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25章 江南感受

从窑洞到省府 第125章 江南感受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大年初十的清晨,苏州临河民宿的窗棂上还沾着薄霜,李泽岚和苏晴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下一站——杭州。民宿老板特意给他们打包了刚蒸好的猪油汤圆,笑着说:“趁热吃,寓意团团圆圆,到了杭州就能顺顺利利逛西湖啦。”苏晴接过保温桶,笑着道谢,转身对李泽岚说:“你看,江南人连送别都这么暖。”

坐上去杭州的高铁,窗外的景色渐渐从苏州的青瓦白墙变成连片的田野。冬末的江南,田埂边已经冒出零星的新绿,河道里的水泛起粼粼波光,偶尔有农户划着小船穿梭在水网间,船头放着刚采的青菜,透着鲜活的烟火气。苏晴靠在窗边,捧着温热的汤圆,咬开软糯的外皮,黑芝麻馅流进嘴里,甜而不腻:“这汤圆比北京的好吃,带着一股米香。”李泽岚也尝了一个,目光却落在手机里的文件上——那是昨晚苏州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发来的“文旅 农业”政策细则,里面详细写着民宿补贴、农事体验区扶持、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条款。

“又在琢磨工作呀?”苏晴见他盯着手机,笑着把一个汤圆递到他嘴边,“说好这趟旅行要好好放松,怎么还总想着老乡们的事?”李泽岚咽下汤圆,握住她的手:“看到苏州这模式,总忍不住想青川。你看,这里的农户靠着旅游,不仅卖了农产品,还开了民宿,比单纯种地挣得多。青川有梯田、有茶园,还有老茶树,要是能学这法子,老乡们的日子肯定能更好。”苏晴放下保温桶,凑过去看手机:“那咱们到了杭州,多留意他们怎么把西湖和周边农村结合起来的,说不定能找到新思路。”

高铁抵达杭州东站时,天已经放晴,阳光透过车站的玻璃幕墙洒下来,暖洋洋的。两人打车直奔西湖边的民宿,民宿就在杨公堤旁,推开院子的门,就能看到湖边的柳树——虽然还没发芽,但枝条已经泛出淡绿,透着春天的气息。放下行李,苏晴迫不及待地拉着李泽岚往断桥走:“我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就想看看断桥长什么样,今天终于能亲眼见了!”

沿着湖边的步道慢慢走,西湖的景色一点点展开:远处的雷峰塔矗立在山巅,塔身被阳光照得发亮;湖面波光粼粼,几只水鸟贴着水面掠过,留下浅浅的水痕;岸边的芦苇丛里,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格外清幽。苏晴拿出相机,不停地拍照,一会儿对着雷峰塔取景,一会儿蹲下来拍湖边的残荷,李泽岚跟在她身后,帮她拎着外套,时不时提醒她:“慢点走,别摔着。”

走到断桥时,桥上已经有不少游客,大家都拿着手机拍照,笑着谈论着眼前的景色。苏晴站在桥边,让李泽岚帮她和断桥合影,阳光洒在她脸上,笑容比湖边的光影还要明媚。“你知道吗?断桥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冬天雪后,桥阳面的雪先化,阴面的雪还在,远远看去就像桥断了一样。”苏晴指着桥面,兴奋地给李泽岚科普,“可惜现在不是冬天,看不到‘断桥残雪’的美景。”李泽岚笑着说:“没关系,咱们冬天再来,到时候带你看遍西湖十景。”

两人租了一艘乌篷船,船夫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却有着江南人特有的温和。他慢悠悠地划着桨,船在湖面上轻轻摇晃,苏晴靠在李泽岚肩上,看着两岸的景色缓缓后退,嘴里哼起了《西湖美景三月天》的调子。“小两口是来度蜜月的吧?”船夫笑着开口,“每年这个时候,来西湖划船的年轻人可多了,都说西湖的水养人,能让感情更甜。”苏晴笑着点头:“是啊,我们特意趁着过年出来玩,想看看江南的美景。”

船夫一边划桨,一边给他们讲西湖的故事:“你们看那边的三潭印月,就是人民币一元纸币背面的图案,晚上月亮出来的时候,三个石塔倒映在水里,别提多好看了;还有那边的苏堤,是苏东坡当年在杭州当官时修的,现在成了老百姓散步的好地方。”李泽岚认真听着,忽然问:“大爷,西湖的游客这么多,周边的村子是不是也跟着沾光?比如卖卖特产、开个农家乐?”

船夫笑着说:“那可不!就说我老家,在西湖西边的龙井村,以前村里人就靠种茶过日子,茶叶卖不上价,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西湖游客多了,政府帮我们搞‘茶文化旅游’,让游客去茶园采茶、品茶,还教我们开网店卖茶叶。现在啊,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开了农家乐,游客来了不仅能吃农家菜,还能住民宿,春天采茶的时候,一天能接待好几十波游客,比以前种茶挣得多太多了!”

李泽岚心里一动,追问:“政府具体怎么帮你们的?有补贴吗?”船夫点点头:“有!政府给我们补贴了茶园改造的钱,还请老师来教我们怎么接待游客、怎么在网上卖东西。去年我儿子开民宿,政府给补了两万块,说是‘乡村旅游扶持资金’,减轻了不少压力。”李泽岚拿出手机,把这些信息记在备忘录里,心里盘算着:“青川的茶园虽然没龙井有名,但胜在生态好,要是能争取到类似的补贴,帮老乡们改造茶园、开农家乐,再把茶园和古村落串起来搞旅游,肯定能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晴见他又在记笔记,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先别记啦,船夫大爷说前面有个小岛,上面有野生的梅花,咱们去看看。”李泽岚收起手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的小岛上,几株红梅开得正艳,红色的花瓣映着碧绿的湖水,格外好看。船夫把船划到小岛边,两人下船沿着小径往前走,梅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苏晴忍不住摘下口罩,深吸一口气:“真香啊,比咱们在北京植物园看到的梅花还香。”

中午,两人在湖边的“楼外楼”吃饭。苏晴早就听说这里的西湖醋鱼很有名,特意点了一份,还点了东坡肉、宋嫂鱼羹,都是杭州的特色菜。西湖醋鱼端上来时,鱼肉洁白细嫩,浇上酸甜的酱汁,看着就有食欲。苏晴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块,尝了一口,眼睛亮了:“真好吃,鱼肉一点都不腥,酱汁酸甜可口,太下饭了!”李泽岚也尝了一口,确实名不虚传,他一边吃,一边和服务员聊起西湖周边的乡村旅游:“你们店里的食材,是不是都是从周边农村买的?”

服务员笑着说:“是啊,我们和西湖西边的几个村子签了协议,蔬菜、鱼虾、肉类都是当天从农户手里买的,新鲜又好吃。不少游客吃完饭后,还会去村子里逛逛,买点土特产,比如茶叶、笋干,老乡们也能多挣点钱。”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更有底了——看来“景区 农村”的模式在杭州已经很成熟了,青川可以直接借鉴,只要把政策对接好,把宣传做好,肯定能让老乡们受益。

下午,两人去了龙井村。村子坐落在山脚下,家家户户都种着茶树,虽然不是采茶季,但茶树修剪得整整齐齐,透着生机。苏晴好奇地走进一家茶园,看着茶树上面的嫩芽,问茶农:“大叔,这茶叶什么时候才能采啊?”茶农笑着说:“得等开春,清明前后的茶叶最嫩,叫‘明前茶’,最值钱。到时候你们再来,就能亲手采茶了,我们还会教你们怎么炒茶,让你们喝上自己炒的茶叶。”

苏晴兴奋地说:“真的吗?那我们春天一定来!”李泽岚则和茶农聊起茶叶销售:“大叔,你们的茶叶除了卖给游客,还往哪里卖啊?”茶农拿出手机,打开一个电商平台的页面:“你看,我们在网上也开店了,政府帮我们培训怎么运营,怎么直播卖货,现在网上卖的茶叶,比卖给收购商挣得多。去年我家通过网上卖了二十多斤明前茶,多挣了一万多块呢!”李泽岚看着手机上的店铺,心里想着:“青川的老乡们大多不会用电商,回去后可以请老师来培训,帮他们开网店、做直播,把青川的茶叶、笋干都卖到全国各地去。”

离开龙井村时,茶农给他们泡了一杯刚炒好的龙井,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苏晴尝了一口,笑着说:“这茶叶真香,带着一股春天的味道,回去的时候咱们多买几斤,给爸妈尝尝。”李泽岚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调研计划——回去后,先去青川的几个古村落和茶园看看,摸清情况,然后对接文旅和农业部门,争取补贴政策,再联系苏晴的报社,帮忙宣传,一步步把青川的乡村旅游搞起来。

傍晚,两人回到民宿,苏晴靠在窗边,看着西湖的落日,轻声说:“泽岚,今天逛得真开心,不仅看到了西湖的美景,还知道了这么多帮老乡们增收的法子。”李泽岚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上:“是啊,这趟旅行没白来,不仅陪你补了蜜月,还找到了帮老乡们做事的思路。以后,咱们一起努力,让青川的老乡们也能像苏州、杭州的农户一样,靠着家乡的美景和特产过上好日子。”

苏晴转过身,在他脸上亲了一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以后我就是你的‘宣传员’,帮你写报道,帮你找资源,咱们一起把青川的乡村旅游搞红火。”李泽岚紧紧抱住她,心里充满了动力——有苏晴的支持,有在苏州、杭州学到的经验,他相信,一定能让青川的老乡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而这段充满收获的蜜月旅行,也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