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 > 第26章 凡境三转,铸就根基

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 第26章 凡境三转,铸就根基

作者:杨鲁环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6 20:50:46 来源:全本小说网

蜀山初悟:凡境三转铸根基

第一章:清玄峰上的第一课

清玄峰的晨雾带着草木的清香,楚根跪在青石板铺就的大殿里,望着前方端坐于蒲团上的老者。老者须发皆白,身着洗得发白的灰袍,手里摩挲着一串木质念珠,气息平淡得像山间的溪流,却让楚根的通脉境内力都忍不住微微震颤——这是真正的“返璞归真”。

“楚根,”清玄长老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落在殿内每一个角落,“你可知,为何让你拜入我门下?”

楚根低头:“弟子不知。”

“因为你闯剑梯时说的那句话。”长老缓缓睁开眼,眸中似有星光流转,“‘道无定法,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道’——我蜀山千年,最缺的就是这份不墨守成规的念头。”他抬手一挥,一本泛黄的竹简落在楚根面前,“这是《蜀山武道筑基法》,与寻常修仙法门不同,重肉身,培元气,你且拿去,先过‘凡体三境’再说。”

楚根接过竹简,入手微沉,上面用朱砂写着三个大字:养气、锻体、培元。翻开第一页,字迹古朴,却字字珠玑:“凡体者,修仙之基也。气不养则虚,体不锻则弱,元不培则散。三者缺一,终难窥大道……”

“长老,”楚根忍不住问,“这与弟子之前练的武道,似乎……”

“相通之处,在于炼体;不同之处,在于融灵。”清玄长老打断他,“你以前的武道,是‘夺天地之气养己’;我蜀山筑基法,是‘融天地之气入己’。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他指了指窗外的云海,“你且去‘静心坪’打坐三月,先学会‘感应天地元气’,再谈修行。”

楚根捧着竹简退下,心里翻起惊涛骇浪。“夺”与“融”,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像两把钥匙,打开了他对力量本质的新认知。

静心坪在清玄峰的半山腰,是块丈许见方的青石台,四周长满了能宁神静气的“忘忧草”。楚根按照长老的吩咐,盘膝坐在石台上,闭上眼,试着运转《蜀山武道筑基法》的入门心法。

起初,他习惯性地想用暗劲牵引气息,却发现丹田内的内力变得滞涩——蜀山心法讲究“无为”,像平静的湖面倒映月光,而不是用勺子去舀。楚根连忙收敛起国术的刚猛,让心神放空,像块无知无觉的石头。

不知过了多久,当第一缕晨光落在他脸上时,他忽然“感觉”到了什么——空气里漂浮着无数细微的光点,有的带着暖意(火行元气),有的带着湿润(水行元气),有的带着厚重(土行元气),它们像顽皮的孩子,在他周围跑来跑去,却对他体内的内力敬而远之。

“这就是……天地元气?”楚根心中一动,试着按照心法所说,让内力变得像海绵一样柔软。果然,那些光点迟疑了一下,开始小心翼翼地靠近,有的甚至钻进了他的毛孔,带来一阵酥麻的痒。

这便是“养气境”的入门:感应元气,接纳元气。

接下来的三个月,楚根每天都在静心坪打坐。他不再刻意控制,只是让心神与天地共鸣,像老农等待雨水滋润土地。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元气愿意亲近他,顺着毛孔钻进体内,与他的内力交融——内力不再是纯粹的武道真气,开始带上了天地元气的清灵。

清玄长老偶尔会来看他,每次都只是站在远处,看一会儿就走。直到第三个月末,他才走到楚根面前,用念珠轻轻敲了敲他的眉心:“气已养足,可入‘锻体境’了。”

楚根睁开眼,眸中清亮如洗。他能清晰地“看到”体内流淌的内力,比三个月前浑厚了近一倍,且带着淡淡的七彩光晕——那是吸收了多种天地元气的证明。

“锻体,需用‘淬体池’。”长老转身向峰顶走去,“那里的池水,是用百年灵草和地脉元气熬制而成,能助你打磨肉身,让凡体更能容纳元气。”

第二章:淬体池中的凡骨生晶

淬体池在清玄峰的后山,是个丈许见方的石池,池水里翻滚着白色的气泡,散发着浓郁的药香和土行元气特有的厚重感。楚根刚走近池边,就感觉皮肤一阵刺痛,那是池水中蕴含的霸道元气在“考验”他的肉身。

“脱了衣物,进去。”清玄长老站在池边,手里拿着一个玉瓶,“记住,用《蜀山武道筑基法》引导元气冲刷肉身,不可用你以前的暗劲抵抗,否则会伤及筋骨。”

楚根依言走进池中,刚没到胸口,就痛得差点喊出声——池水里的元气像无数根细针,钻进他的皮肉、筋骨,甚至骨髓,仿佛要把他的身体拆解开再重新拼凑。这比穿二百斤铁甲练拳痛十倍,比暗劲冲脉时的撕裂感更磨人。

“放松,让元气进来。”长老的声音像定心丸,“你以前练的国术,让肉身如铁;现在要做的,是让这铁变成能吸住元气的磁石。”

楚根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运转心法。他让内力在经脉中平缓流动,像温柔的溪流,引导着池水中的元气,一点点渗透进肉身的每一个角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流到皮肤时,他能感觉到粗糙的毛孔在收缩,变得细腻,却更有韧性,像蒙上了一层细纱,能过滤驳杂的元气;

流到肌肉时,那些被国术锤炼得如钢似铁的肌肉纤维,在元气的浸泡下,开始变得更有弹性,像被淬炼过的精钢,刚柔并济;

流到骨骼时,最痛的时刻来了——元气钻进骨头缝,像在打磨顽石,将里面的“杂质”一点点逼出来,顺着汗水排出体外,池水渐渐变得浑浊。

“这是在‘换骨’。”清玄长老打开玉瓶,往池里滴了三滴金色的液体。液体入水即化,化作无数金色的丝线,钻进楚根的骨骼里。

楚根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骨骼的剧痛减轻了许多,反而生出一种酥麻的痒。他能“看”到自己的骨头在金色丝线的滋养下,表面竟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玉色光泽——那是凡骨开始向“灵骨”转化的征兆。

淬体池的修行,每天一个时辰,却比打一天铁还累。楚根每次从池里出来,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浑身脱力,皮肤上布满了细密的血珠,那是被元气逼出的杂质。但他不敢懈怠,每次休息半个时辰,就会去静心坪打坐,用天地元气补充消耗,同时运转国术的“易筋经”,配合蜀山心法,让肉身更快地适应元气的冲刷。

他发现,国术的“虎豹雷音”在淬体时格外有用。当元气冲刷到难以渗透的筋膜时,他会用暗劲震动丹田,发出低沉的雷音,震得筋膜微微松弛,让元气能顺利进入。这种“主动配合”的法子,比单纯靠池水温养快了一倍,连清玄长老都忍不住点头:“善用己长,是为智。”

三个月后,楚根再次走进淬体池时,池水已经不再刺痛他的皮肤,反而像温水一样舒适。他的肉身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皮肤白皙却坚韧,用剑轻划,只会留下一道白痕;

肌肉线条流畅,看似不粗壮,却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能轻易举起千斤巨石;

骨骼更是隐隐泛着玉色,运转内力时,能听到细微的“嗡鸣”,那是骨与气的共鸣。

“锻体境成。”清玄长老看着他,眸中闪过一丝赞许,“你的肉身,已能承受筑基期的元气冲击。接下来,便是‘培元境’。”

第三章:培元境里的气海生波

培元境,是凡体三境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将体内的“气”与“元”融合,在丹田筑成“气海”,为日后的筑基打下根基。

清玄峰的藏书阁里,楚根捧着《蜀山元气论》,看得入了迷。书上说,天地元气分五行,人身元气应五脏,五行相生,则元气流转不息;五脏调和,则气海稳固充盈。

“原来如此。”楚根合上书卷,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云海。他以前练的武道,只知“聚气”,不知“调和”;国术虽重五脏,却不懂如何引天地五行入五脏。蜀山的培元法,恰恰弥补了这两处短板。

培元的法子,是“五行纳元术”:每日清晨吸纳木行元气(养肝),正午吸纳火行元气(养心),傍晚吸纳金行元气(养肺),子夜吸纳水行元气(养肾),日常则吸纳土行元气(养脾)。

楚根在清玄峰上找了五个对应的地方:

- 后山的竹林(木行元气最盛)

- 峰顶的烈日下(火行元气最烈)

- 西崖的风口(金行元气最锐)

- 寒潭边(水行元气最清)

- 自己的小院(土行元气最稳)

每日天不亮,他就去竹林打坐。用蜀山心法引导木行元气入肝,同时运转国术的“疏肝劲”,让肝气顺着经脉流淌,滋养双目——三个月后,他的视力变得异常敏锐,能看清百丈外的飞鸟羽毛。

正午的烈日下,他**着上身,站在峰顶的巨石上。火行元气带着灼人的热浪钻进体内,涌向心脏。他运转“养心诀”,同时用暗劲按摩胸口的膻中穴,让心气与火行元气交融——起初每次练完,都像大病一场,后来渐渐习惯,心脏的搏动变得沉稳有力,内力流转也更快了。

西崖的风带着金行元气的锐利,刮在脸上像小刀。楚根在这里练“养肺功”,他用本地武道的“吐纳术”配合蜀山心法,吸气时如长鲸饮川,将金行元气纳入肺腑;呼气时如利剑出鞘,将肺中浊气排出——久而久之,他的气息变得绵长,一次闭气能坚持半个时辰,内力在肺部流转时,甚至能发出细微的剑鸣。

寒潭边的水行元气清冽刺骨。楚根每次来,都会用手拍打水面,让水行元气随着溅起的水珠钻进体内,涌向肾脏。他结合国术的“强肾桩”,双腿如扎根潭底,让肾气与水行元气相互滋养——三个月后,他的精力变得异常充沛,就算三天三夜不睡,也依旧神采奕奕。

而在自己的小院里,他会种植从白杨镇带来的果树种子,用土行元气浇灌。看着幼苗破土而出,他能感觉到脾中的土行元气在缓缓增长,让他的消化能力变得极强,吃下去的灵米、灵肉,能迅速转化为元气,补充修行消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