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03章 回门宴

从窑洞到省府 第103章 回门宴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1年6月4日傍晚,北京郊区的“和园酒店”藏在浓荫密匝的白杨林中,灰瓦白墙的建筑带着江南园林的雅致,门口两盏绛红色宫灯在暮色中摇曳,与青川热闹的市井气息截然不同。李泽岚拎着两大箱行李,快步从高铁出站口走向停车场,左手边的行李箱里,码着真空包装的青川腊肉、手工豆豉,还有两盒印着种薯地图案的薯条礼盒;右手边则装着他特意准备的深蓝色西装,衬里绣着细小的“泽”“晴”二字,是苏晴偷偷找人绣的。

“别攥那么紧,手心都出汗了。”苏晴笑着帮他理了理西装外套的褶皱,她穿着米白色真丝连衣裙,裙摆绣着细碎的珍珠,衬得整个人温婉灵动。李泽岚点点头,喉结动了动:“第一次以女婿身份见你家亲戚,怕失了礼数,给你爸妈丢脸。”苏晴挽住他的胳膊,指尖划过他紧绷的小臂:“我家哪有那么多规矩?我爸妈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最看重踏实本分,你只要做自己就好。”

说话间,一辆黑色奥迪A6L缓缓停在面前,车窗降下,露出苏晴母亲张慧的脸。她穿着一身藕荷色香云纱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暗纹兰草,珍珠耳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妆容精致却不张扬,鬓边别着一支成色极佳的翡翠发簪,举手投足间透着世家夫人的雍容华贵——那是历经几代沉淀的气度,不是刻意修饰就能拥有的。“泽岚、小晴,路上累了吧?快上车,酒店离这儿二十分钟路程。”张慧的声音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亲切感,目光落在李泽岚身上时,既有长辈的审视,更有接纳的温和。

李泽岚赶紧上前打开后座车门,将行李稳妥地放进后备箱:“阿姨好,麻烦您特意来接我们。这是青川的一点特产,您和叔叔尝尝鲜。”张慧笑着接过礼盒,指尖触到包装上的种薯地图案,眼里闪过一丝赞许:“有心了,还带着家乡的味道。你叔叔今天临时有个老战友的座谈会,得晚点到,咱们先去酒店等他,家里亲戚都到得差不多了。”

车子沿着林荫道平稳行驶,窗外的白杨树飞速后退,夕阳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张慧随口聊着家常,话里话外却把苏家的“红二代”背景和亲戚情况巧妙地介绍给李泽岚:“你爷爷辈跟着队伍打天下,建国后在部委任职,算是‘根正苗红’的老革命。你叔叔苏明远年轻时在陕北插队,后来进了机关,一辈子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本分。家里亲戚也大多承袭了这份初心:你表姐苏芸,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当处长,牵头搞‘双减’配套政策,天天想着怎么让孩子减负、让家长省心;表哥苏峰,在央企做海外项目总监,常年驻非洲,负责援建当地的农业项目,把咱们国内的种植技术带过去;表姨张岚,是你外婆的侄女,在卫健委做妇幼健康处处长,跟你表姨夫(外交部礼宾司参赞)一个管民生,一个忙外交,都是为了咱们国家的事;小晴的两个闺蜜,一个在住建部下属设计院做乡村规划,一个在文博系统研究红色文化,都在自己的领域踏踏实实干实事。”

李泽岚认真听着,心里微微一震——他知道苏晴家境不一般,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红二代”家庭,几代人都扎根在为国家、为群众做事的岗位上,这份传承的责任感,让他既敬佩又有些忐忑,生怕自己的“基层气”与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二十分钟后,车子驶入“和园酒店”的庭院。这座五星级酒店虽在郊区,却处处透着低调的厚重:假山流水相映成趣,青石板路两侧种着修剪整齐的冬青,大堂内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只挂着几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法作品复制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张慧带着他们走进二楼的“松鹤厅”,包厢门推开的瞬间,里面的谈笑声戛然而止,几道目光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小晴回来啦!”率先起身的是表姐苏芸,她穿着藏青色职业套装,戴着细框眼镜,气质干练中带着部委干部特有的沉稳:“这位就是泽岚吧?比照片上看着更精神,能让小晴心甘情愿‘远嫁’青川,肯定有过人之处。”李泽岚连忙上前握手,笑容诚恳:“表姐好,常听小晴说您为了孩子们的教育操碎了心,上次您推动的‘课后服务进乡村’政策,我们青石乡的小学也受益了,老乡们都很感激。”苏芸被逗笑了:“都是分内事,比起你在基层帮老乡卖薯条、谋生计,差远了。”

表哥苏峰也走了过来,穿着休闲西装,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常年驻外的爽朗:“泽岚,欢迎加入咱们家!早就听说你拒绝了南方食品集团的苛刻条件,硬靠直播和线下小渠道把薯条厂盘活,这股不服输、为老百姓着想的劲儿,跟咱苏家老一辈的脾气一模一样!”他身后的表姨张岚,穿着米色针织开衫,戴着珍珠项链,笑容温和却透着干练:“泽岚看着就稳重,眼睛里有活儿、心里装着人,小晴以后有福气了。来,坐,别站着,都是一家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挨着苏晴坐下,目光快速扫过包厢——圆形餐桌能容纳十二人,此刻只坐了八个人,显得有些空旷;桌上摆着简单的果盘,圣女果、蓝莓、晴王葡萄都是应季水果,旁边放着几碟精致的低糖茶点,是张慧特意叮嘱酒店准备的,照顾长辈的饮食习惯;墙上没有挂喜庆的红绸或婚纱照,只挂着一幅《延安颂》的水墨复制品,画中窑洞前的老槐树、练兵的战士,透着苏家特有的红色情怀。和青川那场挤满老乡、满是烟火气的婚礼比起来,这里更像一场寻常的家庭聚餐,却处处藏着“红二代”家庭对“实在”“本分”的坚守。

“我爸说,回门宴就是家里人聚聚,不用搞虚头巴脑的排场,亲戚们知道你们俩忙,能来的都推了手头的事。”苏晴看出他的局促,凑到他耳边小声解释。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松了口气——他本就不喜欢铺张,这样简单的氛围,反而让他少了几分压力,多了几分亲近。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包厢里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苏芸问起青川的乡村教育现状,李泽岚如实回答:“青石乡的小学硬件一般,去年薯条厂捐了批电脑和图书,今年打算再筹点钱翻修操场。要是以后有机会,想请您帮忙对接些优质师资,让乡里的孩子也能跟着城里的老师上课。”苏芸立刻点头:“没问题,下次部里组织‘乡村教育帮扶’活动,我把青石乡列进去,派几个优秀教师过去支教,再给你们争取点教学设备补贴。”

苏峰则对薯条厂的产业模式感兴趣:“你们靠‘合作社 农户’把分散的种薯户组织起来,这个思路很对。现在海外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大,你们的薯条要是能通过有机认证,我可以帮你对接我们央企的海外渠道,把‘青石乡薯条’卖到非洲去,既打开销路,也能帮当地老百姓学种植技术。”李泽岚拿出手机,翻出薯条厂的生产流程图和利润分配表:“谢谢您,表哥!我们现在先把国内市场做扎实,等技术和品质再提升一个台阶,就琢磨有机认证的事,到时候肯定得麻烦您。”

他的话让包厢里安静了片刻,表姨张岚忍不住点头:“现在很多年轻人想着走捷径、赚快钱,像你这样沉下心来,一步步把产业做稳、把老乡带好的太少了。小晴没选错人,你这股踏实劲儿,跟咱们苏家的家风对得上。”张慧坐在主位,看着这一幕,嘴角噙着笑意,时不时给李泽岚夹块水果,动作优雅又自然——她夹菜时手腕微抬,筷子稳稳落在餐盘里,那份从容的气度,是长期浸润在良好教养中形成的,不显山露水,却让人觉得舒服。

傍晚七点十分,包厢门被再次推开,苏明远走了进来。他穿着深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身姿挺拔,眼神锐利,胸前口袋里别着一枚褪色的**像章,那是他插队时老队长送的,戴了快三十年。“抱歉,临时有个老战友座谈会,聊起当年在陕北帮老乡修水渠的事,耽搁了。”他一边说,一边走到主位坐下,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李泽岚身上,微微颔首:“泽岚,坐吧,不用拘谨。”

李泽岚起身问好,看着苏明远风尘仆仆的样子,心里泛起一丝敬意——这位“红二代”没有丝毫架子,反而带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务实与纯粹,眼里心里都装着“老百姓”三个字。苏明远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对服务员说:“上菜吧,简单点就好,都是自家人。”

很快,菜一道道端了上来——清蒸鲈鱼肉质鲜嫩,北京烤鸭皮酥肉嫩,清炒时蔬色泽鲜亮,还有一道腊肉炒笋,是张慧特意让厨师按青川口味做的,腊肉香而不腻,笋片清脆爽口。八道菜摆放在桌上,虽不丰盛,却道道精致,透着主人家的用心。张慧还拿出一瓶年代久远的红酒:“这是你爷爷当年的老战友送的,说是开国大典时的特供酒,今天咱们算是沾沾喜,少喝点尝尝。”

苏明远拿起筷子,先给张慧夹了块鸭皮:“尝尝,这家的烤鸭还保留着老北京的味道,跟咱们当年在京城老字号吃的差不多。”然后才转向李泽岚,开门见山:“党校学习结束后,薯条厂的党建工作推进得怎么样?‘党员联户’的制度,落实到具体人头了吗?我们苏家从你爷爷辈就讲‘跟党走好路,为民办实事’,你在基层当干部,更要把这点刻在心里。”

李泽岚放下筷子,身体微微前倾,语气郑重:“已经落实了,叔叔。我们把厂里8名党员分成3个小组,种植组对接种薯户,负责技术指导和种薯收购;生产组盯着车间生产,保障产品质量;销售组跑市场、拓渠道,还负责线上直播。每个党员固定对接8户种薯户,家里有困难的优先帮扶,种薯地旁边立了‘党员责任田’的牌子,老乡们有问题能随时找到人。上次您说‘党建不能脱离群众’,我一直记着,也在照着做。”

“资金方面呢?土豆泥车间的补贴批下来了吗?”苏明远又问。“县里已经对接了省农业农村厅,技改补贴下周就能出结果,大概能有50万。我们还打算和省农业大学合作,请专家过来指导生产工艺,争取把产品做得更精细化,让老乡们能多挣点钱。”李泽岚回答得条理清晰,连具体数字都记得分毫不差,这些都是他天天挂在心上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明远点点头,放下筷子,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语气缓和了些:“基层工作,最怕‘雷声大,雨点小’。你2003年入党,到现在8年党龄,应该明白‘实事求是’四个字的分量。我们苏家的人,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得对得起身上的责任,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老乡们把生计托付给你,你就得把每一分钱花在明处,把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不能让他们寒心,更不能给‘党员’这两个字丢脸。”

这番话虽严肃,却没有居高临下的压迫感,更像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带着“红二代”家庭特有的责任传承。李泽岚站起身,诚恳地说:“叔叔,您放心,我记着您的话,也记着2003年入党时在党旗下宣誓的誓言。在青石乡一天,我就会为老乡们干一天实事,绝不辜负他们的信任,也绝不辜负您和苏晴的期望,更不会给苏家的家风丢脸。”

张慧适时打圆场,给苏明远夹了块笋片:“吃饭的时候别说工作了,泽岚刚从青川过来,肯定累了。泽岚,尝尝这道腊肉炒笋,是不是家乡的味道?你阿姨我为了学这道菜,特意跟你妈通了三次电话,问清楚了腊肉要腌多少天、笋要选哪个部位的才嫩。”李泽岚坐下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太像了!比我妈做的还好吃!”张慧笑了,眼角的细纹里满是温柔:“那就多吃点,以后想吃了,随时来家里,阿姨给你做。咱们苏家没有外姓内外姓之分,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不用客气。”

接下来的时间,苏明远没再聊工作,转而和亲戚们聊起了老一辈的故事。苏芸说起爷爷当年在延安窑洞里熬夜写工作报告,油灯熏黑了袖口还浑然不觉;苏峰聊起父亲插队时,为了帮老乡抢收粮食,连续三天两夜没合眼,最后累倒在田埂上;表姨张岚则分享着母亲(苏晴外婆)在妇联工作时,骑着自行车跑遍周边县城,帮农村妇女争取平等就业机会的经历。李泽岚坐在一旁,听得格外认真,这些“红色往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满是“为老百姓做事”的踏实与坚守,这与他在青石乡做的事、与他入党时的初心,本质上是相通的。

苏晴看着他专注的样子,悄悄松了口气,伸手在桌下握住他的手。李泽岚转头看向她,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却彼此明白——这份“为民”的初心,就是他们之间、也是他与苏家之间最坚实的纽带。张慧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嘴角的笑意更深了——这个来自青川的年轻人,或许不懂豪门的虚礼,却有着苏家最看重的“本分”与“担当”,小晴没有选错人,他配得上苏家的家风,也配得上小晴的真心。

晚上八点半,苏明远看了看手表,站起身:“抱歉,各位,我还有份关于‘乡村振兴与红色资源融合’的调研报告要赶,得先走一步。”他走到李泽岚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郑重:“泽岚,小晴交给你了,以后要好好待她。青石乡的工作要是遇到政策上的难题,可以给我打电话,我认识几个农业口的老同事,或许能帮上忙。但记住,我们苏家的人,从不靠关系走捷径,靠山山会倒,靠自己最可靠,脚踏实地、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事,才是最稳的路。”

李泽岚用力点头:“谢谢叔叔,我一定记住您的话,好好照顾小晴,好好干工作,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说话。”苏明远又和其他亲戚打了招呼,拎着公文包匆匆离开,背影挺拔,透着老党员的严谨和利落,胸前的**像章在灯光下闪着微弱却坚定的光,像一颗始终滚烫的初心。

“爸就是这样,一辈子闲不下来,心里总装着工作和老百姓。”苏晴无奈地笑了笑,眼里却满是理解与骄傲。苏芸摆摆手:“叔叔这是把‘为人民服务’刻在骨子里了,咱们家的人,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得把事情做好,不能给老一辈丢脸,更不能辜负党和群众的信任。”表姨张岚也笑着说:“泽岚别介意,你叔叔是真心认可你,才会跟你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啥困难尽管开口,不管是工作上的事,还是生活上的事,咱们都能一起想办法。”

苏明远走后,包厢里的氛围更加轻松。苏峰提议大家举杯,祝李泽岚和苏晴新婚快乐、日子和和美美,也祝青石乡的薯条产业越做越好,让更多老乡过上好日子。李泽岚端起酒杯,看着身边的苏晴,又看了看在座的亲戚,心里满是温暖与坚定:“谢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我和小晴的回门宴,也谢谢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以后我会好好照顾小晴,也会带着苏家的这份初心,在青石乡踏踏实实干实事,把薯条产业做好,把老乡们的日子带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辜负苏家的家风。”

酒过三巡,亲戚们陆续告辞。张慧留下来帮着收拾东西,从包里拿出一个红色锦盒,递给苏晴:“这是我和你爸给你们的新婚礼物,一对和田玉镯子,是你奶奶当年的陪嫁,也是老物件了。你奶奶说,这镯子上刻着‘为人民’三个字,是她当年入党时,老领导送给她的礼物,希望你们俩以后戴着它,记住咱们家的本分,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把这份初心传下去。”苏晴打开锦盒,里面的和田玉镯子温润通透,雕着缠枝莲纹,镯身内侧细小的“为人民”三个字,在灯光下清晰可见。“谢谢爸妈。”她眼眶微红,抱住张慧,“妈,辛苦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慧拍着她的背,目光落在李泽岚身上,满是温和与期许:“泽岚,以后小晴要是耍小性子,你多让着她点;你在外面忙工作,也要照顾好自己,别让小晴担心。家里永远是你们的后盾,有空就常回来看看。记住,不管走多远,都要守住初心,像你叔叔说的那样,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对得起党,对得起老百姓,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暖暖的,重重地说:“谢谢阿姨,我会的,一定不会让您和叔叔失望。”

晚上十点,李泽岚和苏晴送张慧到酒店门口,看着她的车子消失在夜色中。张慧坐在车里,透过车窗看着两个年轻人相携的背影,嘴角露出欣慰的笑——这个来自青川的年轻人,或许没有显赫的家世,却有着苏家最看重的“赤子之心”,小晴和他在一起,不仅能收获幸福,更能一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本分,这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房间,李泽岚靠在沙发上,长长地舒了口气。苏晴走过来,坐在他腿上,搂着他的脖子:“今天表现不错,我妈刚才偷偷跟我说,她特别满意你,说你身上有我爷爷当年在延安时的那股韧劲,眼里有光,心里有活。”李泽岚笑了,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划过她腕上的玉镯,感受着那细腻的触感和镯身上“为人民”三个字的温度:“其实我挺紧张的,你们家的亲戚都很优秀,又有着这样的家世和传承,怕自己跟不上节奏,怕辜负了这份认可。不过现在觉得,不管是青川的热热闹闹,还是北京的安安静静,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红二代家属’,只要守住‘为老百姓做事’的初心,只要有你在身边,就不用怕。”

苏晴低头在他额上亲了一下,眼里满是柔情与坚定:“傻瓜,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以后不管你在青石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陪着你,做你最坚实的后盾。咱们一起,把薯条厂做好,把青石乡的老乡们带好,不辜负家里人的期望,也不辜负咱们当初选择这条路的初心。”

第二天早上,李泽岚和苏晴没有急着规划回青川的行程,而是陪着张慧逛了逛北京的“红色景点”——香山革命纪念馆。张慧穿着香云纱旗袍,走在庄严肃穆的展馆里,与周围的历史氛围相得益彰。她指着展柜里的旧棉袄、老油灯,给李泽岚讲着爷爷当年在这里工作的故事:“你爷爷当年就穿着这样的棉袄,在窑洞里熬夜写报告,天冷了就搓搓手、跺跺脚,从没想过叫苦。他常说,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能为老百姓做事,已经很幸福了。”李泽岚听得认真,心里对“责任”“初心”这两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苏家的“红二代”身份,从来不是特权的象征,而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为人民做事”的责任。

接下来的两天,李泽岚和苏晴陪着张慧走了走北京的老胡同,尝了地道的北京小吃,也见了几个苏晴的发小。大家聊起未来的规划,李泽岚说起想把青石乡的红色资源(抗战时期的老堡垒户遗址)和薯条产业结合起来,搞“红色研学 农事体验”,既让年轻人了解历史,又能带动老乡增收。苏晴的发小们纷纷表示支持,在设计院工作的闺蜜说可以帮着做免费的规划方案,在文博系统的闺蜜则说能帮忙对接红色文化资源。

6月7日,距离原定回青川的日子还有两天,李泽岚和苏晴坐在酒店的阳台上,看着远处的白杨林。苏晴靠在他的肩上:“再待两天吧,陪我妈去看看颐和园,她念叨了好久,总说没时间。回去之后,又要忙薯条厂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陪她好好逛逛。”李泽岚点点头,握住她的手:“好,听你的。咱们把这边的事安排好,再安安心心地回青川。回去之后,先把土豆泥车间的资金落实好,再推进‘党员示范岗’的建设,等忙完这阵子,咱们再陪爸妈出去走走。”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柔和。李泽岚知道,此刻的停留不是懈怠,而是带着家人的期盼与支持,积蓄更多前行的力量。这场简单的回门宴,没有盛大的排场,却让他融入了苏家的“红色家风”,感受到了“为人民做事”的传承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他更加坚定了初心。未来的路还长,青石乡的薯条产业还有很多事要做,但他坚信,只要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守住初心,踏踏实实干下去,一定能让青石乡的老乡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也一定能让苏家的家风,在基层的土地上开出更鲜艳的花。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