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 > 第266章 各有千秋

《侠客传奇》出版社这一次确实走了一步好棋。

同期上映的电影中间,往往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关系。

它们的票房,就是典型的此消彼长。

因为电影院的银幕数量十一有限的,这部电影排片增加,另一部电影的的排片自然就会变少。

而且随着电影的口碑开始分化,市场会自然选择更精彩、口碑更好的电影增加排片,而表现平平的电影的的排片空间则不断被压缩。

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看电影的人数少,导致排片量下降;而不断在下降的排片量,又使电影的曝光度降低,进而导致选择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机制下,许多电影因为遇到了更强的电影,它的票房甚至都达不到它原本该有的高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导演会和别人同期上映电影。

除非他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绝对的自信,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而图书出版市场则不同。

两本同期发布的作品当中,并不存在太过强烈的、直接的竞争关系。

因为书籍发布,只需要在书店上架即可。

书店的书架多得是,不会一本书上架了,就买不到另一本书的情况。

不可否认,一些读者存在经济负担,同时购买两本书会让他们感到压力,从而影响其中一本书的销量。

然而,这毕竟是少数。

在2012年,20龙元一册书的定价,真的不算贵了。

大部分读者就算同时买两本书,也没有什么压力。

读者的基本盘依旧很稳。

再者,书籍不像电影,时间过了(下画)就买不到票了,这个月钱不趁手,可以下个月买,反正只要卖得出去,书店就一直会卖。

本质上,销量并不会收到影响,只不过稍稍延后了一部分而已。

再说虬髯客和周硕这两位大师的读者,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他们既喜欢看虬髯客,也看白玉京。

所以,两位大师的作品,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侠客传奇》出版社将两部作品放在同期发布,不但没有影响销量,反而因为十足的话题度,和交相辉映的两部作品的精彩故事,使它们的销量远超以往。

这从排在书店外的队伍,和付款时人手两本书的普遍情况,就看得出来。

……

对于嗜书如命的读者来说,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当然是要挑灯夜读,一口气将它看完的。

所以,关于这两本各有千秋的武侠巨着,剧情、人物的讨论,一直到发售当天夜里十一二点的时候,才开始在论坛上发酵。

凌晨三点,论坛内部依旧热火朝天,标题是带着“爆”字的帖子不断刷新着首页。

《天龙八部》的讨论区内,一条分析段誉人物形象的帖子引发了热烈反响:

“段誉这个‘文侠’的形象写得真好,他虽然是一介书生,连半点武功也不会,但他心中的道义准则,却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大侠’要强多了。”

“周硕的笔力越来越强了!”另一位读者紧接着举例,“‘他将吃过的瓜子壳一片片的放在梁上,那少女却肆无忌惮,顺口往下便吐出。瓜子壳在众人头顶乱飞,许多人都皱眉避开。’这一句短短几十字,段誉和钟灵这两个角色一下子就活了过来。”

这个细节引来了更深入的分析:“如果不知道段誉的身份,这就是蛇足,结合段誉镇南王世子的身份来说,这就是神来之笔。”

“说得太对了!段誉这个细微的动作,恰恰展现了他刻在骨子里的教养。即便在无人认识的江湖中,他依然保持着王府世子的风范。而钟灵肆无忌惮地往下吐瓜子壳,正凸显了她不拘小节的江湖儿女本色。”

对小说情节和结构的赞赏,也不绝于耳:

“第一册情节之间的衔接和冲突的设计,已经到达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就好像这不是小说,而是现实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一位读者细致的梳理了故事脉络:

“段誉因为不想学武而离家出走,钱花完了听说马五德有孟尝之风就去他那里吃闲饭,然后跟着他的茶队来到无量山,遇到双宗斗剑,认识了钟灵,在神农帮里闯下大祸,为了救钟灵认识了木婉清……每一步都环环相扣,让人永远猜不透后续的情节,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当然也不乏轻松有趣的调侃:

“哈哈哈哈哈!钱花完了就去好客的马五德家里吃闲饭,谁懂我这屎一样的笑点。”

“木婉清性格虽然怪了一些,但她外冷内热,对段誉是真的好,可惜了段誉和她是兄妹,不然她将来肯定能做大理国皇后。”

——段誉的身世,要到快结局才知道,所以后来历史上,木婉清终于还是做了段誉(段誉原型段正严,字和誉)的皇后。

“钟灵也很美呀!人长得可爱,心肠也不算坏,又跟段誉同生共死过,做大理国的皇后也不错,可惜她居然也是段誉的妹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请大家收藏:()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后来钟灵在历史上,也是做了大理国的皇妃的。

“只能说段正淳还是太强了!”

“能不强吗?他是大理国皇帝的亲弟弟,人帅又有钱,武功还好,偏偏情商又很高,一见这些女人,便不要脸的拿出那些甜言蜜语,哄得人家团团转。”

“明白了,我以后看到别人秀恩爱,就说‘祝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

“楼上真损,不过我喜欢!”

对武学内涵、哲学思考的评价,也是十分耐人寻味:

“里面的武功设定,依旧充满了浓浓的古典风味,什么一阳指、北冥神功、凌波微步,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意蕴丰富。”

“没错,之前的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玉女心经、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等等,都很有意思。但周硕先生在此书中,似乎更进了一层。”

“说到哲思,最妙的当属段誉的佛学见解。他虽出身武学世家,却厌恶争斗,常说‘武功用来强身健体尚可,若用来伤人性命,便是入了魔道’。这番言论,与少林寺‘习武为修身,非为逞强’的宗旨何其相似!”

“正是!他在天龙寺与高僧论道时说‘众生平等,蝼蚁尚且贪生’,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杀伤他人。这般慈悲心肠,恰是佛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体现。”

……

除了对《天龙八部》的讨论之外,《大唐双龙传》的讨论也非常热闹,都各自聚集在几个非常火爆的帖子当中。

双龙的坎坷命运,勾动了许多读者的恻隐之心:

“寇仲和徐子陵这两个孩子真是可怜,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好不容易认了一个妈妈,结果还被宇文化及杀了。”

“是啊,傅君婥之死,简直是撕心裂肺的转折。她不仅是他们的救命恩人,更是这冰冷世道中第一个让他们尝到母爱温暖的人。那短暂的温情刚成为他们黑暗生活里的光,转眼就被无情掐灭,这比从一开始就一无所有更残忍。”

两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共鸣:

“寇仲在码头扛包时故意多扛两袋,就为了让徐子陵少受累那段,看得我真揪心。”

“可不是嘛!还有他们在破庙分食一个馒头时,寇仲假装自己吃过了,其实肚子饿得直叫。这种兄弟情比什么武林秘籍都动人。”

“徐子陵也很够意思啊!每次领到工钱总是先给寇仲买新鞋,自己却穿着露脚趾的破草鞋。”

“说到这个,读到寇仲为了护住工钱,被地痞打得鼻青脸肿却死死攥着钱袋不放时,真是心疼他们。”

对写作的技巧,也给与了极高的肯定:

“最绝的是虬髯客写的市井生活。双龙在酒楼打工时,寇仲偷学算账,徐子陵暗记菜谱,这些细节把乱世求生的艰辛都写活了。”

“记得那个雨夜吗?两人挤在破庙里,寇仲说‘等我们发达了,定要顿顿吃肉’,徐子陵接‘还要买双不透水的靴子’。这些对话朴实得让人心酸。”

“我倒觉得宇文化及在码头现身那段更有深意。虽然他根本没注意到这两个小混混,但乱世将至的压迫感已经扑面而来。”

“虬髯客的文笔虽然不及周硕的厚重,也没有周硕那样羚羊挂角的诗意,但他的文笔如今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在平实的叙述当中,自见筋骨,将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将画面描写的栩栩如生》”

也有从宏观角度分析的:

“我最佩服虬髯客把历史背景和市井生活结合得如此自然。隋炀帝巡幸江都的排场,与双龙食不果腹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没错!特别是描写运河上龙舟经过时,寇仲盯着船上飘来的食物香味发呆的细节,真是神来之笔。”

“我倒希望他们晚些习武。现在这样相濡以沫的日子虽然清苦,却最见真情。等他们踏入江湖,怕是再难有这般纯粹的时光了。”

甚至这些情节,还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回忆:

“说来惭愧,看到双龙在破庙里畅想未来时,我不由想起当年和兄弟在工地搬砖时,也这样挤在工棚里憧憬过好日子……”

“是啊,虬髯客笔下的江湖,总能让咱们这些普通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对后续剧情的预测,热情也是十分的高涨:

“不过他们两得到了四大奇书之一的《长生诀》,并且练出了名堂,说明这两个小子时来运转了!”

“不错,以我观之,这两个小子以后必成大器!”

“其实虬髯客最擅长的还是描写主角在绝境中艰难求得生存的场景,主角总是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机,而每一个配角的智商都很在线,不会强行降智,同时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

“双主角的设定真的太惊艳了!”

“两个人练的明明是同一部奇书宝典,但却练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真气。这预示着将来两人要走的路也绝不相同,真是期待后面的情节呀!”

……

许多书友,都是两本书一起读的,逛论坛的时候,当然是两处讨论都要看看,顺便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请大家收藏:()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讨论着讨论,大家就不免把这两本同期发布的书放在一起比较起来。

一个名为【理性讨论,不吹不黑,《天龙八部》和《大唐双龙传》孰高孰低?】帖子突然出现在论坛上,并且以极高的热度,一直挂在首页最显眼的位置。

楼主ID叫作“得闲读书”,他在帖子中写道:

“诸位书友,两本书都已读完第一册,实在心潮澎湃,不吐不快。抛砖引玉,我先谈谈自己的浅见。

我个人稍倾向于《天龙八部》。

周硕此书,开篇便显露出不凡的格局与巧思。其精妙之处,在于铺设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段誉离家结识马五德,马五德引出无量剑派的东西宗之争,无量剑派又引出神农帮,神农帮背后的灵鹫宫又为后续的江湖纷争埋下伏笔。

这种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仿佛一个精密运转的宇宙,令人叹为观止。

反观《大唐双龙传》,虬髯客先生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笔法。

他像一位功力深厚的工笔画家,将所有的笔触都凝聚在寇仲、徐子陵这两个核心人物身上。通过他们在码头扛包、酒楼打工、破庙栖身等细腻真实的日常,将乱世底层少年的挣扎与情谊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是一种“焦点透视”的写法,深度挖掘一点,力道千钧。

可以说,《天龙》是“泼墨山水”,意在勾勒整个江湖的脉络与气象;而《大唐》则是“工笔人物”,旨在雕琢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与情感。一个重“广度”与“结构”,一个重“深度”与“真实”。

就目前第一册的内容而言,我个人更偏爱《天龙八部》所展现出的那种令人惊艳的宏观叙事能力。

当然,这只是阶段性的感受,两部作品都潜力无穷。期待聆听诸位的高见。”

这个楼主的帖子写的确实不错,逻辑清晰,分析有理有据,又还算理性中肯,没有恶意引战的意思,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帖子底下,也有着更多的书友回复、评论,发表者自己的意见:

一楼“灵犀一指”回复道:

“楼主剖析得透彻!我深有同感。《天龙八部》的‘网状结构’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出场的人物会引出一段怎样的故事,这种“江湖之大,无处不在”的悬念感非常吸引我。”

二楼“不想当牛马”则有着自己不同的意见:

“我还是站《大唐双龙传》。楼主说《天龙》是网状结构,但我反而觉得目前线索有些散乱。《大唐》的‘焦点叙事’让我能深深地代入双龙的命运之中,他们饿一顿饱一顿的艰辛、相濡以沫的温情,都无比真实,让我揪心。这种质朴的力量,此刻更能打动我。”

三楼“上班摸鱼看小说”回复道:

“妙哉!楼主用‘泼墨山水’与‘工笔人物’作比,可谓一语中的。这并非是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审美取向的不同。作为读者,我们能在一时间同时欣赏到两种不同风格的顶级佳作,实乃幸事。我个人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四楼“只想躺平”则更倾向《大唐双龙传》:

“从哲学层次上看,《天龙》无疑更大。但就目前完成度而言,《大唐》的故事更集中,人物塑造也更扎实。寇仲和徐子陵的形象,已经立得非常稳了。”

五楼“别慌问题不大”则更喜欢《天龙八部》:

“我同意楼主的看法。读《天龙八部》像在玩一个开放世界的游戏,处处是惊喜和伏笔,对后续的期待值拉满。而读《大唐》,则像是在看一部制作精良、情感细腻的人物传记。就阅读的趣味性和期待感而言,我目前也偏向《天龙》。”

六楼“头发和我选一个”则是一碗水端平:

“这两部作品恰似两面镜子,一面映照江湖的风雅与禅意,一面折射市井的烟火与挣扎。周硕以段誉的际遇写尽‘求不得’的文人式感怀,虬髯客借双龙的命运道破‘不得不’的生存智慧。”

“雅到极致见真章,俗至深处动人心。这两部作品正如月映万川,江河湖海各有其美,我们何必强分高下?”

这条回复也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楼下跟了一串的“附议”“说得好”。

……

论坛的管理员,都是一些资深修仙者,这会还在活跃期。

他们很快注意到了这个热度非比寻常的帖子,马上加精置顶,于是,更多的人在论坛里看到了这个充满争议的帖子,加入了其中的争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讨论,在这两本书第一册内容的比较当中,《大唐双龙传》渐渐占据了上风。

没办法,双主角的含量还是太超标了。

对于武侠小说来说,这个设定是极其惊艳的。

古往今来,写多主角的书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群像文。

比如《西游记》,看似多主角,实际上这是一个团队群像文,视角一直焦距在主角孙悟空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请大家收藏:()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再比如《封神演义》,看似描写的人物很多,但姜子牙依旧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的视角依旧贯穿全文。

《水浒传》倒是名副其实的多主角,但每个人物的着墨多少是有区别的,而且到了后面,为了凑足一百零八个天罡地煞,也有几句话就来凑数的人物。

多写几个主角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好,将这些主角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每个主角都拥有独立而完整的灵魂,并让他们在命运的洪流中产生真实动人的羁绊。

《大唐双龙传》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虬髯客对寇仲与徐子陵这对双主角的精妙塑造。

他并非简单地将两人捆绑在一起,而是通过精准的细节与对比,赋予了他们截然不同却又互补的灵魂:

寇仲如火,机敏跳脱,市井智慧满点,在码头扛包时都想着如何“上位”,梦想着“吃馕吃肉”,是天生的冒险家与实干家。

徐子陵如水,性情内敛,带着几分不合时宜的淳朴与善良,在乱世中仍保留着对诗意与美好的向往,是两人组的良知与定力。

在往后的情节中,两个人在不同的经历中,因为不同的性格,更是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寇仲凭借着他在市井中磨练出的敏锐嗅觉与不甘人下的勃勃野心,逐渐展现出其争霸天下的潜质。

他对时势有着天生的洞察力,懂得借力打力,善于笼络人心,其行事作风更像是一位天生的战略家与领袖。

他的道路,是入世的,是向外的扩张与征服,梦想着在这乱世中建立不世功业。

而徐子陵则在武道与心灵的修行中,走向了探寻天道的路径。

他天性淡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远胜于对权力与物质的渴望。他更能感悟自然与武学中蕴含的哲理,其气质脱俗,更接近于探索生命本质的求道者。

他的道路,是出世的,是向内的探索与升华,寻求的是个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种从“相依为命”到“殊途同归”的宏大叙事设计,正是《大唐双龙传》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匠心所在。

虬髯客并没有让这对挚友简单地永远捆绑在一起,而是尊重了他们截然不同的本性,让性格真正决定了命运。

他们一个走向庙堂,一个走向江湖;一个意在创造时势,一个志在超脱时势。

这种设定极大地拓展了故事的格局与深度,使得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幅描绘人在大时代中如何追寻自我、安身立命的宏伟画卷。

读者们不仅为他们的兄弟情义所感动,更对他们因不同选择而展开的波澜壮阔的人生,报以极大的期待。

而《天龙八部》在第一册的内容里,虽然段誉这个“文侠”的形象塑造得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仁心慧质与佛理禅思的穿插也很有深度。

但在乔峰这位旷世豪杰正式登场之前,整个故事的整体张力与情感冲击力,确实是不及《大唐双龙传》中双龙交织的命运那样扣人心弦。

正如一位读者评价的那样:

“单以第一册的内容而论,《天龙八部》的故事虽然依旧十分精彩,但《大唐双龙传》的故事张力和巧思,明显更胜一筹。”

“双主角的设计,是虬髯客一次全新的、成功地尝试,它打破了传统武侠‘一人独行’或‘众星拱月’的固有模式,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种动态平衡的叙事引力。读者不再只是追随一位英雄的脚步,而是同时沉浸在两个独立又交织的命运漩涡中,体验着双倍的成长、双倍的抉择与双倍的情感冲击。”

“更重要的是,虬髯客通过这对挚友未来‘殊途’的命运走向,巧妙地预埋了贯穿全书的深刻命题:真正的兄弟情谊,并非追求永远的同路同行,而是在各自奔赴不同命运时,依然能遥相呼应,心意相通。这种对友情的升华诠释,远比简单的同生共死更具震撼力。”

“因此,仅就开篇的布局而言,《大唐双龙传》凭借其开创性的‘双核叙事’与深沉的情感内核,在第一册的较量中拔得头筹,确实实至名归。”

而这样中肯的评价,也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认可。

……

深夜,一向作息规律的虬髯客破天荒的还没睡觉,他在武侠论坛里潜水,看着读者们如何评价这两本作品。

当他看到这个比较大帖子,以及这条中肯评价时,不由得欣慰的一笑:

“我这两年半的苦心孤诣,总算没有白费。”

……

喜欢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请大家收藏:()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