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12章 联想

从窑洞到省府 第112章 联想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1年冬,北京劲松北里小区的新房里,李泽岚正弯腰整理书架,手里捧着苏振邦的老笔记,指尖划过“居安思危”四个字时,窗外传来中介带客户看房的喧闹声——“这套80平的两居室,去年报价130万,今年已经涨到160万了,再不买还得涨!”

他直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中介唾沫横飞地劝说一对年轻情侣下单,女孩皱着眉算着账,男孩愁眉苦脸地打电话借钱。这一幕,像一根针,刺破了乔迁新居的喜悦,让他心里泛起沉甸甸的不安。

“怎么了?站这儿发呆。”苏晴端着果盘走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着说,“又有人来看房啊?咱们这小区的房价,这半年涨得真快,咱们买得值了。”

李泽岚却摇摇头,拿起桌上的房产证,语气凝重:“值吗?咱们这套70平的房子,142万,相当于我和你不吃不喝工作12年的总收入。你还记得青石乡的老周叔吗?他种一辈子地,不吃不喝也赚不到这套房子的首付。”

他打开电脑,调出北京房价数据,屏幕上的曲线陡峭得刺眼:2008年金融危机时,北京五环外房价还不到1万/平,短短三年,就涨到1.8万/平,核心区更是突破4万/平。“你看,这房价涨得根本不跟收入挂钩。2011年北京职工平均月薪才4672元,一套普通两居室总价是平均年薪的25倍,这正常吗?”

苏晴愣了一下,没料到他会突然纠结这个:“大家不都这样吗?买房就得掏空六个钱包,还得背上二三十年房贷。咱们还算幸运,有两边父母帮忙,很多人连首付都凑不齐。”

“‘六个钱包’?”李泽岚重复着这个词,心里更沉了,“这意味着把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甚至爷爷奶奶的养老钱都掏空,还要预支未来二三十年的收入。这不是在花‘现在的钱’,是在花‘过去的钱’和‘未来的钱’,把老百姓从1949年以来攒下的家底,都砸进房地产里了。”

他想起之前研究四次经济危机时,发现每次危机都与“生产过剩”“资产泡沫”相关。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不正是一场巨大的泡沫?开发商疯狂拿地建房,炒房客囤积房源抬高价格,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金维持财政(2011年北京土地财政收入占比超过40%),整个链条都在“加杠杆”,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你知道土地财政的问题吗?”李泽岚转向苏晴,语气里带着焦虑,“地方政府靠卖地赚钱,推高土地价格,进而推高房价。为了卖更多地,就不断扩张城市,挤占耕地。北京这几年每年减少的耕地,能种出200万人一年的口粮。咱们是农业大国,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要是为了房地产把耕地都占了,以后吃什么?”

他想起河南调研时,老乡们为了种粮增收发愁,而城市里的房子却像“空中楼阁”,一套房的价格能抵得上千亩麦田一年的产值。“更可怕的是泡沫破裂的风险。”李泽岚的声音压低了些,“日本19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房价暴跌70%,无数家庭破产,经济停滞了二十年。咱们现在的情况,比当时的日本更复杂——人口多、杠杆率高,一旦泡沫破了,不仅是无数家庭‘返贫’,还会引发银行坏账、企业倒闭,国家可能陷入新一轮经济危机。”

苏晴被他说得有些紧张:“那怎么办?咱们已经买了房,总不能退了吧?”

“退不了,也不用退。”李泽岚摇摇头,走到书架前,拿起那本《中国经济史》,“咱们买房是刚需,不是投机,不用怕。但我担心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你看,现在大量资金都涌入房地产,实体经济、农业农村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去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12%,而农业投资只占3%,这太畸形了。”

他想起自己在农业部推动的农业补贴政策,每亩地150元的补贴,在高房价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农民种一亩地,一年纯收入不到1000元,而城市里一套房,一个月租金就能有5000元。这样下去,谁还愿意种地?农村空心化、农业衰退,最后还是要影响国家稳定。”

那天晚上,李泽岚失眠了。他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脑子里全是房价曲线、土地财政数据和河南老乡们的脸。他想起苏振邦老笔记里写的“经济稳定,重在平衡”,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显然已经失衡了——虚拟经济挤压实体经济,城市发展挤占农村资源,短期利益牺牲长期根基。

第二天上班,李泽岚特意去部里的资料室,找了大量关于房地产与农业关系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0-2011年,全国因房地产开发减少的耕地,相当于10个县的耕地总面积;而房地产行业吸纳的银行贷款,是农业贷款的5倍。“用牺牲农业、透支未来的方式推高房价,这是在走险路。”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心里满是忧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午休时,他跟张红梅聊起自己的担忧。张红梅叹了口气:“泽岚,你看得很透彻。房地产泡沫、土地财政,这些问题高层也意识到了,但解决起来很难。地方财政依赖土地,开发商、银行都绑在一条船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你要相信,国家不会坐视泡沫破裂,正在慢慢调整,比如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严控炒房、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可调整需要时间,泡沫却在越吹越大。”李泽岚眉头紧锁,“我在青石乡时,老乡们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太实在了。要是连住的地方都买不起,老百姓怎么安心生活、安心生产?”

张红梅拍了拍他的肩:“所以更需要你们年轻人多思考、多做事。你在农业领域做的事,比如推动补贴政策、保护耕地、促进农民增收,都是在为经济平衡打基础。农业是‘压舱石’,只要农业稳住了,即使房地产有波动,国家经济也不会垮。”

张红梅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李泽岚的思绪。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无法直接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但可以通过做好本职工作,筑牢农业这个“根基”——让农民种粮有收益,让耕地得到保护,让农村有活力,这样即使未来经济出现波动,三农也能像过去四次危机那样,发挥“缓冲阀”作用,守住国家稳定的底线。

那天晚上回家,李泽岚把自己的思考和张红梅的话讲给苏晴听。苏晴握着他的手,笑着说:“别太焦虑了,你已经在做自己能做的事了。咱们把小家过好,你在农业部把农业政策做好,就是在为国家出力。”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的焦虑渐渐转化为动力。他走到书架前,拿起苏振邦的老笔记,在扉页写下:“安居方能乐业,农稳方能国稳。以初心守农本,以实干破困局。”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笔记上,也洒在他坚定的脸上。他知道,房地产泡沫的隐忧不会消失,但只要自己守住“为农服务”的初心,踏踏实实地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就是在为国家经济的平衡与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份力量,虽然微小,却像麦田里的一株麦秆,汇聚起来,就能撑起国家粮食安全的“天”,也能在风雨来临时,成为最坚实的“挡箭牌”。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