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10章 保守派受挫,改革之路再向前

入秋的长安,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多了几分清爽。太极殿外的银杏树叶渐渐染上金黄,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大唐的繁华与变迁。此时的朝堂之上,气氛却与往日不同 —— 盐铁改革的全面成功,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散了保守派盘踞多年的阴霾,让支持改革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主导。

张柬之身着深青色朝服,站在文官队列的中后位置,脸色阴沉得如同窗外的乌云。自盐铁改革在全国推广并取得辉煌成效后,他的日子便一日比一日艰难。此前,他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多次上奏弹劾盐铁改革 “扰乱旧制”“与民争利”,甚至暗中联合几位保守派官员,试图阻挠改革推进。可如今,百姓用上了平价优质的盐铁,国库收入大幅增长,各地送来的奏折全是对改革的称赞,他那些弹劾的言论,不仅没能动摇改革根基,反而让自己渐渐被唐太宗冷落。

就在昨日,吏部还传来消息,原本由他负责的地方监察事务,被唐太宗下令转交他人负责。这无疑是一个信号 —— 陛下已不再信任他这位 “保守派中坚”。张柬之心中满是不甘,却又无可奈何。他偷偷瞥了一眼站在前方的李逸,只见李逸身着绯色官袍,身姿挺拔,眉宇间满是自信,与半年前那个在朝堂上还要为盐铁改革据理力争的年轻人,判若两人。

“诸位爱卿,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想与大家商议下一步的朝政规划。” 唐太宗坐在龙椅上,目光温和却带着威严,“盐铁改革推行半年,全国官盐、铁价大幅下降,税收增长四成,百姓满意度显着提升。此等利国利民之举,当成为我大唐改革的典范。”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逸身上,语气中满是赞赏:“李逸,如今盐铁改革成功,百姓受益,国库充实,下一步,你可考虑在其他领域推行类似改革,比如茶叶、丝绸的税收与经营。这两项产业关乎民生,也是我大唐的重要财源,若能加以规范,定能进一步完善大唐的经济体系。”

此言一出,殿内立刻响起一片赞同之声。户部尚书王圭率先躬身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茶叶、丝绸乃我大唐特产,江南茶叶远销北方,蜀地丝绸更是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各国,只是如今市场混乱,偷税漏税、垄断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若能参照盐铁改革的经验加以规范,定能为国家带来更多收益,也能让百姓、商家受益。”

工部尚书段纶也附和道:“臣也赞同!此前盐铁改革中,‘因地制宜、实用利民’的理念十分有效,若能应用到茶叶、丝绸领域,定能解决当前市场的诸多问题。”

李逸感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心中暖流涌动。他上前一步,躬身答道:“陛下,臣谢陛下信任。其实在盐铁改革推进过程中,臣便已开始关注茶叶、丝绸领域的问题,如今已有初步想法。茶叶、丝绸与盐铁不同,盐铁关乎国计民生,需官营与民营协同;而茶叶、丝绸多为民间经营,百姓依赖其谋生的不在少数,因此改革不可照搬盐铁模式,需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税收制度’为核心。”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具体而言,其一,规范经营资质。当前茶叶、丝绸市场鱼龙混杂,不少商家无证经营,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扰乱市场秩序。可参照盐铁经营权开放的经验,由地方官府审核商家资质,为符合条件的商家颁发经营许可证,严禁无证经营;其二,优化税收制度。如今茶叶、丝绸税收标准混乱,地方官员随意加征赋税,导致商家负担沉重,不少商家为避税而走私。可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按产量或销售额征税,同时加强监管,防止偷税漏税,确保税收公平;其三,打击垄断经营。江南部分茶商、蜀地部分丝绸商,凭借财力垄断市场,哄抬价格,百姓与小商家苦不堪言。需严厉打击垄断行为,鼓励公平竞争,让市场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李逸的话音落下,殿内再次响起掌声。唐太宗满意地点点头:“你的规划详细周全,既考虑到了茶叶、丝绸领域的特殊性,又延续了盐铁改革‘实用利民’的理念,很好!此事便交由你负责,户部、刑部全力配合,尽快制定具体方案,待方案成熟后,先在江南、蜀地试点,再逐步推广至全国。”

“臣遵旨!” 李逸躬身领命,心中充满了干劲。

站在队列中的张柬之,听着李逸的规划与满朝文武的赞同,心中满是苦涩。他原本还想站出来反对,称 “茶叶、丝绸经营已久,贸然改革恐引发混乱”,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他深知,经过盐铁之争,保守派已彻底失去了话语权。此前支持他的几位保守派官员,见改革利国利民,早已悄悄与他划清界限,有的甚至转而支持李逸的改革举措。上次朝会后,吏部尚书还私下对他说:“柬之,如今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百姓拥护,陛下支持,我们若再坚持反对,恐会惹祸上身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当财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想到这里,张柬之只能低下头,沉默不语。他看着殿内支持改革的氛围,心中清楚,李逸提出的 “实用利民” 改革理念,已得到朝廷与百姓的广泛认可,保守派已无力阻止改革的步伐。

散朝后,官员们纷纷围拢到李逸身边,向他道贺,同时探讨茶叶、丝绸改革的细节。江南道御史崔大人笑着说:“李大人,江南茶叶市场混乱已久,不少茶商垄断茶山,抬高茶价,百姓喝不起好茶,小茶农也赚不到钱,此次改革,定能还江南茶叶市场一个清明!”

蜀地刺史柳大人也说道:“蜀地丝绸闻名天下,可如今不少丝绸商偷税漏税,官府征税困难,若能优化税收制度,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能减轻诚信商家的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李逸一一回应,与众人交流着改革思路。看着眼前这些支持改革的官员,他心中满是感慨。从科举改革开始,他便与保守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那时,张柬之等人以 “科举旧制不可破” 为由,多次阻挠科举改革,试图维持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是他与苏瑶等人据理力争,以 “选拔贤才、为国育才” 为由,说服唐太宗推行科举改革,让寒门子弟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后来的盐铁改革,更是困难重重。保守派称 “盐铁官营乃祖制,不可更改”,甚至暗中勾结私盐私铁贩子,破坏改革试点。是他带领团队深入各地调研,制定分批次推广方案,解决了偏远地区运输成本高、边境地区私贩猖獗等问题,最终让盐铁改革取得成功。

一路走来,虽历经挫折,却始终秉持 “民生为本” 的初心,从未动摇。如今,科举改革让朝堂多了许多有识之士,盐铁改革让百姓用上了平价盐铁,国库也日渐充实。这一切,都证明改革的道路是正确的。

“李大人,您在想什么?” 崔大人见李逸出神,轻声问道。

李逸回过神,笑着说:“我在想,从科举改革到盐铁改革,若没有陛下的支持,没有诸位的配合,没有百姓的拥护,改革恐怕难以推进。如今,我们又要开启茶叶、丝绸改革的新征程,这同样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李大人放心,我们定当全力配合!” 众官员齐声说道。

李逸与众人道别后,便前往户部衙门。此时的户部,早已不复往日的沉闷。盐铁改革成功后,户部官员们士气高涨,不少人主动提出要参与茶叶、丝绸改革的筹备工作。李逸刚踏入衙门,户部侍郎张恒便迎了上来:“李大人,您交代的茶叶、丝绸市场调研数据,我们已经整理好了,请您过目。”

李逸接过卷宗,仔细翻阅着。卷宗中详细记录了江南、蜀地茶叶、丝绸的产量、销量、价格、税收等数据,还标注了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如江南茶商垄断茶山、蜀地丝绸偷税漏税等。“做得很好!” 李逸满意地说,“接下来,我们要根据这些数据,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先在江南、蜀地选择几个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国推广。”

张恒点头应道:“好的,李大人。我们还需与地方官府沟通,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没错,” 李逸说道,“还要注意倾听商家与百姓的意见,改革方案若有不妥之处,及时调整。我们推行改革,最终目的是让百姓受益,不可脱离民生。”

接下来的几日,李逸带领户部官员,日夜加班,制定茶叶、丝绸改革方案。他们参照盐铁改革的经验,结合茶叶、丝绸领域的特殊性,制定了详细的试点计划:在江南选择杭州、苏州作为茶叶改革试点,在蜀地选择成都、蜀州作为丝绸改革试点;试点期间,重点推进经营资质审核、税收制度优化、垄断行为打击三项工作;同时,组建 “茶叶丝绸改革指导团队”,前往试点地区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方案制定完成后,李逸入宫呈给唐太宗。唐太宗仔细翻阅后,满意地说:“方案详细周全,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就按你制定的计划推进,试点过程中若有困难,可随时向朕禀报。”

“谢陛下!” 李逸躬身谢恩。

离开皇宫时,已是夕阳西下。夕阳的余晖洒在长安的街道上,将整个城市染成了金色。李逸站在户部衙门的窗前,望着窗外的繁华景象:街道上,百姓们提着装满货物的篮子,脸上洋溢着笑容;商户们敞开大门,诚信经营,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盐铁店铺前,再也没有因价格过高而愁眉苦脸的百姓,取而代之的是轻松选购的身影。

他想起半年前,盐铁改革刚刚启动时,长安街头还有百姓为买不到平价盐而发愁,铁匠铺里也有农户因农具价格过高而叹息。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盐铁改革的成功,不仅让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让国家的经济更加繁荣。

李逸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盐铁之争的胜利,不仅是改革的胜利,更是 “实用利民” 理念的胜利。在改革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阻力,保守派的反对、旧制度的束缚、现实中的困难,这些都曾让他倍感压力。可每当看到百姓因改革而受益,他便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当财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还要完善茶叶、丝绸的管理制度,优化地方税收体系,推动更多领域的改革。” 李逸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改革之路没有终点,未来还有许多挑战等待着他。比如,茶叶、丝绸改革试点可能会遇到商家的抵制,地方税收体系优化可能会触动部分官员的利益,这些都需要他拿出更大的勇气与智慧去应对。

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唐太宗的支持,让他有了坚实的后盾;支持改革的官员,让他有了得力的帮手;拥护改革的百姓,让他有了前进的动力。只要继续坚守 “民生为本” 的初心,秉持 “实用利民” 的理念,与大家同心协力,大唐的改革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国家也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夜幕渐渐降临,长安街头亮起了灯笼,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李逸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皇宫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江南的茶山郁郁葱葱,茶农们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蜀地的丝绸作坊里,织工们辛勤劳作,织出的丝绸精美绝伦;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能用上质优价廉的茶叶、丝绸,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他知道,这一天不会太远。因为改革的种子已经种下,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为百姓遮风挡雨,为国家带来繁荣与富强。而他,将继续做改革的推动者,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大唐的盛世添砖加瓦,让 “实用利民” 的理念,在大唐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当财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