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234章 为了玉米和土豆!

龙湾堡大捷的余波,如同巨石入水,在这片新大陆的东海岸激荡起深远而持久的涟漪。佛郎机殖民势力遭遇了自登陆以来最沉重的打击,其海上力量遭受重创,陆上联军土崩瓦解,残存的势力龟缩于“金港”与“希望角”等据点,短时间内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扑。胜利的消息,随着溃散的士兵和有意传播的使者,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向四方。

大明远征军的威名,与那面玄色龙旗一起,开始真正震慑这片土地。

胜利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更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海陆战场缴获的大量武器、物资(包括部分佛郎机人掠夺来的黄金和白银)、以及数百名俘虏,极大地补充了远征军的消耗,也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与“鹰羽”部落坚实联盟的建立,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战后,吴铭并未急于庆祝或立刻南下扫荡残余敌人,而是陷入了更深沉的思考与忙碌。

“陈将军,周大匠,”在龙湾堡的议事厅(由原木搭建,虽简陋却已初具规模)内,吴铭对着核心人员说道,“击退敌人只是第一步。我们要想真正在这里扎根,将这片富饶土地变为大明永久的疆域,必须立刻着手建立长久的秩序和根基。”

他提出了三项当务之急:

第一,巩固联盟,建立秩序。 吴铭亲自与“雄鹰之眼”及部落长老们进行了数次长谈。他并未以征服者自居,而是以平等盟友的姿态,提出了一套“共治”与“互利”的初步构想。以龙湾堡为核心,划定明确的统治区域和狩猎区,承诺尊重部落的传统和信仰,同时邀请部落派遣年轻人学习汉语、汉文和农耕、工匠技术;大明则派遣人员(主要是医官和农匠)帮助部落改善卫生条件和引入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双方共同组建巡逻队,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秩序。为了将联盟制度化,吴铭甚至参照记忆中的模式,与“雄鹰之眼”共同立下了一块刻有汉文和部落符号的“盟誓碑”,立于龙湾堡与部落领地交界处。

这一系列尊重与实惠并重的举措,深深打动了“鹰羽”部落,使得联盟不再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开始向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深化。消息传开,之前一些尚在观望的中小部落,也纷纷派来使者,表示愿意归附或结盟,龙湾堡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第二,发展生产,立足长远。 周大巧带领的工匠营成为了最忙碌的部门。他们不仅要修复战舰、维护军械,更重要的任务是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和石材资源,开始规划建设永久性的房屋、官署、仓库乃至初级的手工作坊(如铁匠铺、木工坊、织布坊)。那几块播种了玉米和土豆的试验田被精心照料,长势喜人,预计再有两三月便能收获第一季果实,这无疑将是解决未来粮食问题的关键。吴铭甚至开始规划,在来年开春,利用缴获和交易的种子,在龙湾堡周边开辟更大规模的农田。

第三,消化情报,规划未来。 从俘虏和缴获的文件中,吴铭获得了更多关于这片新大陆的信息。尤其是关于那个佛郎机人口中“遍地黄金”的内陆帝国——根据多方信息拼凑,那应该是一个位于西方遥远群山和高原之中、被称为“印加”的庞大帝国!其统治范围极广,拥有高度的文明、发达的道路系统和惊人的金银财富。

“印加……”吴铭在地图(根据现有信息不断修正和补充)上标出了大致方位,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历史的轨迹果然强大,佛郎机人依旧觊觎着那片富饶的土地。他知道,用不了多久,或许就是皮萨罗那样的人物,会带着几百亡命之徒就去挑战那个庞大的帝国。

“我们不能让佛郎机人独占那片财富,更不能坐视一个古老的文明被残忍毁灭。”吴铭对陈璘等人说道,“但我们现在力量有限,根基未稳,贸然深入内陆是取死之道。当前要务,是彻底消化沿海区域,巩固我们的基地,积蓄力量。”

他制定了下一步的战略:以龙湾堡和镇南堡为双核心,逐步向周边辐射影响力,清剿残余的佛郎机势力,整合归附的土着部落,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同时,派出小规模的精干探险队,向西进行谨慎的地理勘探和情报收集,为未来可能的内陆探索做准备。

就在吴铭忙于构建新大陆基业的蓝图时,遥远的东方,浩瀚的太平洋的另一端,应天府内,也正酝酿着一场关于这片新土地的风暴。

“探索者一号”带回来的玉米和土豆,在皇庄和边镇特区的试种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尤其是土豆,在贫瘠山地的产量更是惊人!初步的丰收报告送到朱元璋的御案前时,这位见惯风浪的开国皇帝,也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

“天佑大明!此乃真正的祥瑞!”朱元璋在武英殿内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吴铭这小子,又立了一大功!不,是天大的功劳!”

粮食!能让百姓吃饱肚子的粮食,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其意义远超十座金山!朱元璋几乎立刻看到了这两样作物在全国推广开来的美好前景,那将意味着更少的饥荒,更稳定的民心,更充盈的国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标儿!”朱元璋看向太子朱标,“立刻下旨,将这两种作物列为最高优先级,选取可靠州县,扩大试种范围,总结经验,准备明年开始逐步推广!所有相关事宜,由你亲自督办,不得有误!”

“儿臣遵旨!”朱标也难掩兴奋,他深知此事的重大意义。

喜悦之余,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墙上那幅巨大的、已经被标注上“新大陆”模糊轮廓的《大明混一图》。吴铭和陈璘已经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并且找到了如此神奇的作物,那么,佛郎机人念念不忘的“金山”呢?那片大陆,究竟还蕴藏着多少未知的财富和秘密?

帝国的野心,随着这来自远方的“祥瑞”,被进一步点燃了。

“传旨给吴铭和陈璘,”朱元璋沉吟片刻,对侍立的太监下令,“嘉奖其功,着其稳扎稳打,巩固根基。所需人员、物资,可酌情上报,朝廷尽力筹措。告诉他们,咱和大明,等着他们带回更多的好消息!”

皇帝的旨意和第一批补充的物资、人员(主要是更多的农匠、工匠和愿意迁徙的农户),在庞大的水师舰队护卫下,再次扬帆起航,驶向遥远的东方。

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因为几粒种子和一场胜利,变得更加紧密。帝国的资源,开始更大力度的向着新大陆倾斜。

龙湾堡,迎来了来自母国的第一批正式移民和补给,士气大振。吴铭站在新建成的码头边,看着一艘艘熟悉的舰船驶入港湾,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在故土和新陆同时生根发芽。

他回头望去,龙湾堡已然初具规模,炊烟袅袅,田垄整齐,远处山林中,“鹰羽”部落的图腾旗与大明龙旗并肩飘扬。一片充满生机的殖民据点,正在蛮荒中倔强成长。

然而,他的目光最终还是投向了西方,那片连绵起伏、隐藏着古老帝国和无数秘密的广袤内陆。

“印加……”他低声自语,手中摩挲着一块从佛郎机俘虏那里得来的、绘有奇异图案的羊毛织物碎片。

脚下的基石已初步奠定,但远方的诱惑与挑战,如同笼罩在群山之上的迷雾,更加浓郁,也更加引人探寻。新大陆的故事,刚刚翻过征服与生存的序章,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正等待着书写。而吴铭和他所代表的大明,注定将是这新篇章中最不可忽视的主角之一。

来自大明的援军与移民,如同给蓬勃生长的龙湾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五艘满载着工匠、农人、士子(负责文书和教化)、各类作物种子以及紧缺物资的补给船,在两艘“星槎”级新舰“靖海”、“平波”的护卫下,缓缓驶入龙湾港。码头上顿时人声鼎沸,留守的将士们看到来自故乡的船只和同胞,无不激动欢呼,许多人甚至热泪盈眶。

吴铭和陈璘亲自在码头迎接。为首的钦差宣读了朱元璋充满褒奖与殷切期望的圣旨,并对远征军上下进行了丰厚的赏赐。更重要的是,随船而来的不仅仅是人和物,更是帝国坚定不移的支持信号。

“陛下和朝廷没有忘记我们!”陈璘抚摸着新舰“靖海”坚固的船舷,感慨万分。这两艘新舰的到来,使得远征舰队的主力巨舰达到了五艘,海上优势更加稳固。

吴铭则更关注那些随船而来的“软实力”。他亲自接见了那些面容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老农,仔细询问了他们试种玉米土豆的经验;他与那些眼神中带着好奇与开拓精神的工匠交谈,了解中原最新的技术进展;他甚至与几位同来的年轻士子长谈,探讨如何在这片新土地上推行教化,传播华夏文明。

“此地百废待兴,亦是白纸作画。”吴铭对士子们说道,“教化非是强令蛮夷归附,而是让其知礼义,晓农耕,通技艺,最终心悦诚服,共沐华风。此事功在千秋,望诸君勉之。”

随着这批生力军的加入,龙湾堡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更多的土地被开垦出来,按照中原精耕细作的方式,播种下玉米、土豆、以及来自故土的水稻、小麦(适应性种植)。永久性的砖石建筑开始取代部分木质结构,规划中的市集、学堂、医馆也破土动工。周大巧的工匠营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开始尝试利用本地发现的铁矿和铜矿进行小规模冶炼,为自给自足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对周边区域的整合也在加速。在“鹰羽”部落的示范和引荐下,又有数个中小部落正式归附龙湾堡管辖,接受大明的旗帜和初步的行政管理。吴铭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羁縻政策,承认部落头人的地位,但要求其遵守大明律法(简化版),缴纳象征性的赋税(多以粮食、兽皮或劳力形式),并派遣子弟入学。一套粗具雏形的殖民统治体系,正在这片新土地上缓慢而坚定地构建起来。

然而,平静的建设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来自内陆的迷雾,开始显现出它诡谲的棱角。

一支由陈璘派出、向西探索内陆情况的小型探险队,在出发一个月后,仅有半数人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带队哨官身负重伤,带回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深入内陆数百里,越过沿海丘陵后,发现了一片极为干旱的沙漠地带。在沙漠边缘,他们意外地遭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那队伍并非佛郎机人,而是本地土着,但其文明程度远超“鹰羽”部落等沿海族群!他们拥有高大的驼羊(美洲驼)作为驮兽,穿着精美的棉毛织物,使用着青铜武器,队伍纪律严明,护卫着大量物资,似乎在沿着一条古老的道路行进。

探险队试图靠近观察,却被对方警觉的斥候发现。对方显然对外来者充满敌意,不由分说便发动了攻击。探险队凭借火铳之利且战且退,但对方人数众多,且地形熟悉,最终还是损失了近半人手才侥幸脱身。

“他们……他们自称是‘塔万廷苏尤’(Tawantinsuyu,印加帝国的克丘亚语名称)的臣民……”受伤的哨官断断续续地描述,“他们说……所有土地和太阳……都属于他们的‘萨帕·印卡’(Sapa Inca,印加皇帝)……任何未经允许进入他们领地的人……都是敌人……”

“塔万廷苏尤……萨帕·印卡……”吴铭喃喃重复着这些陌生的词汇,心脏却剧烈地跳动起来。印加帝国!他们果然存在,而且其势力范围远比想象的更靠近海岸!探险队遭遇的,很可能只是帝国边疆的一支巡逻队或运输队。

“他们战斗力如何?”陈璘更关心实际问题。

“装备……不如佛郎机人,没有火器。但纪律极好,人数众多,而且……非常悍勇,不惧死亡。”哨官心有余悸。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水中。一个庞大、高度组织化且排外的内陆帝国,其存在本身,就对沿海的殖民据点构成了长远的、战略性的威胁。

“看来,我们未来的对手,不仅仅是海上的佛郎机残部,还有这个‘塔万廷苏尤’。”吴铭面色凝重。他铺开根据各方信息不断修正的地图,在西方那片广袤的区域,郑重地标上了“印加帝国”四个字。

“是否要派更多人去侦察?或者,尝试接触?”陈璘问道。

“暂时不要。”吴铭果断摇头,“对方敌意明显,我们实力不足,贸然接触或挑衅,只会引火烧身。当务之急,是继续巩固我们在沿海的根基,积蓄力量。同时,加强对内陆方向的警戒和情报收集。”

他意识到,这片新大陆的局势,远比他最初想象的更为复杂。沿海是与佛郎机殖民势力的角逐场,而内陆,则盘踞着一个古老而强大的原生帝国。大明想要在这里长久立足,甚至开疆拓土,必须小心翼翼地在这两股,甚至未来可能更多的势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突破口。

就在吴铭为内陆出现的庞大帝国而深思时,南方再次传来急报。

留守镇南堡的副将派人乘快船来报:南方佛郎机人的残余势力似乎有异动!“金港”和“希望角”的佛郎机人正在加紧修复工事,并且有船只观察到,有新的、并非来自已知据点的佛郎机船只,在南方海域出没,似乎在进行勘测或联络。

“新的船只?”吴铭心中一凛。是来自更南方的佛郎机据点?还是……从旧大陆来的增援?

树欲静而风不止。沿海的敌人并未因一次失败而彻底消亡,他们舔舐伤口,等待时机,甚至可能引来了新的饿狼。而西方,一个沉睡的巨人已然展现了它的一角。

龙湾堡的灯火下,吴铭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与规划。他面前的地图上,沿海的据点与西方的帝国轮廓交织,南方的威胁与远方的故土遥相呼应。帝国的远征,在取得辉煌开局后,已然步入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危机四伏的深水区。

他提起笔,在航海日志上缓缓写下:

“洪武帝二十二年春,龙湾根基初定,然西有古国盘踞,南有残敌窥伺。前路漫漫,迷雾重重,唯持重笃行,方能于这新陆之上,辟我大明万世之基……”

新的挑战,已然降临。而远征者的征程,还远未到终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