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 > 第239章 同出一脉

《古文尚书疏证》全文大约40万字。

因为版本不同,字数也不尽相同。

原作者阎若璩其实并没定稿,通行版的《古文尚书疏证》不过只有八卷。

后来阎若璩的孙子阎学林搜集祖父的遗稿,刊印了补足本,共有十二卷。

但是阎学林有点菜了,他补足的四卷和祖父的原本差距太大,因此,在后世,最权威、最通行的,还是八卷版《古文尚书疏证》。

周硕选择的是由中华书局点校的版本,全文共38万字。

除去自序和附录中不该有的内容,至少也有37万字。

周硕大约花了半个月,才把它写了出来,交给了自己的导师刘清澜教授。

刘清澜花了足足两天才看完了这本着作。

看完之后,刘清澜不由得长长吐出一口气:“学术界将要地震了……”

刘清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把这本专着交给文学院院长陈观堂,而是拿给了师兄王立元看。

王立元看完这本专着,不由得泪流满面:“祖师爷保佑!我们这一派,终于又要在师弟手上大兴了!”

这可不是这可不是王立元在夸大其词。

而是必然。

周硕的《人间词话》本就属于文学批评理论的前沿成果,单靠这一部着作,就可以衍生出无数专业论文。

更别提这一本《古文尚书疏证》,如此鸿篇巨着,更是不知道要从中衍生出多少篇高质量的考据论文,养活多少博士硕士了!

而要从这两部专着中寻找新的课题,让谁来指导能超过周硕这个原作者?

……

刘清澜把周硕的新“论文”送到院长办公室的时候,陈观堂正在喝茶。

见刘清澜来了,陈观堂不由得笑了一声:“刘教授来了?真是稀客呀!不知道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当然是我学生的风。”刘清澜一笑,“诺,周硕又写了一本专着,想用它同时直接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

“嗯?周硕又有新成果?”陈观堂一听是周硕的专着,马上来了精神,但听到周硕想同时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还是有点迟疑,“直接拿两个学位?这可不太好办呐!”

上次周硕用不符合论文规范的专着申请学士学位,都有人从中阻挠,这次凭借一本着作就申请两个学位,阻力只会更大。

“其实他还年轻,,不要那么着急的……”

陈观堂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清澜打断了:“我建议你还是先看看这本专着再说。”

刘清澜将打印好的《古文尚书疏证》放在桌子上,陈观堂拿起来一看,一眼就看到了封面上的“古文尚书疏证”几个大字。

“疏证?考据学派的东西?”陈观堂一惊,“周硕这次的步子,跨得可真够大的!”

疏就是解释,证就是证明,所谓疏证,就是一种通过广泛搜集证据来对古籍文本进行阐释、考辨和证明的研究方法。

这是考据学的专有名词,陈观堂作为文学院院长,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陈观堂翻开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古文。

“……”

这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期间陈观堂甚至拿出了书架上的一些书,查阅起来。

当他看完这部38万字的文言学术专着之后,已经完全说不出来话来。

-----------------

周硕这次的答辩,依旧是避开了普通本科生的答辩高峰,被安排到了四月份。

还是和上次一样,公开答辩。

依旧和上次一样的大请特请的评审专家,以及挤满小礼堂的旁听学生。

这次提问的专家、教授、学者很多,但学生却一个也没有。

不是他们不想提问,而是他们的水平摆在那里,根本就问不出来。

来旁听的数学生们,虽然都是天之骄子,虽然在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上,都已经勉强算得上是登堂入室了。

但对于古典文献,他们的水平还是不太够用的。

他们连《尚书》,都未能完全理解透彻。

更不要提《古文尚书》的真伪,进行考证。

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他们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发问,又该问些什么。

他们仰望着那个在评审们的近乎刁难的连环提问之下,从容不迫,以自己严谨的考证,严密的逻辑,回答着每一个问题的身影,就好像两年前一样。

那个身影在他们心里无限拔高,直至难以仰望,他们才恍然惊觉:

“原来我们和他的差距,居然已经这么大了!”

评审席上的专家、教授、学者们,只有极少数是两年前来过的人,更多的,还是全新的、陌生的面孔。

因为周硕的研究方向,与两年前完全不同。

两年前来的专家们,多是文学批评、古典美学,以及哲学领域的大牛。

而今天来的专家,几乎清一色全是考据派和文献学的大牛。

这些专家,很多都可以将他们看作活着的文献,那些被他们研究的古籍,当然都在他们脑子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请大家收藏:()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所以,周硕的这部《古文尚书疏证》,文献方面有没有造假,是不可能瞒过他们的。

也就是说,只要在场的这些专家们认可了这部着作,就等于是整个学术界,也认可这本专着。

周硕能够获得这些大牛们的认可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其实以周硕目前的码字速度,一本三十多万的书,他用不了一个星期就可以码出来。

他之所以花了整整半个月,其实就是在一边搬运,一边阅读相关的文献。

等于是他用走捷径的方式,把阎若璩走过的路,又重新走了一遍。

可以说,对《古文尚书疏证》这本书的理解,他仅在阎若璩之下。

所以,对于这些考据派大牛们的提问,他当然是对答如流。

这场无休无止的答辩,也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可能是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或者更多?

旁听的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的屁股都坐疼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大家终于听到陈观堂院长站了起来,严肃的说道:

“现在我提议,就周硕同学毕业论文《古文尚书疏证》,是否通过答辩,进行表决。同意答辩通过的评审,请举手。”

话音落下,一片齐刷刷的手就举了起来。

没有人反对,更没有人敢反对。

别说是张子良的徒子徒孙,就连张子良自己,他今天全程听完了答辩,也不敢在此时站出来反对。

因为,他自己都没有一项学术成果,影响力可以与《古文尚书疏证》相比。

他所有的学术成果加起来,影响力甚至都未必能够超过《人间词话》。

再一个,他已经看到了那群考据学派的老头子们眼里,对周硕的爱护、赞赏以及快要溢出来的嘉许。

甚至有的人眼中,还带着一种难以言明的狂热。

那是一种学派传承者终于见到本门至高圣典现世的激动与狂热!

他如果在这时候说出半个“不”字,恐怕都走不出这间答辩厅。

张子良毫不怀疑,这些平日里看起来和蔼可亲的老头子们,那几个看上去甚至比他还老、随时都可能断气的老头子们,绝对会为了维护这部足以光耀他们考据学门楣的巨着,以及周硕这个“天降紫微星”,而跟他拼命。

陈观堂见没有人反对,又继续问道:“那么,基于《古文尚书疏证》这部着作所展现出的、无可争议的卓越学术水准与开创性贡献,我提议,授予其作者周硕同学文学硕士与文学博士双学位。同意此提议的评审,请举手。”

依旧没有人反对,评审席上的专家们举起手臂的速度,甚至比刚才还要快,还要整齐划一。

开什么国际玩笑,在座的评审专家、教授、学者们,他们的学术成果,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够与之比肩的,如果这样的成果都不能获得博士学位,那他们不得羞愧得上吊?

陈观堂见此,满意的点了点头。

“现在我宣布,”陈观堂的声音在寂静的答辩厅里显得格外洪亮而庄重,“经过答辩委员会全体专家的审议与质询,一致认为——”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屏息凝神的面孔,最终落在周硕平静而从容的脸上。

“周硕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古文尚书疏证》,资料浩博、论证缜密、发前人所未发,其学术价值与原创性,已达到乃至远超本专业博士学术水平的要求!其硕士阶段应修课程与研究成果,亦已由学院审核通过,完全达标!”

“因此,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授予周硕同学文学硕士与文学博士双学位!”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祝贺周硕同学!祝贺我们京大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

陈观堂的话音落下,台下有着一瞬间的寂静,似乎在消化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22岁的文学博士!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级文坛大师!

然后激烈的掌声就淹没了整个礼堂。

那些白发苍苍的考据派老先生们激动得满脸红光,手掌拍得通红也毫不在意,仿佛要将毕生的欣慰与激动都倾注在这掌声里。

旁听席上的学生们更是用力鼓掌,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仰慕,他们见证了一个传奇的诞生,一个让他们望尘莫及,却又与有荣焉的传奇。

良久,掌声终于停息。

陈观堂看了一眼下面的评审,以及旁听的学生们,目光又回到周硕身上,微笑着说:“周博士,按照流程,请你做最后陈述。”

周硕微微向评审席和观众席鞠躬,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声音清晰而沉稳:

“感谢陈院长,感谢各位评审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和深入质询。感谢我的导师刘清澜教授一直以来的悉心指导。”

“《古文尚书疏证》的完成,并非终点。它是对一段公案的厘清,但更是对‘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学术精神的呼唤。学问之道,浩如烟海,我今日所成,不过是在前辈先贤指引下,略尽绵力。未来,我将继续秉持此心,在学术道路上勉力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请大家收藏:()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谢大家。”

他的发言简短、谦逊,与他庞大的学术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评审席的专家们,听完这段话,看向周硕的眼神,也越发的和善,越发的满意。

答辩已经结束,但人群却并未就此散去。

那些旁听的学生,还没来得及与这个自己亲眼见证的传奇搭话,就看到了让他们毕生难忘的一幕:

那些平日里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畏的考据学派大佬们,此刻竟全然不顾风度,你推我挤地围在周硕身边,活像一群争先恐后追星的年轻人。

一位胡子花白、戴着厚厚镜片的老先生几乎把脸凑到了周硕面前,急切地开口:“周先生,您这部《古文尚书疏证》什么时候出版?需不需要老夫代为作序?”

他话音刚落,旁边另一位身材高瘦的教授立刻插话:“郑老您年纪大了,这等耗费心力的事情还是交给晚辈吧!周先生,我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成员,此书出版一事,我可以全力促成,一定以最高规格的学术着作形式刊行!”

“出版之事岂能让你一人专美?”一位面色红润、声若洪钟的老者毫不客气地挤开高瘦教授,“周博士,老夫乃春申古籍出版社学术出版委员会顾问,拙作《宋代经学考》虽不及阁下大作,但在学界也略有薄名。若蒙不弃,老夫愿倾尽全力,为此书撰写导读,务必让天下学人尽知其妙!”

“导读?作序?”一位一直沉默的冷面教授忽然开口,语带机锋,“诸位不要忘了,考据之学,最重源流谱系。周博士师承刘清澜教授,刘教授之师,乃已故王继祥先生,王先生正是吾师陆远公之同门。论起来,周博士与我同出一脉,此序由我来作,方是正理!”

这话一出,顿时引来一片哗然。

“好个‘同出一脉’!李老头你倒是会攀关系!”

“就是,考据学什么时候成了讲门户派系的地方?”

“要这么说,我当年还听过王继祥先生三堂课,也算半师之谊!”

……

喜欢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请大家收藏:()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