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201章 洛阳试点,洛河通渠

永徽五年的初冬,洛阳老城的洛河畔,寒风卷着枯叶掠过夯土城墙,却吹不散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腥臭味。洛阳刺史王敬之站在洛河岸边,望着河面上漂浮的菜叶、破布,眉头紧紧皱成一团 —— 此时虽非雨季,可老城街道两侧的明沟里,仍有污水缓慢流淌,最终汇入洛河,在河面形成一道道浑浊的水痕。

作为大唐的东都,洛阳的繁华虽不及长安,却也是人口数十万的大都会。老城依洛河而建,街巷狭窄如网,多数房屋还是百年前的夯土结构。多年来,老城的污水排放全靠街道两侧的明沟,这些明沟窄则一尺,宽不过两尺,深度不足三尺,一到雨季,雨水夹杂着生活污水倒灌,街道瞬间变成泥潭,行人需踩着木板才能通行。更严重的是,污水淤积滋生蚊虫,每年夏季都有小规模瘟疫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王敬之就任洛阳刺史已有三年,始终想解决老城的污水问题,却苦于没有成熟的方案 —— 曾试过拓宽明沟,可雨季一到依旧倒灌;想效仿长安修建下水道,又不知从何入手。直到上月,长安城市改革的成效传到洛阳,听闻长安通过砖石下水道彻底解决了污水淤积与瘟疫问题,王敬之如获至宝,连夜撰写奏疏,请求李治将洛阳列为 “城市改革试点”,派工部官员携带图纸与技术前来指导。

奏疏送出不过五日,长安便传来批复 —— 李治不仅准奏,还特意嘱咐李逸选派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洛阳。李逸斟酌再三,最终选定了曾参与长安下水道建设的工部郎中刘远。刘远出身工匠世家,精通土木工程,长安东市片区的下水道便是由他负责,不仅工程质量过硬,还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是此次洛阳改革的最佳人选。

临行前,李逸特意召刘远到府中,详细交代:“洛阳与长安地形不同,长安地势平坦,洛阳老城西高东低,且多夯土建筑,地下水位高,你到了那里,切不可照搬长安的‘砖石直埋’方案,一定要先勘察地形,因地制宜制定施工计划。” 他还将长安下水道的设计图纸、水泥配方(石灰与黏土按 37 比例混合,加入少量细砂增强硬度),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一并交给刘远,再三叮嘱:“务必确保工程质量,让洛阳百姓也能早日过上干净舒心的日子。”

刘远郑重领命,带着十名长安熟手工匠、两百贯工程启动资金,以及满满两车施工工具,日夜兼程赶往洛阳。抵达洛阳的次日清晨,他便带着工匠们深入老城,开始勘察地形。

洛阳老城以洛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刘远重点勘察了北城区 —— 这里是百姓聚居区,污水问题最为严重。他手持罗盘与水平仪,沿着街道缓步前行,不时弯腰查看明沟的走向与深度,还让工匠们挖掘探坑,测量地下水位。“大人,这里的地下水位离地面只有五尺!” 一名工匠从探坑中探出头,高声说道。

刘远走到探坑旁,低头查看后,若有所思地说:“地下水位这么高,若按长安的方式将管道直埋地下,很容易导致管道渗水、坍塌。而且这里的土壤多为黏土,遇水易膨胀,会挤压管道,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

勘察持续了整整三日,刘远终于摸清了洛阳老城的地形特点:“老城整体西高东低,坡度约为千分之三,洛河穿城而过,正好可将下水道主干道沿地势向东延伸,直接接入洛河,利用自然坡度让污水顺流排出,无需额外修建排水泵站,既节省成本,又减少故障风险。”

得知勘察结果,王敬之大喜过望,立刻在刺史府召开会议,邀请洛阳本地工匠、老城居民代表与刘远共同商议施工方案。会上,刘远将改良后的方案详细说明:“我们不采用长安的‘圆形直埋管道’,而是先用青砖砌出‘U’形沟槽,沟槽宽三尺、深四尺,内侧涂抹一层三寸厚的水泥,增强密封性,防止渗水;再在沟槽上方加盖青石板,青石板与地面齐平,石板之间用水泥勾缝,既不影响街道通行,又方便日后掀开检修。”

他还特意画出图纸,指着上面的 “U” 形沟槽解释:“这种结构比圆形管道更稳固,能承受街道的压力,而且内侧光滑,污水流动顺畅,不易堵塞。针对地下水位高的问题,我们会在沟槽两侧挖掘排水暗沟,将地下水引入主干道,避免土壤积水挤压沟槽。”

可方案刚提出,便有本地工匠提出疑问:“刘大人,洛阳的青砖质量不如长安的坚硬,砌成‘U’形沟槽,能承受住青石板与街道的压力吗?万一沟槽坍塌,可就麻烦了。”

刘远早有准备,从随身的布包里取出两块青砖,一块是长安烧制的,一块是洛阳本地的,将两块砖同时放在石桌上,用锤子轻轻敲击。长安青砖发出清脆声响,完好无损;洛阳青砖虽有细微裂痕,却并未破碎。“洛阳的青砖硬度确实稍逊,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沟槽壁厚来弥补 —— 将沟槽侧壁加厚至五寸,底部加厚至八寸,再用水泥加固,完全能承受住压力。” 他说着,又拿出一块涂抹了水泥的青砖,“而且这水泥凝固后硬度极高,能增强沟槽的整体稳定性,大家放心便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当财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居民代表的顾虑则更多。一位住在北城区的张婆婆,今年七十多岁,在老城住了一辈子,听到要挖沟修下水道,忍不住担忧地说:“刘大人,俺们那街道本就窄,要是挖沟,俺们咋出门买东西?还有俺家那房子,是俺爷爷辈传下来的夯土房,挖沟会不会把地基给挖松了,房子塌了可咋整?”

王敬之连忙安抚:“张婆婆,您别担心,刘大人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了。施工时会保留街道一半的宽度供行人通行,不会影响大家出行;而且下水道主干道会沿街道两侧修建,距离房屋地基至少三尺,还会派工匠提前加固房屋地基,绝对不会让房子出问题。”

刘远也补充道:“若是大家不放心,我们可以先在北城区的翠花巷试点,修好一段让大家看看效果,没问题了再全面施工。施工期间,官府还会派专人在街道旁设立临时便民点,给大家送水送菜,解决生活不便。”

在刘远与王敬之的耐心解释下,居民们的顾虑渐渐消散。张婆婆笑着说:“要是真能像长安那样,下雨后街道不积水,不闹瘟疫,俺们就支持!”

半个月后,洛阳老城下水道工程正式启动。施工队由两百名洛阳本地工匠与十名长安熟手工匠组成,刘远将队伍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片区域,采用 “分段施工、逐段验收” 的方式推进。他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从沟槽开挖、青砖砌筑,到水泥涂抹、青石板铺设,每个环节都亲自监督,手把手教本地工匠技术。

在翠花巷的施工现场,刘远蹲在沟槽旁,看着一名本地工匠涂抹水泥,忍不住上前纠正:“水泥要涂抹均匀,尤其是沟槽的转角处,一定要涂厚些,这里最容易渗水。涂抹后要用抹子将表面刮平,这样才能保证密封性。”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抹子示范,动作娴熟利落。

那名工匠名叫李二柱,是洛阳本地有名的瓦匠,起初对长安来的 “新技术” 还有些不服气,可看到刘远的示范与讲解,又亲眼看到水泥凝固后的硬度,渐渐心服口服:“刘大人,您这技术真是厉害!俺以前砌墙只用黄泥,哪见过这么好用的水泥,以后俺们盖房子也能用这东西!”

刘远笑着点头:“等工程结束,我把水泥配方交给你们,以后洛阳盖房、修路都能用。”

施工过程中,王敬之也时常到工地巡查,不仅送来粮食与饮水,还组织衙役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为了让居民们及时了解工程进度,他还在每条街道的入口处设立了 “工程公示牌”,每天更新施工进度与次日施工区域,方便居民安排出行。

两个月后,洛阳老城的下水道主干道全部完工。主干道总长五十余里,从西城区的丽景门开始,沿街道向东延伸,途经北城区、南城区,最终在洛河岸边的码头处汇入洛河。为了庆祝工程完工,王敬之特意组织了一场 “通水仪式”,邀请刘远、工匠代表与居民代表共同见证。

仪式当天,刘远打开西城区丽景门旁的进水闸,清水顺着明沟流入下水道。居民们围在街道两侧,紧张地注视着沟槽上方的青石板 —— 以往只要下雨,这里就会积水,如今清水流入下水道,青石板旁的缝隙里没有一丝水渗出,街道始终保持干爽。

更令人惊喜的是,通水仪式后的第三日,洛阳便迎来了一场大雨。雨势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以往雨后泥泞不堪的街道,如今却干干净净,雨水顺着街道两侧的排水口流入下水道,再通过主干道汇入洛河,没有出现丝毫倒灌现象。

雨停后,张婆婆提着菜篮走出家门,看着脚下干爽的青石板路,脸上满是惊喜。她走到邻居家门前,笑着说:“你看这街道,以前下雨后,俺家门槛都得垫三块砖头,现在好了,出门再也不用踩泥了!这下水道真是修到俺们心坎里了!”

邻居也笑着附和:“可不是嘛!以前一到雨季,家里就潮得厉害,还总有蚊子,今年有了下水道,家里也干爽多了,再也不用天天点艾草驱蚊了!”

除了下水道,洛阳还参照长安模式,同步推进公共厕所与垃圾集中处理建设。王敬之按照 “每坊一座” 的标准,在老城的二十座坊中各修建了一座公共厕所,厕所采用砖石结构,内部铺设青石板,污水通过支管直接接入下水道;街道旁每隔五十步放置一个木质垃圾木箱,每天清晨,官府派马车将木箱中的垃圾运到洛河边的码头,再用渡船运到下游的荒岛上集中填埋,填埋前还会撒上石灰消毒。

负责清扫翠花巷公共厕所的保洁员,正是之前担心施工影响生活的张婆婆的儿子李铁柱。李铁柱原本是个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此次官府招募保洁员,他在张婆婆的劝说下报了名,负责翠花巷与相邻的平康坊两座坊的厕所清理与垃圾清运,每月能拿到一贯五百文的工钱。

“以前俺总觉得干这活丢人,现在才知道,这活既体面又能挣钱。” 李铁柱一边清扫厕所,一边感慨道,“看着街道变干净,邻居们都夸俺,俺心里也高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当财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随着下水道、公共厕所与垃圾处理三项改革同步落地,洛阳老城的环境一天天改善。曾经污水横流的街道变得干净整洁,空气中的腥臭味渐渐消散,洛河河面的漂浮垃圾也少了许多。到了次年夏季,洛阳老城不仅没有发生瘟疫,蚊虫数量也大幅减少,百姓们的生活质量显着提升。

消息传到长安,李治龙颜大悦,特意下旨嘉奖刘远与王敬之:“洛阳城市改革试点成功,为各地城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朕决定,从明年起,将洛阳的改革经验推广到扬州、成都、广州等大城市,让更多百姓受益!”

李逸得知洛阳的改革成效后,也十分欣慰。他特意给刘远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洛阳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灵活调整方案。未来推广到其他城市,仍需坚持这一原则,根据各地地形、气候与建筑特点,制定适配的改革计划,不可一概而论。”

此时的洛阳老城,洛河畔的柳树抽出了新芽,春风拂过,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居民们沿着洛河岸边散步,看着干净的街道与清澈的河水,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张婆婆带着小孙子在巷口玩耍,小孙子手里拿着刚买的糖人,在青石板路上欢快地奔跑,再也不用担心踩到泥坑。

刘远站在洛河岸边,望着汇入洛河的下水道出口,心中满是成就感。他知道,洛阳的改革只是开始,未来,大唐的每一座城市,都将像长安与洛阳一样,变得干净、整洁、宜居,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而这,正是李逸推动城市改革的初心,也是大唐盛世最生动的注脚。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当财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