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163章 历史的洪流果然是穿越者抵挡不了的

太子标的请柬,做得极为低调朴素,并无任何奢华纹饰,一如太子本人给世人的印象——宽厚、仁德、不尚浮华。

然而,手握这份轻飘飘的请柬,吴铭却感觉重逾千钧。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太子突然私下相召,其意味绝非寻常。是因为毛骧案中那个不能言说的“庚申”之秘?是对自己这个刚刚经历腥风血雨的臣子的安抚?还是另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翌日,吴铭依约前往东宫。不同于觐见皇帝时的肃杀与压抑,东宫的氛围显得更为清雅温和些,但依旧规矩森严。

在内侍的引导下,吴铭在一间布满书卷、茶香袅袅的偏殿见到了太子朱标。

朱标的气色看起来比之前似乎好了一些,但眉宇间那份固有的忧色和疲惫却并未减少,反而似乎更深了。他穿着一身常服,正坐在案前翻阅着一本书,见到吴铭进来,便放下书卷,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臣吴铭,叩见太子殿下。”吴铭上前恭敬行礼。

“吴卿家快快请起。”朱标虚扶一下,语气亲切,“此处非正式朝会,不必多礼。看座,看茶。”

内侍搬来绣墩,奉上香茗。

“听闻吴卿家近日又为朝廷立下大功,铲除奸佞,辛苦了。”朱标开口,先是肯定了吴铭的功劳,语气真诚。

“殿下谬赞,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言功。全赖陛下圣明烛照,太子殿下洪福庇佑。”吴铭谨慎应答,姿态放得很低。

朱标轻轻叹了口气,笑容有些苦涩:“圣明烛照…是啊,若非父皇明察秋毫,后果不堪设想。”他话中有话,显然也知晓部分内情,尤其是涉及皇孙允熥的部分,这无疑是皇帝告诉他的。

吴铭低头喝茶,不敢接这个话茬。

殿内沉默了片刻。朱标轻轻咳嗽了两声,才缓缓道:“吴卿家,今日请你来,一是父皇与孤都要谢谢你。二来…也是想与你聊聊。”

“殿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朱标的目光投向窗外,带着一丝悠远和忧虑:“朝廷经此风波,虽去一巨蠹,然元气亦有损伤。毛骧其人,罪该万死,然其所作所为,亦给孤诸多警示。权柄之惑,人心之险,竟至于斯。”

他转过头,看向吴铭,眼神变得凝重:“吴卿家以雷霆手段肃奸佞,孤甚为钦佩。然,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如今朝野上下,对卿家亦是毁誉参半,卿家可知?”

“臣…略有耳闻。”吴铭坦然道,“臣只知秉公办事,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陛下与殿下信重。毁誉之事,非臣所能左右。”

“好一个‘无愧于心’。”朱标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赞赏,“然,为朝廷做事,亦需讲究方法策略。父皇乾纲独断,自有道理。然孤观之,近年来朝中党争渐起,淮西、浙东,乃至勋贵、文官,彼此倾轧,非国家之福。长此以往,恐伤国本。”

吴铭心中一动,太子这是在向他传达自己的执政理念——反对党争,强调平衡与和睦。这或许也是在委婉地提醒自己,日后行事需注意分寸,不要成为新一轮党争的导火索。

“殿下深谋远虑,臣受教。”吴铭恭敬道。

朱标看着他,忽然问道:“吴卿家,你觉得…孤之诸子如何?”

这个问题更加敏感而突然!吴铭的心猛地一跳。太子突然问起自己对皇孙的看法?这是何意?是试探?还是…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诸多念头,包括那个代号“庚申”的朱允熥。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斟酌着词语道:“臣与诸位皇孙殿下接触甚少,不敢妄议。然皇子皇孙,皆天潢贵胄,聪颖仁孝,此乃陛下洪福,亦是殿下教子有方。”

标准的套话,毫无破绽。

朱标似乎也并不期待他具体评价哪个儿子,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忧虑:“孤的身体…自己知道。将来这大明江山,终究是要交到他们手上的。只望他们能兄弟和睦,朝臣辅佐,守好这份祖宗基业…”

这话语中,竟隐隐带着一丝托付后事的意味!吴铭感到头皮发麻,连忙起身躬身道:“殿下正值盛年,只需好生调理,定能康健如初!臣等必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匡扶社稷!”

朱标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忽然笑了笑,笑容有些苍白:“孤只是随口一言,吴卿家不必惊慌。坐下吧。”

待吴铭重新坐下,朱标沉吟片刻,忽然换了个话题:“吴卿家精通经济实务,于江南整治吏治、恢复民生颇见成效。孤近日翻阅古籍,见前人曾言‘藏富于民’,不知吴卿家对此有何见解?”

吴铭略一思索,便明白太子这是想探讨未来的经济政策方向,或许也是在为将来做准备。他精神一振,将自己关于轻徭薄赋、鼓励工商、兴修水利、推广新作物等想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遍,既引经据典,又结合实际,听得朱标频频点头。

两人就经济民生之事聊了许久,气氛融洽。吴能感觉到,太子虽仁厚,却并非不通实务,反而对民间疾苦和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关切和思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末了,朱标意味深长地说道:“吴卿家之言,甚合孤意。然,知易行难。许多事,非一朝一夕可成,亦需朝野同心,持之以恒。望卿家日后能秉持此心,多为民请命,为朝廷建言。”

“臣,谨记殿下教诲!”吴铭郑重应下。

离开东宫时,已是华灯初上。

吴铭坐在回府的马车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太子今日的召见,看似闲聊,实则信息量极大。既有安抚和肯定,也有隐晦的提醒和告诫,甚至…还有一丝对未来朝局的深远考量和对身后事的担忧。

太子显然是在有意地栽培和拉拢自己,希望自己成为未来辅佐新君、稳定朝局的重要力量。这份信任,让吴铭感到荣幸,也更觉责任重大。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置身事外。从踏入都察院的那一天起,从他决定在这洪武朝堂奋力一搏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注定要卷入这帝国最高权力的漩涡之中。

如今,他得到了皇帝的“刀”的认可,也得到了未来君主“执刀人”的期许。

接下来,他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如何在这波澜云诡的朝局中,既实现自己的抱负,又能保全自身,履行对太子的承诺?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声响。吴铭望着窗外流光溢彩的金陵夜景,目光逐渐变得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他唯有谨守本心,步步为营。

这大明王朝的洪流,已将他推至潮头,他唯有奋力向前,方能不负此生。

经历了一场接一场的惊涛骇浪,朝堂似乎终于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平静期。

毛骧伏诛,其党羽被清洗,空出的职位被迅速填补。新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忙于整顿内部,巩固权力,短期内无暇他顾。江南案的后续影响也逐渐平息,朝廷派遣的干员开始接手灾后重建工作。就连之前甚嚣尘上的关于吴铭的种种非议,也因皇帝的强硬态度和太子的隐约回护,而暂时沉寂下去。

吴铭终于得以从风口浪尖稍稍后退,拥有了片刻喘息之机。他回到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日常公务之中,开始处理那些积压已久、却关乎国计民生的“琐事”。

他首先着手完善和推广“绩效考核”制度。有了江南和查办毛骧案的成功经验(虽然后者不能明言),这套方法在都察院内部推行得更加顺畅,也开始被更多衙门所借鉴参考。吴铭亲自撰写细则,强调不仅要考核“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和“实效”,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接着,他利用右都御史的职权,开始系统性地梳理全国各地的陈年积案和冤狱申诉。他调阅卷宗,派遣御史实地核查,平反了几起地方上的冤案,罢黜了数名贪酷庸碌的地方官。这些举动虽然不如查办大案那般轰动,却实实在在地赢得了一些底层官员和百姓的赞誉,逐渐扭转着他“酷吏”的名声。

晚上回到府中,也终于能和妻子徐妙锦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徐妙锦见他眉宇间的疲惫稍减,也十分欣喜,变着法子为他调理身体,夫妻二人灯下读书论画,享受这难得的温馨时光。

徐达听闻他在朝中的作为(尤其是果断处理毛骧案),虽嘴上依旧没什么好话,但眼神中却多了几分真正的认可,偶尔还会让徐辉祖给他带些军中滋补之物过来。翁婿关系,在别扭中悄然缓和。

然而,吴铭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却从未真正放松。他深知,这平静只是表象。皇帝的多疑、太子的隐忧、纪纲的野心、朝中各派系的暗流…都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可能在远方酝酿。他只是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积蓄力量,梳理思路,为未来做准备。

这一日,他正在值房批阅各地送来的监察报告,老管家又一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脸上带着熟悉的、混合着警惕和疑惑的神情。

“老爷,又有一份帖子…”老管家低声道,递上来一个没有署名的普通信函。

吴铭心中一凛,放下笔。接过信函,入手很轻。拆开一看,里面依旧没有署名,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简单的字:

“旧事未了,小心火烛。城南旧巷,故人依稀。”

字迹与之前鸡鸣寺收到的示警信完全不同,显得更加潦草和急促。

“送信的人呢?”吴铭立刻问。

“是个小乞儿,说是有人给了他一文钱,让他送到府上侧门。”老管家回道,“人已经走了,老奴让人悄悄跟了一段,那乞儿在城里绕了几圈,似乎并无可疑,应是真不知情。”

吴铭皱紧了眉头。

“旧事未了”?是指毛骧案的余孽?还是指江南案中未清理干净的隐患?亦或是…其他更早的恩怨?

“小心火烛”?这是直接的警告,暗示可能有纵火之类的阴谋针对他或他的家人?

“城南旧巷,故人依稀”?这像是一个地点和模糊的指向。“城南旧巷”范围很大,“故人”是谁?是敌是友?

这封莫名其妙的信,再次打破了他短暂的宁静。对方似乎对他的行动了如指掌,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却又藏头露尾,目的难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是友军的提醒?还是敌人的诱饵?

吴铭沉吟片刻,没有立刻采取行动。他首先加强了府邸的夜间巡逻,尤其是仓库、书房等重点区域,严防“火烛”之患。

随后,他找来两名绝对可靠的心腹御史,吩咐道:“你们二人,换便服去城南一带,特别是那些老旧巷弄,暗中查访。不要主动接触任何人,只需留意有无异常人物聚集,或者…有无你们觉得眼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的人出现。若有发现,立刻回报,不得打草惊蛇。”

“是,大人!”两人领命而去。

吴铭则坐回案前,试图从记忆深处搜寻“城南旧巷”和“故人”的可能线索。他想到了在江南办案时接触过的各色人等,想到了查办毛骧时牵扯出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范围太广,难以确定。

是夜,吴铭睡得并不踏实。梦中仿佛又回到了鸡鸣寺那座孤塔,蒋瓛那模糊的身影在面前晃动,却又一言不发;转眼间,场景又变成了诏狱深处,那个死去的老账房突然睁开眼,对着他嘶吼着什么,他却听不清…

他猛地惊醒,发现窗外天色尚未亮透,额头上全是冷汗。

“夫君,怎么了?”徐妙锦被惊醒,担忧地问道。

“没事…做了个噩梦。”吴铭安抚地拍拍她的手,心中却愈发警惕。接连出现的匿名信,绝非空穴来风。

第二天,派去城南查访的御史回报:城南旧巷区域鱼龙混杂,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也未见到什么特别的“故人”。

一切仿佛又恢复了平静,那封信就像一个无端的恶作剧。

但吴铭却不敢掉以轻心。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危险正在靠近,只是隐藏在迷雾之中,尚未露出獠牙。

又过了两日,风平浪静。

就在吴铭几乎要以为那只是虚惊一场时,这天夜里,距离吴府隔了两条街的一处隶属于户部的杂物库房,突然莫名起火!火势虽很快被巡夜的兵马司扑灭,未造成太大损失,但起火原因却十分蹊跷——并非天干物燥自燃,也非用火不慎,现场竟发现了火油和引火物的痕迹!

分明是有人故意纵火!

而那个杂物库房的方位,恰好就在“城南旧巷”的边缘地带!

消息传来,吴铭惊出一身冷汗!

“小心火烛”…原来指的是这个!那纵火者的目标或许并非那个无关紧要的库房,而是在试探,在警告,或者…下一次,目标就可能真的是他的府邸!

对方的恶意,已经毫不掩饰!

“旧事未了”…这“旧事”,到底是什么?对方究竟是谁?

吴铭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短暂的平静结束了。

新的风暴,似乎正伴随着这暗夜中的火光,悄然逼近。他必须尽快找出这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否则必将寝食难安。

他提起笔,开始重新梳理所有可能的“旧事”和“故人”,决心要将这潜藏的危险,彻底揪出来!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