都是他在盯着。”刘志强身材微胖,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握手时力道很足:“李县长,你可算来了!咱们阳山的农产品,就盼着你能带来好路子,让它们卖个好价钱。”

随后,陈卫国又一一介绍了分管文旅、民生、交通的几位班子成员。李泽岚一边笑着与他们握手寒暄,一边快速在心里记下每个人的姓名与分管领域,同时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们的神情:王建军眼神温和,透着几分书卷气,看起来是个擅长协调的“老好人”;刘志强笑容憨厚,言语间满是对产业发展的急切,像是个务实肯干的“老黄牛”;分管文旅的副县长眼神灵动,说起连江画廊、瑶族民俗时滔滔不绝,透着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分管民生的副县长则神情严肃,提到通村路、村卫生室时眉头微蹙,显然对民生短板有着清醒的认知。

一圈招呼打下来,李泽岚能明显感觉到,班子成员们对他这位“京城来的县长”,态度普遍是热情且期待的,但也有几位眼神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毕竟,他是个“外来者”,又带着“部委干部”的光环,大家既想知道他能带来什么资源,也在悄悄观察他是不是真的能沉下心来干事,会不会是来“镀金”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卫国显然察觉到了现场微妙的氛围,笑着打圆场:“好了,大家都认识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聊。泽岚同志刚到,一路舟车劳顿,咱们先不耽误他休息。不过在休息之前,泽岚同志,你跟我到办公室坐坐,喝杯茶,咱们简单聊聊接下来的工作思路,怎么样?”

“听从陈书记安排。”李泽岚连忙点头,心里明白,这是陈卫国要单独与他“交底”了。

陈卫国满意地笑了笑,对着其他班子成员挥了挥手:“你们都先去忙吧,有事随时联系。泽岚同志这边,有我呢。”说完,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对李泽岚说道:“泽岚同志,这边请。”

李泽岚跟着陈卫国踏上办公楼前的台阶,台阶是水泥浇筑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露出里面的碎石子,显然有些年头了。办公楼的大门是木质的,刷着暗红色的油漆,部分地方已经褪色、起皮,透着几分陈旧,却又让人觉得踏实——这不是那种追求表面光鲜的“形象工程”,而是真正为老百姓办事的地方。

走进办公楼,门厅两侧的墙上挂着两块牌子,左边是“中国**阳山县委员会”,右边是“阳山县人民政府”,牌子下方贴着最新的“领导班子分工公示”,李泽岚的名字已经赫然在列,标注着“县委副书记、县长候选人,负责县政府全面工作”。门厅尽头的走廊里,挂着几幅山水画,画的都是阳山的风景,笔法算不上专业,却充满了乡土气息;偶尔能听到各个办公室里传来打字、打电话的声音,夹杂着讨论工作的争吵声,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咱们阳山的办公楼,有些年头了,条件比不上京城的部委,委屈你了。”陈卫国一边走,一边笑着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却没有丝毫自卑。李泽岚连忙摇头:“陈书记,您这话说的,能有个踏踏实实办事的地方,就挺好的。我来阳山,是来干事的,不是来享受的。”

陈卫国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没再多说,带着他走上二楼,拐进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张巨大的阳山地图,地图上用红笔、蓝笔、黑笔圈满了密密麻麻的圆点和线条,红笔标注着“待修公路”“需建卫生站”,蓝笔标注着“阳山鸡养殖村”“淮山种植基地”,黑笔则标注着“信访重点村”“宗族矛盾村”,每一个标注旁边都用小字写着简单的说明,显然是陈卫国常年研究的成果。

办公室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宽大的实木办公桌,桌面有些斑驳,显然用了很多年;桌子后面是一把黑色的皮椅,椅面已经有些磨损;办公桌左侧,放着一个文件柜,里面塞满了各种政策文件和调研报告,最上面一层摆着几座奖杯,都是“乡村振兴先进单位”“生态保护示范县”之类的荣誉;办公桌右侧,放着一张小沙发和一个茶几,茶几上摆着一套简单的茶具,旁边堆着几本翻得起了毛边的书,分别是《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基层治理实用手册》《阳山民俗志》。

最让李泽岚注意的,是办公桌一角放着的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着“民情日记”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笔记本的边角已经被翻得卷了起来,显然经常被翻阅。

“坐吧,别拘束。”陈卫国走到办公桌后坐下,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然后起身给李泽岚倒茶。他从茶几下方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纸包,里面装着茶叶,茶叶看起来很粗糙,带着些许茶梗,却散发着浓郁的清香。“这是咱们秤架瑶族乡的野生茶,是当地瑶族老乡自己采、自己炒的,没什么名气,却比那些名贵茶叶更有味道。”陈卫国一边往茶杯里放茶叶,一边笑着说道,“味道有点涩,但回甘足,就像咱们阳山的工作,看着难,到处都是问题,可只要沉下心来干,总能尝到甜头。”

李泽岚端起陈卫国递过来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汤入口时确实有些涩,但咽下去后,喉咙里很快泛起一股清甜,带着山野的清新气息,让人浑身舒畅。他放下茶杯,目光落在墙上的阳山地图上,指着那些红色的圆点问道:“陈书记,这些红圈标注的,都是民生短板比较突出的村吧?”

陈卫国没想到他会这么快进入状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没错,这些村要么是路没通,要么是医疗、教育跟不上,老百姓意见最大。尤其是杜步镇的东山村、七拱镇的芙蓉村,还有秤架瑶族乡的炉田村,这三个村,通村路还是砂石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老百姓种的淮山、养的阳山鸡,都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

提到这些,陈卫国的语气沉了下来,眼神里带着几分愧疚:“我在阳山待了八年,从副县长做到县委书记,这些问题不是不知道,也想解决,可县里财政有限,上面的资金又不好争取,只能一点点慢慢来。泽岚同志,你从农业部下来,熟悉上面的政策,又认识那么多企业、公益组织的人,说不定能帮咱们阳山想想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心里一动,知道陈卫国这是在“交底”,也是在“求助”。他没有立刻拍胸脯保证,而是从背包里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翻到写满“阳山工作初步思路”的那一页,递到陈卫国面前:“陈书记,这是我这几天整理的一些想法,还很不成熟,想请您指点一下。”

陈卫国接过笔记本,认真地看了起来,眉头时而舒展,时而蹙起,偶尔会指着某一条思路,与李泽岚讨论几句:“你说以阳山鸡为突破口,搞‘合作社 企业’模式,这个想法很好,之前刘志强副县长也提过,就是缺龙头企业带动……”“你想对接珠三角的商超、电商平台,这个路子对,咱们阳山离广州、深圳近,这是最大的优势……”“优先解决东山村、芙蓉村的通村路,这个想法很务实,老百姓最盼的就是这个……”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产业发展聊到民生改善,从生态保护聊到基层治理,不知不觉间,窗外的阳光已经西斜,透过窗户洒在办公室里,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原本有些生分的“书记”与“县长”,在这场坦诚的交流中,渐渐生出了几分“战友”般的默契。

李泽岚看着眼前这位接地气、敢担当的县委书记,再看看墙上那张布满标注的阳山地图,心里那份因“破格迎接”而起的忐忑与压力,渐渐转化成了干事创业的动力。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