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的“华南抗日先遣纵队”活跃在辰溪、沅陵、泸溪交界的崇山峻岭间,依靠灵活机动的战术和逐渐巩固的群众基础,如同一根坚韧的芒刺,牢牢扎在日军的侧后方,袭扰其交通,消耗其兵力。纵队在实战中不断壮大,兵力已接近八百,装备和士气均有提升,楚云飞以其卓越的指挥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将这支成分复杂的队伍锤炼成一支真正的精锐。然而,纵队的活动范围和作用终究局限于湘西一隅,楚云飞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他深知,脚下这片土地的命运,与万里之外国际战局的每一次风云变幻息息相关。
信息的闭塞是敌后作战最大的困难之一。楚云飞千方百计地建立和维护着他的情报网络:与少数开明士绅的秘密往来、对伪军人员的策反、通过特殊渠道与美军观察组保持的极其有限的电讯联系,以及最重要的——那台功率不大、却堪称生命线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正是通过这部电台断断续续接收到的、经过重重干扰和加密的零星信息,历史的滚滚惊雷,才得以穿透重山阻隔,传入这偏远的山林。
在四月中旬的一个雨夜炸响。
报务员收到了一条来自重庆方面广播的、经过转译的简短讯息,内容如同晴天霹雳:“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于四月十二日因脑溢血在佐治亚州温泉逝世。”
消息传到楚云飞耳中时,他正在油灯下研究地图。他握着铅笔的手猛地一顿,缓缓抬起头。罗斯福!这位领导美国走出大萧条、坚定支持中国抗战、开辟第二战场、并主导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巨人,在胜利曙光初现之时轰然倒下!
“盟国……失去了一根支柱啊。”楚云飞放下铅笔,声音低沉,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雨夜,久久不语。他想到的是美国对华政策是否会生变,想到的是史迪威的地位是否会动摇,更想到的是,战后世界的格局,恐怕会因这位巨星的陨落而增添巨大的变数。这对他,对中国,是福是祸?
仅仅不到一个月后,五月初。
电台再次捕捉到断断续续却清晰无误的信号,经过紧张的破译,两条消息呈现在楚云飞面前:
“苏联红军于四月三十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
“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已于四月三十日在柏林地下室自杀身亡!”
“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代表于五月七日在法国兰斯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指挥部里瞬间沸腾了!参谋和警卫人员忍不住发出压抑的欢呼,许多人热泪盈眶。柏林攻克!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欧战结束了!这意味着,肆虐欧洲的法西斯恶魔已被斩去一臂,盟军可以将全部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最后总攻即将开始!
楚云飞猛地从地图前站起,胸膛剧烈起伏,眼中闪烁着激动与锐利交织的光芒。他几步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用红笔重重地在柏林的位置画上了一个圈,又在德国全境划上了粗重的斜线。然后,他的笔尖毫不犹豫地移向了亚洲,移向了日本本土,移向了中国大陆,最终,死死地钉在了中国东北——那片被日本关东军重兵盘踞的土地上。
“结束了……欧洲的战事,终于结束了!”楚云飞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现在,所有的压力,都到了远东,都到了日本头上!” 他环视着激动不已的部下,语气沉肃,“弟兄们,这是天大的好消息!但对我们而言,也意味着最关键时刻的到来!日本已成困兽,必做垂死挣扎!但它的覆灭,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的抗战,快要看到尽头了!”
日本覆灭在即,盟军主力东调,苏联对日宣战已无悬念,日本本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中国战场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紧迫,抗战胜利的到来,可能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快。必须抓紧最后的时间,扩大根据地,壮大力量,积累资本。
新的变数, 罗斯福逝世,美国新总统杜鲁门的对华政策尚不明朗。苏联解决欧洲战事后,其远东政策,尤其是对中国东北的态度,将成为决定战后亚洲格局的关键。国、共、苏、美四方博弈将空前激烈。
东北!东北! 苏联红军兵锋直指远东,日本关东军命运已定。战后谁能控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谁就将占据未来中国命运的制高点。这已不仅仅是抗日的问题,更是决定战后中国走向的问题!
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历史参与感,攫住了楚云飞的心。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在敌后挣扎求存的游击指挥官,他仿佛站在了历史的分水岭上,清晰地听到了时代巨轮碾过苍穹的轰鸣声。
“传令各支队主官,立即来指挥部开会!”楚云飞转过身,声音斩钉截铁,“欧战结束,大局已定!我们的任务要调整!从现在起,一切行动,都要为抗战胜利后的新局面做准备!要加速扩军,要控制要地,要准备……接收!”
历史的车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滚滚向前,碾过柏林,碾过东京,也正朝着中国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呼啸而来。楚云飞知道,他和他这支小小的队伍,必须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拼尽全力,挤上这班车,才能在即将到来的的全新格局中,为自己,也为心中那个模糊却坚定的信念,争得一席之地。
喜欢穿越系列之楚云飞请大家收藏:()穿越系列之楚云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