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日送粉,阿婆寻糕盼年味儿
山坞的冬日寒风裹着雪粒,院外的石阶上结着薄冰,踩上去咯吱作响。陈晚星刚把灶房的大铁锅擦干净,就见院门口站着个裹着厚棉袄的老人,手里提着个布包,鬓角沾着雪沫,正是村里的李阿婆。
“晚星丫头,景渊小子,没冻着吧?”李阿婆推开院门,布包上还带着灶房的余温,“这是我家磨的糯米粉,今年新收的糯米磨的,细得很,想着你们做点心能用,就送些来。”她打开布包,糯米粉雪白雪白,粉末细腻无杂质,凑近闻能嗅到淡淡的米香,“眼瞅着要过年了,我老婆子总想吃块年糕,你们手艺好,肯定能做出小时候的味儿。”
晚星赶紧接过布包,往屋里让李阿婆:“阿婆快进屋烤烤火,灶上刚煮了姜枣茶,您喝杯驱驱寒。”她用手指捻了点糯米粉,细腻顺滑:“这粉磨得真好!做红糖年糕肯定软糯香甜,您是想提前尝尝年味儿吧?”李阿婆坐在炕边,笑着点头:“可不是嘛!以前过年,我娘总做红糖年糕,蒸得软糯,蘸着白糖吃,现在老了做不动了,就盼着能再尝一口那暖乎乎的糕。”
这时谢景渊从储物间出来,手里拿着个陶瓮,里面装着些老红糖:“阿婆来得巧,这是前几日张掌柜从镇上捎来的老红糖,块大味浓,正想着做年糕。”他打开陶瓮,老红糖呈深褐色,质地紧实,带着浓郁的糖香,“糯米补气血,红糖暖身子,做出来的年糕软而不塌,老人家吃正好,冬天吃还能暖脾胃。”
李阿婆眼睛一亮,从棉袄口袋里掏出个小纸包,里面装着些蜜枣:“这是我去年腌的蜜枣,去核切了瓣,加进年糕里能添些甜味,还不用放太多糖。”晚星接过纸包,蜜枣呈深红色,果肉饱满,甜香浓郁:“蜜枣正好!能让年糕的味道更醇厚,还能中和红糖的甜腻,吃着不齁,阿婆您想得真周到。”
正说着,院外传来阿砚的声音,他背着画夹,手里拿着个红绸带:“晚星姐姐!师父!我从镇上买了新的红绸带,今天要把红糖年糕画下来,寄给小师妹!”他凑到布包前,拿起一点糯米粉:“这粉好细!比上次磨的还软,做出来的年糕肯定像棉花一样软!”
二、红糖年糕·软糯香甜款
- 适配场景:年货点心、早餐配粥、冬日暖食,常温密封可存15天(放入带盖陶瓮,每层垫油纸),冷藏可存30天(食用前用蒸锅热5分钟,或用平底锅煎至金黄,口感更香甜),口感软糯有嚼劲,不粘牙、不糊口,红糖的焦香与糯米的米香融合,蜜枣的甜润点缀其中,带着淡淡的暖香,适合秋冬季节作为点心或主食,老人小孩都能吃,尤其适合冬日暖身或过年时食用。
- 基础原料:
- 主料:李阿婆送的糯米粉500g(选细腻无杂质的,确保年糕软糯,无自制糯米粉可用市售水磨糯米粉代替)、谢景渊存的老红糖200g(选无添加、香气浓郁的,若红糖块大,需提前敲碎)、李阿婆送的蜜枣100g(选无核、肉厚的,切成0.5cm厚的瓣,避免过大影响年糕质地)、清水300ml(和面糊用,用常温纯净水,避免水温过高导致糯米粉结块)、玉米油30ml(刷模具防粘,可用无味菜籽油代替)
- 辅料:熟白芝麻20g(撒表面装饰,增加香气)、方形模具1个(30cm×20cm,深4cm,内壁刷油防粘)、蒸锅1个(蒸年糕用,需带篦子,容量足够放下模具)、木勺1个(搅拌面糊,避免糊底)、刮刀1把(整理年糕表面,确保平整)、纱布1块(铺在蒸盘上,防粘)、密封陶瓮1个(储存用,带盖)、菜刀1把(切年糕,确保切面平整)、电子秤1台(称量原料,确保比例准确)
- 关键步骤:
1. 处理核心食材:
- 红糖处理:若老红糖为块状,用刀敲成小块(大小约1cm见方,方便溶解);将红糖块放入小锅中,加入100ml清水,小火加热(全程小火,避免红糖糊底,产生焦味);用木勺不断搅拌,使红糖完全溶解(约3分钟,期间需不停搅拌,防止糖粒沉底结块);放至温热,备用(温度过高会烫熟糯米粉,影响年糕口感)。
- 蜜枣处理:蜜枣用温水浸泡10分钟(泡至变软,去除表面灰尘,避免口感过干);捞出后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切成0.5cm厚的瓣(颗粒大小适中,每口都能吃到,又不影响年糕的整体性),备用。
2. 调制年糕面糊:
- 大碗中放入糯米粉,加入冷却后的红糖水,用木勺轻轻搅拌(搅拌时动作要轻,避免糯米粉起筋,形成絮状);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的200ml清水(根据糯米粉的吸水性调整水量,面糊浓度以木勺提起能呈线状滴落为宜,若过于浓稠,可加少量清水调节;若过于稀薄,可加少量糯米粉)。
- 搅拌至面糊细腻无颗粒(可用刮刀将碗壁的干粉刮下,确保无结块);加入切好的蜜枣瓣,用木勺轻轻翻拌均匀(翻拌时避免用力过猛,防止蜜枣破碎,确保蜜枣均匀分布在面糊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