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187章 贞观犁的普及

渭水畔的比试落幕未满三日,长安西市的改良坊外已排起长龙。晨光刚爬上坊门的铜环,将那只衔着铜钱的铜兽映得发亮,等候的农户就把青石板街面挤得水泄不通。扛着锄头的老汉们揣着油布包不住搓手,布包里的铜钱硌得手心发麻;推着独轮车的后生踮脚张望,车斗里还放着给工匠带的新蒸的糜子面馍;连抱着孩子的妇人都来凑数,用围裙擦着孩子流到下巴的口水,说要给当家的先探探路,免得被人骗了。

“让让!让让!新犁出来了!” 周铁蛋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上汗珠顺着肌肉沟壑往下淌,在腰腹间汇成小溪。他和四个工匠推着辆榆木板车,车轴发出 “吱呀” 的呻吟,上面并排放着五具贞观犁,犁铧在朝阳下泛着冷光,惊得排队的人群发出一阵骚动,有人的草帽都被挤掉了。

“给俺来一具!” 前排的张三牛举着沉甸甸的钱袋,粗布褂子被挤得变了形,领口的盘扣都崩开了两颗。他把钱袋往柜台上一拍,“哗啦” 一声,五贯开元通宝滚出来,边缘都被磨得发亮,“俺早就把钱备齐了,五贯钱一分不少!这是俺家卖了两头小猪仔攒的,今天说啥也得把新犁拉回去!”

周铁蛋刚要回话,身后又传来喊叫声:“先给俺!俺是从同州来的,走了三天三夜!” 一个瘦脸汉子举着官府开的路条,纸角都磨卷了,上面盖着七八个驿站的红印,像朵绽开的梅花。“俺村地主说了,谁先买到新犁,就租给谁十亩好地!俺家婆娘还等着这地种麦子呢!”

混乱中,李杰带着两个账房先生走出坊门,账房先生手里捧着本厚厚的登记簿,纸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大家别急,按顺序来。” 他站在三级青石台阶上高声道,声音透过那只特意打造的铜喇叭传出老远,震得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改良坊即日起,每日供应百具新犁,凭户籍登记购买,每户限买一具。外地农户可到当地县衙登记,由官府统一采购,运费全免!”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像退潮的海水。张三牛摸着钱袋里的开元通宝,听着铜钱碰撞的脆响,心里踏实了不少。他转头看见同村的刘老五正踮脚往坊里瞅,脖子伸得像只老鸭,忍不住打趣:“咋?你那宝贝旧犁不打算用了?前阵子你还说新犁是花架子呢。”

刘老五脸一红,挠着后脑勺嘿嘿笑,露出两排黄牙:“前几日看了比试,回去就把旧犁劈了当柴烧。俺家那口子说了,省下的草料钱,够给娃买半年的糖吃,还能给俺扯块新布做件褂子。” 他说着,指了指自己打满补丁的袖子,“你看这袖子,都快烂成渔网了。”

这样的场景,同时出现在长安的东市、南市,甚至延伸到了周边的县城。改良坊的工匠们分成三班,熔炉日夜不熄,通红的铁水映得半个坊区都泛着红光,连夜空都被染成了橘色。掌炉的王师傅算过一笔账:往日打造一具旧犁,需两匠一徒忙三日,铁料得耗十五斤;如今用了李杰改良的模具,三匠五徒一日能出十具新犁,铁料还省了两成,每一具都能多打出个犁尖来。

“李大人这法子真神了!” 王师傅用铁钳夹着烧红的犁铧,往冷水里一淬,“滋啦” 一声腾起白雾,像朵炸开的棉花。他眯着眼看着冷却后的犁铧,纹路清晰得能数出,“你看这弧度,比咱老辈人凭手感锻打的还标准,碎土准保均匀!上次有个老农来买犁,摸了这犁壁,说比他家婆娘的梳头镜还光溜。”

消息传到洛阳时,刺史正为春耕的事犯愁。去年的劣质犁让邙山脚下的麦田减产三成,农户们提着空粮袋堵在府衙外,差点掀了他的官轿,连轿帘都被扯破了。听闻贞观犁能增产,他连夜写了八百里加急,信纸都被墨汁洇透了,求朝廷调拨五百具新犁,还特意在信里加了句 “愿以洛阳官窑瓷器抵账,每具犁换三件青瓷碗”。

李杰接到信时,正对着关中舆图规划分坊地址,图上的墨迹还是新的。他用朱笔在洛阳、扬州圈了两个红圈,红得像要滴出血来。“洛阳设分坊,用当地的伊洛铁,那铁性韧,适合做犁铧。” 他对身旁的掌柜道,掌柜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正在算着成本,“扬州分坊用梅山铁,那边水路方便,能顺长江运到蜀地,蜀地多山地,新犁的曲辕正好派上用场。” 他顿了顿,指着地图上的运河,像条银色的带子,“分坊要挨着码头建,省得二次搬运。工匠从总坊抽调十个老手,再招收当地铁匠,用咱们的模具和图纸,保证质量统一,谁要是敢偷工减料,立马逐出坊门。”

两个月后,洛阳分坊的第一具贞观犁出炉。刺史亲自主持了开犁仪式,选了块最难耕的黏土田,那地硬得像块铁板,去年用旧犁耕,三天才耕了半亩。当一牛一犁轻松翻起深褐色的泥土,土块细得像筛过的,围观的农户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有个白发老汉当场跪在地上,捧着新翻的泥土老泪纵横,浑浊的眼泪滴在泥土里,晕开一小片湿痕:“俺种了一辈子地,从隋末到大唐,就没见过这么省力的犁!这哪是犁啊,这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扬州分坊的进展更快。靠着运河码头的便利,新犁装船后三日就能抵达苏州,五日可到越州。江南的水田多,田埂窄得像根带子,农户们最爱新犁的曲辕设计,在田埂间转弯时,比旧犁省了一半的功夫,再也不用喊人帮忙抬犁了。有个种桑田的农户算过,用新犁耕地,一亩能多采两担桑叶,够喂饱十张蚕匾,多出的蚕丝能织两匹好绸子,够给闺女做嫁妆了。

年底的大雪覆盖关中时,鹅毛般的雪片纷纷扬扬,给长安城盖了层厚棉被。户部的奏折送到了御书房,用黄绸子包着,显得格外郑重。李世民披着紫貂裘,就着炭盆的火光翻看奏折,火苗舔着铜盆,映得他脸上忽明忽暗。上面的数字让他眉开眼笑,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关中因用新犁,粮食增产一成,农户节省草料钱二十万贯。” 旁边还附着各县报来的明细,万年县增产最多,达一成五,户县节省的草料能喂饱三千头牛,够装备一支骑兵了。

“李杰,你来看。” 李世民把奏折推给他,手指在 “二十万贯” 上重重一点,指甲都差点戳破纸页,“这可不是小数目,够装备三个军府了,能多养五千兵卒。你不仅给大唐添了新犁,更清了吏治的蛀虫,这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比打场胜仗还管用。”

李杰看着奏折上密密麻麻的朱批,红得像跳动的火焰。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就像种子刚破土而出。他想起分坊里日夜赶工的工匠,想起农户们买犁时的笑脸,想起那些因为新犁而多打粮食的田地,突然觉得那些熬过的夜、磨破的手,都值了。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给改良坊的屋顶盖了层白毯,却盖不住坊内传出的叮叮当当声 —— 那是新犁在歌唱,是新时代的序曲,清脆而响亮。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