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96章 大明日报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第96章 大明日报

作者:cgws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8:57:52 来源:全本小说网

洪武八年深秋的应天城,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喜悦与一丝山雨欲来的紧张。就在这微妙的氛围中,一个新鲜事物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瞬间打破了表面的平静,激起了层层涟漪。

“卖报!卖报!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十文一份!朝廷新政大揭秘!陛下和太子殿下亲口嘉奖啦!还有神仙打架的精彩故事看嘞!”

“看报看报!吴王殿下亲笔写的神怪小说封神传开篇啦!女娲娘娘显灵,纣王无道题诗!”

“瑞恒昌上好雪花盐、香喷喷香皂、咸鱼鱼鲞大优惠咯!广告位招租!”

天刚蒙蒙亮,一群身着统一青色短褂斜挎着鼓鼓囊囊布包的半大孩子,如同欢快的麻雀,出现在应天城的大街小巷。他们清脆响亮的吆喝声,瞬间吸引了早起赶集上工的百姓。报童!这个大明前所未有的职业,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十文钱,对普通识字百姓来说不算太贵,一两个肉包子的价钱。好奇心驱使下,不少人纷纷掏钱购买。薄薄的一份报纸,展开却别有洞天。坚韧洁白、带着独特纹理的纸张,清晰美观的印刷字体,分门别类的板块,一切都透着新奇与精致。

头版头条,赫然是套红加粗的巨大标题:《陛下盛赞太子谕令嘉勉 南直隶新政岁入破四千万两创国朝新纪元!》正文详细报道了皇帝朱元璋在奉天殿的喜悦之情,太子朱标对新政成效的肯定和对南直隶士民的感谢,并首次公开披露了夏税田赋一千三百余万两、商税半年两千一百余万两的惊人数字!文章用词通俗,却极具感染力,字里行间洋溢着新政带来的富足与希望。

紧接着的新政解读板块,更是深入浅出:

《摊丁入亩:穷苦佃户张老汉的翻身账》——以一个真实佃户的口吻,算了一笔明白账:往年需交丁税银三钱,人头税折粮一石,租种地主十亩地需交租粮八石,全家累死累活吃不饱。新政后,丁税摊入田亩,他租的地因是劣田税轻,实际负担反而减轻,加上给瑞恒昌腌鱼坊打工挣的工钱,家里破天荒有了余钱,给老婆买了块花布,给儿子买了糖人。

《发票抽奖:王二狗买咸鱼中五百两银救老母》——详细描述了松江府那个轰动一时的中奖故事,配以栩栩如生的木刻版画,极具煽动性。

《废籍令:常州老铁匠孙三喜极而泣送孙入学》——讲述了老匠户重获自由,孙子得以进入新设社学读书的故事。

文章最后总结:新政非为夺利,实为均平,惠泽万民,充盈国库,利国利民!

娱乐趣闻板块则轻松许多:《秦淮河畔新花魁琴艺惊四座》、《贡院街老字号汤包秘方疑遭窃?》、《城东李员外家狸猫产下七色幼崽?》……各种市井八卦,看得人津津有味。

最吸引人的,无疑是故事连载板块。标题是醒目的《封神传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题淫诗》。朱栋以其超越时代的文笔,融合了话本的通俗与小说的细腻,将纣王无道、女娲震怒的开篇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是对女娲娘娘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的描写,以及纣王题下那首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淫诗,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文末那句“且看下回:冀州侯苏护反商,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最后的广告板块,瑞恒昌商号的雪花盐、香皂、腌鱼、鱼鲞广告图文并茂,承诺凭大明日报广告页购买享九折。最下方还有一小段文字,清晰地解释了什么是广告,以及若有商家欲刊登广告,可至大明日报应天总部详询,并标明了价格。

与此同时,各大茶馆、酒楼、甚至府衙、县衙门口,都贴出了大幅的大明日报。识字的衙役或专门聘请的说书人,开始大声诵读报纸内容。尤其是头版的捷报和新政解读,以及那引人入胜的封神榜传吸引了大量不识字的百姓驻足倾听。

“老天爷!四…四千万两?咱大明国库以前一年才收多少?”

“摊丁入亩真有这么好?张老汉这账算得实在!”

“五百两!买咸鱼都能中五百两!明天起我也要发票!”

“这纣王真不是东西!竟敢亵渎女娲娘娘!”

“瑞恒昌的咸鱼打九折?待会儿去买点!”

“这报纸才十文?值!太值了!明天还有吗?”

惊叹声、议论声、叫好声、对纣王的唾骂声、对广告商品的询问声……充斥在应天城的每一个角落。

大明日报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信息炸弹,在应天轰然炸响!第一期五万份报纸,不到半日,销售一空!报童们空着布包,小脸兴奋得通红。应天总部前,前来询问广告事宜和预订下期报纸的商人、好事者排起了长队。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进了文圣公府。当一份大明日报被门人战战兢兢地呈到子习闲面前时,这位文圣公正在与几位心腹门生品茗论道。他漫不经心地接过,只扫了一眼头版那刺目的标题和数字,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再翻到新政解读板块,看到那些粗鄙却极具煽动性的小人物故事,看到废籍令的字眼,看到对商税抽奖的鼓吹,一股逆血直冲顶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哗啦!”子习闲再也维持不住那份儒雅从容,猛地将报纸撕得粉碎,狠狠摔在地上!他胸口剧烈起伏,指着地上的碎纸,手指颤抖:“妖言惑众!哗众取宠!粗鄙不堪!朱栋小儿!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他苦心营造的新政违背圣道的舆论氛围,在这份通俗易懂、覆盖面极广的报纸冲击下,瞬间土崩瓦解!那些底层百姓,那些他视为愚氓的存在,竟然被几张纸就轻易煽动、收买了?更让他愤怒的是,朱栋竟然将朝廷税赋、国家大事,与贩夫走卒的琐事、神怪小说、商贾广告并列!这是对圣人之道的亵渎!是对士林尊严的践踏!

“老师息怒!”几个门生慌忙劝解,捡起地上的报纸碎片,看着上面的内容,也是又惊又怒。

“此报混淆视听,蛊惑民心,必须禁绝!”

“对!吴王此举,僭越朝廷喉舌,其心可诛!”

“我等当联名上书,请陛下圣裁,查封此等妖言惑众之物!”

子习闲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中闪烁着阴鸷的光芒:“上书!立刻联名上书!不仅要求查封报纸,更要弹劾吴王朱栋,妄兴新政,盘剥士民,败坏风俗,僭越妄为!将此报作为罪证呈上!”

文圣公的愤怒和反击,同样迅速地反馈到朝堂之上。翌日早朝,奉天殿的气氛骤然紧张。

都察院御史陈启子习闲的门生,手持笏板,率先出班,声音悲愤激昂:“陛下!太子殿下!臣等冒死泣血弹劾吴王朱栋,其罪有三!”

“其一,僭越妄为,私设报房,刊行大明日报!此报内容粗鄙,混淆尊卑,竟将朝廷税赋大事、圣人之道,与市井俚语、神怪淫祀、商贾铜臭并列刊行!形同儿戏,有辱国体!更散布所谓新政解读,实为粉饰盘剥,蛊惑愚民!动摇士林根基,败坏淳朴民风!此乃动摇国本之妖言!”

“其二,新政害民,铁证如山!商税发票,繁琐扰民,税吏如狼似虎,十倍罚款令商旅断绝!摊丁入亩,清丈不公,强夺士绅田产,江南怨声载道!废除世籍,更是祸乱之源,军户匠户流失,技艺断绝,卫所空虚,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其三,目无君父,独断专行!南直隶俨然国中之国,吴王朱栋大权独揽,生杀予夺,其行迹,与谋逆何异?!臣恳请陛下,太子,即刻下旨,查封大明日报,锁拿吴王朱栋回京问罪!解散南直隶特区,拨乱反正,以安天下士民之心!”

陈宁的弹劾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立刻有十几名御史、翰林、给事中出班附议,言辞激烈,仿佛朱栋已是十恶不赦的国贼。朝堂上顿时一片喧嚣,反对新政的声浪再次高涨。

然而,这一次,武将勋贵们的反应更为迅速和激烈。曹国公李文忠须发皆张,踏前一步,声如洪钟:“放屁!陈启!尔等腐儒,只知坐而论道,空谈误国!新政成效,白纸黑字,四千万两白银入库!陛下龙颜大悦,太子殿下嘉许!尔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而在此狺狺狂吠,污蔑亲王,构陷功臣!是何居心?!大明日报将朝廷德政,新政好处晓谕万民,何罪之有?难道只有尔等高高在上,垄断话语,才是正道?老子看这报纸好得很!通俗易懂,老子也看得明白!比你们那些之乎者也的酸文强万倍!”

永昌侯蓝玉更是直接,指着陈启的鼻子骂道:“什么败坏风俗?老子看那封神传写得好!纣王无道,就该骂!商税发票怎么了?老子在应天买东西,也索要发票,盼着中奖!怎么,碍着你们这些不事生产的老爷了?还士林根基?我看你们就是怕丢了不纳粮不当差高高在上的特权!吴王殿下在南直隶流血流汗,为国库增收,为百姓谋利,到你们嘴里就成了谋逆?我看你们才是其心可诛!”

文官集团立刻反唇相讥,指责武人粗鄙,不懂圣人大道,只知阿谀亲王。双方唇枪舌剑,唾沫横飞,奉天殿再次沦为菜市场。

“肃静——!” 司礼监大太监尖利的嗓音勉强压住喧嚣。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龙椅上的朱元璋和丹陛下侍立的太子朱标。

朱元璋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着扶手,那笃笃的声音让争吵的双方都心头一凛,渐渐安静下来。他没有看那些弹劾的御史,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议政处几位大学士:“刘先生,吴先生,杨先生,詹先生,你们怎么看这大明日报和新政啊?”

华盖殿大学士刘基刘伯温须发皆白,缓缓出班,声音清朗而平和:“回陛下。老臣以为,大明日报此物,前所未有,利弊兼有。其利者,可速通上下之情,广布朝廷德音,使政令晓谕闾阎,百姓知朝廷用心。观其首期内容,报道新政实绩,解读惠民之策,用意颇善。其弊者,若掌控不当,或为妖言惑众、煽动舆情之利器。至于吴王殿下……”他顿了顿,“锐意革新,成效斐然,其心可鉴,其功甚伟。然新政牵涉甚广,触动既深,有些许非议,亦在情理之中。老臣以为,当疏非堵,导非抑。报纸可办,但需立规矩,明法度,使其为朝廷所用,而非祸乱之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伯温的话,既肯定了报纸的潜力和朱栋的功劳,也点出了风险,给出了立规矩的建议,滴水不漏,两边不得罪。

谨身殿大学士吴琳接口道:“陛下,臣附议诚意伯之言。新政成效,结果确凿,不容抹杀。大明日报作为传播之新途,若善加引导,确可成为朝廷宣化之利器。臣观其新政解读,以实例算账,通俗易懂,远胜空洞说教。此或可为今后朝廷宣谕之范式。至于些许扰民之弊,当督促地方有司改进,而非因噎废食。”

武英殿大学士杨靖则言简意赅:“陛下,臣只问一句:若无吴王新政,国库何来四千万两新增之饷?边军粮饷何来?灾民赈济何来?大明日报是否僭越,当依律法定性,然其刊行内容,臣未见触犯大明律之处。” 他巧妙地避开了道德争论,只**律和实效。

文渊阁大学士詹同文坛领袖最后发言,语气带着一丝复杂:“陛下,报纸此物,确系新奇。其文风……过于直白通俗,与雅驯之文相去甚远。然……其故事连载封神传,文笔跌宕,引人入胜,老臣……私下亦觉有趣。” 他最后一句,声音很低,但足够让朱元璋听见。

几位大学士的发言,虽然措辞谨慎,但基调明显:肯定新政实效,对报纸持谨慎开放态度,并未支持对朱栋的激烈弹劾。这给朝堂定了调子。

朱元璋听完,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陈启等弹劾官员,最后落在太子朱标身上:“标儿,你说。”

朱标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朗声道:“父皇,诸位臣工!大明日报,乃栋弟为宣谕新政沟通上下而设之新举!其首期刊行,将父皇嘉许、新政成效、惠民实例广布天下,使万民知晓朝廷苦心,此乃大善!何来僭越?何来妖言?至于编排体例,新奇通俗方能普及,有何不可?难道非要写得佶屈聱牙,让百姓看不懂,才合某些人心意?”

他语气转厉,矛头直指陈启等人,“尔等弹劾吴王新政害民,然四千万两新增税赋从何而来?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南直隶百姓怨声载道,为何夏税收缴如此顺利?为何商旅云集更胜往昔?尔等身为朝廷耳目,不察实情,不辨是非,仅凭道听途说、一己私怨,便妄劾亲王,污蔑新政,离间天家!此等行径,才真正是祸乱朝纲,其心当诛!”

朱标的发言,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充满了对弟弟的信任与维护,更将弹劾者钉在了不察实情、心怀私怨、离间天家的耻辱柱上。

朱元璋听着太子掷地有声的话语,看着下面那些面色惨白的御史,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帝王威压:

“太子所言,即是咱的意思!”

“大明日报,办得好!让老百姓知道朝廷干了啥好事,知道新政的好处,知道咱和太子、吴王的心意!这报纸,不仅要办,还要办好!传旨吴王朱栋,大明日报由吴王府主办,朝廷认可!各地官府,需协助发行张贴诵读!胆敢阻挠、毁损报纸者,以抗旨论处!”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般剜向陈启等人:“至于那些个吃饱了撑的,整天就知道弹劾这个弹劾那个,见不得朝廷好、见不得百姓好的……”朱元璋冷哼一声,“都察院,给咱好好查查!看看他们是不是收了谁的好处,在这里妖言惑众!查实了,一律严惩不贷!退朝!”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将勋贵和实干派官员们山呼万岁,声震殿宇。陈启等人则面如死灰,瘫软在地。皇帝的金口玉言,彻底为大明日报正了名,也宣告了子习闲第一轮舆论攻势的惨败。

退朝后,朱元璋私下叫住朱标,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压低声音道:“标儿,别说,栋儿那小子写的封神传,还真有点意思!那纣王,真他娘的不是个东西!比戏文好看!” 这位开国皇帝,私下里也未能抵挡住通俗小说的魅力。朱标闻言,也忍俊不禁,心中对弟弟的手段更是佩服。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对决远未结束。吃了大亏的子习闲,绝不会善罢甘休。而朱栋的第二期大明日报,已经从印刷工坊运送来的路上,那上面,将装着足以掀翻北子根基的重磅炸弹!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