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10章 入职

从窑洞到省府 第110章 入职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1年6月24日清晨,北京的阳光刚越过农业部办公大楼的檐角,李泽岚已站在广场前的台阶下。藏蓝色西装是苏晴特意为他挑选的,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公文包侧兜装着两包青川云雾茶,最里层用蓝布裹着苏振邦的老笔记和钢笔——这是他从基层带来的“根”,也是踏入部委大门的底气。

“别慌,就当是去青石乡合作社开会,只不过参会的人换成了政策专家。”苏晴帮他理了理领带,指尖带着清晨的微凉,“晚上我在单位门口等你,咱们去吃你念叨了好久的炸酱面。”

李泽岚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大楼。一楼大厅的电子屏滚动着“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推进会”的预告,墙面悬挂的巨幅地图上,红色标记密密麻麻覆盖着全国农业主产区,穿着藏蓝、深灰正装的工作人员步履匆匆,公文包碰撞的轻响与电梯运行的提示音交织,透着部委机关特有的严谨与高效。

按照入职通知,他先到人事司报道。接待他的是干部科科长刘敏,四十岁上下,戴着细框眼镜,说话语速平缓却条理清晰:“李泽岚同志,欢迎加入农业农村部(注:2018年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调整为“农业农村部”,此处按2011年机构名称表述为“农业部”)农业产业司。根据你的基层工作经历,经司务会研究,安排你到综合处任二级主任科员,主要协助开展产业政策调研、文件起草和基层案例梳理工作。”

刘敏递给他一份《农业产业司职能说明书》和部门通讯录,指尖划过其中一页:“农业产业司下设综合处、种植产业处、养殖产业处、加工流通处四个处室,全司共32人,其中处级干部8人,主任科员及以下24人。综合处是司里的‘中枢’,既要对接部内其他司局,也要协调地方农业部门,事情比较杂,对你是个锻炼。”

跟着刘敏走进农业产业司办公区,走廊两侧的办公室门都敞开着,隐约能看到里面埋头工作的身影。路过“司领导办公室”时,刘敏轻声介绍:“这是司长张建军的办公室,张司长是农业经济专业博士,在产业司任职五年,之前在安徽、河南做过基层农业调研,很看重有一线经验的干部。旁边是两位副司长,王副司长分管种植和养殖产业,李副司长分管加工流通和品牌建设。”

走到综合处门口,刘敏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清脆的应答声:“请进。”推门而入,二十多平米的办公室摆着六张办公桌,靠里侧靠窗的位置,一位穿着浅蓝色衬衫、梳着齐耳短发的女同志正低头修改文件,笔杆敲击桌面的节奏均匀而有力。

“张处,给你送新同事来了。”刘敏笑着开口,那位女同志立刻起身,转过身时,李泽岚看到她脸上带着干练的笑意,眼神明亮而锐利,却没有一丝疏离感。

“刘科长,辛苦你跑一趟。”她快步走上前,主动伸出手,“李泽岚同志吧?我是综合处处长张红梅,以后咱们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了。”她的手温暖而有力,握力适中,透着职场女性特有的沉稳。

“张处长,您好,以后请多指教。”李泽岚连忙回握,目光不自觉扫过她办公桌——桌面收拾得一丝不苟,左侧堆叠着按颜色分类的文件,右侧放着一本翻卷了页角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扉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笔筒里插着三支不同颜色的钢笔,显然是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习惯。

刘敏离开后,张红梅领着李泽岚熟悉办公室:“咱们综合处共6人,除了我,还有四位同事。”她指向靠门的工位,“那位戴黑框眼镜的是王刚,三级主任科员,主要负责文件核稿和会议纪要,在司里工作六年了,熟悉部委的行文规范,你写材料遇到问题可以多问他。”

王刚抬头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显得有些腼腆:“欢迎泽岚,以后咱们一起‘啃’材料!”他桌上摆着一摞《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旁边贴着一张写着“标点符号易错点”的便签纸。

“靠窗那位是赵丽,四级主任科员,负责产业数据统计和报表分析,对全国农业产业数据了然于心,你以后做调研需要数据支持,找她准没错。”张红梅继续介绍,赵丽闻言抬起头,梳着低马尾,戴着珍珠耳钉,笑容温婉:“泽岚你好,需要数据随时跟我说,我整理了一套‘产业数据手册’,一会儿发给你。”她的电脑屏幕上,Excel表格里密密麻麻的公式正在自动运算,显然是个“数据达人”。

“那位正在打电话的是陈昊,二级主任科员,负责基层调研对接和企业联络,跑过全国20多个省的农业产区,经验丰富。”顺着张红梅的目光,李泽岚看到一位穿着休闲西装的男同志,正对着电话耐心沟通:“……您放心,河北的调研我们下周一准时出发,麻烦您提前协调当地合作社,我们想跟种植户面对面聊聊……”挂了电话,陈昊快步走过来,拍了拍李泽岚的肩膀:“欢迎新同事!基层出身好啊,咱们做产业政策,就缺懂一线的人!”他声音洪亮,眼神里带着对“基层经验”的认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后一个工位空着,张红梅解释道:“那位同事借调到部里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了,短期内不会回来,你就先坐这里。”她指着空工位旁的储物柜,“里面有新的办公用品,你先熟悉一下环境,我给你找些近期的工作材料,下午咱们开个小会,把河北调研的任务分配一下。”

李泽岚坐下后,先将苏振邦的笔记和钢笔放在办公桌右上角,像是给自己立了一个“坐标”。打开张红梅送来的材料,最上面是《2011年全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里面详细记录了粮食主产区产业布局、特色农产品加工现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据。他翻到“西南地区产业案例”部分,看到青石乡薯条合作社的名字赫然在列,旁边标注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典型案例”,心里瞬间涌上一股亲切感——原来自己在基层做的事,早已被部委看在眼里。

“泽岚,这是我整理的‘综合处工作手册’,里面有咱们处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还有历年的调研方案和政策文件模板,你先看着,有不懂的随时叫我。”王刚端着一杯热水走过来,递给他一个蓝色文件夹,“咱们处虽然忙,但氛围很好,张处是个‘实干派’,不搞形式主义,就喜欢听实话、看实效,你放开手脚干就行。”

李泽岚接过手册,认真翻看,里面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王刚手绘的“文件流转流程图”“调研工作时间轴”,甚至标注了“写材料避坑指南”——比如“政策文件要‘接地气’,少用生僻术语,多用基层能看懂的话”“调研要‘脚踩泥土’,不仅要听干部说,更要听农户说”,这些“实战经验”比任何理论都管用。

临近中午,张红梅从司长办公室回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泽岚,刚跟张司长汇报了你的情况,他很期待你的加入,特意让我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课题交给你,结合你的基层经验,先写一份初步的政策建议,下周五之前给我。”她将文件放在李泽岚桌上,“这里面有部里近期收到的基层反馈,你可以参考,但更重要的是结合你在青石乡的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不用怕‘土’,部委就缺‘土办法’。”

李泽岚翻开文件,里面有来自河南、四川等地农户的来信,反映“合作社分红不透明”“技术指导跟不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每一条都让他想起在青石乡遇到的困境。他拿出苏振邦的笔记,翻到“合作社要让老乡看得懂账本”那一页,突然有了思路——或许可以从“建立合作社‘阳光账本’制度”“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搭建‘农企对接信息平台’”三个方面入手,将青石乡的实践提炼成可推广的政策建议。

中午在食堂吃饭,李泽岚和陈昊、赵丽坐在一起。陈昊给他夹了一筷子青菜:“泽岚,张处虽然看着干练,其实很护下属,去年我做山东调研,因为数据误差被司长批评,张处主动帮我承担了责任,还陪着我重新核对了三天数据。跟着她干,踏实!”

赵丽补充道:“张处是农业经济专业硕士,毕业后从四级主任科员一步步干到处长,对基层有感情,每次调研都要求我们‘多坐农户的炕头,少听干部的汇报’,她说‘政策好不好,农户最有发言权’。”

李泽岚听着,心里对这位“实干派”处长多了几分敬佩。下午的处务会,张红梅开门见山:“下周一至周三,我们去河北保定调研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看三个点:一是农户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小农户的技术培训需求。陈昊负责对接当地农业部门,赵丽负责数据统计,王刚负责会议纪要和材料整理,泽岚刚到,跟着我一起,重点跟种植户和合作社负责人沟通,把基层的真实情况摸清楚,也把你的‘青石乡经验’带过去,给当地支支招。”

散会后,陈昊拍了拍李泽岚的肩膀:“泽岚,河北的合作社问题不少,正好你来了,咱们好好给他们‘诊断诊断’!”李泽岚点点头,看着桌上的调研方案,又看了看右上角的老钢笔,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自己在农业部的第一份工作,就要从“把基层经验带上去,把部委政策落下去”开始了。

傍晚下班时,李泽岚走出办公大楼,看到苏晴正在门口的槐树下等他,手里提着一个食盒:“猜猜我给你带了什么?青川老家的腊肉酱,配炸酱面吃,绝了!”

夕阳下,两人并肩走在人行道上,李泽岚滔滔不绝地讲着第一天的见闻——张红梅处长的实干、同事们的热情、河北调研的任务,还有看到青石乡案例时的惊喜。苏晴笑着听着,时不时帮他拂去肩上的落叶:“看来你已经适应了?我就说嘛,你在基层能把薯条厂办好,在部委也一定能把政策做好。”

李泽岚握住她的手,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农业部的工作比青石乡更复杂,要面对全国农业产业的“大盘子”,要协调多方资源,要把“基层经验”转化为“宏观政策”,但只要守住“为农户办实事”的初心,像张红梅处长说的那样“多坐农户的炕头”,就一定能在部委的方寸天地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为民之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回到四合院,张慧早已做好了晚饭,苏明远拿着一份《人民日报》,指着上面的“乡村产业振兴”专栏:“泽岚,今天上班感觉怎么样?产业司是农业部的核心司局,责任重大,既要懂政策,更要懂农村,你有基层经验,这是你的优势,要好好发挥。”

李泽岚点点头,给苏明远和张慧夹了菜:“爸、妈,我今天在部里看到青石乡薯条合作社的案例了,被列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典型案例’,以后我想把青石乡的经验提炼一下,争取形成可推广的政策,让更多农户受益。”

苏明远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在哪个岗位,只要心里装着农户,就不会走偏。”

晚饭桌上,一家人聊着工作与生活,院子里的月季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李泽岚知道,自己在农业部的“仕途”才刚刚起步,未来会有挑战,会有困难,甚至会面临“在北京买房”的现实压力,但只要身边有家人的支持,有司里同事的帮助,有那颗从青石乡带来的“初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他看着桌上的饭菜,又想起办公桌上的老钢笔,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农业产业司好好干,写出接地气的政策,做成实打实的事,不辜负基层的经历,不辜负身边人的期待,更不辜负苏振邦老红军留下的那句“扎根泥土,方知民心”。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