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66章 智抚臣心 巧布帝党

魏忠贤离去时的脚步很轻,灰褐色的贴里下摆扫过乾清宫的金砖,竟没发出半分声响。这位昔日权倾朝野的 “九千岁”,此刻像个谨小慎微的老仆,连头都不敢回,唯有鬓角花白的头发随着步伐微微颤动,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朱由检站在西偏殿的窗边,看着那道佝偻的身影消失在宫墙拐角,眼中没有丝毫波澜 —— 对他而言,魏忠贤只是一枚被磨去棱角的棋子,榨取其剩余价值的同时,更要将其牢牢钉在可控的轨道上,既不能让他再起风浪,又要借他的手撬动海运与东厂的旧盘。

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博弈让朱由检有些疲惫,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指腹触到温热的皮肤,才发觉自己竟出了层薄汗。午后的雨刚停,潮湿的风从半开的窗缝钻进来,带着宫墙下泥土与青草的气息,稍稍驱散了殿内残留的龙涎香郁气。他转身走回西暖阁,这里是他平日批阅奏疏的私密所在,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紫檀木书桌,上面摊着几份未看完的奏折,最上面那份是毕自严递来的户部改革章程,墨迹还未完全干透。

朱由检随手拿起书桌上一块温润的白玉佩,玉佩是先帝天启帝临终前赠予他的,上面雕刻着简单的云纹,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发亮。他将玉佩举到窗前,雨后的阳光透过琉璃瓦折射进来,在玉佩上晕开一层柔和的光晕。“王承恩,你说这魏忠贤,像不像这块玉佩?” 他忽然轻笑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玩味,“看着光鲜时,人人都想捧在手里,可真要摔在地上,一碎就成了没用的废料。倒是那些砌在宫墙上的砖石,看着普通,却能撑着这座宫殿历经风雨。”

王承恩侍立在旁,早已练就了揣摩圣意的本事,闻言躬身道:“皇爷圣明。只是眼下这些‘砖石’怕是都慌着躲雨呢 —— 魏公公倒台的消息传出去,不少曾与魏党有过往来的官员,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牵连,连六部的文书都慢了半拍。”

“所以朕得给他们递把伞,再吃颗定心丸。” 朱由检将玉佩放回锦盒,指尖在盒盖上轻轻敲了敲,“去请施先生、黄先生、张先生来暖阁。就说雨后初霁,朕新得了雨前龙井,请他们来一同品茶赏景。”

王承恩刚要退下,朱由检又补充道:“让小厨房用宣德炉煮水,茶具用那套成化青花缠枝莲杯 —— 别太张扬,却也得让他们知道,朕待他们是不同的。”

“老奴遵旨。” 王承恩躬身退去,脚步轻得像羽毛,生怕惊扰了这难得的平静。

此时的内阁值房内,施凤来、黄立极、张瑞图三人正坐立难安。施凤来作为首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官袍上的仙鹤补子,脑子里反复回放着今早朝会上的场景 —— 魏忠贤虽未被治罪,却已交出司礼监与东厂的权柄,皇帝那句 “保其性命,夺其权柄” 的话,像块石头压在他心上。他想起天启年间,为了自保,他曾在魏忠贤的生祠碑文中题过 “辅国安邦” 四字,如今想来,这简直是要命的把柄。

“首辅,陛下突然召我们去暖阁,不会是要清算旧事吧?” 黄立极坐在一旁,脸色有些发白。他去年处理漕运阻滞时,为了尽快疏通河道,曾请魏忠贤的亲信太监李永贞协调过地方卫所,虽说是为了公务,可如今李永贞已被列入 “魏党核心” 名单,他怕自己被牵连进去。

张瑞图则捧着一卷字帖,眼神却没落在纸上。他的书法在京城闻名,天启末年,魏忠贤曾请他为东厂题写 “忠君报国” 匾额,他虽推脱不过,却也只写了楷书,没敢用自己最擅长的行书 —— 可即便如此,“与阉党有染” 的帽子,还是可能扣到他头上。“二位不必过于担忧,” 他强作镇定,“陛下刚登基,需稳定朝局,未必会大肆清算。” 话虽如此,他的手却悄悄攥紧了字帖的边角。

没过多久,王承恩的声音在值房外响起:“陛下有请三位阁老,移步乾清宫西暖阁。”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 “赴死” 般的决绝。施凤来整理了一下官袍,深吸一口气:“走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当他们走进西暖阁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 年轻的天子正站在窗边的小几旁,亲手摆弄着茶具。宣德炉里煮着的泉水 “咕嘟” 冒泡,蒸腾的热气带着淡淡的茶香;桌上摆着的成化青花杯,杯身绘着缠枝莲纹,青料浓艳,一看就是珍品。朱由检见他们进来,竟放下手中的茶壶,笑着招手:“三位先生来得正好,朕刚泡好雨前龙井,这茶得趁烫喝,才能品出醇厚的香气。”

这反常的和蔼让三人更加不安。施凤来硬着头皮率先行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施凤来、黄立极、张瑞图,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免礼,都坐。” 朱由检亲手将三人引到小几旁的椅子上,又拿起青花杯,给每人斟了半杯茶。茶水碧绿,漂浮着几片细嫩的茶叶,热气氤氲中,茶香扑鼻而来。“尝尝,这是浙江巡抚刚送来的新茶,据说今年春天下雨少,茶叶长得格外厚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人端着茶杯,却没敢喝。黄立极谨慎地开口:“陛下日理万机,还惦记着臣等,臣等惶恐。”

“惶恐什么?” 朱由检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说起来,朕还得谢谢三位先生。今早朝时,诸位在合适时给朕以支持,朕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并且自朕登极以来外面一点乱子都没有,这都是诸位稳定朝局的功劳啊。”

这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三人紧绷的心弦。施凤来眼睛一亮 —— 皇帝特意提 “今早朝时”,又说他们 “稳住朝局”,这分明是在暗示魏忠贤已无威胁,还把他们摆在 “功臣” 的位置上。他连忙放下茶杯,躬身道:“此乃臣等分内之事,不敢称功。”

“分内之事也要有人做才行。” 朱由检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三人,落在窗外檐角滴落的残雨上,“就像这场雨,下的时候淅淅沥沥,让人心烦,可下过之后,空气清新,宫墙上的琉璃瓦都亮了几分,连院子里那棵老槐树,都像多了几分生机。”

他话锋一转,语气轻松却意味深长:“朝局也是如此。有些积弊,就像这雨,憋了太久,总得下透了,清理干净了,才能焕然一新。三位先生在朝多年,见过的风雨比朕多,应该比朕更明白这个道理吧?”

施凤来终于抓住了表态的机会,他站起身,须发微微颤抖,语气郑重:“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重整河山,清除积弊,绝不敢有半分懈怠!”

“重整河山需要的是实干之人,不是只会清谈的书生。” 朱由检忽然看向黄立极,眼神里带着赞许,“黄卿,朕记得你去岁处理漕运阻滞时,做得很是得力。当时江南的粮船堵在淮安府,码头上的饥民都快闹起来了,你三天就疏通了河道,还比预算省了五千两银子 —— 说说,你当时是怎么做到的?”

黄立极没想到皇帝竟记得这么清楚,顿时受宠若惊,连忙起身回话:“回陛下,当时漕运堵塞,是因为淮安段河道淤塞,又恰逢连日大雨,水势湍急。臣当时一面调动淮安卫的士兵疏浚河道,一面让地方官开仓放粮,安抚饥民;至于省钱,是因为臣改用了当地的民夫,比从京城调工匠省了运费,又让粮船轮流通过,减少了等待的损耗。”

“说得好!” 朱由检点头称赞,“分内之事能做到极致,就是大才。朕治国,要的就是这样能解决问题的官员,而不是只会引经据典、遇事推诿的庸才。”

他又转向张瑞图,语气柔和了几分:“张卿的书法,朕一直很是欣赏。上个月朕去文华殿,看到你写的那幅《临江仙》,笔力遒劲,意境高远,‘滚滚长江东逝水’那几句,被你写出了豪迈之气,挂在文华殿的正殿左侧,和先帝的御笔并列,很是相配。”

张瑞图闻言,心中的顾虑消了大半。他知道皇帝提及书法,是在暗示不会追究他过往与魏党的牵连,连忙起身躬身:“承蒙陛下厚爱,臣不过是略通笔墨,不敢当陛下如此赞誉,臣惶恐。”

“坐,都坐着说话,别总是站着。” 朱由检压了压手,待三人坐下后,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说起来,外间总喜欢给官员贴标签。什么阉党、清流,今天骂这个是‘魏党余孽’,明天说那个是‘东林死党’,朕听着就头疼。”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背对着三人,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在朕这里,没有什么阉党、清流党。朕只认两种官 —— 一种是能干事、忠于王事的官,另一种是不能干事、只会结党营私的官。”

暖阁内瞬间安静下来,连窗外的风声都仿佛消失了。施凤来、黄立极、张瑞图三人屏住呼吸,等着皇帝接下来的话。

朱由检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三人,一字一句地说道:“结党营私,祸乱朝纲,损害大明利益的,那是奸党,朕必诛之!而心向大明,忠于王事,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的,那就是朕的股肱之臣!朕不需要什么阉党、清流党,朕只需要‘帝党’—— 与朕同心同德,共扶大明渡过难关的忠贞之士!”

“帝党” 二字如同惊雷,在暖阁中炸响!施凤来最先反应过来,他激动得站起身,双手抱拳,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陛下此言,如拨云见日,让臣茅塞顿开!臣愿为‘帝党’,誓死效忠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立极也跟着站起身,语气郑重:“臣也愿入‘帝党’!此后必当务实做事,不避艰难,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期望!”

张瑞图更是文思泉涌,他拱手躬身,语气激昂:“陛下此论,开千古未有之新局!打破门户之见,唯以忠勇论英雄!臣愿以手中之笔,书写盛世华章,宣扬陛下圣德,让‘帝党’之名,传遍天下!”

朱由检看着三人激动的模样,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有三位先生这番话,朕就放心了。不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故意顿了顿,见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自己,才慢条斯理地说:“魏珰及其核心党羽,李永贞、许显纯之流,罪证确凿,残害忠良,贪墨军饷,自有国法处置,朕不会姑息。但朝中大多数官员,往日或为自保,或为前程,曾与魏党有所往来 —— 比如给生祠题过字,或是按惯例送过礼,这些朕都知道,也都能理解。”

他的目光变得柔和,像春风般拂过三人紧绷的脸庞:“只要这些官员日后能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真心为大明做事,朕绝不因过往之事追究。朕登基为帝,是为了中兴大明,不是为了清算旧账。”

这话如同一场及时雨,瞬间化解了三人心中最后的顾虑。施凤来想起自己为魏忠贤生祠题字的事,黄立极记起与李永贞的往来,张瑞图念及题写东厂匾额的过往,此刻都松了口气 —— 皇帝这是明着告诉他们,过往的 “小事”,他既往不咎。

“但是 ——” 朱由检突然加重语气,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扫过三人,“若有人自此之后,仍不知收敛,继续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甚至暗中勾结魏党余孽,试图动摇朝局,那就休怪朕不讲情面!锦衣卫、东厂都在盯着,到时候无论是谁,朕必严惩不贷!”

恩威并施,恰到好处。施凤来立即代表三人表态,躬身道:“陛下宽仁,臣等感激涕零!臣等定当洁身自好,以身作则,同时约束下属,绝不让贪腐结党之事再发生!”

“好!” 朱由检走回座位,再次给三人续上茶水,语气诚恳,“朕还有一事要拜托三位。”

“陛下请吩咐,臣等万死不辞!” 三人齐声应道。

“如今朝中因魏党倒台,难免有些流言蜚语,人心浮动。” 朱由检缓缓说道,“有的官员担心被清算,不敢做事;有的则趁机煽风点火,想浑水摸鱼。三位先生是内阁重臣,德高望重,在官员中颇有威望,还望能替朕安抚众臣。”

他顿了顿,详细交代:“你们告诉他们,陛下明察秋毫,知道谁是真心做事,谁是投机取巧。过往的事,只要不是大奸大恶,朕一概不究,只看将来的表现。让大家各安其位,尽心王事,朝廷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真心为国效力之人 —— 该升的升,该赏的赏,绝不含糊。”

这一招极为高明,不仅彻底拉拢了三位阁臣,更将他们变成了皇帝政策的 “传声筒”。施凤来当即领会,躬身道:“陛下放心,臣等这就去办!臣等会先在内阁召集各部尚书、侍郎,传达陛下圣意,再让他们各自回去安抚下属,确保朝局稳定,人心安定!”

黄立极也补充道:“臣还会去吏部一趟,让吏部尽快拟定‘考绩章程’,以实绩定升降,让官员们知道,只要肯干,就有前程。”

张瑞图则说:“臣会写一篇《帝党论》,阐明陛下‘唯才是举,唯忠是用’的理念,张贴在午门之外,让所有官员都明白陛下的用人之道。”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有三位先生这番安排,朕就放心了。时候不早了,三位先生也忙了一天,先回去歇息吧,明日还要处理政务。”

三人躬身行礼,缓缓退出暖阁。刚走出乾清宫的宫门,施凤来便忍不住抚掌轻笑,声音里满是激动:“陛下真乃明君!这般恩威并施,又能不拘一格,我大明中兴有望啊!”

黄立极也难得露出笑容,他想起皇帝记得自己处理漕运的细节,心中满是感动:“陛下连臣去年做的小事都记着,可见是真心重视实干之人。往后,咱们只需好好做事,必能得到重用。”

张瑞图更是诗兴大发,望着雨后湛蓝的天空,吟道:“拨云见日开新局,扫尽阴霾重立天!有陛下在,我大明定能渡过难关!”

三人说说笑笑地离去,背影比来时挺拔了许多,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暖阁内,王承恩看着三人远去的背影,轻声问道:“皇爷,您看这三人可靠吗?他们毕竟曾与魏党有过往来,万一......”

朱由检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渐渐散去的乌云,唇角微扬:“可不可靠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现在知道该为谁办事了。”

雨后的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清澈的天光。朱由检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空气中还带着泥土的芬芳。他知道,这场围绕魏党的风波才刚刚开始,安抚三位阁臣、提出 “帝党” 只是第一步 —— 接下来,还要看李邦华整顿京营的进度,毕自严盘活国库的成效,朱燮元平定西南的战况,以及魏忠贤查刘家、建商队的进展。

但此刻,他站在暖阁窗前,看着宫墙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眼神渐渐坚定。他已经布好了第一着棋,接下来,只需一步步走下去,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要为这风雨飘摇的大明,闯出一条中兴之路。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