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208章 准备筹建大明远洋水师

吴铭高举的那封密信,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入了一瓢冷水,瞬间在奉天殿炸开。那独特的科尔沁萨满印记,以及吴铭字字诛心的控诉,将一场针对他个人的弹劾,彻底扭转为你死我活的政治清算。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晚年最恨两件事:一是结党营私,二是勾结外敌。吴铭抛出的证据,直指这两条底线!他没有看那些弹劾的御史,而是死死盯着那封密信,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查!给咱一查到底!蒋瓛!”

“臣在!”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应声出列,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

“将此信涉及之人,所有关联者,给咱一个不漏地揪出来!无论涉及到谁!”朱元璋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这道命令,等于赋予了锦衣卫无限权力,一场席卷朝堂的血雨腥风已然注定。

接下来的数日,金陵城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锦衣卫四处拿人,那位联名弹劾的御史首领、几位与江南豪商往来密切的官员、乃至一名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负责部分后勤调度的勋贵子弟,相继入狱。严刑拷打之下,线索层层向上,最终指向了一位以“清流”自居、实则与江南士族和某些海上走私势力关系极深的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及一位早已致仕、但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的元老级文官。

铁证如山!正是他们,因吴铭的新政(尤其是市舶司则例和军器局革新)触动了其背后集团的巨大利益,故而精心策划,先是勾结科尔沁部萨满,泄露徐达行踪并试图制造意外,后又泄露部分火铳操典要点给北元,意图借刀杀人,同时利用流言污蔑吴铭及其幼子,最终发动雷霆弹劾,欲将吴铭及其势力连根拔起!

朱元璋暴怒!涉案主犯皆被处以极刑,抄家灭族!其余从犯或流放或罢黜。这场由吴铭北疆之功引发的朝堂地震,以反对派的彻底覆灭而告终。经此一役,朝中顽固守旧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再也无人敢公开质疑吴铭推行的新政。

风波过后,论功行赏。

吴铭因北疆破敌、肃清内奸之大功,晋太子太傅,地位愈加尊隆。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过此次事件,看清了吴铭的忠诚与能力,也看到了新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强兵富国之效,对其信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徐达伤势渐愈,虽不能再如以往般冲锋陷阵,但其威望更甚,朱元璋特许其参赞军国大事,安享尊荣。

太子朱标对吴铭更是倚重,许多革新事务,皆放手由其主导。

环境已然肃清,吴铭终于可以放手施为。

在他的大力推动和朱元璋、朱标的支持下:

军器局彻底走上正轨,新式火铳开始全面列装边军,并根据实战经验持续改进,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稳步提升。

《市舶司则例》在广州市舶司成功运行后,开始向泉州、宁波等地推广,海外贸易更加规范化、规模化,源源不断的税收流入国库,也带来了更多海外作物、技术和知识。

甘薯、玉黍在南方多地试种成功,朝廷开始有组织地编订农书,向北方旱区推广,一场影响深远的农业变革悄然开启。

朱标在吴铭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实务,对算术、地理、工械等“实学”表现出浓厚兴趣,东宫氛围为之一新。

这一日,吴铭难得清闲,在自家后院。

已是深秋,天高云淡。三子吴定国正在有模有样地练习骑射(小木马和小弓),口中喊着要为将戍边。双胞胎也已三岁多,吴麒依旧上蹿下跳,试图去够树梢最后几个红彤彤的石榴;吴麟则安静地坐在石凳上,面前摆着太子朱标听闻其天赋后特意赏赐的一套精巧算具,小手飞快地拨弄着,似乎在验证某个简单的数理问题。

徐妙锦站在吴铭身边,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平静的笑容:“如今,总算可以过几天安生日子了。”

吴铭揽住妻子的肩膀,目光掠过院墙,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北元虽暂退,但草原势力未消;海贸虽兴,海外挑战亦存;新政虽立,守旧思维仍在。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只是被他用力推了一把,前方仍有漫漫长路。

“安生日子?”吴铭微微一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昂扬,“夫人,对于我们,对于大明,一个全新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他低头,看着石桌上那份关于初步探索海外新作物(如花生、南瓜)引种可能性的奏章草稿,又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心中已开始规划下一个“项目”。

光阴荏苒,倏忽三载。

这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暖一些。新政带来的变化,已如春雨润物,悄然渗透至大明的方方面面。北疆因火器之利与边墙巩固,迎来了难得的长久宁静;南方的市舶司愈发繁忙,番舶云集,奇货迭出;甘薯与玉黍的身影,已在闽浙粤赣的诸多山坡旱地扎根,虽未彻底解决粮食问题,却也让许多贫苦农户脸上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盼。

吴铭官居太子太傅,地位超然,日常虽仍需上朝议事,但重心已更多地转向辅佐太子朱标,统筹各项革新事宜的深化与推广。都察院的日常事务逐渐交由副手,他更像是一位站在帝国蓝图前的总规划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日,春和景明,吴铭正在东宫与朱标商议进一步完善市舶司税收审计流程之事。如今的朱标,在吴铭数年来的潜移默化下,思维愈发开阔务实,对经济、军事乃至海外风物的兴趣日益浓厚,身体在持续的调理和适度锻炼下,也比往年康健了不少。

“太傅,广州、泉州两市舶司岁入已倍于往年,然番商所求,已不止于丝绸瓷器。近来多有番商询问,可否准其雇佣我朝工匠,学习烧制琉璃、乃至那‘千里镜’的打磨之术,愿出重金。”朱标指着案上市舶司的奏报,眉头微蹙,“此例若开,恐技艺外流;若拒,又恐失其心,断了这条财路。”

吴铭沉吟道:“殿下所虑极是。核心技术,如军械、精密镜片打磨之法,确需严加管控,此乃国之重器,非金钱可易。然诸如改良织机、寻常琉璃烧制等民用之技,或可斟酌。臣以为,可设‘技转司’,专司此事。番商若想学,需缴纳高额‘技转费’,并承诺不得用于军备,且其工坊需设于大明境内,受官府监管,雇佣我朝工匠,利税皆归大明。如此,既可得其利,又能将技术扩散的控制权握于手中,甚至可能借番商之力,反促我朝工匠精益求精。”

朱标眼中一亮:“太傅此策,竟是化被动为主动,将难题转为机遇!妙哉!孤这便命人草拟章程。”

两人正深入探讨间,一位内侍轻步而入,呈上一份来自兵部的紧急文书。

朱标展开一看,神色顿时凝重起来,随即将文书递给吴铭:“太傅,你看。”

文书并非边境告急,而是来自沿海卫所。近半年来,东南沿海,自浙江至福建、广东,陆续出现数股新的海寇。这些海寇与以往零散的倭寇或本土海盗不同,其船械更为精良,行踪诡秘,战术刁钻,专挑防备稍弱的市镇或落单的商船下手,劫掠财物,掳掠人口,甚至敢于袭击小型卫所战舰!更令人不安的是,兵部判断,这几股海寇背后,似乎有盘踞在南方遥远海域(指东南亚一带)的某些强大海盗集团,甚至是某些已在那里立足的番国(如爪哇、旧港等地的势力)在暗中支持或纵容!

“海波刚平,新澜又起。”吴铭放下文书,目光锐利,“看来,我大明开海通商,蛋糕做大,也引来了更多觊觎的豺狼。这些海寇,恐怕不仅仅是求财,更可能是某些势力,在试探我大明海疆的虚实与底线!”

他想起历史上明朝中后期肆虐的倭寇与海盗问题,心中警铃大作。海洋的利益巨大,伴随的风险也同样惊人。若不能迅速扑灭这股苗头,建立有效的海防,刚刚兴起的海上贸易线将面临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动摇国本。

“必须尽快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不仅能护航、剿匪,更要能远涉重洋,宣威异域,震慑那些心怀不轨者!”吴铭斩钉截铁道,“此事,需立刻禀明陛下!”

与此同时,太保府内,也已是一番新气象。

六岁的吴定国已开蒙数年,不仅四书五经学得扎实,在吴铭的有意引导下,对舆图、兵策乃至一些简单的格物原理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小小年纪便有了几分沉稳气度。五岁的双胞胎更是差异明显:吴麒身形矫健,酷爱舞棍弄棒,爬树下河无所不能,已隐隐是府中“孩子王”;吴麟则依旧沉静,算术天赋愈发惊人,已能熟练运用珠算进行复杂运算,甚至开始自学《九章算术》,对哥哥的武艺游戏毫无兴趣,常常一人独坐,沉浸在自己的数字世界里。

徐妙锦看着三个茁壮成长、禀性各异的儿子,心中既感欣慰,亦知教育重任更艰。她如今不仅是太傅夫人,更因吴铭的缘故,时常需要接待一些番商女眷或处理与海外相关的府内事务,眼界与能力也非昔日可比。

吴铭从东宫回来,将沿海寇情告知徐妙锦,并言及欲向陛下建言组建新式水师。徐妙锦听后,沉默片刻,道:“海上风高浪急,夫君欲行此事,艰险更胜陆上。然……若真能靖清海疆,护佑商路,亦是功在千秋。家中一切,自有我。”

她的支持,一如既往的坚定。吴铭握住她的手,心中暖流涌动。他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海上的敌人或许比陆上的更加狡猾难缠,朝堂之上也未必没有反对之声。但他已不是当初那个战战兢兢、只为保命的穿越者,他是太子太傅吴铭,身后有信任他的君主与储君,有温暖的家庭,有亟待守护的改革成果,更有……一个属于大明的、向海图强的梦想。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开始构思那份关于筹建大明远洋水师的奏章。笔尖落下,墨迹晕开,仿佛能听到遥远海疆的波涛声。一个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故事,正随着这墨香,缓缓拉开序幕。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