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50章 太子妃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第50章 太子妃

作者:cgws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8:57:52 来源:全本小说网

洪武三年的深秋,应天府褪去了夏日的燥热,染上了金桂的馥郁与菊花的清雅。紫禁城的红墙金瓦在澄澈的秋阳下愈发显得庄重辉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喜庆与忙碌交织的气息。太子朱标的大婚吉日——洪武三年十月初五——日益临近,整个帝国的心脏都在为这场象征着国本稳固、皇室开枝散叶的盛典而高速运转。

东宫春和殿的书房内,朱标一身杏黄色常服,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更多是温润如玉的沉稳。他端坐主位,下首两侧坐着他的弟弟们:吴王朱栋、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礼部尚书钱用壬、太常寺卿并几位精通皇室礼仪的老赞礼官垂手肃立,正详细禀报着大婚礼仪的流程。

“……纳采、问名之礼已毕,鄂国公府已敬奉回礼与庚帖。”钱用壬声音洪亮,一丝不苟,“吉期既定十月初五,纳征之礼定于九月廿八日。届时,陛下将遣正使韩国公李善长、副使魏国公徐达,率礼部、太常寺官员,备玄纁、玉帛、谷圭、乘马、金玉首饰、文绮绫罗等聘礼,共九十六抬,执节前往常府行纳征礼。”

朱樉听得有些不耐烦,插嘴道:“九十六抬?够不够气派?常伯伯不仅咱大哥的老丈人,又是开国元勋,不能小气了!我看得再加二十抬,把宫里新贡的那些苏绣、蜀锦都装上!还有那南洋来的香料,多装几箱!”他如今被封秦王,气度更显豪迈,但也更添几分不拘小节的莽撞。

朱标温和地看了他一眼,还未开口,朱栋已平静地接过话头:“三弟,纳征之礼,贵在合乎礼制,彰显皇家威仪,不在数量堆砌。九十六抬,已是最高规格,远超《大明集礼》所定,足显父皇对常家恩遇。若再添加,恐有僭越之嫌,反为不美。且常伯伯性情豪爽,更重情义,礼数周到即可。”他转向钱用壬,“钱尚书,礼单所列,务必精挑细选,务求珍而不奢,雅而合度。”钱用壬连忙躬身:“吴王殿下所言极是,礼单已反复斟酌,陛下亦已御览钦定。”

朱棣接口道:“大哥放心,纳征那日,我们兄弟几个都去。虽非正副使,但随行壮壮声势也是好的。也让常伯伯和未来嫂嫂看看咱们朱家兄弟的齐心。”他目光炯炯,带着燕王的锐气。

朱标含笑点头:“五弟有心了。届时诸弟皆随行。”他目光扫过弟弟们,最后落在朱栋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托付,“栋弟,鹗羽卫需确保纳征沿途及常府内外安靖,万勿出差池。”

朱栋颔首:“大哥放心,早已部署妥当。李炎亲自带人盯着。”

坤宁宫暖阁内,马皇后正与几位亲近的命妇叙话,气氛温馨祥和。她身着常服,发髻间只簪一支玉凤钗,雍容中透着平易近人。宫女奉上茶点,马皇后亲自拈起一块精致的桂花糕,对下首坐着、略显拘谨的常夫人蓝氏道:“亲家母尝尝,这是御膳房新制的,用了今年新收的桂花。”

蓝氏连忙起身谢恩,接过糕点,眼中满是感激和荣耀:“谢娘娘恩典。娘娘待臣妾一家,真是天高地厚之恩。”

马皇后笑着摆手让她坐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元昭那孩子,本宫是打心眼里喜欢,稳重、知礼,心地纯善。标儿能得她为妻,是他的福气,也是咱们老朱家的福气。这日子近了,亲家母在府中可还忙得过来?若有需要,尽管开口,宫里人手多,遣些得力的嬷嬷、宫女过去帮忙料理便是。”

蓝氏忙道:“劳娘娘挂心,府中一切都好,不敢再叨扰宫里。只是……只是元昭这孩子,这几日愈发紧张了,总怕礼仪不周,失了皇家体面。臣妾愚钝,也怕教导有不到之处。”

“这有何难?”马皇后笑容温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元昭秉性纯良,识大体,懂进退,这便是最大的体面。至于礼仪细节,”她看向侍立一旁的司礼监女官,“让尚仪局的几位嬷嬷明日就去常府,再细细地、温和地给元昭讲讲,主要是安她的心。告诉她,本宫和陛下都盼着她早些进宫,不必过于拘谨,把这里当家便是。”

蓝氏闻言,心中大石落地,眼圈微红:“娘娘仁德,体恤至此,臣妾……臣妾代元昭叩谢天恩!”说着又要起身。

马皇后一把扶住:“快别多礼了。说起来,鄂国公的身子如何了?前些日子听说旧伤有些反复?”

提到常遇春,蓝氏脸上掠过一丝忧色,随即强笑道:“谢娘娘关怀。老爷他……是有些不适,前阵子班师回朝路上卸甲受了风寒,加上旧伤,一直未能大好。二殿下……哦,吴王殿下亲自派了提举司最好的医官日日看顾,用了上好的药材,如今已好多了,只是精神头不如从前那般健旺,太医叮嘱还需静养。”她刻意隐去了常遇春心口偶有不适的细节。

马皇后神色关切:“鄂国公乃国之柱石,栋梁之躯,定要好好将养。栋儿安排得对,提举司的医官和药材,紧着鄂国公用。回头本宫也让御膳房备些温补的膳食送过去。这大婚在即,鄂国公定要亲眼看着女儿风光大嫁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武英殿内,朱元璋正与几位重臣最后敲定大婚当日的流程与护卫事宜。李善长、徐达、汤和、刘基分列两侧。朱元璋一身明黄常服,虽面带喜色,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迎亲当日,”礼部尚书钱用壬指着舆图,“太子殿下自春和殿出,乘金辂,由卤簿大驾前导,出东华门,经东安门大街,至鄂国公府。沿途净街洒扫,五城兵马司、拱卫司严密布防、鹗羽卫随驾护卫。太子殿下至鄂国公府大门外降辂,鄂国公府阖府迎。太子入中门,至正厅,行奠雁礼。礼毕,太子妃常氏拜别父母,着翟衣,戴九翚四凤冠,升凤轿。太子乘金辂先行还宫,凤轿随后……”

朱元璋打断道:“标儿亲自去迎,是给鄂国公家天大的体面,也是给天下人看看,咱朱家重情重义。但护卫上,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栋儿!”

“儿臣在!”朱栋出列。

“鹗羽卫、拱卫司、五城兵马司,三司联动,明哨暗岗,务必做到万无一失!沿途屋顶、临街窗户,都给咱盯死了!一只可疑的鸟都不能飞过去!”朱元璋语气斩钉截铁,“你亲自坐镇调度,大婚之前,就住在宫城值房!”

“儿臣遵旨!定保大哥及皇嫂銮驾安泰!”朱栋肃然领命,眼中精光一闪。他早已命鹗羽卫的夜枭营撒开大网,严密监控应天府内所有可能的不安定因素。

徐达补充道:“陛下,太子妃入宫后,先至奉先殿拜谒列祖列宗,再到坤宁宫拜见皇后娘娘,最后至春和殿行合卺礼。这一路宫禁森严,护卫亦需周密。”

“嗯,”朱元璋点头,“奉先殿由内廷禁卫负责,坤宁宫到春和殿这段,栋儿,你的人也要伸进去,与内廷侍卫无缝衔接。”

“是!”朱栋应道。

李善长这时开口道:“陛下,合卺礼后,宫中大宴群臣及命妇。宴席规制、座次、菜品、乐舞,礼部与光禄寺已反复核验。只是……”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朱栋,“吴王殿下所掌提举司,近来忙于防疫与药田新种,不知大婚所需之物,可已备齐?此虽小节,亦关乎皇家体面与宾客安康。”

这话看似关心,细品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剔,暗指朱栋可能因庶务繁忙而疏忽了皇室大典的细节。

朱元璋目光微凝。朱栋却已从容答道:“李相放心。提举司早有预案。宫中各处水源,已加装三层滤瓮并定期查验;大婚当日所需净水等物,十倍之数已储备于内库及提举司宫中专库,随时调用;随侍太子、太子妃及重要宾客的医官、急救药品亦已就位。确保大婚喜庆祥和,无病恙之忧。”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展现了提举司的高效,也无形中化解了李善长的关切。

刘基捋须赞道:“吴王殿下思虑周详,未雨绸缪,实乃社稷之福。”

朱元璋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嗯,栋儿办事,咱向来放心。好,诸事既定,各司其职,务必给咱把标儿的大婚,办得漂漂亮亮,让天下人都看看,咱大明太子的气派,咱皇家的恩典!”

九月廿八日,吉日良辰。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身着簇新的朝服,作为皇帝钦点的正副使,手持金节,率领着由礼部官员、太常寺乐工、内侍、禁卫组成的庞大纳征队伍,浩浩荡荡出了午门。

队伍前方,九十六抬披红挂彩的聘礼箱笼,在秋阳下熠熠生辉。玄纁庄严,玉圭温润,骏马神骏,金银器皿、绫罗绸缎、珍玩首饰琳琅满目,每一抬都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对常家的无上恩宠。礼乐悠扬,仪仗森严,沿途百姓夹道围观,啧啧称羡。

鄂国公府中门大开,常遇春虽遵医嘱未出迎,但身着国公常服,精神尚可地端坐正堂。蓝氏及阖府上下,皆着盛装,跪迎天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善长展开明黄诏书,声音洪亮,在鄂国公府正厅回荡,“咨尔开平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保、鄂国公常遇春之长女常氏,柔嘉维则,淑慎性成……今皇太子标,年已长成,适婚娶之时。特遣使持节,以礼纳征。授常氏为皇太子妃!尔其祗服隆恩,永光闺阃。钦哉!”

宣旨毕,李善长、徐达将象征聘礼的玉圭、玄纁等郑重交付常遇春。常遇春率全家叩首谢恩:“臣常遇春,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洪亮,带着激动与荣耀。蓝氏更是喜极而泣。

礼成后,朱标率领着朱栋、朱樉、朱棡、朱棣等一众兄弟,作为皇室代表亲至鄂国公府致贺。兄弟几人皆着亲王常服,气度非凡。朱标温文尔雅,亲自向常遇春、蓝氏行礼问安,言辞恳切,尽显储君风范。朱樉嗓门最大说着“常伯伯好福气”。朱栋则相对沉静,与常遇春寒暄几句后,便低声询问其身体状况,并示意随行的提举司医官上前请脉。常遇春看着眼前这位未来女婿的兄弟、手握重权的吴王,眼中满是欣慰与复杂。

府中设宴款待。席间,勋贵云集,蓝玉、汤和、李文忠、邓愈等皆至,与常遇春把酒言欢,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气氛热烈。李善长、冯胜等人也面带笑容,觥筹交错间,言谈举止却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疏离与谨慎。朱栋冷眼旁观,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纳征之后,宫中气氛愈发紧张而有序。尚宝监日夜赶工,以纯金打造太子妃金册、金宝。金册镌刻册文,金宝印文为皇太子妃宝。

翰林学士承旨宋濂奉旨撰写册文与宝文,字斟句酌,务求典雅庄重,彰显太子妃的德行与地位。

与此同时,一场场庄严肃穆的演礼在宫中各处展开。

奉先殿,朱标身着衮冕,在赞礼官的指引下,一丝不苟地演练着祭告列祖列宗的流程。上香、奠酒、诵读祝文、行三跪九叩大礼……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准到位,体现对先祖的无限敬仰和身为储君的责任。

坤宁宫,未来的太子妃常元昭,在尚仪局资深嬷嬷的严格指导下,反复练习着觐见皇后马皇后的礼仪。如何迈步,如何下拜,如何称颂,如何应对,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抬手,都要求符合皇家规范,体现太子妃的端庄与恭顺。马皇后有时会亲临观看,总是温和地指出细微不足,给予鼓励,缓解着元昭的紧张。

春和殿,合卺礼的演练更是重中之重。朱标与扮演太子妃的女官,在礼官的高声唱赞下,演练着沃盥、对席、同牢、合卺等繁复而寓意深远的环节。朱标神情专注,力求完美。朱栋作为弟弟,有时会被拉来旁观,他看着大哥一丝不苟的样子,心中既感温馨,又觉这古老礼仪背后的象征意义,与他推动的变革一样,都在试图维系一种秩序。

筹备的间隙,兄弟们也常在朱栋那紧邻皇宫、规制宏大的新落成的吴王府相聚。府邸虽新,但朱栋不喜奢华,陈设以实用和舒适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在府内开辟了一片不小的试验田,种植着红薯、土豆、玉米以及各种药草。

这日,朱樉、朱棣、朱橚又聚在吴王府后园的水榭中。朱樉灌了一口冰镇的酸梅汤,大喇喇地说:“二哥,你这府邸好是好,就是太素净了!你看弟弟我秦王府,那才叫气派!回头送你几块上好的波斯地毯铺上!”

朱棣笑道:“三哥,二哥的心思都在他那些土疙瘩和金鸡纳树上呢。铺地毯?怕是妨碍他下地观察苗情吧?”他目光扫过不远处长势喜人的红薯藤蔓,带着探究。

朱橚则好奇地问:“二哥,你那种熟粪丹的法子,真能让田地产量翻倍?我开封府那边,河淤地多,若真能成,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朱栋放下手中的农书,认真答道:“六弟,熟粪丹关键在于发酵完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配合新种,增产是肯定的。开封土沃水丰,若推广得当,必成粮仓。我已命提举司农科所整理出详细方子及注意事项,回头让人给开封送去。只是推行之初,需得力官员督导,破除老农固见,方可见效。”

朱樉插嘴:“哎呀,说这些作甚!过几天就是大哥的好日子了!二哥,你说咱兄弟几个给大哥准备点啥贺礼?寻常金银珠宝,宫里不缺。得整点新鲜的!”

朱棣道:“新鲜?二哥提举司里的那些宝贝?青霉素?怕是不合适吧?”

朱栋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寻常贺礼,大哥自然不缺。我倒是想到一物。”他示意侍从取来一个锦盒,打开,里面是几支制作精良的鹅毛笔和数瓶特制的、不易晕染的炭素墨水。“此物书写流畅迅捷,远胜毛笔。大哥监国理政,每日批阅奏章无数,用此笔可省力不少。更关键的是,”他拿起一支笔,“笔杆以辽东硬木套上处理过的鹅毛所制,中空,暗藏机关,可储数枚细如牛毛的淬毒银针。笔尖亦能弹出寸许利刃。看似文房清玩,实乃防身利器。此物我已试制成功,命名为判官笔。”

朱樉眼睛一亮:“嘿!这个好!又实用又隐蔽!二哥,还是你脑子活!给我也弄一支玩玩!”

朱棣也点头赞许:“此物甚妙!既合大哥身份,又暗含二哥护卫周全之心意。大哥定会喜欢。”

朱橚感叹:“二哥心思之巧,虑事之周,我等不及也。”

朱栋微笑:“弟弟们若觉得好,便算我们共同的心意。只是机关之事,需私下告知大哥用法,以免误触。”

兄弟几人又笑谈一阵,其乐融融。朱栋看着弟弟们,心中暖流涌动。在这权力漩涡的中心,这份真挚的兄弟情谊,是他格外珍视的好日子。

洪武三年十月初四,大婚前一日。一道庄严肃穆的圣旨自武英殿发出,昭告天下,正式册封常氏为皇太子妃: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乾坤定位,风化肇于闺门。夫妇人伦,王化本乎壸德。咨尔常氏,乃开平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保、鄂国公常遇春之长女。

尔毓秀勋门,秉心柔顺。幼承礼训,夙彰婉娩之仪;长习功容,允备幽闲之度。温惠禀乎天性,贞静符乎地灵。

皇太子标,元良继体,主器承祧。年及冠婚,宜谐伉俪。朕承皇天后土之眷命,遵祖宗成宪之宏规,稽古慎选,咨尔淑媛。今特遣使持节,以金册金宝,授尔为皇太子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於戏!

尔其祗服荣恩,恪勤妇道。奉长乐之慈颜,虔恭温凊;助元良之德业,翊赞徽音。敦诗说礼,克俭克勤。处贵益谦,居宠思儆。

尚期永绥福履,懋衍鸿禧。丕荷龙光之渥,长膺翟茀之荣。尔惟钦哉!

洪武三年十月初四日

金册金宝送至鄂国公府,常元昭于香案前跪接,正式成为大明帝国未来的女主人。整个鄂国公府笼罩在无上的荣耀与庄重的氛围中。常遇春强撑着病体,看着女儿接过那象征至高地位的金册金宝,老怀大慰,眼中泪光闪动,对身旁的朱栋低声道:“吴王殿下……老臣……死而无憾了……”

朱栋看着这位为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显苍老的猛将,心中亦是感慨万千,温言道:“鄂国公言重了。您之功勋,国士无双。明日大婚,您定要亲眼见证元昭嫂嫂凤冠霞帔,风光入宫。您的福气,还在后头呢。”他示意医官再次上前,为常遇春诊脉调理。

夜幕降临,应天府华灯初上。皇宫内外,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无数人仍在为明日那场举国瞩目的盛典做最后的准备。朱标在春和殿静静翻阅着礼单,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许与责任。朱元璋与马皇后在坤宁宫对坐,看着窗外明月,谈论着儿子的婚事,脸上洋溢着为人父母的欣慰笑容。朱栋则站在吴王府的高处,眺望着宫城方向那一片辉煌灯火,耳边似乎已能听到明日礼乐喧天、万民欢呼的声音。

洪武三年的深秋,紫禁城内外,都沉浸在一种盛大而庄重的喜悦里。所有人都知道,明日,将是一个真正属于大明帝国、属于朱明皇室、属于太子朱标和太子妃常氏的日子。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