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44章 釜底抽薪 罗致敌才

乾清宫的烛火已燃至中夜,烛芯偶尔爆出细碎的火星,“噼啪” 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橘红色的光焰将朱由检的身影投在御案后的屏风上,拉得悠长而肃穆。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有的标注着 “陕西旱灾”,有的写着 “辽东军饷”,还有的提及 “流民异动”,密密麻麻的字迹像一张张网,缠绕着这个刚登基不久的年轻皇帝。

朱由检抬手揉了揉眉心,指尖划过冰凉的紫檀木御案,目光却越过那些沉重的奏疏,仿佛穿透了厚厚的宫墙,投向了帝国广袤的疆土。北方,后金的铁骑在边境蠢蠢欲动,时不时南下劫掠;西北,旱灾连年,流民四起,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已在暗处集结,像即将燎原的星火;东南,郑芝龙的船队垄断了海上贸易,虽暂时安定,却也是一柄悬在朝廷头上的利剑。

他刚刚部署完腾骧四卫和净军的交接,召回了孙元化等技术人才,正一步步构筑着自身的防御体系。但越是梳理局势,朱由检越清晰地意识到:仅仅增强己身还不够,若能在风暴来临前,悄悄削弱未来敌人的潜力,岂非事半功倍?

“与其等他们羽翼丰满,酿成大祸,不如现在就断其臂膀,弱其智囊。” 朱由检暗自思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几个名字,如同历史长河中跳脱的警示符,在他脑海中反复闪现。他依稀记得,这些人野心勃勃,即便暂时招安,也绝非池中之物,一旦时机成熟,必然反噬。更让他警惕的是,若让他们过早接触到朝廷即将推广的新式思想和改良军械,未来的破坏力恐怕会成倍增长。

“招揽枭雄难驯,不如挖其心腹智囊。” 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他要做的,是在那场注定到来的乱世酝酿之初,就悄然改变双方的人才力量对比,让天平向朝廷倾斜。

思绪在历史的碎片中搜寻、筛选,几个关键的名字逐渐清晰起来,成为他棋局上的首要落子点。

第一个锁定的目标,是李岩,也就是原名李信的那位山东士子。朱由检对他的印象尤为深刻 —— 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曾任山东巡抚,家学渊源深厚,自幼饱读诗书,不仅有才名,更难得的是心怀恻隐,体恤民情。后来他投身李自成麾下,提出的 “均田免赋” 口号,如同磁石般吸引了无数饥寒交迫的流民,成为李自成迅速壮大的关键推手。

“此人若能为朕所用,安抚地方、争取民心,必是一把好手。” 朱由检心中暗定。李岩的才能不在于冲锋陷阵,而在于洞察民心、凝聚人心,这正是如今动荡的大明最需要的。更何况,李岩身边还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夫人红娘子,武艺高强,在流民中声望极高,若是能一并招揽,无疑是如虎添翼。

“骆养性!” 朱由检沉声唤道,声音在空殿中回荡。

“臣在。” 话音刚落,骆养性便从殿角的阴影中悄然走出,身姿挺拔,眼神锐利,显然早已在旁待命。

朱由检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身上,语气郑重:“派你麾下最得力的人手,立刻动身前往山东,务必秘密寻访一名士子。他先前名为李信,后来改名叫李岩,其父曾任山东巡抚,其人素有才名,且好施善济,在地方上颇有声望。”

他顿了顿,特意强调:“找到之后,切记以礼相待,不可有丝毫怠慢。向他言明朕求贤若渴之心,邀其入京,共商国事,为大明百姓谋福祉。若其身边有一位擅长武艺、被称为‘红娘子’的女子,一并请来,待遇从优。”

“臣遵旨!” 骆养性躬身领命,心中已开始盘算人选,“不知陛下可有李岩先生的具体籍贯?”

“其父曾任职山东,他大概率仍在山东境内活动,可先从济南、兖州一带查起。” 朱由检补充道,“此事务必隐秘,不可声张,避免打草惊蛇,更不能让其他势力捷足先登。”

“臣明白,定当谨慎行事。” 骆养性再次躬身,缓缓退至殿外,即刻去安排人手。

送走骆养性,朱由检重新坐回御案前,拿起一份关于河南流民的奏疏,目光深邃。除了李岩,李自成麾下还有两位智囊不可忽视 —— 牛金星与宋献策。

“牛金星,河南卢氏人。” 朱由检轻声念出这个名字,指尖在奏疏上轻轻划过。此人颇有智计,后来成为李自成的首席谋士,为其制定了不少攻城略地的策略。但朱由检更清楚,牛金星品行低劣,心胸狭隘,性好倾轧,历史上李岩的惨死,便与他的谗言脱不了干系。

“有才无德,典型的投机分子。” 朱由检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对付这样的人,无需讲太多情面,高官厚禄便是最有效的诱饵。“不能让他留在李自成身边出谋划策,增强流寇的实力。”

他再次唤来骆养性,此时骆养性已安排好去山东的人手,正折返殿内复命。“再派一队精干人马,前往河南卢氏,寻找牛金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臣遵旨。”

“找到他后,不必遮掩朝廷意图,直接表明招揽之意。” 朱由检语气平淡,却带着对人性的精准把握,“许以高官厚禄,告诉他,只要肯为朝廷效力,朕不吝爵赏,可授其翰林编修,参与机务,日后若有功绩,再行提拔。他这等热衷名利之人,见此橄榄枝,必会动心。”

骆养性心中暗叹皇帝对人心的洞察,连忙应下:“臣这就安排,定将陛下的诚意传达到位。”

“还有一人,宋献策,河南永城人。” 朱由检继续说道,“此人原为卜者,精通术数,谋略过人,后来投效李自成,被奉为军师,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思索片刻,补充道:“此人与牛金星不同,虽出身低微,却有几分名士风骨。找到他后,同样以礼相邀,许以钦天监或军参谋议之职,告诉他,朝廷可提供平台让他施展才学,不必屈居流寇麾下,埋没了一身本领。”

骆养性一一记下,心中愈发感受到任务的重要性:“陛下放心,臣会选派不同风格的人手,分别应对这三人,确保万无一失。”

“此三人关系未来局势,务必谨慎行事,尽可能悄无声息地将他们‘请’回京师。” 朱由检叮嘱道,“若有抗拒,可酌情施压,但不可伤及性命,毕竟是朕要招揽的人才。”

“臣明白!定当分头行动,尽快将此三人带回!” 骆养性郑重领命,转身快步离去,殿外很快传来他安排人手的低语声。

安排完挖角农民军智囊的任务,朱由检的思绪又转向了东南海疆,那个雄霸一方的庞大海商 - 武装集团首领 —— 郑芝龙。

他走到悬挂的大明舆图前,指尖落在福建沿海一带。郑芝龙的势力范围有多庞大?朱由检心中清楚:他掌控着数百艘战船,贸易网络从日本延伸到东南亚,垄断了丝绸、茶叶、瓷器的海上出口,富可敌国。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水师,不仅能抵御海盗,甚至能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抗衡。历史上,南明政权之所以能支撑多年,很大程度上依赖的就是郑氏家族的支持。

“若能将郑芝龙招安,其利有三。” 朱由检暗自盘算,“其一,可为拮据的国库开辟海上税源,缓解财政压力;其二,可借助其水师,组建大明自己的远洋舰队,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尤其是荷兰人的扩张;其三,可通过海运,将江南的粮食、物资运往北方,缓解边饷和赈灾压力。”

但朱由检也深知,招安郑芝龙绝非易事。此人久历风浪,精明狡黠,对朝廷早已失去信任,绝不会轻易离开他的海上老巢,踏入危机四伏的京城。稍有不慎,不仅招安不成,反而可能逼反郑芝龙,让东南海疆陷入战乱。

“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和保证。” 朱由检眼神坚定,转身对侍立在旁的王承恩道,“王承恩。”

“老奴在。” 王承恩连忙上前躬身应道。

“拟一道中旨。” 朱由检沉声道,语气不容置疑,“内容如下:朕闻东南有义士郑芝龙,素有保境安民之心,掌控海疆,商旅称便,朕心甚慰。今特旨召卿入京陛见,共商海事。若卿愿为朝廷效力,朕必不吝封赏。”

他走到御案前,拿起朱笔,在纸上重重一点:“关键之处,务必写清楚:无论此番商议结果如何,朕以天子信誉担保,在卿安全返回海上之前,绝不加害卿及随行家人之性命!此诺,天地共鉴!但,卿必须亲至京师,与朕面谈!”

王承恩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心中颇为迟疑,小心翼翼地开口:“皇爷,此诺…… 是否过于绝对?万一郑芝龙心怀不轨,入京后再生事端,朝廷岂不是缚手缚脚?”

“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 朱由检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郑芝龙之重要性,关乎海疆稳定,亦关乎大明未来的财源与武备。朕今日给他这份承诺,就是要打消他最大的顾虑 —— 人身安全。他久在海上自立,对朝廷的猜忌极深,若不拿出十足的诚意,他绝不会轻易动心。”

他看着王承恩,进一步解释:“只要他肯来京师,面谈一次,便是成功的第一步。无论他是真心招安,还是虚与委蛇,朕都能近距离观察其为人,占据更多主动。若能将其拉拢,东南海疆可安;即便不能,也能暂缓其与流寇勾结的可能,为朝廷争取时间。”

王承恩见皇帝决心已定,且考量周全,便不再多言,躬身应道:“老奴…… 遵旨。这就去草拟中旨。”

“选派一名能言善辩、沉稳老练的使者,持此中旨,即刻南下福建,面见郑芝龙。” 朱由检补充道,“告诉使者,务必向郑芝龙传达朕的诚意,不可有丝毫傲慢,也不可过于卑微,拿捏好分寸。”

“老奴明白,定当妥善安排。” 王承恩转身退下,快步前往文书房草拟中旨。

无声布局,风暴将起

殿内重归寂静,朱由检缓缓踱步到窗前,推开半扇窗,深夜的寒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一振。他望着南方的星空,那里是郑芝龙的势力范围,也是他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挖角李岩、牛金星、宋献策,是为了斩断未来农民军的智囊,让其变成一群无谋的乌合之众;招安郑芝龙,是为了争取海上霸主的支持,为大明增添一道重要的屏障。这一系列操作,都是在为那个依稀记得的、即将到来的乱世,做着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朱由检低声自语,眼神中带着一丝坚毅,“朕要在那火星溅出之前,要么扑灭引线,要么,就将能助燃的干柴,先一步搬走!”

夜色深沉,紫禁城的宫门悄然开启,数匹快马载着锦衣卫和朝廷使者,分别朝着山东、河南、福建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急促的声响,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一场无声的人才争夺战与战略布局,已然在大明帝国的暗处悄然展开。

安排完这一切,朱由检回到御案前,看着案上尚未处理完的奏疏,神色愈发郑重。他知道,暗中布局固然重要,但朝政的正常运转同样不可或缺。登基以来,他一直在暗中整顿锦衣卫、清理魏党余孽、交接兵权,如今初步稳住了内部,是时候正式走向台前,直面朝堂的风雨了。

他话锋一转,对刚草拟完中旨返回的王承恩道:“还有一事,你即刻去通政使司传朕口谕:明日,恢复早朝。”

王承恩闻言,浑身一震,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连忙躬身:“皇爷,您要恢复早朝?”

“正是。” 朱由检点头,语气坚定,“朕已暗中整顿了内部,如今是时候让朝臣们看到朕的决心,也让朕看看,这朝堂之上,究竟有多少忠臣,多少庸碌之辈,多少蛀虫。”

王承恩心中感慨万千,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登基不久,却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魄力。恢复早朝,标志着新朝的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皇帝要亲自执掌朝政,推动大明走出困境。

“老奴遵旨!这就去通传!” 王承恩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躬身领命,快步退出乾清宫,直奔通政使司而去。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离去的背影,走到御案前,拿起一份关于京营整顿的奏疏,仔细翻阅起来。明日的早朝,注定不会平静,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是暗中的布局,还是台前的交锋,他都将全力以赴,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明,寻找一条生路。

乾清宫的烛火依旧明亮,映照着皇帝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也映照着案上那一份份承载着帝国命运的奏疏。夜色渐深,但新的希望,已在这无声的布局中,悄然酝酿。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