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663章 孔子坚持不先见季孙肥

春秋鲁国风云 第663章 孔子坚持不先见季孙肥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1 12:24: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无论是在古代,如春秋时期,还是在当代,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孔子也一样,他需要生活,生活需要物质支撑。

鲁国国老孔子,应该会得到什么样的生活待遇呢?

要知道,他在卫国就拿着高薪,到了鲁国,难道还差你孔子一点薪水?

孔子是否会享受高规格的俸?,这个鲁国国君鲁哀公做不了主,全鲁国,唯有季孙肥可以作主。

鲁国,从现实意义上讲,是季氏的鲁国。

甚至,如果不是季孙肥点头同意,你孔老夫子想回鲁国都只能是做做梦。

但孔子对季孙肥这样的晚辈小子真的很不对眼,尤其是当季孙肥强势推行一项所谓的富国政策,更令孔子反感。

但现在,季孙肥向孔子抛来了橄榄枝,热情邀请孔子回鲁国,而且,给出了一个“国老”的待遇。

在季孙肥看来,你孔老夫子应该要对自己表示出感恩戴德。那要如何表现?你都回鲁国了,那还不带来来自其他国家的土特产什么的来见见老子?

至少,这是一个态度。而且是一种反映你孔老夫子政治觉悟的态度,你孔老夫子是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吧?

虽然政见得不到认同,但孔子走到任何一个国家,其国君基本上是尊重孔子的。尤其是在卫国,孔子虽然没有当官,但却获得了极高的级别地位,成为卫国少数俸?千石的人。

孔子之所以受要尊重,关键的一点在于他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基础就是礼仪。

守礼,走遍天下。

无礼,寸步难行。

如今,回到了鲁国,孔子当然是要表示自己的谢意的。他要感谢的对象,当然是国君,鲁哀公!

冉求知道自己今天很关键,因为他要陪着老师去见鲁国执政上卿季孙肥。

鲁国,是季孙肥说了算的鲁国。只要老师对季孙肥客气一点,哪怕是虚与委蛇,只要场面上过得去,季孙肥一高兴,就可能会给出让老师今后无忧的生活待遇!

甚至,在符合季氏利益的前提下,还极有可能让老师参与政事,让老师实现毕生的抱负,为鲁国人民和整个大周王朝作出不朽的贡献!

十余年来,老师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自己作为弟子,理应努力为老师争取幸福晚年生活。

听说冉求来见,孔子非赏高兴,他命人将冉求迎进门,师徒两人八年未见,此番相见,自然都非赏激动。

孔子很清楚,自己这位得意弟子在鲁国通过努力,获得了鲁国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认可,成了鲁国英雄级别的大人物。

孔子更清楚,冉求努力再努力,除了实现冉求自己的理想抱负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正是为了自己能顺利回到鲁国而在努力。

为人足够优秀,功勋足够卓着,自然就有更大的发言权。在冉求、端木赐以及那位年轻的武城英雄有若,甚至自己曾经看不惯的孟氏家族的仲孙何忌和仲阅的努力下,自己回鲁居然成了现实!

看着冉求,孔子一阵温暖,在鲁国政坛历经八年的磨砺,冉求明显瘦了,也更精神了。

嘘寒问暖之后,就是冉求来见孔子的关键意图:说服老师去见见季孙肥。

冉求道:“夫子回国,季孙大人非赏高兴,昨日与弟子讲,有意会见夫子。故今弟子备了礼物一份,有意陪同夫子去见见季孙大人。”

孔子皱了皱眉,良久未语,只是微微叹了口气,冉求心里一紧,心道坏了,老师不会还是那个臭性子吧?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正是老师的自性子。

老师,你不会还在记恨着季氏吧?

孔子倒并不是记恨季氏,他只是不认同鲁国有季氏这种家族凌驾于国君之上,成为现实中的鲁国掌权者。

毕生追求礼仪的孔子,怎么可能会认同全天下最非礼的人和事的存在?

虽未窃国,但如同窃国。虽未夺位称君,但如同一国之君。这样的人,与自己是道不同不相与谋!

但今天,冉求,自己最得意的一位弟子,居然来建议自己主动去见季孙肥这种全天下最无礼的人,这种委屈求全,咱老孔年轻时就不干,何况如今都这一把岁数了?

见孔子这个样子,冉求小心翼翼道:“夫子,无论如何,季孙大人乃鲁国重臣,且此番夫子回国,全赖季孙大人一手促成。故弟子认为,夫子前去见一见季孙大人,一则是表谢意,二则是表亲近,如此而已。”

孔子沉思了一会,问冉求道:“难道我们鲁国,此时的国君是季氏了?”

冉求大惊,这才恍然大悟,在孔子眼里,你季氏权势再大,只要鲁国国君尚在,哪怕是一尊傀儡,在礼法上也应该比你季孙肥要尊贵。

在礼法上,我孔丘既被尊为国老,唯有国君同意方可得此殊荣。我孔丘在外漂泊十余年,唯奉国君之命方可顺利回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孔丘要感激的人很多,但国君是理所当然的第一位。而且,从臣礼上讲,我孔丘曾经作为鲁国大司寇,如今既然回到了鲁国,那当然要求见国君了。

冉求不敢再多话,他知道孔子的脾性,也知道孔子的道理那是走遍天下都讲得通的大道理。

君君臣臣,上上下下,各有名份,不可颠倒。为臣子的,当然要先拜见国君,而不是先求见卿大夫!

孔子一生追求的,就是复礼啊。

只是,如今的鲁国,不,如今的大周王朝治下,到底还有多少人在恪守礼仪?

老师啊老师,鲁国的情况,与诸侯列国真的完全不同啊,老师您如此拘泥古礼,归鲁何以立身?

您老,唉,为何就不会稍稍变通一点呢?这些年过来,您为何处处碰壁?难道非得一定要坚守周礼么?周礼难道一定是符合现实的么?

时代不同了啊,老师,唯与时俱进,方适应新时代,唯适应新时代,方有时势造就英雄!

老师您那么崇高的理想抱负,只需要获得季氏的支持,就可以在鲁国推行。

老师难道忘了,想当年,您之所以步步高升,并在鲁国推行改革,关键的关键,是得到了季氏的全力支持啊。

孔子看着冉求,见冉求面露难色,知道这位德才能俱佳的得意弟子,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心头也是一阵不忍。

孔子走上前,拍了拍冉求的肩,柔声道:“子有,走吧,就陪为师去拜见国君吧。”

冉求在内心叹了百十来个气,最后当然是遵师命,驾车载孔子往鲁宫而去。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