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 > 第48章 台庄水调,秧稳田丰

台儿庄的运河水带着淡淡的腥气,顺着破损的堤岸漫进稻田,浑浊的水流里飘着细碎的浮萍。乔郓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挽着裤腿在水里捞秧苗——刚移栽的秧苗被漫灌的河水冲得东倒西歪,有些甚至连根拔起,飘在水面上。“这不是涝,是灌溉没章法,”他对身边的赵虎道,“运河堤岸破了不修,想浇水时没水,不想浇时水漫田,再壮的秧苗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赵虎扛着一台“控流移栽耧”的模型,枣木架上安着可调节的水阀,前端的铁铧能精准挖穴栽秧,后端绑着带孔的导流板——是王月瑶针对台儿庄的灌溉乱象改的,既能控制浇水量,又能固定秧苗根部。“刚才问了老船工张老爹,”他抹了把脸上的水痕,“运河堤岸的修补权被乡绅吴四爷攥着,他说‘堤是吴家修的,浇水得看吴家脸色’,每年收完粮才肯修堤,平时故意留着缺口,好拿捏农户。”

村头的运河码头边,几个农户正围着吴四爷求情。吴四爷穿着油亮的绸缎衫,手里把玩着玉扳指,脚边放着一箱刚收的“浇水钱”:“急什么?等收了夏粮,自然给你们修堤。现在要浇水,每户先交三文‘堤费’,少一文都别想动运河水!”

人群里,张老爹气得浑身发抖,他手里的船桨重重砸在地上:“吴老四!去年你收了堤费,却只修了个小补丁,一场雨就冲垮了!今年还想骗钱?”

“老东西,别给脸不要脸!”吴四爷的打手上前一步,推了张老爹一把,“再啰嗦,连你家的船都给扣了!”

苏婉提着药箱快步走过去,扶住差点摔倒的张老爹,从药箱里拿出一瓶跌打酒:“张老爹,先擦擦药。”她转头看向吴四爷,语气平静却坚定,“运河是官修的,不是你吴家的私产,克扣修堤钱,故意刁难农户,就不怕官府治罪?”

王月瑶蹲在田边,快速组装控流移栽耧模型:“这耧车能一边栽秧一边控流,水阀调到‘半开’,正好满足秧苗需水量,导流板能把多余的水引回水渠,不会淹田。台儿庄的田块碎,耧身做了折叠设计,窄田埂也能推。”

乔郓激活信息探查扫过稻田和堤岸:

【农田状态:灌溉失衡(低洼处积水10cm,高处干裂,秧苗存活率60%)】

【核心矛盾:吴四爷垄断堤岸修补权(挪用修堤公款,故意拖延修堤) 灌溉无规划(缺乏分水设施,水流失控)】

【解决方案:王月瑶“控流移栽耧” 苏婉“稳根护秧膏” 修建“分级分水渠”(连接运河,按田块高低分配水量)】

【关键线索:吴四爷与运河漕运官勾结,每年私吞朝廷下拨的修堤银五十两】

“吴四爷,”乔郓走上前,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书,“这是知府大人亲批的‘运河水利令’,要求立即修补堤岸,保障灌溉,若有延误,严惩不贷。另外,我们已经查到你私吞修堤银的证据,要不要给大家念念?”

吴四爷脸色一变,抢过文书看了一眼,见上面盖着鲜红的官印,眼神慌乱起来:“你……你们别胡说!修堤银早就花光了!”

“花在哪了?”林砚从人群后走出,手里拿着一本账册,“这是你去年的收支记录,修堤只花了十两,剩下的四十两都给漕运官送礼了,还有你给自家盖新房花的二十两,也是从修堤银里挪的吧?”

陈默捻着胡须,补充道:“漕运官已经被巡查官盯上了,你要是还执迷不悟,只能跟着一起坐牢。”

吴四爷瘫坐在地上,看着账本上的记录,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打手们见状,纷纷后退,不敢再嚣张。农户们爆发出欢呼声,围上来抢着看账册,骂声此起彼伏:“原来是他吞了修堤钱!”“难怪堤总也修不好!”

县丞很快带着差役赶来,核实证据后,当场下令将吴四爷押走:“乔主事,修堤和灌溉的事,就拜托你们了!官府会派工匠协助,所需材料一律优先供应。”

接下来三天,台儿庄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乔郓带着农户和工匠修补堤岸,用糯米浆混合石灰加固堤身,缺口处砌上厚实的青石板,防止再次冲垮;王月瑶和铁匠一起调试控流移栽耧,水阀反复校准,确保每株秧苗都能分到合适的水量,折叠耧身在窄田埂上灵活穿梭,引得农户们连连称奇;苏婉带着妇人熬制稳根护秧膏,大铁锅里的菖蒲、黄芪翻滚着,褐色的膏体冒着热气,她一边熬药一边讲解:“每株秧苗根部涂一钱膏,既能防烂根,又能让根扎得稳,不怕水流冲。”

张老爹主动带着船工们帮忙挖分级分水渠,他们驾着小船,在运河和田块间穿梭,按照田块高低,挖出三级水渠:高处田块接“细流渠”,中等田块接“常流渠”,低洼田块接“溢洪渠”,多余的水通过溢洪渠流回运河,再也不会淹田。“乔主事,这分水渠挖得好!”张老爹撑着船桨,笑着喊,“以后浇水不用看谁脸色,按田块领水,公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试种田里,王月瑶推着控流移栽耧走在前面,铁铧精准挖穴,秧苗放进穴里,水阀轻轻一拧,适量的水浇在根部,导流板顺势将土推平,秧苗稳稳立在田里。苏婉跟在后面,给秧苗根部涂护秧膏,动作麻利。乔郓则在分水渠边安装“量水标尺”,标尺上刻着不同田块的需水量,农户一看就懂,再也不会浇多浇少。

三天后,试种田的秧苗挺直了腰杆,翠绿的叶片上挂着水珠,根部牢牢扎在土里,即使有微风拂过,也只是轻轻摇晃,再也不会被冲倒。农户们围在田边,纷纷赞叹:“这耧车真神!以前栽秧得三个人,现在一个人就够了,还栽得稳!”“分水渠也管用,俺家高处的田终于能浇上水了!”

晌午,张老爹在自家的渔船上摆了午饭。糙米饭、运河里的鲜鱼、水芹炒鸡蛋,都是台儿庄的特色。“这鱼是刚从运河里捞的,”张老爹给乔郓夹了块鱼肉,“以前运河水浑,鱼少,现在堤修好了,水清亮了,鱼也多了!以后咱们种稻、捕鱼两不误,日子越过越红火!”

乔郓尝了口鱼肉,鲜嫩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苏婉递过一碗清热的荷叶茶:“台儿庄的水湿气重,这茶能去湿。吴四爷被抓了,他的田产被官府没收,正好改成互助会的农具站和技术学堂,方便推广新技术。”

王月瑶拿着一张新画的“稻渔共生”图纸,铺在船板上:“我和张老爹商量了,在低洼田块挖小鱼塘,种上水稻,塘里养鱼,稻花落在水里喂鱼,鱼的粪便肥田,一举两得。控流移栽耧还能改改,加个撒鱼苗的小斗,栽秧时顺便放鱼苗,省功夫。”

陈默捻着胡须,看着远处忙碌的农户,对乔郓道:“台儿庄的灌溉和修堤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可以联动运河漕运,把多余的粮食通过运河运出去,卖个好价钱。邻县沛县也是运河沿岸,灌溉问题和台儿庄类似,可以让张老爹带着经验过去,船工们走运河方便,推广起来快。”

林砚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算了算,修建分级分水渠花了八十两,控流移栽耧每台成本四两,互助会补贴一两,农户负担不大。吴四爷私吞的修堤银被追回三十两,正好用来买鱼苗,发给农户搞稻渔共生。”

傍晚,夕阳把运河水面染成金红色。修补好的堤岸像一条青灰色的长龙,守护着两岸的稻田;分级分水渠里,清水顺着不同的渠道流进田块,秧苗在水中轻轻摇曳,透着勃勃生机;渔船上的炊烟袅袅升起,和岸边的田埂、远处的村庄构成一幅热闹的田园图。

“明天我和张老爹去沛县看看,”乔郓对众人道,“陈先生和林砚留在台儿庄,盯着稻渔共生的试点和漕运对接;苏婉,你把稳根护秧膏的配方和分水渠的修建方法整理成手册;王月瑶,你留在台儿庄,指导铁匠铺赶制改良后的栽秧放鱼苗耧,等沛县确定推广,再带工具过去。”

苏婉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乔郓:“里面是浓缩护秧膏和防蚊药包,沛县的运河蚊子多,你带在身上。还有这个——”她递过一小包秧种,“这是试种田里选的良种,耐涝抗倒,让沛县的农户先试种。”

王月瑶也递过一个控流移栽耧的模型:“给沛县的乡绅看看,这是咱们在台儿庄的成果。要是他们的灌溉有特殊问题,我远程改图纸,保证合用。”

乔郓接过布包和模型,指尖触到模型上光滑的水阀,心里满是踏实。运河上,张老爹的渔船划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船工们的号子声传来,粗犷而欢快。农户们的歌声也跟着响起,是改编的运河小调,唱的是“渠分千家水,秧稳万亩田”。

夜色渐浓,运河边的灯笼亮了起来。乔郓看着身边默契协作的伙伴,苏婉在整理草药手册,王月瑶在和铁匠讨论耧车改进,陈默在和张老爹商量沛县的行程,林砚在核对明天的物资清单,赵虎在堤岸巡逻,身影沉稳。虽然沛县的推广还需费心,但看着台儿庄这片从“灌溉乱地”变“丰产良田”的土地,感受着团队的默契与农户的信任,他知道,只要顺着民心走,跟着土地的需求干,再难的水利难题,也能变成滋养丰收的源头。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