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 > 第81章 高密粱红,粮道截踪,酒坊设伏

高密的高粱田裹着一股酸腐的酒气——不是正经高粱酒的醇香,是霉变高粱混着潮湿土壤的闷味。刚抽穗的高粱秆从基部开始发黑,叶片上布满不规则的黑斑,像被泼了墨,风一吹,带斑的叶子就簌簌掉落,露出下面干瘪的穗子,有的穗子已经腐烂,渗出褐色的黏液,滴在干裂的土上,晕开一小片污痕。乔郓蹲在一丛病粱前,指尖捏起一片黑斑叶,叶背的绒毛上沾着细小的霉点:“这是‘高粱炭疽病’,比黑穗病更恶,”他对身边的老农户吴老爹道,“叶片、茎秆、穗子全害,染病就没救,更要命的是——不仅种没了,连朝廷发的救荒粮也没影了。”

吴老爹手里攥着个掉了底的陶碗,碗沿还沾着点干了的高粱粥渣,是他从高密老酒厂捡来的,平时用来给孙子吴粱盛粥。他的土坯房在高粱田边,房檐下挂着串去年的高粱穗,红得发暗,却比今年地里的病粱精神多了。屋里传来吴粱的小声哭腔,孩子不是生病,是饿的,三天没正经吃顿饱饭,就靠挖野菜掺糠熬粥。“俺种了二十八年高粱,”吴老爹声音发颤,指了指西边的官道,“郑十九把抗炭疽的高粱种囤在老酒厂的地窖里,还说‘救荒粮被梁山的人截了’,可俺昨天看到他的粮车往酒厂运粮,车上盖着的布角露着‘朝廷救荒’的印子!”他说着,从怀里掏出块硬邦邦的高粱糠饼,是前天从郑十九粮行门口捡的,饼上还沾着沙粒:“粱粱想吃高粱饴,俺连买麦芽糖的钱都没有,更别说给他熬饴糖了。”

铁牛扛着“高密护粱队”的木牌走过来,木牌上的“粱”字被高粱叶蹭得有点模糊,周壮、二柱、阿强、小三跟在后面,周壮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纸——是他昨天偷偷画的官道粮道图,之前在梁山时,他跟着送过粮,熟这条路。“吴老爹,俺们查过了,”周壮声音压得低,“郑十九和梁山的‘操刀鬼’曹正勾结,救荒粮没被截,是他们合伙扣了,运到酒厂换酒,再用酒换梁山的兵器!”

王月瑶推着一台改得面目一新的“高粱田防炭疽点播耧”走过来,枣木车架侧边多了个竹制的“酒糟施肥盒”——她昨天跟酒厂的老工人打听,知道酒糟能肥田,还能抑制炭疽病病菌,特意加的。前端的“病穗清理器”换了薄钢片,能更利索地割掉病穗,后端的播种斗分两层:上层播经苏婉药浸的抗炭疽高粱种,下层撒掺了高密黄芩粉的草木灰,中间还加了个小格子,专门装磨碎的酒糟。“刚才去酒厂附近的杂货铺问,”她擦了擦手上的酒糟渣,清理器的钢片上还挂着半片病叶,“曹正每天傍晚都会带三辆粮车去酒厂,每辆车都有两个护院押车,腰间别着短刀,车辙印很深,看着装得满当当的。”

苏婉提着药箱,还额外挎了个小竹篮,篮子里装着麦芽糖块和晒干的高粱米——她听吴老爹说吴粱想吃高粱饴,特意从镇上杂货铺赊的。药箱里除了往常的“祛炭膏”(用黄芩、硫磺和高粱根熬的),还多了个陶罐,装着淡棕色的“酒糟液”:“这酒糟液得兑水浇在高粱根上,既能肥田,又能防病菌,比单纯的草木灰管用;祛炭膏得涂在健康高粱的茎基部,别漏了叶鞘缝,病菌最爱从那儿钻进去。”她蹲下身,用小毛刷仔细涂着药膏,余光瞥见屋里吴粱的小脑袋,悄悄把一块麦芽糖塞进吴老爹手里:“给娃垫垫肚子,甜的。”

乔郓接过周壮画的粮道图,指尖顺着图上的红圈——那是周壮标的粮车必经的窄道,两边是高粱地,正好设伏。他激活信息探查扫过粮道和老酒厂:

【作物:高密红高粱(炭疽病感染率90%,健康穗不足10%,预计减产96%)】

【核心冲突:郑十九囤抗炭疽种(假种掺秕谷抬价270%,真种藏酒厂地窖) 勾结曹正截救荒粮(扣朝廷救荒粮60石,运酒厂换兵器) 梁山借粮换兵(曹正负责高密粮道,为梁山储备军粮)】

【破局关键:粮车每日酉时从郑十九粮行出发,经西官道窄道去酒厂;窄道两侧高粱茂密,适合设伏;酒厂老工人不满郑十九压价,愿意帮着指认地窖位置;曹正擅长用刀,却不熟悉高粱地地形,易被牵制】

【石勇定位:负责跟踪粮车,摸清押车人数和路线;设伏时牵制曹正,用流星锤缠刀,避免伤人,留活口问梁山粮道计划;协助周壮确认粮车装卸时间】

“这次不搞祭典,不找钥匙,直接截粮道、找地窖,”乔郓召集团队和护粱队围在吴老爹家的院坝里,声音压得低却坚定,“林砚,你去西官道盯着郑十九的粮行,记准粮车出发时间和押车人数,别被发现;陈先生,你去联系酒厂的老工人,让他们酉时前指认地窖位置,事成后给他们补工钱;赵虎,你带护粱队的人去窄道设伏,周壮带路,二柱、阿强、小三负责用高粱秆堵粮车车轮,别硬拼;苏婉,你留在这里,给吴老爹和周边农户熬祛炭膏,再……给吴粱做份高粱饴;王月瑶,你把点播耧推到酒厂附近,等找到真种,直接去田里播种;石勇,你跟我去窄道,我引开护院,你牵制曹正,留活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石勇接过乔郓递来的粗布巾——窄道蚊子多,用来擦汗挡虫,他看了眼屋里的吴粱,轻声道:“俺会看好粮车,也会留着曹正,问出梁山的底细。”他跟着乔郓往窄道走时,路过酒厂,特意瞥了眼门口的粮车辙印,印子里还沾着点高粱粒,是没清理干净的救荒粮。

酉时一到,西官道上果然传来了粮车的轱辘声——三辆牛车,每辆车上都盖着深灰色的布,押车的除了曹正,还有六个护院,每人腰间都别着短刀。乔郓和石勇躲在高粱地里,看着粮车慢慢走进窄道,等第一辆车的车轮压到预先埋好的高粱秆时,赵虎突然吹了声口哨,护粱队的人从高粱地里钻出来,二柱、阿强、小三抱着高粱秆往车轮下塞,粮车顿时停住了。

“谁在捣乱?”曹正从第一辆车上跳下来,手里握着把短刀,刚要挥刀砍向二柱,石勇突然从高粱地里窜出来,流星锤链“咻”地飞出去,缠住了刀身。曹正想拽回刀,可锤链缠得紧,怎么拽都不动,他抬头刚要骂,看到石勇的脸,突然愣了:“你是……之前在蒙阴拦过郑天寿的人?”

“知道就好,”石勇握着锤链,眼神冷得很,“把救荒粮交出来,再说说梁山要这些粮做什么,饶你不死。”曹正还想反抗,乔郓已经绕到他身后,手里握着根高粱秆,轻轻抵在他后腰:“别乱动,你的护院已经被制住了。”

曹正扭头一看,六个护院全被护粱队的人按在地上,顿时泄了气,手里的刀“哐当”掉在地上:“是……是梁山要控制山东的粮道,让俺们在高密、安丘、诸城扣粮,等秋收后把粮全运去梁山,断农户的生路,逼他们去梁山入伙。”

与此同时,陈先生带着酒厂老工人找到了地窖——就在酒厂后院的酒缸下面,掀开缸盖,里面全是装着抗炭疽高粱种的麻袋,袋口印着“朝廷救荒”的红字。吴老爹跟着去的,看到麻袋时,眼泪一下子就掉了:“有救了!俺们的高粱有救了!粱粱能吃上年夜饭了!”

等护粱队把粮车和种子运到高粱田时,苏婉正好熬好了高粱饴——用赊来的麦芽糖和晒干的高粱米熬的,装在陶碗里,冒着热气。吴粱捧着陶碗,小口小口地吃着,甜得眯起了眼睛:“爷爷,甜!比野菜粥好吃!”吴老爹摸着孙子的头,笑着抹眼泪:“以后天天给你吃,今年收了好高粱,咱们熬一坛子高粱饴!”

接下来的三天,高密的高粱田彻底变了样。王月瑶的点播耧在田里穿梭,酒糟施肥盒里的酒糟撒在土里,没多久就冒出了新绿;苏婉的酒糟液浇在高粱根上,病株旁边很快冒出了新苗;铁牛、周壮带着护粱队的人帮农户们挖“高粱肥沟”,把救荒粮里的陈粮磨碎,掺着酒糟埋进沟里,当肥料;林砚则跟着曹正去了梁山在高密的暗哨,端了三个藏粮的小地窖,缴获了不少梁山的腰牌。

晌午,吴老爹在高粱田边摆了午饭,糙米饭、炒高粱苗、高粱面窝头,还有一大碗高粱饴。吴粱捧着饴糖,给每个人都递了一块:“石叔叔,甜;乔叔叔,甜;周叔叔,甜……”石勇接过饴糖,放在嘴里,甜意顺着喉咙往下走,比他以前在镖局吃的糖糕还暖。

傍晚,县丞派人来的时候,不仅带了罚银的消息(郑十九被判罚银三千两,曹正押去府衙候审),还带了个消息——周边的安丘、诸城也发现了梁山扣粮的暗哨,都是照着高密的粮道模式来的。乔郓拿着县丞递来的文书,指尖划过“梁山粮道图”几个字,突然想起上一章那封密信末尾的“江”字印——原来不是单一的囤种,是早就布好的粮道网。

夜色渐浓,高粱田里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泛红的高粱穗,像一片燃烧的火海。吴粱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苏婉教他做的小糖人,是高粱饴捏的,歪歪扭扭的,却透着欢喜。乔郓看着身边的团队,林砚在整理截粮的账本,周壮在画周边县的粮道图,苏婉在熬新的酒糟液,王月瑶在修改点播耧的图纸——这次想加个“粮种筛选秤”,能更精准地分种子。

石勇突然碰了碰乔郓的胳膊,指了指东边的官道:“有人在看,不是梁山的人,像是府衙的探子。”乔郓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只见官道尽头有个黑影一闪而过,手里拿着个账本似的东西。他没说话,只是把县丞给的粮道图折好,塞进怀里——看来梁山的粮道计划,比他们想的还要大,下一站去昌邑,怕是得提前做准备了。

风从高粱田吹过,带着刚抽穗的高粱清香,混着淡淡的酒糟味。吴粱的笑声飘在夜色里,和灯笼的光混在一起,暖得很,可乔郓知道,这暖里藏着没散的寒气——梁山的粮网,才刚露了个角。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