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希羽用英语向邦科表示歉意道:“邦科先生,这几位都是我的室友,文学系的李成汉,以及和我同属于数学系的王礼、周北斗,都是在各自专业排名前十分之一的优等生。
那边的几位我就不认识了。”
三位少年集体向眼前的外籍男子用英语喊道:“邦科先生好!”
三种不同的发音和口音让夏希羽差点笑出了声。
邦科却只是点点头,在简单翻阅了论文内容,又和夏希羽用英语简单聊了几句之后,告诉他自己并不介意刚刚发生的插曲,随后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夏希羽。
随后,邦科挥挥手向四人告别,随后坐上了轿车离开。
领事馆的黑色轿车一离开众人的视野,王礼就对夏希羽问起了刚刚发生的事。
“夏希羽,你家有海外关系?”
“当然没有,我家往上三代都是工人或者教理科的老师,再往上也几乎都是农民。
今年之前的确没有。”
站在王礼身旁的周北斗对此更困惑了:“那就有些奇怪了……我和王礼都没有怀疑你的意思,不过,你的英语我大致听得懂。
但我刚刚也听到了一件事——那位邦科先生是领事馆的一等秘书……应该不是那么容易碰到的外国人吧?”
夏希羽还没来得及想出合理解释,他的同班同学、站在三位少年身后不远处的李超婷就迫不及待地问道:“那你怎么能让外国人帮你做事?”
夏希羽摆摆手,思考了十几秒后给出了解释——
“对于科研来说,效率就是生命。
我举个例子:如果内容几乎相同的两份论文手稿相差五个小时送到期刊的编辑部,美国UCLA的博士又恰好放在前面,就算责任编辑不带任何其他的偏见,那你说编辑部在确认我们的论文都没有问题后,是打回那个人的论文还是打回我的?
“再怎么说,这种事也是要讲先来后到的。
这种情况下,适当地用合法手段走些捷径是没问题的。
外不外国人的我不关心。
最重要的是,我没多少钱浪费在国际邮件上,反正是免费,不用白不用。
而且,我们国家不久前连抗美援朝都打过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一等秘书也不是什么特别高的身份,不用特别在意。”
夏希羽说完这段话,就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学校,前往自己在校外的新住处。
于是,夏希羽的这段事迹当晚就在整个数学系以及其他好几个系的大一新生中炸锅了。
在夏希羽不在的夏希羽宿舍里,周北斗带头开始了讨论。
“你们说,希羽是怎么和外国人联系的?”
“我倒是有些猜想。”
周北斗立刻催促道:“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