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253章 三桓全控:为什么说公孙归父落幕后,三桓才算控制了鲁国政坛

但看来,公孙归父的祈祷不够虔诚,而季孙行父的祈祷非常虔诚,因为就在公孙归父出使晋国回来的途中,鲁宣公病逝了。

这是季孙行父苦苦等来的机会,既然国君薨了,你公孙归父最强大的靠山倒了,那还不趁你病要你命?

执政上卿季孙行父立即召开了朝堂会议,按理这个会议的重点议题是鲁国新君即位的事,然后就是由新国君主持国丧大事。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季孙行父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需要第一时间实施他的重大举措。这个重大举措,当然是直接搞垮公孙归父!

朝堂上,季孙行父沉着脸对群臣道:“各位,国家不幸,权臣把持朝政,致使国政失当,导致如今巨大隐患。今先君病薨,按理应先立新君,以主持大局。但如果不先除去隐患,国家欲求安定必将又是井底捞月。今老夫主持国政,就是与大夫们商议如何处置东门氏祸国之罪!”

季孙行父说着,看了看臧孙许、叔孙侨如、仲孙蔑等人。见众人皆不说话,季孙行父继续道:“想当年,正是东门遂杀嫡立庶,残酷杀害先君文公两位嫡子,逼得前君夫人不得不流亡,此事,至今国人们仍在议论,许多人因此而对东门氏愤恨不已。

东门遂欺上瞒下,一手遮天,使我等朝中大夫不得不按其命令行事,结果使国家失去了齐国血脉,使一直以来交好的两国关系从根本上受到影响,这才有了如今齐国随时准备对鲁国发起进攻。

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是东门氏在作恶,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可叹的是东门遂死后,先君仍旧宠信东门氏,放任东门氏继续把持朝政,为害国家。老夫决心已下,声讨东门氏之罪!”

大司寇臧孙许听着季孙行父一番长篇大论,把手一摆,干干脆脆道:“上卿大人不要多说了,东门氏杀嫡立庶之事,你我在内的朝中大夫,谁都有责任。反倒是现在的公孙归父没有任何责任,上卿大人何必将此事强加到公孙归父身上呢?

所以,现在不是去追究这个责任的时候,而是如何维护国家安定的问题。国家安定,需要各卿大夫们思想高度统一,共同承担如今的国家危难。既然您是执政上卿,你的命令辰不敢不听,那就驱逐东门氏吧!”

可叹公孙归父,刚出使晋国,正带着副使急急走在回鲁国的路上,还没回到鲁国,就得到了鲁宣公病逝以及自己的东门氏家族被驱逐的消息。

公孙归父泪流满面,仰天长叹。他的副手劝他赶快逃亡去其他国家,但公孙归父没有立即逃亡。他对副使道:“不管如何,我带着国君的命令出使他国,现在鲁国不让我回国,但我必须要向国家复命!国君薨了,作为臣子,我必须要表示哀悼!作为鲁国大夫,我必须坚守礼节!”

说罢,他筑土为坛,将坛用布帛围起来,让副使面朝南方立于坛中,自己则手持玉圭,面朝副使,向副使说明此次赴晋国后他做了些什么,晋国公卿大夫们以及晋侯的态度等。

这是在干什么?公孙归父这是在复命,由于自己已经被驱逐了,不能回到鲁国复命,但他的副使仍旧可以回鲁国,所以他就按礼仪向他的副使复命。

他的副使则要将公孙归父对他讲的事项,回到鲁国后,向鲁国先君鲁宣公复命。鲁宣公不是死了吗?怎么复命?按当时的做法,是这位副使要到鲁宣公的灵前复命。

谁给的任务,就要向谁汇报。

然后,公孙归父解开左边的外衣,露出内衣,用麻束发,放声大哭,然后跺脚三次。最后,公孙归父与副使告别,孑然一身离开使团,流亡去了齐国。

从此,鲁国政坛就少了公孙归父这号人物,也不再有东门氏的声音发出。东门氏家族,一直以来代表着鲁国公室,被认为是公室的重要力量,如今消亡,意味着鲁国的这次权力斗争,命运之神没有眷顾鲁国公室,而是青睐了三桓!

自鲁庄公以后,鲁国政坛就出现了两股势力,即鲁国公室的势力和三桓势力。其中鲁国公室的势力是鲁庄公的嫡系、担任鲁国国君的势力,三桓势力即鲁庄公的三位兄弟后代形成的势力。

这两个势力都源于同一个人,即鲁桓公。随着一代代下来,这种同宗血缘关系慢慢疏远,从一开始的兄弟关系,到后来的堂兄弟关系,再到后来形同陌路,直到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鲁国三桓与公室的斗争,从鲁庄公去世后在鲁国政坛开始慢慢形成,到现在已经是好几代了,我们大致理一理这个斗争史吧。

鲁庄公去世后,代表鲁国公室力量的是他的四个儿子,即相继即位的公子般、鲁闵公、鲁僖公和公子遂。四个儿子前三个都担任过鲁国国君,公子遂,即东门襄仲,虽然没有担任过国君,但却是活得最长久、经历最丰富的,出道后就成了卿大夫,到后来担任了执政上卿。

代表三桓的力量则是庆父、季友、叔牙,这个时代虽然我们称三桓,但三桓并非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而是存在严重分歧甚至互相斗争着的。其中庆父与叔牙交好,而季友则与鲁国公室交好。所以这个时候,鲁国的权力斗争,并非是三桓与公室之间的斗争,而是三桓中的孟氏、叔氏这两氏,与季氏和公室的斗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开始,季氏和公室受到了挫折,其中两任国君即公子般和鲁闵公被杀,季氏家族宗主季友逃亡到了国外,此时掌握鲁国大权的是孟氏家族宗主庆父。

到了鲁僖公时,形势发生了变化,季氏和鲁国公室牢牢掌握了政权。即季友扶持了鲁僖公,同时打压了三桓中的庆氏,庆父被杀,叔氏家族的话语权也小了很多。

在季友的扶持下,鲁国公室势力得到了加强,东门氏宗主公子遂成上执政上卿,进一步打压三桓中的庆氏家族,叔氏家族则在沉默中慢慢壮大势力,并且还分化出一个叔仲氏家族。而季氏家族此时非常低调,季友之子早亡,其孙季孙行父凭着爷爷季友的影响,小心谨慎地维持着家族,并与鲁国公室走得很近。

这个时候的鲁国,可以说几乎没有三桓的势力影响。

到了鲁文公时,在东门氏宗主公子遂的铁腕治理下,三桓的力量进一步弱化。季氏家族仍旧小心谨慎,而孟氏家族因为其宗主公孙敖自身不检点导致家族迅速衰落,倒是叔氏家族不断壮大,成为三桓之首。

这个时候的鲁国,三桓仍旧没形成团结统一的势力,鲁国公室力量强大,形成了东门氏大权独揽的局面,而东门氏代表的,是鲁国公室。所以,鲁国公室面前,三桓没有力量,只能说,三桓势力随着季氏家族力量削弱后,叔氏家族开始起来了。

但到了鲁宣公时,东门氏宗主公子遂开始消弱三桓势力最强的叔氏家族,在精心策划的杀嫡立庶计划中,将叔氏家族旁支叔仲氏家族给灭了,使叔氏家族势力得到严重消弱。此时的孟氏家族继续不敢发出声音,而季氏家族因为季孙行父的小心谨慎,根本不敢与东门氏叫板。

此时,三桓虽然还是没有形成团结统一的势力,但三桓中的季氏的势力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东门氏宗主东门襄仲去世后,季孙行父担任了鲁国执政上卿。只是,由于鲁宣公的偏爱,东门氏仍旧得到重用,公孙归父成了这个时期鲁国露脸最多的卿大夫。

这当然引发了三桓的不满。所以,这个时候三桓虽然没有形成明面上的团结统一,但季氏家族宗主季孙行父已经决定,必须团结孟氏和叔氏以对抗东门氏。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鲁国,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开始形成了真正的势力,以对抗以东门氏为首的鲁国公室,当然,这个鲁国公室还包括国君的势力。

但鲁宣公一死,鲁国的政坛形势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季孙行父一反原先的小心谨慎行事风格,趁鲁宣公去世、东门氏宗主公孙归父出使晋国之际,不但团结了叔氏、孟氏,还拉上了同样是卿大夫的臧孙许,一举驱逐了东门氏。

东门氏的倒台,意味着鲁国以国君为首的公室,再也没有其他倚重力量。没了倚重力量的国君和公室,今后的命运就掌握在三桓手里。

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三桓开始成为鲁国真正辗压一切政治势力的力量。三桓的唯一对手,是国君!

仅国君而已!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春秋鲁国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