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695章 圣人陨落

春秋鲁国风云 第695章 圣人陨落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1 12:24: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孔门最喜爱的弟子之一,那位被孔子赞誉为政事第一的子路,就这样去了,享年63岁!

子路之死,被史料记载为“仲子结缨而卒”。即前面提到过的,子路将断了的帽缨给结上,将帽子戴正,再从容就义。

战死前,子路说:“君子纵然赴死,亦不能免冠矣!”

因为《礼》有规定:冠者,礼之始也。

在春秋时期,君子践行礼法,自冠礼开始。子路明知自己即将赴死,那就死得有尊严吧。结上帽缨而死,这正是子路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对急需要完成盟誓的蒯聩来讲,子路之死无非是一个插曲罢了。但正是这个插曲,差一点让蒯聩的夺位大业付诸东流。

蒯聩对子路气极,反正都已经背负了杀贤的恶名了,那就干脆多背一点!

蒯聩下令:对子路施以醢刑!

醢刑,也称菹醢,是古代一种酷刑,指将尸体剁成肉酱,这个肉酱就叫醢。

醢刑最早见于史料记载,是商末天子商纣王杀了西伯侯世子伯邑考后,再施以醢刑。

春秋时期,宋国前大司马南宫长万则是活着被剁成肉泥,也属于醢刑。到后来战国时,活着受此酷刑的还有燕国相国子之。

子路是战死后被施以醢刑,此酷刑除了伯邑考、子路曾受过外,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西汉初期的梁王彭越,三国时害死张飞的蜀将范疆和张达,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厨师兰京,武则天时酷吏来俊臣等。

尽管卫国执政上卿孔悝心中着实不忍,但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好违心执行了蒯聩的命令。

接下来的事,是蒯聩在孔悝等人的扶持下,顺利登上卫国国君之位,史称卫庄公。

从此,卫国开启了两君并时代,即卫庄公和卫出公时代,而且,这两人还是一父一子关系。

子路残尸被抛于乱葬岗,当地有一薛氏,以及一刘氏,均来自蒲邑,子路治理蒲邑有方,史料称连晋军都不敢侵犯蒲邑,所以对子路一直非常敬仰。今见子路惨死,冒着灭族风险,偷偷将子路的头颅收敛并安葬。

在蒲邑,民众得知此噩耗,举城痛哭,有人专门为子路设了衣冠冢,葬其衣冠,这便是如今长垣县古蒲邑址的子路墓。

需要提及的,是子路长子仲崔为报父仇,选择了支持卫出公,参与了士大夫反对卫庄公的行动,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卫国大夫瞒成、褚师比、公孟彄、颜浊邹等人均流亡,而仲崔则死于非命。

必须提及的是,颜浊邹本就是齐国人,这次流亡去了齐国,也算是回了老家。而且,由于此时的齐国相国田恒急需要自己人,颜浊邹这样既有本事又有影响力的人,自然就成了田恒争取的对象。

于是,颜浊邹就成了齐国的田氏家臣,被任命为齐国大夫。孔门弟子颜浊邹,了不起,从齐国大盗,到卫国大夫,再到孔门弟子,最后到齐国大夫。

而且,颜浊邹正是子路夫人颜氏的兄长。远在鲁国卞邑的子路夫人颜氏,得知子路及长子死讯后,命年仅十三岁的子路次子仲启,赴卫国安葬父亲子路。

公元前479年周历三月,已然坐稳了国君之位的卫庄公听说子路次子仲启赴卫国葬父,为感念子路在卫国所作的贡献,亦为自己谋点好名声,下令厚葬子路。

三月初三,薛氏和刘氏协助仲启迁葬子路于澶渊之北,即今濮阳市。这便是濮阳的子路坟,亦称仲由墓。

八年后,子路夫人颜氏去世,后人将其与子路墓合葬于澶渊之北的子路坟。

世人出于对先贤子路的景仰和怀念,将每年三月初三定为子路的忌祭之日,并于每年三月初七在濮阳市古城路的子路坟举办庙会。

若有机会赴濮阳,一定要去看看的。

公元前479年春,距子路就义数月以后,消息传到鲁国孔子那里,接连遭受了儿子孔鲤之死、得意弟子颜回之死重大打击的古稀老人孔夫子,再也承受不了子路之死的打击,孔子当时就哭晕于地!

尤其是当孔子知悉子路死后受醢刑,即尸体被砍为肉泥,命家人将自己家里的肉酱全部倒掉,从此,孔子再也不吃这玩意儿。

有意思的是,子路故里,即当时的鲁国卞邑,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和平邑县仲村镇一带,还有迁居微山湖畔的仲氏家族一支后裔,千百年来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大年初一不得吃肉馅的水饺,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先祖子路曾受过醢刑的历史。

孔子命人将家里的肉酱全部倒掉后,不但不再吃肉酱,而且孔子再无笑颜!

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无人可以承受得住这样的打击,年迈的孔子终于病了。

这一次,孔夫子再也没有起来。

公元前479年周历四月十一,孔子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巨人孔丘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三岁。

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概括,是因为孔子是儒家始祖,而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且不单是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据说,孔子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列为“十大世界文化名人”之首。十大世界文化名人,分别是孔子(中国)、柏拉图(希腊)、亚里士多德(希腊)、哥白尼(波兰)、牛顿(英国)、达尔文(英国)、培根(英国)、阿奎纳(意大利)、伏尔泰(法国)、康德(德国)。

中国虽然只占了一位,但排名第一,孔子。

孔子绝对是春秋时期最博学的学者,因此,他才敢修《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并编着《春秋》。

孔子去世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尤其是西汉以后,被尊为圣人,也被誉为万世师表。

鲁国为孔子举办了隆重的国丧,这个当然也得到了季孙肥的首肯。丧礼由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公西华主持,鲁国国君鲁哀公亲自宣读了悼词。

在悼词中,鲁哀公直呼孔子为“尼父”。

活着时,鲁国没有重用孔子。如今孔子死了,却被国君认了当爹?

这当然不是的,我们一直在说,先秦春秋时期,人们会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贤人在其称谓后面加上一个父字,这是一种尊称。在春秋时期,有不少带父字的牛人,如楚国的观丁父,晋国的阳处父等等。

帝王为突出对德高望重的重臣的尊重,会要求自己“事之如父”,这个父,就是尊重的意思。如周武王时期,尊太师姜尚为“师尚父”。齐桓公时期,尊相国管仲为“仲父”。战国时期,秦昭王称范雎为“叔父”,秦王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秦末时期,项羽称范增为“亚父”;三国时孙策尊张昭为仲父,刘备尊秦宓为“仲父”等等。

这里,鲁哀公尊称孔子为“尼父”,是因为尼是孔子的字,后面加上一个父字,是突出对孔子的尊敬。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